荷塘月色的优美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影子爱钱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荷塘月色的优美散文(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影子爱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荷塘月色的优美散文

篇1:荷塘月色的优美散文

荷塘月色的优美散文

塆子前面有条土路,路不宽,也就三四米,路上略微嵌了点砖头,路面也不平坦,高处,像山;低处,像海,倘骑了自行车在上面行走,倒也蛮考车手的水准。天晴行走,倒也轻松,只是走完,脚上的鞋子已失了本色;天雨,就不好说了,倘真要行走,一脚踩下去,稍慢一点拉起,就要费老大的劲了。路不长,也就半里。路两边,都是田畴。春冬两季,田畴上失了装饰,倒显出了它的宽廓;夏秋两季,就可尽显它的含蓄了。路的尽头有方塘,塘也不大,才二十来亩;塘水也不深,才二米多点。塘里养了鱼,却又怕鱼儿太孤单,又植放了些莲藕。夏秋时节,方方荷叶正值繁茂时期,倒也给塘带来诸多乐趣和闹热。白天,蜻蜓在上穿梭;晚上,青蛙在尽情地鼓噪。一过这时节,一切都归于枯寂,又似在孕育新的闹热与繁茂。

走到塘边,往左一拐,穿过一块空地,再走上十米,就到了一户人家,紧挨这户人家墙边,还残存一溜砖墙,墙上已长了野草。这家人姓许。许姓人家人口简单,一个老头,一个儿子,儿子单名一个泽字,一个媳妇,媳妇叫小荷,媳妇已有了身孕,眼看就要临盆了。

塘的左边,有条河,河的上方抵哪?不知;河的下方哪来?也不知。河面不宽,才二三十米,河水清澈,终年淙淙,口干了,掬起就可饮用,咽下肚里,喉间尚留一袭清甜。塘里的水,就汲取于它。干塘时,再用抽水机抽取,又将水还回河里。但这一进一出,水已不是原先的'水了。好在小河并不计较这些,汲取由人,抽取亦由人,小河只是无私地奉献,大度地接纳,并无半分的怨言和嫌弃。

当然,这也只是说说,一般不会干塘,原因也蛮简单,塘面太大,要想抽干,难。要卖鱼了,邀上塆子里的人拉网,那场面,倒也壮观。吆吆喝喝,闹热了好一阵子。完事后,请上帮忙的人,胡吃海喝一顿,临走,每人提上一条尺把长的鱼,这也算是酬劳了。

至于那塘里的莲藕,也只在秋末雇人采摘。价格倒比冬季出售贵一半。

沿河堤可去塘的对岸,却也不能走远,再远,就是荒野了。走到许家对面,这里也住一户人家,姓丁,丁家人口干脆,一老妪,一男人,男人单名一个塘字,一媳妇,媳妇叫小悦,媳妇已身怀六甲,离生产不远了。

丁家人要想去塆子里闲玩,有三条路:一条走大堤,经过许家,上土路;一条走右边,属人行道,曲曲弯弯,其实,这也不是路,只是走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路。走这条路,不需经过许家,离许家还有二三十米远,就上了土路;一条就省事多了,从丁家划船,要不了一会儿,就到了对岸许家,将船系了,走过许家大门口,再上土路。丁家人出门,一般只走右边那条路,右边那条路行走,相对来说要远些,也难走些,但丁家人却不嫌远,只走这条路,尽量不与许家人照面,有时碰到了,奈情面不过,才笑笑,问候一声,匆匆过去了。

许家人见了,虽有心想多言几句,但看到丁家人那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也就忍去了这诸多冲动,但丁家人都走出多远了,许家人却还站在原地,直到看不见了,才摇一摇头,走开了。

这一年,又轮到丁家喂养了。

这也是多年形成的习惯。

早先却不是这样,两家都是合在一起喂养。说是喂养,实则只是照看一下,因为那一时节,那塘属队上的。又因两家喂养这鱼有经验,才叫两家人去照看了。说起来,两家人也并非从父辈开始喂养,从曾祖辈就开始了。当然,这塘也不属队上,属地主老财家的私产。

至于这方塘堰,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开凿的,就不得而知了。

两家人既然都是跟地主老财家喂养,住家自然也没得这么分散,两家人自然也住在了一起。至于现在丁家人住的住处,也只是一个简易窝棚,住上个把人,就行了。却也不是长住,只在那荷叶田田时节,才在晚上去过夜,以防止梁上君子光顾。因为塘太大了,夜黑一双眼睛看顾不过来。后来,塘堰归了队上,丁许两家申请队上,自家出钱,做起了两栋砖瓦房,家也就在这里安下来了。两家人的关系,也就亲如兄弟了。只是到了后来,两家人的关系亲过了头,丁家男人上到许家女人床上去了,两家才开始了争吵。祖辈见了,私下一协商,丁家搬去了对岸,也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格局。但两家父辈不知这端的,丁家还以为许家太狠,挤走了丁家,走后,却还故意留下那一溜墙不拆,还放出话来,说要刺瞎许家人的眼睛。许家知道了,也不为意,也只当丁家人一如先前,还住在隔壁。许家倘要晾晒个么东西,也不在丁家坮上晒,也只在自家门前晒,有时,东西多了,许家人多走几步路,去到河堤上晾晒。

八几年分田到户后,丁许两家自然分得了这方塘堰,队上也有人眼红过,却耐不住自家技不如人,嚷嚷几回也就歇气了。也是,那大个塘面,不要说喂养,就是望一眼,那眼都要晕了。

塘分到手后,并非整塘,而是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中间自然要另筑堤坝,两家人也曾动过此番念头,只是细细一计算,又觉工程浩大,投那钱不划算,两家搬出人来,说合,改为一起喂养,又通过抓阄,一家一年。这样搞了几年,觉得收益不大,又搬人说合,才改为三年一倒换,这样收益也就大了。

今年,自然轮到丁家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点要说明,丁家喂养了塘堰,丁家原先种殖的田亩,就要把与许家种,不然,这几年,许家人就要喝西北风了。丁家也没二话,留下自家两三亩的口粮田,剩下的十多亩地,悉数把与了许家,这也是之前都讲好了的,一切都照规矩来。这田也不在别处,就在土路两边。

此时,正值荷叶田田时节。

没过几日,丁家媳妇小悦产下一男丁,取名荷塘。荷塘的小胳膊小腿,犹如莲藕,粗,白,蛮惹人眼。生产时,也没出外,就在家里,接生的自然就是那有名的接生婆。

小悦醒来,听了儿子的名字,有气无力道:“你还没忘?”面上,竟显浓浓的醋意。

丁塘听了,眼前又显了那已逝去的一幕。

那一年,小公社组织基干民兵打靶,认识了小荷,后来,丁塘得了十环,也收获了小荷。丁家差媒说亲时,要了小荷的生辰八字,丁母找人一合,竟相克,遂吹了。二人得了准信,相拥大哭一场,就此分离了。后来不知为何,说给了对岸的许泽。二人再次相逢,已成他人妇,他人夫了。

这次替儿子取名,丁塘想都没想,就替儿子取了荷塘一名,又恐老婆小悦责怪,还准备了一大堆说辞,现在一听,知道小悦已知其中之意了。唉,不愧为曾经的台柱子,这心眼,就是活泛。其实,丁塘也知道,小悦的心里,又何曾忘记过对面的许泽?好几回,丁塘都听到,小悦在睡梦中,都还在喊叫着许泽。丁塘听了,也只苦笑,丁塘在睡梦中,又何尝不是在演映昔日与小荷在一起的场景呢?现在好了,家中有了荷塘,荷塘映月,倒也不离不弃了。

晚上,许家媳妇小荷产下一女丁,取名月色。月色虽小,人见了,也真有如此刻屋外的月色,朦胧,耐看。

小荷听了女儿的名字,苦涩一笑,看着殷殷切切,忙前忙后的许泽,责怪的话语,也咽下了肚里。小荷知道,许泽与小悦才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凭许泽的相貌,才学,哪个剧团不争着抢着要?只是许泽割舍不下家中的老父,才滞留下来,成为新一代农夫了。又因观念守旧,活活分开了这一对金童玉女。唉,自已和丁塘,又何尝不是?小荷想,现实面前,自己以往学的那些新思想,新观点,却就是不顶用了。也只有叹声,老天不公,造化太捉弄人了。现在好了,家里有了月色,时时照耀着荷塘,自己心中的那份念想,也就落到了实处。

两个小伢,各自在自家屋里长大成人。

读书时,两人一起上学,放学;

玩耍时,两人一起玩耍。

长大了,毕业了,荷塘说:“我要出去打工了。”

月色看了几眼,幽幽道:“爸妈不让去。”

荷塘动了下唇,道:“我去帮你说说?”

月色一喜,随即,又垂下了头:“我爸会打断你的腿的。昨天还说,要我不跟你来往。”说完,已滴下泪来。

荷塘心疼地抬起手,轻柔地擦拭,又抚着双肩,道:“等着我,等我挣了钱,买下这方池塘,我们就可以天天荷塘月色了。”

月色听了,轻柔地点了下头。

此时,月色正浓,映照着方方荷塘。夜风拂来,耳中响起“哗啦,哗啦”的声音。夜风拂面,轻吸一口,竟有淡淡的馨香沁入心脾。

两人也在这夜色中,分开了。

此后,每当夜幕降临,总会看到一道倩影,驻守路边,看着土路,期待远方的人儿归来。

荷塘几时能归来?快了,就在下一个月色降临时。

篇2: 荷塘月色散文

荷塘月色散文

一个浪漫的夏夜,我悠闲地坐在荷塘边,静静地赏着天空中一勾洁白的残月。

她,如我般静静地悬在空中,守护万物生灵进入梦香。

在我们眼里,她好像是守护和平的使者,丝毫没有争强好胜的感觉;又似乎是一位寂寞的少女,每天只有几颗闪烁的星星陪伴在她的'身边;又仿佛是一位高贵的雅士,一尘不染。正当我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月亮时,薄雾给她蒙上了一层面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让人感受到了她那淡淡的忧愁。

每每在荷花池边见到月亮用她那柔和的光辉滋润着大地,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深深陶醉...。

她,宛若一位楚楚少女,梦幻般变换着自己婀娜的身姿,一会儿残勾如流,一会儿丰盈玉立,叫人如醉如痴。

再过几天,我再来赏她,赏月下袅袅的荷塘,赏荷塘里美丽的荷花,赏荷花边静静的我,该又有另一番情致吧。

注:一个小女孩子,爸妈远在外地打工,一年四季忙于生计,留了无数个月夜给静静的她,没有什么问候,更没有多少鼓励。一篇《荷塘月色》,被姑爹盛赞,便掩面而泣,问原因,皆不懂,她以吮食指作状,皆为肉痛。吾醒也,其痛于心而感于心也

篇3:荷塘月色散文

荷塘月色散文1500字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赏析】 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抒情散文脍炙人口。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倾注于人物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发生共鸣,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画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而有韵味。

篇4:荷塘月色现代散文

荷塘月色现代散文

虽是盛夏,夜晚的风儿仍然带着一些凉意,吹在身上,舒适遐意。

风中飘着淡淡的荷香,丝丝缕缕的让人有点迷醉。

花儿们静静的,好像沉入一种意境里,享受着什么。

噢,肯定是月光。

今天的月儿有点迷离,隔着一层薄薄的雾似的,仿佛是坐在帷帐里,光洁的肌肤隐约晃动,风吹床帏,飘逸朦胧,阵阵馨香宛若潮雾般漫过来,漫过来,一直扑入睡意矇眬的荷塘里,与荷香交织在一起,相拥,相恋,相爱,这种梦一般的私会在夜色的掩映下,升腾着神秘的色彩,幻化着无穷的幽梦,熏醉着每一个醒着的生灵。

隐隐的薄雾缭绕在荷塘上面,犹如一曲淡淡的轻音乐,荡漾在空中,与花香缠绕在一起,悠然飘飞,长裙随风扬起,花瓣轻轻摇落,在静谧里演绎着一场盛大的音乐晚会。

我轻轻的迈动脚步,生怕惊动了那陶醉在酣梦中的一切。

凉凉的露水悄悄的落在草叶上,落在荷叶那一张张碧绿的花盘上,滚动着,聚集着,似乎也在跳着一曲曼舞,和着微风,调皮的飞入荷塘,又悄然的浮上花瓣,亲吻着那一朵朵娇嫩的'花儿。

含苞待放的花苞在那一吻之下猛然从梦中惊醒,心房颤动之际,一抹羞涩的红晕漾在脸上,轻轻颤栗的花瓣悄然的张开,霎间,一个炫美的生命诞生了,静静的,毫无声息的,敞开了她所有的美丽,毫无保留的投入到这一场撼世的爱恋里。月儿温柔地撩起一面轻纱,罩在她绝美的 胴体上,轻轻的一声叹息,隐含了什么,迷醉的花儿怎么会知道,她恣意的释放着生命的炫美,把自己的情愫一层层袒露在爱的怀抱里……

夜的河流里,似乎所有的生灵们都在迷蒙中呼唤着自己生命里的另一半,各种各样的玄妙的鸣声,也许唯有月亮才能听的懂,于是,一丝丝无形的丝线洒下来,连通着一颗颗相惜相爱的心灵,让生命幻化出奇异的美丽,也许还有,花事落幕时伤心的泪水,都消融在这淡淡的轻雾里,谱成一曲曲催人泪下的乐章,被嫦娥的长袖舞飞于寂寞的广寒宫里,生生世世带给人无穷无尽的遐思。

篇5:《荷塘月色》散文读书笔记

今日,我阅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文章,总给人一种美丽、宁静、自由的感觉,他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是怎样一种美丽啊,细致到仿佛微隙空气里的灰尘粒子都写得一清二楚——似曾在梦中遇见,微风萧瑟,品一番月夜荷花。

生活,还是需要一些情致的。在月圆之夜里,作者独自漫步在清华园,所见的景色,都是那么清雅别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倾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恬静的语言如梦如幻,一动一静,隐含着一种清丽的文学之美。难怪作者倾心于此,就是因为荷塘的沁人心脾吧。

这样安静的夏夜里,听着蛙声蝉鸣此起彼伏,静赏一番荷花——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清华大学的僻静角落,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衬托,应情应景,且又是一番享受。

荷塘月色的美丽,能够使人忘记忧愁。文中,我看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战争、硝烟、人民没有自由。在这样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作者朱自清用文字的形式抒发自我对旧社会的反对和不满,却又在荷塘的美丽里忘记忧愁的心事,环境,真的能够静心呢。

与作者一齐赏花观月之时,我深深地陶醉了。合上书,此时此刻,对身边琐事的困窘、尴尬和懵懂全然消失,仅有几近享受的感觉游离在心。仿佛繁华落败,观赏者却意犹未尽。

睡了,却正与荷塘相见……

《荷塘月色》散文读书笔记范文5

月色明亮,荷花如雪,随风舞动,一个人呆在属于他自我的天地,享受着,屋里还有已经熟睡的温柔贤惠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孩子。这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述的景色,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动人的画面,在这宁静的夜晚,谁能不向往呢

朱自清在文章中把沾满露水的白荷花比喻成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很生动的比喻。还把荷叶比成美丽的少女裙,更加体现出了月色笼罩的荷塘是多么的美丽,漂亮。

蝉和蛙是叫声热闹的动物,在那里把凄凉的夜晚,变的热闹,显得不再那么怕人。可见朱自清很用心的描述背景。

文章中还体现了朱自清的细节,譬如朱自清在出门时还用了悄悄,轻轻等词,体现了他为了不吵醒女儿,还很稳重。

篇6:朱自清荷塘月色散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散文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赏析

一、以真言写真景

《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更赋予叶子一种动感美。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朦胧之感恰当好处。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动感。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像“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以真言抒真情

文坛许多作家为了写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文章写出来,又往往给人矫揉造作之嫌。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精深的语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稳,真情尽失的遗恨。《荷塘月色》一文则能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社会带来的又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是美妙温馨的,这样的景色当然能给人以喜悦。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过写景的词语便不难体察作者当时喜悦的心情。叶子象裙,裙又是“亭亭的舞女的”;花是“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花香似“歌声”,光与影如“名曲”。这些词语哪个不饱含喜悦色彩?但这种喜悦毕竟是“淡淡的”,没有激动和狂喜。上节提到的删去的“刚出浴的美人”一喻,除了它有悖于特定的环境外,也与“淡淡的喜悦”这一特定的情感不谐。试想,面前立一群“刚出水的美人”,表现出的喜悦还能是“淡淡的”吗?

在整个写景过程中一直充溢着这种“淡淡的喜悦”,但原文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后还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仅此一句,就足以搅扰了温馨的美景,破坏了喜悦的心情。峭楞楞的鬼影带给人的只有恐怖,没有喜悦,就连那“淡淡的哀愁”也不会由此产生,更不会生出“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联想。

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语中置一“觉”字,文章便增添了无穷意味;少这一字,则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

在对美景的描写过程中应该尽是喜悦了吧?也不尽然。看这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的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描写路灯,尽选消极的词语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缓,语调低沉,读者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同是写灯,《我的空中楼阁》是这样的语言:“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在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着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悦。以上两段描写,词语当然不能互换,就连句式也绝不能互调。

三、特色

1.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

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

篇7:散文《荷塘月色》读书笔记

我走近写字台放着CD,听着悠悠的小提琴曲,琴声的柔美,乐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开了《荷塘月色》走入了书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超然”又想“挣扎”的心迹。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也似乎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赏美丽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阴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显得不再令人害怕。爱热闹、爱群居——当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爱冷静、爱独处“白色恐怖”“白色恐怖”当然在这种“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园”。从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彷徨,我的心情也随之而波动起来。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在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就是用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与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节选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凉了下来,体会着作者的无奈和彷徨。仿佛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CD机的小提琴乐曲渐渐地接近尾声,音乐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着作者走进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却未合上书本,这文章使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令人暂时忘记忧愁,可见它的美丽,使我感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恶、憎恨。作者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与“白色恐怖”作斗争,令我万分佩服。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要去努力学习,去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缓缓地合上了书本,闭上了眼回想着书中的伟大的民主战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梦中再能与荷塘相见。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

2.《荷塘月色》 读后感

3.荷塘月色朱自清 读后感

4.朱自清《荷塘月色》读书笔记

5.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200字

6.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600字

7.读《荷塘月色》有感100字

8.荷塘月色朱自清 阅读答案

9.荷塘月色朱自清赏析阅读答案

10.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朱自清之《荷塘月色》

篇8:散文随感:荷塘月色

散文随感:荷塘月色

这几天学习压力有点大,我有些心神不宁,放学回到家,见父母都在看电视,我便独自跑到阳台上排解心情。

阳台并不大,却因父亲的爱花而摆了几盆生机盎然的植物。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君子兰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绿色里。君子兰的叶子整齐、宽大、翠绿,在月光的沐浴下,它犹如穿着绿色的裙的舞者,又好似刚出浴的美人。晚风轻轻吹过,送来丝丝的凉意,君子兰在风中又显得更加迷人了。

红色的花瓣在叶中悄悄地探出了头,它穿着红黄相间的礼服,犹如要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我想用指尖去触碰那如红宝石般的颜色,可又生怕打扰到这个“小精灵”,我想用手去抚摸它秀美而细嫩的叶子,可又生怕打断了它享受月光的时刻。我只能远远地看着它,看着这个尊贵的'舞者演绎着它的美丽,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周敦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内涵。

望着它,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它才是花中俊秀的君子:它落落大方,朴素中带着妩媚。君子兰不仅因为它的外形的美丽而被众人喜欢,更因为它高尚的品格而被世人赞颂。

君子兰是高尚的,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君子兰:“叶宽常叶绿,脉络宜分明。金盘托红玉,银蕊发幽情。立似美人扇,散如凤开屏……”

想着想着,我的心已宁静许多。猛一抬头,不觉已是深夜时分了,父母早已睡觉了,屋里什么声音也没有,我已呆坐在阳台上好久了。

散文《荷塘月色》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读书笔记

散文汉译英佳作:朱自清《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美丽如雪的散文

属于我的荷塘月色散文

纸飞机优美散文

彷徨优美散文

雨季优美散文

目送优美散文

再回首优美散文

荷塘月色的优美散文(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荷塘月色的优美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