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沣水涨,观沣水涨韦应物,观沣水涨的意思,观沣水涨赏析(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嘟嘟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观沣水涨,观沣水涨韦应物,观沣水涨的意思,观沣水涨赏析 -诗词大全
观沣水涨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草木盈川谷,澶漫一平谷。
槎梗方泛,涛沫亦洪翻。北来注泾渭,所过无安源。
云岭同昏黑,观望悸心魂。舟人空敛棹,**正自奔。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作品介绍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42首。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作者:唐·杜甫
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
北上唯土山,连山走穷谷。
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
蓊匌川气黄,群流会空曲。
清晨望高浪,忽谓阴崖踣。
恐泥窜蛟龙,登危聚麋鹿。
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
不有万穴归,何以尊四渎。
及观泉源涨,反惧江海覆。
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
乘陵破山门,回斡裂地轴。
交洛赴洪河,及关岂信宿。
应沈数州没,如听万室哭。
秽浊殊未清,风涛怒犹蓄。
何时通舟车,阴气不黪黩。
浮生有荡汩,吾道正羁束。
人寰难容身,石壁滑侧足。
云雷此不已,艰险路更跼。
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
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
1、三川:唐县名,属鄜州,在今陕西洛川县西。
2、华原:唐县名,属京兆府,在今陕西耀县。
3、平陆:平原。
4、穷:全诗校:“一作弯。”
5、火云:夏季炽热的赤云。无时出:全诗校:“一作出无时。”
6、飞电:雷电。
7、穷岫:荒山野岭。
8、行潦:沟中的流水。豗:全诗校:“一作灰。”豗蹙:水相击貌。
9、蓊匌( wěng gé):弥漫。川气黄:因洪水挟带黄土,故黄。
10、空曲:山涧。
11、踣(bó):倒塌。指滑坡。
12、恐泥:《论语·子张》:“致远恐泥。”泥,滞、陷之意。
13、登危:登高。
14、枯查:水中浮木。
15、礧磈:沙石。
16、声吹:水声冲击。鬼神下:犹鬼神泣。
17、势:水势。人代速:忽移人世。
18、四渎:《尔雅·释水》:“江、淮、河、济为读。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19、江海覆:江海倒流。
20、漂沙:水卷泥沙。岸去:全诗校:“一作去岸。”
21、漱:冲击。
22、乘陵:乘水势。陵,全诗校:“一作凌。”破山门:冲破阻挡。
23、回斡:回旋。裂:全诗校:“一作倒。”地轴:古代传说大地有轴。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裂地轴,言洪水冲切出深沟。
24、交:汇入。洛:洛水,在今陕西洛川县。洪河:黄河。
25、及:到。关:潼关,在华山之东。
26、没:沉没。
27、万室:万家。
28、秽浊:洪水。
29、蓄:全诗校:“一作畜。”
30、不:全诗校:“一作亦。”黪黩:混浊。
31、浮生:人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荡汩:起伏。
32、羁束:困于旅途。
33、人寰:人间。匆屯:艰难。《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原作“此”,校云:“一作屯”,据改。
34、跼:窘迫。
35、川梁:河上的桥。
36、脱:逃脱。
37、鸿鹄鸟名,即天鹅。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古诗全诗赏析
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
北上唯土山,连山走穷谷。
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
蓊匌川气黄,群流会空曲。
清晨望高浪,忽谓阴崖踣。
恐泥窜蛟龙,登危聚麋鹿。
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
不有万穴归,何以尊四渎。
及观泉源涨,反惧江海覆。
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
乘陵破山门,回斡裂地轴。
交洛赴洪河,及关岂信宿。
应沈数州没,如听万室哭。
秽浊殊未清,风涛怒犹蓄。
何时通舟车,阴气不黪黩。
浮生有荡汩,吾道正羁束。
人寰难容身,石壁滑侧足。
云雷此不已,艰险路更跼。
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
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
作品赏析 【黄鹤注】
公天宝十五载夏,自奉先之同州白水,赋《高斋》诗,已是五月。又自白水之鄜州,道出华原,乃赴灵武所经也。同州在华原东百八十里,华原北至坊州百八十里,坊北至鄜百四十五里。岂非公自白水西北至华原,又自华原北至坊,复自坊北至鄜乎?是年史不书大水,而诗言水患为甚,可以补史之阙。《旧唐书》:三川县,属鄜州,以华池水、黑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得名也。《元和郡县志》:三川县,本汉狄道县地,开皇三年,属鄜州。
我经华原来①,不复见平陆②。北上惟土山③。连天走穷谷④。火云出无时⑤,飞电常在目⑥。
(首叙山行景事,此水涨之由。连天,连日也。)
①《长安志》:华原县,本汉祋祤县地,隋开皇六年,改泥阳为华原县。贞观十七年,属雍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②卢湛诗:“平陆涨长流。”③《元和郡县志》:“土门山,在华原县东南四里。④钟繇表:“深山穷谷。”⑤卢思道《纳凉赋》:“火云赫而四举。”⑥何逊诗:“密云穷浦暗,飞电远洲明。”宋之问诗:“故园长在目。”
自多穷岫雨①,行潦相豗蹙②。蓊■川气黄③,群流会空曲④。清晨望高浪⑤,忽谓阴崖踣⑥。恐泥窜蛟龙⑦,登危聚麋鹿⑧。枯查卷拔树⑨,礧磈共充塞⑩。声吹鬼神下(11),势阅人代速(12)。不有万穴归(13),何以尊四渎(14)。
(此记山水之涨。水流山内,故川气带黄。浪浸山根,故阴崖如踣。蛟龙恐泥、麋鹿登高,畏水故也。枯槎浮水,与拔树俱卷。礧磈沙石,忽填塞水口,极言其簸荡也。水声冲激,如泣鬼神,水势变迁,忽移人世,惟有奔归四渎,可以一泄下流耳。二句起下。)
①《魏都赋》:“穷岫泄云。”鲍照诗:“穷岫閟长灵。”②《左传》:“潢污行潦之水。”豗,水相击。蹙,水相迫。③蓊■,水气蓊郁而■匝也,《海赋》:“磊匒■而相豗。”注云:“匒■,重叠也。”潘岳诗:“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④《抱朴子》:“南溟浩瀁,实须群流之赴。”《陶弘景传》:句容之句曲,山中周回一百五十里,空曲寥旷。⑤郭璞诗:“高浪驾蓬莱。”⑥《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⑦【朱注】《广韵》:泥,滞也,陷也。《论语》:“致远恐泥。”此借用其字。⑧《江赋》:“狐玃登危而雍容。”⑨梦弼曰:查与槎同,水中浮木。庾信诗:“卧树拥槎来。”魏文帝《怨歌行》:“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⑩何逊诗:“磈礧冲波白。”礧磈,沙石也。《汉书·刘宠传》:“充塞道路。”(11)《庄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燀赫千里。”(12)梁武帝诏:“人代徂迁。”陆机《叹逝赋》:“人阅人而为世。”(13)《海赋》:“江河既道,万穴俱流。”(14)《封禅书》:四渎者,江河淮济也。
及观泉源涨①,反惧江海覆②。漂沙圻岸去③,漱壑松柏秃④。乘陵破山门⑤,回斡裂地轴⑥。交洛赴洪河⑦,及关岂信宿⑧。应沉数州没⑨,如听万室哭⑩。秽浊殊未清(11),风涛怒犹蓄(12)。何时通舟车(13)?阴气不黪黩(14)。
(此记川水之涨。江海覆,有似倒流也。漂沙,言其突冲。漱壑,言其横撼。破山,言其高涌。裂地,言其深入。赴河及关,言其势急。数州沉没,言其害大。秽浊四句,忧水涨未平,亦以起下。)
①《水经注》:“泉源沸涌,浩气云浮。”②应璩诗:“汪海倘不逆。”③《海赋》:“漂沙礜石。”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玉篇》:“圻与垠同,岸也,界也。”《水经注》:垠岸重沙。④《江赋》:“漱壑生浦。”欧阳建诗:“松柏隆冬瘁。”⑤《风赋》:“乘凌高城。”朱云:山门,即土门山。⑥谢惠连诗:“倾河易回斡。”《淮南子》:地有三千六百轴,名山大川,孔穴相连。《海赋》:“似地轴挺拔而争回。”⑦《旧唐书》:洛交县,属鄜州洛水之交,故名。《寰宇记》:洛交水在县南一里。潘岳诗:“登城望洪河。”洪河,黄河也。⑧【朱注】及关,谓潼关也。关在华山之东。杜氏《通典》:潼关本名冲关,言河流所冲也。刘峻诗:“空轸及关叹。”《诗》:“于汝信宿。”⑨【朱注】洛水发源鄜州白於山,合漆沮水,至同州朝邑县入河,其势最大而疾,故有数州沉没之惧焉。⑩《邹阳传》:“万室不相救。”(10)蔡邕《琴歌》:“涤秽浊兮存正灵。”荀悦《赦论》:“荡涤秽流。”(11)颜延之诗:“春江壮风涛。”《江赋》:“乃鼓怒而作涛。”(12)陶潜诗:“舟车靡从。”(13)蔡琰《悲愤诗》:“阴气凝兮雪夏零。”陆机《高祖功臣赞》:“芒芒宇宙,上..下黩。”郑曰:“黪黩,垢黑也。”
浮生有荡汩①,吾道正羁束②。人寰难容身③,石壁滑侧足④。云雷屯不已⑤,艰险路更跼⑥。
(此伤避乱而遭水患也。荡汩承上。羁束难容,后逼兵戈,侧足路艰,前沮水涝也。)
①《庄子》:“其生也若浮。”《南都赋》:“漻泪淢汩。”《上林赋》:“..弗宓汩。”注皆音聿。《北征》诗作荡潏,义可通用。②《楚辞》:“邅吾道兮洞庭。”魏彦深《鹰赋》:“运横罗以羁束。”③鲍照《舞鹤赋》:“归人寰之喧卑。”《淮南子》:“圣人不遇其世,仅足以容身。”④江淹诗:“洞林带晨霞,石壁映初晰。”《东观汉纪》:马援曰:“隗嚣侧足无新立。”⑤《易》:“云雷屯,君子以经纶。”⑥颜延之诗:“首路跼险艰。”魏征诗:“岂不惮艰险。”《诗》:“不敢不跼。”
普天无川梁①,欲济愿水缩②。因悲中林士③,未脱众鱼腹④。举头向苍天⑤,安得骑鸿鹄⑥?
(未复有举世沦胥之慨。流离奔走中,欲济无由,因叹林居之士,不免为鱼,此即饥溺一体之心也。前《赴奉先》诗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亦是此意。此章前后三段各六句,中间二段各十四句。)
①《诗》:“普天之下。”鲍照诗:“川梁日以广。”②曹植诗:“欲济河无梁。”《后魏书》:尔朱兆袭京邑,人梦河神为缩水脉,及兆至,有行人言水浅处导焉。遂策马涉渡,直叩宫门。梁简文《筝赋》:“望交河之水缩。”③王康琚诗:“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④《诗》:“众维鱼矣。”《太玄赋》:“屈子慕清,葬鱼腹兮。”⑤蔡琰曲:“举头仰望兮空云烟。”《诗》:“悠悠苍天。”⑥陆机诗:“思驾归鸿羽。”卢元昌曰:时禄山作乱,神州有板荡之象。篇中云“声吹鬼神下”,阴长阳消也。“势阅人代速”,世事沧桑也。“何以尊四渎”,无复朝宗也。“反惧江海覆”,中原陆沉也。云雷屯不已”,建侯不宁也。“普天无川梁”,拯挽无人也。语意显然。
王嗣奭曰:此诗之佳,在摹写刻深,如声吹势阅二句,无人能道,然终与唐人分道而驰。比之画马,他人皆画肉,而公则画骨,此其超出唐人者,肉易识,骨不易识也。
朝代:宋代
作者:顾德辉
原文:
陈浩然招游观音山,宴张氏楼。徐姬楚兰佐酒,以琵琶度曲。郯云台为之心醉。口占戏之。
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
过眼韶华浑有几。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杀云台标内史,断肠只合江州死。
注释
①韶华:美好时光。
②“断肠”句: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意。
评解
这是一首在宴饮游乐中即席所赋之词。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着意描绘春景。桃花水暖,春江泛舟,四面青山,白云环绕。美景良辰,助人游兴。下片着意写人。佳人玉手,笑理琵琶;云台内史,为之心醉。此词虽为戏作,不难看出作者出色的艺术才能。
作者简介
顾德辉(1310~1369)一名瑛,又名阿瑛,字仲英,号金粟道人,江苏昆山人。家富,轻财善结纳宾客,豪宕自喜,年30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彝鼎秘玩,筑别业于茜泾西,曰玉山佳处,与客赋诗其中。四方文学士皆至其家。为逃避张士诚授官,隐居嘉兴合溪,子元臣为元官,故封钱塘县男,母丧归绰溪。再逃避士诚授官,断发庐墓,号金粟道人。后徙濠梁,卒。《语林》云:“顾仲瑛风流文雅著称东南,才情妙丽。”著有《玉山草堂集》。
观江涨,观江涨陈与义,观江涨的意思,观江涨赏析 -诗词大全
观江涨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涨江临眺足消忧,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惴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
湖亭望水久雨南湖涨翻译赏析
《湖亭望水·久雨南湖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前言】
《湖亭望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首联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尾联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
【注释】
⑴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
⑵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⑶日沉:日落。
⑷风定:风停。
⑸没:淹没。闾阎:里巷的门,借指人家。
⑹船舫:泛指船。
⑺可怜:可惜。心赏:用心领略、欣赏。
【翻译】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这首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不流于一般。
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 忆沣上幽居,忆沣上幽居韦应物,忆沣上幽居的意思,忆沣上幽居赏析
★ 佛教水观与苏轼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