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国大学偏爱哪些类型的中国留学生(共含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Y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学生普遍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聪明,理科功底好
中国学生绝对聪明,成绩好,尤其是理科的数理化成绩。由于中国教育制度与英国不同,中国的数理化的学生内容远比英国同等级的学生要深的多,这就使得中国学生过去之后再理科方面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很多英国大学的理科专业尤其喜欢中国学生,比如,数学类的,金融类的,物理类的等等。
学习用功
当你询问英国的学生和老师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勤奋,大多数英国大学的中国学生总体来说,都有一个这样的声誉。学习非常用功,经常教授布置的书单,只有中国学生看完了,其他国家的学生都只能看完部分,这也是他们非常惊讶的。
费用充足(有钱)
在英国大学和学生的眼中,中国学生只要是打算留学,费用肯定都是足够的,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学生留学第一考虑的就是费用,英国大学的奖学金尤其难申请,而且英国硕士只要一年,打工根本无法解决,所以都会准备充足的留学资金,同时有打算的学生家里一般都是经济条件还可以的,所以,这可以为英国大学带去一定的经济收入。
劣势
缺乏挑战精神,自主能力有待提高
尽管努力,但却缺乏挑战精神,他们往往更愿意个体学习,而不太适应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的集体学习,所以中国学生往往在讨论成当中最为沉默。而且中国学生对教授、对权威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这使得他们的缺乏创新思维,这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有关。但在英国,不是所有教授讲的都是对的,学校更加鼓励他们理性地挑战权威。
语言能力不够,爱扎堆
海外的老师和学生每次看到中国人永远都是一堆一堆的,吃饭也好,逛街也好,就连下课回来的路上都是成群的。这就导致他们的语言无法提高,尤其是刚来英国的中国留学生,认为自己听不太懂英文、也说不好英文,不敢和当地人交流。其实任何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语言都会有障碍,而且英国学生也都很友好,问他们一些问题,他们都会很认真很详细的做解释。既然去英国学习,就趁这个机会多结交一些当地人做朋友,练习英文也好,学习英国文化也好,最重要的是要融入进去。
偶尔有不文明行为
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在外国人眼里是很严重的问题。比如材料造假,比如抄袭。
以上的优点和缺点,英国大学的老师几乎已经了如指掌了,这些共性和特点早已刻在英国大学老师的心里,所以,他们在招生学生的时候,尽量会招一些优点多,缺点少的学生,这些也就只能从留学材料中来判断。所以,在留学材料中他们更加关注的是以下这些东西:
最认可雅思成绩
雅思是英国大学申请的常规语言考试,相比托福考试,英国大学更信赖雅思成绩。尽管托福也被承认,英国的老师看到雅思成绩就能了解学生的大概水平,看到托福,至少还要换算一下,会让他更麻烦一个步骤,所以何不选择他们更加信赖的考试类型呢。
突出毕业学校
英国大学与中国大学一样,也喜欢名校的学生,一个清华的学生和一个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相比,无疑清华的学生更占优势。
文书很关键
文书比较灵活,可以让老师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学生,一旦让招生官看中的文书,可能不是判决你被录取或者被拒绝,而是将可能把你从等候名单移动到录取名单当中,所以如何让老师喜欢上你所呈现的内容才是关键。
招生官关注文书的无疑有几点:学生的性格,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适合学校,是否有该学习该专业的潜力,评述客观,内容新颖等等。
哪些英国大学留学生最多?
排位第十的是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London),海外学生占本科生总人数的 28.13% .其中,来自其它欧盟国家的学生人数为940人;来自欧盟以外的国际学生人数为1,910.
排名第九的是位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海外学生占本科生总人数的31.37%.其中,来自其它欧盟国家的学生人数为750人;来自欧盟以外的学生人数为1,350.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位居第八。该校本科学生中国际学生比例为36.75%.其中,其它欧盟国家的学生人数为1,155;欧盟以外的学生人数为3,805.
排名第七的是另一所位于伦敦的大学―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国际学生在本科生中占 37.57%. 其中,1,015名来自其它欧盟国家;2,385名来自非欧盟国家。
位居第六的是1986年创办的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这所海外学生扎堆的大学由坎伯韦尔艺术学院�p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p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p伦敦时装学院和伦敦传媒学院这五所世界闻名的艺术设计传媒学院组成。该校的本科生中有37.81%是国际学生,其中 1,535人来自其它欧盟国家;3,730人来自非欧盟国家。
排名第五的是伦敦的另一所校――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or SOAS) 海外学生在本科生中的`比例为39.39%.420人来自其它欧盟国家,750人来自欧盟以外的国家。
排位第四的是英国威尔士地区最年轻的大学――格林多大学(Glyndwr University),该校在才被正式命名为大学。海外学生在该校本科生中的比例是 39.84% ,其中1,320来自其它欧盟国家,1,915人来自非欧盟国家。
位居第三的是另一所苏格兰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该校国际学生在本科生中的比例为 41.63%.其中,880人来自其它欧盟国家, 2,365人来自欧盟以外国家。
排名第二的是著名的伦敦政经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SE)。该校国际本科生的比例为 44.64% .其中,285人来自其它欧盟国家,1,505来自非欧盟国家。
在10所院校中海外学生在本科生中的比例最高的是英国私立大学白金汉大学(University of Buckingham)。该校国际学生比例高达 56.35%,超过本科生人数的一半。其中,140人来自其它欧盟国家, 570人来自欧盟以外的国家。
以上是国际生比例最高的英国大学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有意申请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英国留学问题,欢迎咨询育路出国留学专家。
留学生总结英国研究生导师类型
又是一年考研季,同学们都在忙着准备雅思,挑选专业。BUT你对研究生导师真的足够了解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今天跟优姐来看看这个神奇的物种,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想法哦。
理想中的导师
1、功成名就放羊型导师
一般多出现于导师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大牛,其自身已经淡出或者正在淡出一线科研。一对一会谈时间至少要两周以上才有一次。甚至大部分以全组组会每个人报告后导师点评几分钟的`形式。
这种情况下,除了自己努力外,有问题要拉住实验室的前辈以及博士后问。
另外, 功成名就的导师的人脉是大宝藏!如果毕业后想留学术圈,一定要好好利用。
2、享受生活型导师
和第一种有很大交集。以欧洲导师居多,以已经拿到 Professor 身份的导师居多。
遇见这种导师,就……跟着他一起享受生活吧!
这样的导师不会给你太大压力, 但也要小心别纯享受生活忘记 Research 了。
比如说,老板跟每个学生都经常问:“你开心么?不开心就告诉我。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之前朋友在美国的导师醉心于打理自家菜地,经常跟他说我给你带了捆菠菜/小白菜/韭菜 放后备箱了你去拿了回家吃吧。
3、苦逼型导师
导师一般还处于科研第一线。
每周至少一次 1v1 meeting,时刻关注你的进展。多以鼓励为主。
meeting前夜一般是学生工作效率最高的一夜。
严师出高徒。
4、苦逼中的战斗苦逼导师
经常拍桌子训人。
每天平均至少 3 封邮件, 哪怕导师在国外。综上所述一年1000多封邮件。
导师一周至少有3天跟你说,明天早晨8点之前我要看到数据。所以就通宵干活吧。
导师口头说不在乎工作时间长短,只在乎出活儿多少。心里确实也不在乎。但同组学生和导师都每天至少12小时工作制,一周至少六天。
这种导师,如果导师自身水平很棒的话,他的学生一定发很多NB论文,毕业时甩不少 PhD 几条街。
5、奇葩导师
我听说的:有个学生告诉老板自己的妻子怀孕了,他老板当即冲到办公室里指着其他人说你们都给我注意了毕业之前不要考虑生小孩,不要分心。 而后又指着办公室里的女孩又说了一遍。
英国法定假日叫做 Bank Holiday. 有个博士后跟同组的另一个教授安排讨论日期,说周一是Bank Holiday啊。那教授一瞪眼:quot;Are you working in a bank? quot; 于是安排讨论在周一……
磨练自己对奇葩的忍耐力 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6、寻秘书导师
你需要帮导师订机票,修电脑。导师生病了送他去医院,给导师孩子当家教/甚至免费家教。
不仅仅是中国老板会这样哦~ 只是欧洲老板一般不会请人给孩子当免费家教。
7、挂名导师
如果学生够牛,学生完全可以不需要导师的指导,自己做自己的research。
有个同学的小组之前有个 NB 的法国人,自己发了若干篇论文,都跟导师没关系。
对这样的学生来说,导师也就是挂个名儿,各种手续材料表格上帮你签个字。
PS:都读到研究生了,就别希望有老师来手把手教了。有问题第一反应应该是自己解决,而不是问老师。导师一般都是指点下大方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选导师的时候最好和该实验室的在读学生先聊聊天。有些项目是导师为了拿资金而做的,并不一定真正是导师的interests,导师花的精力也就少。 有些项目是导师自己的interests,他会很乐意奋斗在 research 第一线。
英国大学分成四个类型
调查发现,年轻人选择大学首先考虑大学的声誉和历史,而不是教学质量或学费成本。
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研究人员进行的调查发现,年轻人选择哪家大学就读,并不是大学自己能够控制的。
大学能够决定课程的学费高低,以及课程的'内容,但这些因素并不能改变学生对大学的选择。
调查显示,不论学费或教学质量的高低,年轻人仍然偏爱历史悠久的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的大学。
四类大学
调查将英国大学分成四个大类,分析了至苏格兰和英格兰大学的申请和入学资料。
第一类是历史悠久的罗素集团大学,包括牛津和剑桥大学在内,第二是1992年以前成立的大学,第三是1992年英国扩大高等教育之后成立的大学,第四是不具备大学资格但提供高等教育课程的其他机构。
调查检验了英国高等教育走向市场化的同时,年轻人对大学的选择标准是否有所改变。
英格兰大学从起收取每年1,000英镑的学费,上涨为每年3,000英镑,再涨为每年最高9,000英镑。
但是调查发现,历年来学生对大学的偏好没有明显变化,依次是历史悠久的罗素大学,1992年以前成立的大学,然后是1992年以后成立的大学,和其他高教机构。
近几年,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学费暴涨、经费削减双重压力影响下,英国各大高校不得不极力通过提高英国留学奖学金的额度和数量,来吸引优秀学生。
日前,伦敦国王学院、伯恩茅斯大学等英国高校纷纷大幅度提高奖学金支持力度,其中有的奖学金还指定专门为中国留学生保留,或者为与中国相关的研究课题提供奖学金。
正值研究生申请旺季,威久留学专家特为申请英国大学奖学金的中国学生提供参考建议。
英国院校启动奖学金计划
伯恩茅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称,该大学今年全面启动了为期6年的“百人博士奖学金计划”。根据该计划,学校每年将为100个博士提供奖学金,其中50个是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生活费以及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等资金;另外50个是免学费的奖学金。该大学希望借助这个6年战略重点项目,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增加该学校博士生比例。不只是伯恩茅斯大学提供这种面向国际学生的全额奖学金,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也从开始启动了针对国际留学生的奖学金计划,学校完全支付学生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力度更大一些。
专设中国留学生奖学金
为吸引中国研究人才,许多知名的英国大学还专设中国留学生奖学金。作为世界知名学府的剑桥大学,每年大约有200名非欧盟学生可获得剑桥大学全额奖学金。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也设立了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项目,这是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共同设立的联合奖学金项目。该项目启动于,旨在为赴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平均下来4年大约七万到八万英镑。
同为在中国学生眼中拥有较高声誉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近日该校潘迪生法学院设立了80个名额且15个保留给中国香港和内地学生的潘迪生奖学金计划。该奖学金由香港慈善家潘迪生捐助,希望吸引优秀的中国香港和内地学生。
申请条件取决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申请奖学金时,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威久留学专家表示,能否申请到奖学金,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条件。对于非英语国家生源而言,需要雅思成绩6.5分、好的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有工作经验对申请更有利。除了硬性条件之外,学校还要看能力等“软件”。学校有个审核过程,还会通过电话或者一对一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地评价。
英国政策收紧 中国留学生买单
星岛环球网 在英国留学的Karen。虽然她的雅思(IELTS)成绩已经满足了诺丁汉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要求,但为了尽快适应英国的学习生活,她还是报名参加了该校为国际留学生开设的四周语言课程。为此,Karen不仅需要支付907镑的学费,还要额外承担414镑的食宿费用。而往年,诺丁汉大学为参加语言课程的国际学生提供的是全免费食宿。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这并不是英国大学费用“看涨”的唯一一例。有调查显示,今年,英国各高校为一年制非欧盟研究生开出的学费价格普遍上涨了5%,语言课程的收费则上调更大。如诺丁汉大学,一个国际留学生在学习语言期间所要支付的费用已经较之前一年高出了30%,这还不包括各种越来越贵的日常开销。
Karen称,她是20计划来英国读书的,但由于一些原因今年才最终成行。没想到当时申请的几所大学学费都涨了。而当她去诺丁汉当地的西联银行(NatWest)开户时又被告知,今年银行将不再向国际留学生发放信用卡。
这其中或许有往年留学生遗留的一些“信用问题”,但显然,除去英国经济的整体低迷和物价上涨等原因,英国内政部近日出台的一系列针对高等院校招收海外学生的新政策已经让普通的中国学生首先成为了“城边池鱼”。
政策收紧 英国高校面临“人财两失”
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8月初宣布,将停止为海外研究生提供奖学金的计划 (ORSAS)。该委员会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将逐步削减并最终取消年度奖学金总额为1500万英镑的ORSAS奖学金。
英国的“海外研究生奖励计划”每年为六百名国际新生提供奖学金。而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为该计划提供近一千万英镑的.资金支持。该委员会表示,除了英格兰地区以外,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ORSAS奖学金项目尚未受到影响。
该委员会称,但鉴于ORSAS奖学金计划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这些公共资金应该被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根据他们所做的调查,大专院校和学生们都很支持ORSAS奖学金项目,但就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学生而言,这一奖学金并没有起到绝对作用。
虽然在英国,中国留学生中能够获得该奖学金者人数寥寥,但加之早些时候中国学生熟悉的“志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已经宣布大幅消减,人们开始意识到:英国教育对国际学生的招生政策正在缩紧。
而如果说奖学金的减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英国高校对海外学生的吸引力,那么英国政府近日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则更是让许多英国高等院校,特别是一些以国际学生为主要生源的新兴大学和语言培训院校面临着“人财两失”的境遇。
根据英国内政部(Home Office)官方网站7月30日发布的新闻,英国政府将加强对海外学生和其所申请的英国院校的审核政策,以期藉此杜绝留学生签证漏洞,打击“空壳学校”和“借学生身份赴英打工或骗取居留权的人。消息称,在新的计分制下,内政部对海外学生及其就读大专院校的规定将更为严格:今后,英国各大学和学院必须获得英国边境署(UK Border Agency)发放的许可证,才有权招收海外学生。同时,这些大专院校、语言学校以及培训机构还必须为国际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即向内政部报告学生的出勤情况。而已经取得相关执照的大专院校一旦违反规定,例如没有将未入学的学生资料通报给移民局,将被取消招收海外学生的资格。
此外,打算来英国读书的海外学生除必须拥有英国边境局颁发了许可证的教育机构担保,还需要证明自己能够承担在英期间的所有费用。”。
英国移民事务大臣利亚姆・伯恩(Liam Byrne)说:“我们欢迎优秀学生,但我们也要毫不留情地打击那些借学生身份来英国非法打工的人和那些提供跳板的伪劣学校。”
其实早在,英国内政部就已经开始为阻止一些学校成为非法劳工进入英国的渠道而要求所有学校在“创新、大学与技能部(DIUS)”进行注册,但这一举措似乎并未获得明显收效。以来,在两千家注册在案的英国教育机构中,有256家接受了相关方面的检查,其中一半以上的学校在教育师资方面“不能达标”。
英国高等教育大臣比尔・拉梅尔(Bill Rammell)说:“少数人利用冒牌大学损害英国的教育质量......所以我们必须在现有‘教育培训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监管”。
据悉,英国内政部已决定从开始实施新的学校注册制度。
而对英国各个高等院校来说,今后需要应对的将不仅是教育监管部门更为严格和频繁的检查,还有来自学校内部的经营压力。一些学校表示,学生对基础设施,如宽带、宿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需求让学校在财政支出上面临着更大压力,甚至有时不得不“借债度日”。
根据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的预测,一些英国大学很可能将因此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标准普尔的分析师指出:“目前英国大学普遍的生存难题是:一方面需要提高基础设施质量以争取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招收学费不受限制的非欧盟学生以平衡日益增加的财政支出”。
“大清洗”后 买单的还是留学生
众所周知,教育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移民事务大臣利亚姆・伯恩介绍,仅学费一项,国际学生每年就为英国创造了25亿英镑的财政收入。而留学生在英国的生活也带动着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英国历次对留学政策的调整都给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了巨大影响。最近一次的前车之鉴是在20,英国内政部加紧了对外国留学生的签证控制后,当时保守党负责高等教育的官员就指出,这一动作给英国大学在学费收入上面造成了三千万英镑的损失。
而这一次,在国内整体经济形势走低的情况下,英国政府再次推出了收紧海外学生签证的政策。如果生源减少,英国各大高校,特别是一些新兴大学,势必将会把经济损失转嫁到现有的国际留学生身上――因为根据英国的大学学费制度,只有非欧盟学生的学费是不受“定价”限制的。
一位正在找工作的中国留学生说:“英国高等院校的文凭越来越不‘值钱’了,花几百镑签证费留下来后,发现能找到的工作还是在餐馆和超市。其实,英国政府就是让我们留下来继续‘消费’的。”
自今年6月30日起,英国院校研究生毕业的海外留学生可以申请在英国居留两年。此项政策的本意是让更多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有时间在英国寻找工作,积累经验。据悉,大部分中国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感到困难重重。而这一次英国内政部在新出台的规定中又提到,政府将大幅提高对海外实习学生的要求,以保证英国劳工市场。
近年来,中英两国各方面合作不断加强。
随着中英关系黄金十年的到来,在英国掀起的中国文化热也达到了顶峰。
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尝试学习各类中国文化语言课程。
我所在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最近举办了中国日的活动,作为新生入校欢迎周的一部分。
在中国日的活动现场,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程度让我不禁赞叹。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是伦敦孔子学院。
有来自中国歌舞剧院的演员教舞蹈“贵妃醉酒”,也有中央美院的博士生教书法。
每一位来到现场的学生都学的兴趣盎然。
舞蹈老师为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长袖戏袍,英俊帅气的英国小伙儿翘起兰花指,金发碧眼或是裹着头巾的外国姑娘穿上京剧戏服。
我看着他们的扮相,不禁笑了起来,但同时心底里也被他们认真学习中国文化的样子所感动。
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亚非学院的学生,不少其他学校的师生也慕名前来。
丹尼斯(Denis)是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员,经中国同事介绍知道了这次活动,他认为中国日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体验中国文化,这是他第一次尝试中国书法和舞蹈,是珍贵的体验。
马滕(Lutz Marten)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语言文化学部院长兼伦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他说,自12年前伦敦孔子学院成立后,每一年都会举办中国日的活动,他能看出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一年一届的举办频率能够证明学校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络绎不绝前来参与活动的学生也足以看出大家对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
伦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锷说,中国日通过舞蹈书法等形式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感性的认识,进而吸引他们了解到更多伦敦孔子学院的课程及活动,并进一步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李院长说,中国日之所以选在9月28日,是因为当天是孔子诞辰日。
此后还将举办一系列中国学讲座,来自全球的中国学专家都会来到亚非学院做学术研讨。
本周伦敦孔子学院还将举办昆曲演出及知识讲座。
如此高频的文化活动,帮助师生从各方面了解中国。
而我作为身在异乡的中国学子,每每来到活动现场,既可以分享自己的学识经历,与外国友人探讨中国文化,也可以借此机会一解思乡之情。
马尔盖拉・维蒂斯(Marghera ・Virdis)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国际关系与中国语言专业的一年级学生,来自意大利,中国日是她进入大学后参加的第一个活动。
她表示会珍惜每一次在亚非学院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这次活动帮助很多同学认识了中国书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类机会。
维蒂斯说,她之所以选择来亚非学院学习,就是因为亚非学院高水平的中文课程,并有到中国的大学交换一年的机会,对于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学生来说,这种机会太难得了。
今年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成立一百周年。
作为最早成立中国研究所的英国大学,数十年来,亚非学院一直作为在英国研究并传播中国文化的领先机构。
亚非学院与中国渊源颇深,1924年,25岁的老舍就曾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
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作家萧乾、董桥也都曾在此任教与研究。
校园中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气息,学校图书也以其收藏了世界上最多的亚洲与非洲研究资料而闻名,学生甚至可以在这里读到许多中国古籍珍本和孤本。
作为亚非学院的中国学生,走在校园里便时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用中文向我问好。
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他们对了解中国文化极大的热情。
可以在中国文化氛围如此浓厚的国际化学校学习,也是我莫大的荣幸。
相信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中英文化交汇的火花。
★ 偏爱
★ 英国大学解析
★ 英国大学金融排名
★ 英国利兹大学留学
★ 偏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