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水电农村电气化初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兰德梅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江水电农村电气化初探(共含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兰德梅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元江水电农村电气化初探

篇1:元江水电农村电气化初探

元江水电农村电气化初探

云南省元江县1983年被批准为全国一百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后,翻开了元江水电建设历史的崭新一页.滑石板电站、依萨河电站等10多座水电站雨后春笋般在元江境内蓬勃发展,为元江经济的发展、促进山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境内河流源头少数民族聚居,农业生产落后,环保意识淡薄,水源林破坏严重.通过农村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元江绿色农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思想以供借鉴.

作 者:李松林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云南,元江,653300 刊 名: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英文刊名: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年,卷(期): 13(z1) 分类号:F327.8 关键词:电气化   元江   清水河   农村水电   水源林  

篇2:大力发展农村水电 实现水电农村电气化

大力发展农村水电 实现水电农村电气化

同志们: 水电及农村电气化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广大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公益性事业,也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

作 者:陈雷  作者单位:水利部 刊 名:小水电 英文刊名:SMALL HYDRO POWER 年,卷(期): “”(1) 分类号:F32 关键词: 

篇3: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阿“群芳争艳”兴大业―**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纪实

**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全县设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社区,总人口100460人,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点苍山横断山脉纵贯南北,漾江濞水奔流其境。大山云飞、长河腾浪、万壑争流、千峰竞秀,云海浪山与河谷粮川交织出壮丽的滇西高原雄姿。**县的气候为亚热带―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受海拔高差、纬度跨径、地表起伏、植被状况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区域性气候差异较大。“一山分四季”的垂直差异和“十里不同天”的水平差异均表现得十分明显。点苍山这南国大地上的娇子,不仅有着举世瞩目的魅力、惊天动地的博大气宇,犹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点苍山常年积雪、植被完好、水丰不竭,使漾濞县境内河流纵横深切,涧水湍流山间。**县境内水力资源极其丰富,有大小河流117条,均属澜沧江流域黑惠江水系,全县水资源总量12.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2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3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8万m3,高于省、州平均水平。水能资源得天独厚,仅漾濞江、顺濞河、吐路河、雪山河、金盏河、劝桥河、紫阳河等7条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就达45.21万Kw,其中可开发量26.42万Kw,占57.5%。1958年**彝族自治县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在河西建成投产发电,实现了彝县电力建设史上零的突破。1967年开始,先后由西洱河架设线路,由西洱河四级电站供县城、平坡、脉地等河谷地区用电。从八十年代开始,掀起了我县自办小水电站的高潮。在这期间相继建成了雪山河一级电站、雪山河二级电站、劝桥河二级电站和拱管电站。国务院批准我县为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结合村村通电工程,掀开了自治县电力建设新的一页。全县人民经过三年多的顽强拼搏,初步建成了以35KV输电线路为骨架,10KV配电线路为网络的电力建设新格局,建成了竹林寺、顺濞、太平三个35KV变电站,至此全县11个乡镇,65个自然村全部通电。顺利通过省、州达标验收,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认定为“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获水利部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初级电气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电力事业的发展。为了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忠实履行“执政为民”的宗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小水电发展提供的机遇,加快启动实施我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电源、电网建设,把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县农村电气化领导组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好申报的各项工作,县电力公司编制出《漾濞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我县在省、州的关心支持下,被列为“十五”水电农村中级电气化建设县,全县电力建设又一次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新世纪、新征程,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两大机遇,不断加大产业、城乡、所有制三大结构的'调整力度,继续打牢水、电、路、信息四大基础,实施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县、非均衡发展五大战略。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工业发展指导思想,按照坚持“两个依托”、“三个并举”,抓住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三个环节,以水电开发为突破,培育壮大电力、冶金、化工、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骨干产业,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确定到把漾濞建设成为拥有装机40万千瓦以上的小水电大县。结合我县小水电开发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县及时调整充实了县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还专门成立了小水电管理局负责全县小水电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根据《关于**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的批复》,电力公司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项目更改申请,最终云南省水利厅以《关于大理州“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调整的批复》核定:小春箐一级电站,小春箐二级电站,是电气化规划建设中的电源部分,但不作为电气化达标验收项目。平坡、

篇4: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报告

阿“群芳争艳”兴大业—**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纪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全县设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社区,总人口100460人,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点苍山横断山脉纵贯南北,漾江濞水奔流其境。

大山云飞、长河腾浪、万壑争流、千峰竞秀,云海浪山与河谷粮川交织出壮丽的滇西高原雄姿。**县的气候为亚热带—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受海拔高差、纬度跨径、地表起伏、植被状况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区域性气候差异较大。“一山分四季”的垂直差异和“十里不同天”的水平差异均表现得十分明显。点苍山这南国大地上的娇子,不仅有着举世瞩目的魅力、惊天动地的博大气宇,犹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点苍山常年积雪、植被完好、水丰不竭,使漾濞县境内河流纵横深切,涧水湍流山间。**县境内水力资源极其丰富,有大小河流117条,均属澜沧江流域黑惠江水系,全县水资源总量12.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2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3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8万m3,高于省、州平均水平。水能资源得天独厚,仅漾濞江、顺濞河、吐路河、雪山河、金盏河、劝桥河、紫阳河等7条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就达45.21万Kw,其中可开发量26.42万Kw,占57.5。1958年**彝族自治县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在河西建成投产发电,实现了彝县电力建设史上零的突破。1967年开始,先后由西洱河架设线路,由西洱河四级电站供县城、平坡、脉地等河谷地区用电。从八十年代开始,掀起了我县自办小水电站的高潮。在这期间相继建成了雪山河一级电站、雪山河二级电站、劝桥河二级电站和拱管电站。19国务院批准我县为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结合村村通电工程,掀开了自治县电力建设新的一页。全县人民经过三年多的顽强拼搏,初步建成了以35KV输电线路为骨架,10KV配电线路为网络的电力建设新格局,建成了竹林寺、顺濞、太平三个35KV变电站,至此全县11个乡镇,65个自然村全部通电。19顺利通过省、州达标验收,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认定为“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获水利部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初级电气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电力事业的发展。为了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忠实履行“执政为民”的宗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小水电发展提供的机遇,加快启动实施我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电源、电网建设,把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县农村电气化领导组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好申报的各项工作,县电力公司编制出《漾濞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我县在省、州的关心支持下,被列为“十五”水电农村中级电气化建设县,全县电力建设又一次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新世纪、新征程,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两大机遇,不断加大产业、城乡、所有制三大结构的调整力度,继续打牢水、电、路、信息四大基础,实施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县、非均衡发展五大战略。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工业发展指导思想,按照坚持“两个依托”、“三个并举”,抓住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三个环节,以水电开发为突破,培育壮大电力、冶金、化工、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骨干产业,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确定到20xx年把漾濞建设成为拥有装机40万千瓦以上的小水电大县。结合我县小水电开发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县及时调整充实了县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还专门成立了小水电管理局负责全县小水电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根据《关于**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的批复》,电力公司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项目更改申请,最终云南省水利厅以《关于大理州“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调整的批复》核定:小春箐一级电站,小春箐二级电站,是电气化规划建设中的电源部分,但不作为电气化达标验收项目。平坡、脉地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顺濞35千伏变电站增容、太平35千伏变电站改造等是达标验收的电网部分。并确定20xx年为“十五”水电农村电化建设规划基准年,20xx年为达标年。五年间,全县共新建19座小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4.99万KW;总投资27047万元,至20xx年8月全县共有小水电站29座总装机容量26.26万KW。正在建设的有平坡、漾洱、沙坝、茅沙坪等8座电站,装机容量11.48万KW,可望于20xx年和20xx年投产发电;待开发的有六五河一、二级等10座小水电站已完成规划工作,装机容量4.59万KW,目前正进行招商引资;桑不老、马尾水等11座总装机1.535万KW的电站,目前正进行项目勘测设计工作。水力变电力,为全县工农业发展提供了绿色、生态、环保的水电能源。在电源建设的同时,我县始终坚持电源、电网、负荷同步建设协调发展,加快电网的覆盖面,提高电网通电率,结合负荷的需求、电源点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变电站布点,充分分析我县电网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率,提高供电质量。随着电网建设20xx年漾濞、顺濞110千伏和平坡、脉地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竣工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县城、顺濞乡、平坡镇、脉地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质量和促进了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今后漾洱、沙坝、茅沙坪等电站的并网发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顺濞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增容改造的完成为今后顺濞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创造了优势条件。目前年用电量达3.7亿KW.h的大钢公司、跃进化工厂已在顺濞安家落户。完成太平35KV变电站保护改造,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20.456公里,新增35KV变电容量17750千伏安,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3.97公里;10kV及以下配网部分由一期农网改造、城网改造、各村社和各单位需求建设和异地扶贫搬迁几个大项组成,共完成10kV线路新建改造310.51公里,400V线路新建(改造)320.61公里,新增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188台,新增容量10855kVA,解决4119户的通电,一户一表完成12919户。目前全县共拥有四个等级输、配电线路997.066公里,其中110KV线路4条70.956公里,35KV线路5条66.6公里,1OKV线路000条859.51公里。110KV变电站2座5台109500KVA,35KV变电站5座7台17300KVA,配电变压器490台24170KVA。

网络的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彝县经济的腾飞。巨额的投入、丰厚的回报,**县电气化建设的成就为青山添绿、使碧水生辉,至20xx年8月**县“十五”水电中级电气化县建设共投资00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0000万元(含电气化专项资金00O万元,一期农网改造资金0000万元),省、州及地方电气化资金000万元,贷款0000万元,其他资金000万元,企业自筹000万元。目前,全县11个(镇)乡65个村委会通电率为l00%,户通电率为98.5%;合格通电户25194户,合格户通电率95.5%;新增通电户数4119户;人均用电量438.85KW·h;户均生活用电量353.96Kw·h;以电代燃料6906户,占总户数的27%;高压网损率8.5%,低压线损率11.6%;主要发电设备完好率100%,其中一类设备97%,输变电主要设备完好率l00%,全县供电可靠率达00%。县电网电压合格率为00%,发、变电设备年平均事故率分别为000次/台.年和00次/台.年,农村水电提供电量比重99.4%,农村水电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和21%。一通电、富连片。不断扩大的电网覆盖面,一改以往人们照明用火把、煤油灯,煮饭烧水用柴禾、煤炭,碾米磨面用畜力的历史,现今彝家山寨撒落夜明珠!农村照明、家庭作坊、大型泵站、机械化碾房处处体现出电气化建设的成果。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仅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一项就由基准年的0万人增至达标年的0万人。电气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光明工程”和“幸福工程”,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电气化建设和农网改造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村供电质量和保证率,使广大人民群众用上了“放心电、安全电、明白电”,尤其在电价上每年大约减轻农民的电费负担90多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基准年的1211元增至达标年的1467元,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山区人民也享受到电力带来的光明和快捷,“满天星斗下凡尘”已不是坝区的夜景,昔日“伐薪烧炭”的生活方式得以改观,广大农村山区呈现出一派“家家户户电灯亮、村村寨寨机器响”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山清水秀,花香鸟语”的自然环境又重现眼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基准年的45.5%增至20xx年的68.8%。明亮的灯光,精彩的电视画面彻底改变了山区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利于山区人民及早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利于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别、保持社会稳定、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自治县各项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力兴带动百业旺。正如县委书记**所说:“**县过去靠水电起家,现在靠水电当家,将来靠水电发家”。随着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除单一地满足人们抽水灌溉、烧水煮饭、碾米磨面外加速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便捷的用电环境为引进外资企业落户**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便捷的用电环境为雪山清酒厂、核桃乳厂等一批老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同时促进了新企业落户漾濞。20xx年漾濞县国内生产总值将达0000万元,财政收入将达0000万元,比基准年有大幅增长。漾江奔流、百业兴旺,**水电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在县域经济的腾飞中发挥着先导产业的作用,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辛勤的耕耘已结出了累累硕果,新的征程已经开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电气化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肩负使命的漾濞县各族人民,将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勇挑重担,认真做好电力发展规划,促进电网、电源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

随着一道道银虹穿越崇山峻岭。飞架蓝穹,把光明和希望带到了古老而宁静的山寨,彝家人将用勤劳的双手描绘核桃之乡的锦绣前程,自治县将以崭新的姿态迈向辉煌的明天!

篇5: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大别山腹地。辖19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72万,国土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万亩。全县有灌河、白露河、史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728条。大、中、小型水库127座,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31万千瓦,可开发量4.44万千瓦。截止20xx年底,已建小水电32座,总装机1.34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0%。

二、电气化建设情况:电源工程建设,主要对已建的鲇鱼山、铁佛寺两座水电站实行技改增容,工程投入建设专项资金496万元,共增加容量900千瓦,改善装机6450千瓦。电网工程共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4097万元,新建、改造农网线路4963.3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1条,长48.4千米,10千伏线路742.64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4172.25千米;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配电变电器台区1236个,新建mls系统和通讯数传系统。“xx”规划实施后,全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电网结构更趋合理,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用电指标均达到《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XX)。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通过电气化县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xx”期间,共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道路85千米,架设通讯线路15千米,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6万人,解决32.2万人、73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农村用电、饮水、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我县南部深山区的长竹园乡,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农村户通电率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该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水能资源得到逐步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乡户通电率达到了98.6%,在水电开发中修筑道路85千米,受益村庄32个,从根本上解决1xx户农民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产品运出难的“三难”问题,结束了当地农民肩挑背驮的历史,为农村的土地、矿产、旅游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xx”电气化建设,城乡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用电交费由原来的平均1.16元/千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0.53元/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63元,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1790万元;二是在电气化建设中,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支持农民以土地、劳力、材料和“相关补偿”等入股办电增加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务工,优先吸收有文化的农民在电站、电网企业当工人;四是支持乡村集体办农村水电,壮大集体经济,降低农村水电电价,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人均增长646元。

(三)发挥了水电优势,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我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电气化县建设利用农村水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增强了农村造血功能,带动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0671万元,到XX年达到320253万元,平均增幅13.6%,是“xx”期间年均增幅的1.55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8.5个百分点,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县财政收入达6806万元,增长14.9%,水电农村电气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县财政增收,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用电秩序:通过电网工程建设,全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安全、经济、可靠供电的要求,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并建设了与电网规模相适应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时,对旧的农村用电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农电管理、收费、服务实现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统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电量、电价、电费“三公开”,每月公布上墙,较好地杜绝了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

(五)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电气化县建设解决了我县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特别是深山区的群众在发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得到实惠。山区群众利用小水电开展以电代柴,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有效地控制了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一年减少薪炭林用量43.2万立方米,保护森林面积10.8万亩。XX年我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金刚台、黄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电气化县建设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篇6: 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大别山腹地。辖19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72万,国土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万亩。全县有灌河、白露河、史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728条。大、中、小型水库127座,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31万千瓦,可开发量4.44万千瓦。截止20*年底,已建小水电32座,总装机1.34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0%。

二、电气化建设情况

电源工程建设,主要对已建的鲇鱼山、铁佛寺两座水电站实行技改增容,工程投入建设专项资金496万元,共增加容量900千瓦,改善装机6450千瓦。电网工程共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4097万元,新建、改造农网线路4963.3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1条,长48.4千米,10千伏线路742.64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4172.25千米;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配电变电器台区1236个,新建mLs系统和通讯数传系统。

“*”规划实施后,全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电网结构更趋合理,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用电指标均达到《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20xx)。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电气化县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期间,共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道路85千米,架设通讯线路15千米,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6万人,解决32.2万人、73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农村用电、饮水、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我县南部深山区的长竹园乡,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农村户通电率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该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水能资源得到逐步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乡户通电率达到了98.6%,在水电开发中修筑道路85千米,受益村庄32个,从根本上解决1*户农民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产品运出难的“三难”问题,结束了当地农民肩挑背驮的历史,为农村的土地、矿产、旅游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电气化建设,城乡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用电交费由原来的平均1.16元/千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0.53元/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63元,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1790万元;二是在电气化建设中,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支持农民以土地、劳力、材料和“相关补偿”等入股办电增加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务工,优先吸收有文化的农民在电站、电网企业当工人;四是支持乡村集体办农村水电,壮大集体经济,降低农村水电电价,促进农民减负增收。1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人均增长646元。

(三)发挥了水电优势,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电气化县建设利用农村水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增强了农村造血功能,带动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0671万元,到20xx年达到320253万元,平均增幅13.6%,是“九五”期间年均增幅的1.55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8.5个百分点,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县财政收入达6806万元,增长14.9%,水电农村电气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县财政增收,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用电秩序

通过电网工程建设,全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安全、经济、可靠供电的要求,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并建设了与电网规模相适应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时,对旧的农村用电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农电管理、收费、服务实现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统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电量、电价、电费“三公开”,每月公布上墙,较好地杜绝了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

(五)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电气化县建设解决了我县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特别是深山区的群众在发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得到实惠。山区群众利用小水电开展以电代柴,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有效地控制了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一年减少薪炭林用量43.2万立方米,保护森林面积10.8万亩。20xx年我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金刚台、黄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电气化县建设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对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领导。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这一“兴县富民”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水能资源开发和电气化建设办公室,由县水利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村小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对农村小水电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其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到位。形成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积极负责、相关人员尽职尽责的良好氛围,把农村小水电建设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电气化建设进程

为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小水电实现*水电农村电气化的意见》,文中明确规定:小水电上网电价不低于大电网趸售价;农村水电及电网交纳6%增值税;二是对小水电实行“自建、自管、自用”,坚持“谁建设、谁投资、谁收益”、“以电养电”;三是在税收、收费、资金筹集、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保证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电气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切实把好工程质量关,做到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严格施工队伍,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严格施工程序,杜绝违规操作;严格控制工期,确保工程进度。工程竣工后,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和有关规定以及工程设计内容进行初验,对主要指标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限期整改,直至达标后再组织验收。

(四)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不论是国家投入资金,还是地方配套资金,或是企业、个人入股资金,均由县江淮水利水电有限公司设立专账,专人管理,严禁挪用、侵占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建设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的使用过程实行透明化、公开化,并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对国有水电资金,明确了县水利局作为出资人代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期末,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为1.349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4.44万千瓦的30.4%,现有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

2、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整体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系国家级贫困地区、苏区和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自筹和吸引外资能力差,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加之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资金周转缓慢,银行贷款困难。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整体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新建、续建、技改项目无法开工,影响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度。

3、已建小水电站设备老化,技改任务繁重。

我县已建的农村微型水电站大都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运行,设备已严重老化,有的濒临报废,效益低下,部分水电站已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据调查统计,全县85%的水电站急需更新改造,技改任务十分繁重。

4、小水电上网电价偏低,企业效益差。

目前,我县小水电上网电价为0.257元/千瓦时,而供电成本达0.19元/千瓦时,水电企业利润少,效益差。

(二)建议

1、出台优惠政策

针对“*”期间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上级政府应跟踪出台开发优惠政策及招商引资的具体方案。

2、加大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扶持力度

充分开掘我县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潜力,在资金扶持上给予适当倾斜,尤其是贫困深山区的力度要加大。

3、加大技改力度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已建电站进行科学论证,选择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好,投资少、效益高的水电站优先进行技术改造。

4、提高水电上网电价

对水电企业的发、供电成本重新进行核算,核实上网电价,使水电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确保水电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促进水电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

篇7:农村水电施工合同

承建人(以下简称: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

承包人(以下简称: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_________市有关规定及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工程水电安装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街_________楼_________#楼(以下简称:_________________本工程);

工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

施工现场条件:_________________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二、工程承包方式、承包范围及承包内容:_________________

1、承包方式:_________________乙方包人工、包主材、包施工机具、包工期、包辅材、包质量、包进度、包安全文明施工、包验收合格。

2、承包范围:_________________本项目设计图纸中所包含的全部水电安装及其附属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_________________

①弱电﹙包括楼宇智能化、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可视对讲系统等﹚预留预埋(并穿好钢丝)及安装;

②室内外所有一切给排水、室外落水、阳台排水及空调排水的预留预埋(并穿好钢丝)及安装;

③强电的预埋与安装、调试检测工作;

④楼宇防雷接地的安装、调试检测及验收合格工作。

3、甲方直接分包的专业工程,乙方需全力配合,并组织完成。

三、合同工期:_________________

1、乙方应严格按甲方要求的工期组织施工,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实现。本合同约定本工程总工期为_________天;开工日期为: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竣工日期为: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四、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承建人(以下简称: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

承包人(以下简称: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

篇8:农村水电施工合同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和该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合同条款。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工程主要内容:

4、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二、工程期限

工程期限____天,预定_____年____月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三、工程承包价及其它

总承包价______元,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付清工程款项。

四、合同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提供乙方规划、设计、施工所需的相关要求及数据;

2、监督工期及工程质量、施工进度,配合乙方做好与工程相关的协调工作。

(二)乙方责任

1、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图纸组织施工。

2、乙方保证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中因乙方因素造成的一切事故由乙方负责。

3、施工过程中,每个单项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打扫施工现场。

五、工程质量要求

1、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验收规范的标准。

2、工程竣工验收后达到建设局要求,方为合格工程。

3、主要材料进场前必须提供样品合格证明,经甲方工程负责人及监理方共同认可,方可进场施工。

六、付款方式

工程结束付50%,整体工程验收合格后5日内付50%。

七、工期延误

若甲方原因则工期顺延,若乙方原因则按500元/天罚款。工期严重滞后的,甲方有权终止合同,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乙方所完成工程量的支付。

八、工程保修期

工程保修期为工程验收后一年。

九、安全施工要求

施工期间乙方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遵守甲方及监理方的相关规章制度,维护好相关设施和保护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并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乙方施工中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概由乙方负责,甲方不负任何责任。

十、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认定标准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十一、违约责任

1、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生效后,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任何一方违反合同条款,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责任方应按合同法规定标准进行赔偿。

2、若甲方在整体工程验收合格后,未将款项付清给乙方,乙方有权停止供水。

3、双方如发生纠纷,通过协商未达成协议的,由禄丰县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十二、争议

承包单位与发包单位发生合同纠纷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提请上级主管部门调解,调解无效时,可向_____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

十三、合同份数

本合同一式_____份,甲方____份、乙双方____份。

十四、若有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

法人代表:

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

法人代表:

_____年____月____日发的

电气化实习报告

浅谈我国农村水电安全保障问题

工业电气化求职简历

水电材料

水电合同

电气化铁道供电的自荐信

水电合同简单

消防水电合同

水电安装合同

水电施工员工作总结

元江水电农村电气化初探(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元江水电农村电气化初探,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