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皇帝卖画哲理故事(共含5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活脱脱的样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皇帝卖画哲理故事
相传宋朝年间,有个年轻人进京赶考,在街上碰见一人在摆摊卖画。年轻人对书画很感兴趣,就上前观看,可惜画作实在有失水准,他只看了一眼就准备离去。正当转身之际,卖画人叫住了他,并问:“你看我这幅画值多少钱啊?”他直言不讳:“恕我直言,你这画只值一两银子。”说完,继续上路了。卖画人面带不悦,但没发作。
之后,年轻人在科举考试中高中,到朝廷面圣。他吃惊地发现,当朝皇帝就是那个摆摊卖画的.人。他有所不知,皇帝卖画只是装样子,真实目的是在微服私访。
皇帝也认出了他,想再考验考验他,遂又拿出摆摊时卖的那幅画问他:“你认为这幅画值多少钱?”
这的确给年轻人出了一个难题,仍然说只值一两银子,似有大逆不道之嫌。但他又不想违背自己的价值观,为讨好皇帝出尔反尔,于是机智地说:“如果这幅画是圣上送给臣的,它就是无价之宝,可如果拿去卖,它就值一两银子。”
皇帝听了不但没恼,反而很高兴,高兴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个智慧过人的忠诚之士。从此,年轻人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不让真心话变形走样,如何表达,常常需要技巧。
一张古画千万元,
只因收藏千百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
价高尤喜是名言。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铺好地摊,展纸泼墨,立时,围上来不少人观看。毕竟是穷乡僻壤,看的多,买的少。却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半天,看得眼角都湿润了。郑板桥以为碰到了知音,便问:“老兄,你喜欢这幅吗?给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画得真像,像我家的那头牛。看着这牛画,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秋后,我核计着把牛卖掉,换点活钱,趁农闲季节做点小买卖,明春再买一头牛。那天卖牛卖了五贯钱,回到村头遇到了‘雁拔毛’,他说儿子结婚用钱,非借我那五贯钱不可,等儿子办完喜事收了礼账就还我。待他儿子婚事办完,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两样都没有啊,我只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自认倒霉了。”说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旁边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这老伯姓王,为人老实厚道,人称“王老实”。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奸滑,好占便宜,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其他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雁拔毛占小便宜的一些传闻。
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对王老实说:“把我这牛画买了吧。别看现在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还会变成活牛,如此反复,不知会衍生多少头牛,
我只要你一头牛钱。你若不信,我可以赊给你,待十天后牛变活了,再给我钱,如果牛不变活,我情愿白送你一头牛钱。”
王老实对卖画秀才的话并不真信,但是人家情愿赊给自己,变不成牛还倒贴钱,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啊!所以,他就痛快地把牛画拿走了。
王老实买了一幅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卖画秀才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来到了王老实家,一进院门,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对王老实说:“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老实到底老实,他说:“行。卖画秀才赊给俺的,说是牛变活后给他送钱去,我还没去哩,你直接送去吧,让秀才给你写个收据,回来便给你那幅牛画。你到城里找那座最大的府门,门口有两只狮子,秀才姓傅叫谋关。”
雁拔毛来到县城,找到了县衙门——这是县城里最大的府门,向把门的问“傅谋关”,把门的听说找“父母官”,就领他去见郑板桥。郑板桥收了他的牛钱——五贯钱,给他写了收据,把他打发走了。雁拔毛还寻思:这秀才八成是个大官哩。
雁拔毛跟王老实要了那幅牛画,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每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儿长。他去找王老实,王老实说:“你还是去找傅谋关吧,因为我没收你的钱。”雁拔毛问:“傅谋关八成是个大官吧?”“父母官,就是咱的县太爷啊。”
雁拔毛惊得出了一身虚汗,他哪敢去找县太爷算账啊。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家长,在我家不长,怪不得县太爷。”
唐伯虎卖画
相传唐伯虎曾在杭州西湖畔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画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要购买者,须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则分文不收。”好半天过去了,仍无人猜中。这时,有一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中这是个什么字吗?
谜底:“默”字。
画一百头骆驼哲理故事
唐伯虎早年曾以画扇为生,他画技超群,家喻户晓。
一天,有人要求唐伯虎在扇面上画出一百头骆驼,画得出的话,愿出三倍价钱购扇;若画不出,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
这分明是刁难,可唐伯虎也不恼,提笔就在扇面上画了起来,只见他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了一座沙丘,扇面就快填满了,也没画出一头骆驼来。
来人看了,不免得意:区区方寸之间,怎能画出一百头骆驼来?看来是赢定了。
不料,没过一会儿,唐伯虎把笔一搁,说画完了。
那人一看,唐伯虎在山丘的左侧画了一头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沙丘挡住了;在沙丘的右侧,又画了一头骆驼的前半身,后半身藏在沙丘后。
那人说:“明明只有两头骆驼,还有九十八头没画呢!”
唐伯虎说了声“莫急”,又拿起笔,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头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头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哑口无言,只得服输。
一座沙丘,藏起了九十八头骆驼,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 唐伯虎卖画
★ 哲理故事感悟
★ 等价交换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