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八,送元八张籍,送元八的意思,送元八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QuasiModo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元八,送元八张籍,送元八的意思,送元八赏析(共含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uasiMod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送元八,送元八张籍,送元八的意思,送元八赏析

篇1:送元八,送元八张籍,送元八的意思,送元八赏析

送元八,送元八张籍,送元八的意思,送元八赏析 -诗词大全

送元八

作者:张籍  朝代:唐  体裁:七古   百神斋祭相随遍,寻竹看山亦共行。

明日城西送君去,旧游重到独题名。

篇2:送元八归凤翔,送元八归凤翔白居易,送元八归凤翔的意思,送元八归凤翔赏析

送元八归凤翔,送元八归凤翔白居易,送元八归凤翔的意思,送元八归凤翔赏析 -白居易的诗

送元八归凤翔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莫道岐州三日程,其如风雪一身行。

与君况是经年别,暂到城来又出城。

篇3:送元八游汝南,送元八游汝南刘长卿,送元八游汝南的意思,送元八游汝南赏析

送元八游汝南,送元八游汝南刘长卿,送元八游汝南的意思,送元八游汝南赏析 -诗词大全

送元八游汝南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刀笔素推高,锋芒久无敌。

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破产供酒钱,盈门皆食客。

田园顷失计,资用深相迫。生事诚可忧,严装远何适。

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四海金虽多,其如向人惜。

迢递朗陵道,怅望都门夕。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

繁蝉动高柳,匹马嘶平泽。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

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勿复尊前酒,离居剩凄戚。

篇4:送元结,送元结张籍,送元结的意思,送元结赏析

送元结,送元结张籍,送元结的意思,送元结赏析 -诗词大全

送元结

作者:张籍  朝代:唐  体裁:七古   昔日同游漳水边,如今重说恨绵绵。

天涯相见还离别,客路秋风又几年。

篇5:《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2阖闾城3,水国4春寒5阴复晴6。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7落地听无声。

日斜8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9若10逢11相12识问13,青袍14今已误15儒生16。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你就这样地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创作背景】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严士元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诗人的消息,就这样回答他“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拓展阅读:刘长卿资料

刘长卿,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少读书嵩山,后移家居鄱阳。清才冠世,颇凌浮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登进士第。至德中,(公元七五七年)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性刚多忤,为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人为之辩白,酌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权德舆称他的诗为“五言长城”,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在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篇6:刘长卿《送严士元》

春风倚棹2阖闾城3,水国4春寒5阴复晴6。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7落地听无声。

日斜8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9若10逢11相12识问13,青袍14今已误15儒生16。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你就这样地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创作背景】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严士元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诗人的消息,就这样回答他“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拓展阅读: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少读书嵩山,后移家居鄱阳。清才冠世,颇凌浮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登进士第。至德中,(公元七五七年)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性刚多忤,为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人为之辩白,酌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权德舆称他的诗为“五言长城”,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在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篇7:刘长卿 送严士元

作者: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陰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你就这样地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阖闾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倚棹”(把船桨搁起来)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我们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可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我们还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你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拓展阅读:刘长卿与李白作别余干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江上花”、“越乡春”首先指的是春景,以春天的美景来衬托离别的愁绪。其次,又是一语相关,暗指李白美貌的宗夫人。这位宗夫人,名叫宗煜,是李白第四任妻子,前朝宰相宗楚客孙女,比李白小13岁,知音律,善操琴,宋州(今河南商丘)梁园有名的才女,是大诗人李白狂热的粉丝。李白游梁园的时候,在壁上题诗,被这位有才有貌又有钱的宗大小姐用千金买下,留下了“千金买壁”的文坛佳话。丧偶的李白听说之后,大为感动,在杜甫和高适的撮合下,李白和宗大小姐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问礼人”,借用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暗指李白是老子李耳的后代。“逐臣”,当然指的是刘长卿自己。

用白话来解释,诗的意思就是:十二郎(李白排行十二)啊!酒喝得差不多了吧?你花一样的宗夫人在江上大声催你上船了呢。美貌的宗夫人声若娇莺,给你带来了鄱阳湖的春色,虽然你曾遭放逐,但如今已获赦,夫妇团聚,久别胜新婚了吧,哈哈。唉,我们现在在此地握手分别,可是各自喜欢各自愁!只有着江边的万里青山送我去岭南贬谪地,你却要由花一样的夫人陪着回鄱阳湖游山玩水去了。

从此诗的语调中明显看到调侃的味道。这也可以反映出李白是个很随和的人,不然,怎么好如此开玩笑。而且刘长卿也不是一个特别喜欢搞笑的人,应该是被李白感化了。

正所谓:“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唐代诗坛两颗巨星短暂的交汇之后,又沿着各自的轨道前行。刘长卿带着随从,骑上马往岭南而去,陪伴他的只有“古道西风瘦马”、连绵不断的青山和无尽的感伤!而李白,则带着红颜知己宗夫人轻轻松松畅享鄱阳湖美景,去庐山寻幽问道去了。但余干美丽的山水以及干越亭前的风光,给李白留下美好回忆。不久后,李白写下《寻阳送弟昌峒鄱岠司马作》一诗,诗中有“摇扇及干越,水亭风气凉。与尔期此亭,期在秋月满”,表达了李白对干越美景的深深留恋之情。

这一年,李白刚好年满花甲。

篇8:《送元锡、杨凌》-原文

作者:唐·韦应物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

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

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

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注释

①杨凌:中唐人,与其兄杨凭、杨凝并称“三杨”,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著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其书作《杨评事文集后序》。应物守滁州时,凌以协律郎客滁州。

②翳:屏障。山郭:山城。指滁州。

③晦:阴。

④端居:平居。

⑤慊:不满足。

⑥伫:期待。方:将。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48送元錫、楊淩韋應物

荒林翳山郭,積水成秋晦。

端居意自違,況別親與愛。

歡筵慊未足,離燈悄已對。

還當掩郡閣,佇君方此會。

篇9:送严士元 刘长卿

【作者: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陰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你就这样地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创作背景】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篇10:《送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2阖闾城3,水国4春寒5阴复晴6。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7落地听无声。

日斜8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9若10逢11相12识问13,青袍14今已误15儒生16。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 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你就这样地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创作背景】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严士元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诗人的消息,就这样回答他“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拓展阅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逢1雪宿2芙蓉山主人3

日暮4苍山远5 ,天寒白屋6贫 。

柴门闻犬吠7 ,风雪夜归人8 。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白话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创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篇11:送萧颖,送萧颖元晟,送萧颖的意思,送萧颖赏析

送萧颖,送萧颖元晟,送萧颖的意思,送萧颖赏析 -诗词大全

送萧颖

作者:元晟  朝代:唐 吾见夫子德,谁云习相近。数仞不可窥,言味终难尽。

处喧虑常澹,作吏心亦隐。更有嵩少峰,东南为胜引。

《送严士元》 刘长卿

送董元达原文及赏析

送僧元?倍?游,送僧元?倍?游刘禹锡,送僧元?倍?游的意思,送僧元?倍?游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赏析

送元八,送元八张籍,送元八的意思,送元八赏析(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送元八,送元八张籍,送元八的意思,送元八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