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桃红散曲翻译及赏析(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哦伊吸”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桃红散曲翻译及赏析
【越调】小桃红·碧桃
年代:元代
作者:李致远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越调
曲牌:小桃红
秾华不喜污天真,玉瘦东风困,汉阙佳人足风韵。唾成痕,翠裙剪剪琼肌嫩。高情厌春,玉容含恨,不赚武陵人。
[注解]
碧桃:桃的变种。春季开花。花重瓣,白色、粉红至深红,或洒金。不结果实。
秾华:繁茂的花朵。
玉瘦:指碧桃花枯萎。
阙:此指宫殿。汉阙佳人,指赵飞燕。
唾成痕:指桃树渗出的桃胶在花瓣上成瘢痕,又以花瓣痕喻美人泪痕。
翠裙剪剪:翠绿桃叶如裙映衬得白玉般的桃花分外娇嫩。剪剪:整齐貌。
高情:深情。
不赚:不骗。
武陵人:指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涣人。
[译文]
花朵香浓繁盛,不喜脏污,保持天真本性,玉肌清瘦在浩浩东风中慵懒困倦,具有汉宫美人赵飞燕的.千般风韵。花瓣上留着美人多少泪痕,一片片如翠绿裙衫衬着娇嫩的肌肤,情不深挚、高尚感情,讨厌春天的喧闹,玉颜满含愁恨,不欺骗武陵人。
赏析:
自古咏桃花之作颇多,此首独以汉家美人写桃花风韵,情调顿出。细描姿色,淡点慵情,把桃花给写活了。而以美人伤情喻桃花于东风春雨中之伶仃神态,堪称绝笔。结尾以武陵人作结,点明了自己爱好自然风物的美好高洁情怀与隐逸之情。
原文:
小桃红·咏桃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
刘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妆梳。
译文:
①玄都:传说中多指神仙居住之地。此处乃指玄都观,为唐代长安城郊的道士庙宇。
②吹破枝头玉:东风吹得桃花绽蕾开放。
③夜月句:洁白的梨花也要妒忌了。
④不寻俗:不寻常。
⑤娇鸾彩凤风流处:繁茂的桃花正如同鸾凤一样色彩缤纷、风采摇曳。
⑥武陵溪:陶潜《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桃花源。
注释:
①玄都:传说中多指神仙居住之地。此处乃指玄都观,为唐代长安城郊的道士庙宇。
②吹破枝头玉:东风吹得桃花绽蕾开放。
③夜月句:洁白的梨花也要妒忌了。
④不寻俗:不寻常。
⑤娇鸾彩凤风流处:繁茂的桃花正如同鸾凤一样色彩缤纷、风采摇曳。
⑥武陵溪:陶潜《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桃花源。
赏析:
此曲为咏桃花的佳作。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过《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俱是刘郎去后栽。”其实质是借写桃花,对那些新得势的权贵进行讽刺,以抒发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愤懑。周文质的这首《咏桃》曲则是对刘诗的发挥,并赋予“桃花”不同凡俗的.品质。此曲活用典故,即景抒情,不独精心绘制桃花吐红之景,而且寄寓着作者对正直之士的敬慕之情。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赏析
该曲描写洞庭秋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给读者留下了洞庭之秋的万种风情。
首句“绿杨堤畔蓼花洲”,写到绿杨,蓼花,带有普遍性、典型性,但一写堤岸,一写州,傍水而更得生机,绿杨与红蓼相映,美景与野趣顿现眼前。
次句“可爱溪山秀”,着意点明景色之美,且将目光从近处的堤岸纵送至远处,水光山色成为绿杨,蓼花的美丽背景。
“烟水茫茫晚凉后”,这时苍茫的入目景色使人微觉惆怅,捕鱼小舟冲破了湖水的平静。在这渐归沉寂而又涟漪微动之时,随着情绪的波动,抬起的目光从低处的水移向高处的天,只见夕阳的余晖之下,乱云未收,残霞似锦,装点洞庭秋色,一片茫然,无际无涯,与湖波相映,更加美丽,壮观。最后两句写“妆就”“一片洞庭秋”的同时,也托出了作者心中的欣喜,虽未言情而情从景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堤上栽着绿杨柳,小洲上蓼花飘飞,一派可爱的秀美山溪景致。傍晚微凉,水面上烟雾笼罩,一片迷茫。只见捕鱼的轻舟凌波而出,冲开万顷的水面,漾起不绝的波纹。天空中飘着残留的云朵,天边抹着晚霞的余辉,更点缀了洞庭秋色。
注释
洲:水中的陆地。
“烟水”句:傍晚以后,天气宜人。水面上烟雾笼罩,一片迷茫。
玻璃皱:比喻水浪。
秋:指秋色。
原文: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
争奈新来越憔悴。
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赏析:
元人散曲集《梨园乐府》收盍西村以《杂咏》为题的〈小桃红〉曲八首,这首列第四。八首曲不是统一的题材,看来列第一、二的属于叹世感时的作品;三至八首风格、内容相近,尤以三至七首与许多咏春夏秋冬四季的曲子格局手法相似,从春咏到秋。这一首咏的是暮春。
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应不同的节候而开。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花的荣滋,花的凋残,这一切往往使感情丰富,对时令特别敏感的诗人们生出无限感慨。“海棠过后到蔷薇”,海棠、蔷薇都是美丽的,诗人本无所爱憎。但蔷薇比海棠开放略晚,海棠绽蕊,还是春意盎然;而蔷薇着枝,便是春色将残了。“开过”、“到”两词透露了抒情主人公对时光流逝感伤的信息。下句“春色无多味”就进一步说明由于春的逝去,大自然已经失去它的魅力。春的消逝固然可惜,但是“无味”的感觉主要还是来自抒情主人公自身。文人多情,无端地也会见花落泪,但本曲的主人公却并非如此。“争奈新来越憔悴”。
“争奈”,岂料之意。他近来愈加憔悴,出乎他的意料,更非他的意愿,然而内心折磨的确使他日趋瘦损。他空间有什么苦痛?曲的上半没有透露。可是以下一转,主人公表示了他的一个愿望:他希望有人能将小庭深院的“疏帘”卷起来,“重门”打开,他要看那在春风中比翼翱翔的双双燕子。可是这事“教他谁”去做呢?心事是不能道破的`。
这时一个小丫环果然这样做了。她将“疏帘卷起”,“重门不闭”。呀,这小丫环是知道我的心意了吗?也许并不。但她使我如愿以偿,我是深深感谢的,因此我觉得她“似知人意”。至此,作者虽然仍没有直接说出他憔悴的原因,但我们已能从他的意愿中窥测到他内心的隐秘。他为什么“要看燕双飞”?当然是因为他自己是形单影只、寂寞孤凄的。但他却不甘寂寞,他希望自己也能成双成对,像那幸福的燕子一般。下半曲的这一转就使得前面略显沉重压抑的气氛有了回旋,使作品产生了一些欢快的意味。同时它也启发人的思考:主人公的愿望是美好的,合理的,却为什么得不到呢?原来他是生活在“庭院深深深几许”、“帘幕无重数”的环境之中的。那么“他”就应该是“她”,是一位锁在深闺中的女性了。这样,她的苦闷,她的追求,也就完全可以被我们所理解和给予深深的同情了。
这首曲没有多少描写铺叙而是直抒胸臆,但又婉曲深致而不直露,风格颇类李清照。其所取意象,也使我们联想到那首著名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盍西村小令大多为写景之作,而且色调明丽,情绪欢快,且多为直接抒写自身见闻和情感,这首小令却摹拟一位女性的口吻,写她的生活和内心,表现了一些压抑和怨慕之情。因此与他作相较,在统一的风格中,这首小令又是别具一格的。
《越调·小桃红》原文及翻译
原文: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凉露沾衣翠绡重,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都来一段,红幢翠盖,香尽满城风。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玉箫声断凤凰楼,憔悴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锦城何处是西湖?杨柳楼前路。一曲莲歌碧云暮,可怜渠,画船不载离愁去。几番曾过,鸳鸯汀下,笑煞月儿孤。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采莲女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注释:
鸳鸯梦】比喻夫妻相会的梦境。宋石孝友《鹧鸪天》词:“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余蛱蝶图。”明兰楚芳《雁儿落过得胜令·相思》曲:“翡翠衾寒处,鸳鸯梦觉时。”《花月痕》第十七回:“他手执红梨,曾结鸳鸯梦。”亦省作“鸳梦”。唐曹唐《汉武帝思李夫人》诗:“白玉帐寒鸳梦绝,紫阳宫远雁书稀。”前蜀韦庄《诉衷情》词:“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余杭贺生,才名夙著,而家仅中赀。素仰瑞云,固未敢拟同鸳梦,亦竭微贽,冀得一覩芳泽。”
【淡妆浓抹】浓抹”。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亦作“淡妆浓抹”。《黑籍冤魂》第十八回:“衣裳着得也俏,淡妆浓抹,总称他的.高兴。”
【回文锦】织有回文诗的锦。《艺文类聚》卷三二引南朝梁元帝《寒闺诗》:“愿织回文锦,因君寄武威。”唐元稹《春别》诗:“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元袁桷《观闲闲斋红梅次苏公姿字韵》之三:“团团似就回文锦,薄暮凝愁下翠枝。”闻一多《红豆》诗:“爱人啊!将我作经线,你作纬线,命运织就了我们的婚姻之锦,但是一帧回文锦哦!”
【一笑千金】一笑价值千金。极言美人一笑之难得。《艺文类聚》卷五七引汉崔骃《七依》:“回顾百万,一笑千金。”南朝梁王僧孺《咏歌姬》诗:“再顾倾城易,一笑千金易。”宋黄庭坚《两同心》词之二:“一笑千金,越样情深,曾共结合欢罗带,终愿効比翼纹禽。”《水浒传》第七二回:“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汉
【杨柳楼】。《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爱杨柳楼心殢酒,喜芙蓉帐里藏阄。”
作者简介: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生于金章宗承安二年(宋庆元三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为官以干练廉洁著称。卒,谥文献。工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其散曲作品内容多咏自然风光,曲辞华美,富于文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花柳芳妍”。
小桃红,小桃红马致远,小桃红的意思,小桃红赏析 -诗词大全
小桃红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体裁:散曲 画堂春暖绣帏重,
宝篆香微动。
此外虚名要何用?
醉乡中,
东风唤醒梨花梦。
主人爱客,寻常迎送,
鹦鹉在金笼。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译文满城萧萧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凉,闲倚平山堂上把远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当年鉴湖风光,那时候荷花鲜艳如云锦,香飘云空,采莲姑娘欢歌笑语荡漾在荷塘。看眼前,阵阵西风大雁南飞,清溪上渔歌传唱,恨不得早日荡游沧浪。
注释小桃红:越调曲牌名,多用来抒情写意。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
鉴湖:即镜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
秋雨豆花凉:指豆花雨,俗以农历八月雨为豆花雨。
平山: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西北瘦西湖北蜀冈上。
年时:从前。
锦云:如锦的彩云,比喻缤纷的荷花。
吹:传。
恨:遗憾。
沧浪:此谓深绿色的湖水。
创作背景
此曲当写于张可久南北飘流之时。秋凉时节,作者登高南望,不由想起古越旧时的亲朋好友,遥寄思念之情,故作此曲。
赏析
前二句点明此曲创作时令、地点。豆荚本已藤萎叶枯,委地零落,幸得秋时之雨滋润,故得重绽新花。“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闲。”两句写景,苍茫寥廓而凄凉,“平山”两字确定写作的地点是扬州,时间是秋末豆子开花的季节,而满天秋雨增加了迷茫的色彩。一个“闲”字,写出了当时之倚态,“望”字点出诗人之身在高处。诗人的心境在一倚一望当中自然流露了出来。读者可以想象得到作者凭依在平山堂的栏杆上那满面愁苦惶惑的表情。
三、四、五句,从写眼前之景转到对已逝岁月的回忆。“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晤荷花荡。”镜头一转,作者的思绪飘回到遥远的当年和遥远的绍兴鉴湖。时空转换到那段快乐的生活情境上。湖面上有花团锦簇、翠叶送爽、红花飘香,仙境一般的画面。几位年轻好友指点江山的情景和当下独自凭倚栏杆面对潇潇秋雨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后三句作者由回忆昔时友人的欢聚情景回到现实,抒发苦闷心情。“西风雁行,清溪渔唱”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实景。远处一行大雁在秋风中艰难飞行,也象征作者到处漂泊的人生状况。“清溪”是作者面对的河流,那里传来渔父的歌声更加重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感。他的无限感慨好像被这西风中的歌声吹进了沧浪水中一般。“吹恨”是典故满用,是要把自己的'幽怨愤懑之情随着秋风而完全抛弃,完全吹入到那沧浪的清水中。作者写渔父短歌,表达出一种寄身山水,浪迹江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抒写的也是一种归隐退逸的情怀。这三句诗感物思人、伤怀,寄寓十分深厚。
全篇所表现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怀远寄友的范围,曲折地表现了元代统治下知识分子普遍的坎坷人生和备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广的内容。小令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现境,中间是对往事的回忆,时空有两次大的转换,从现实到过去再回到现实,由眼下的扬州到遥远的绍兴再回到眼前,这种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的时空转换扩展了时空和表达情感的丰富性。
盍西村《小桃红·客船夜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越调】小桃红
客船夜期
绿云冉冉锁清湾⑴,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⑵。厮追攀⑶,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释]
⑴绿云:此指烟霭汇聚成的如云烟团。冉冉:上升貌。
⑵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办理征收。
⑶厮追攀:相互追赶、招呼。
【注】①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1.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6分)
答案.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2分)。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1分)。“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1分,答出一点即可)
或者: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绿树江湾图(2分)。“绿云”指高大繁茂的绿树。“冉冉”是形容树叶纷披的样子(1分)。“锁”指“环绕”,树叶纷披的绿树环抱着一湾清水,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1分,答出一点即可)
2.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5分)
答案: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2分)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2分)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1分)。
[译文]
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笼罩了清净的江湾,花草的香气溢满东西两岸。官家的租税只按九成征办。在这好时节正好去游玩,乘船到那渡口,你追我赶,然后把鱼虾野味准备好,做一桌丰盛的野餐,杯盘摆得满满的,尽情欢乐,忘记各自的艰难事。
赏析:
盍西村的小令中有两组分别题为“临川八景”及“杂咏”的组曲,共十四首。此篇为“临川八景”组曲之一。
首句“绿云冉冉锁清湾”,“绿云”是古诗文中用的比较多的一个词。这句中的“绿云”指“江上的水气”。褚斌杰《元曲三百首详注》解释这句说:“全句言轻柔而又浓重的绿色烟雾笼罩着整个港湾。”“绿云”指“烟雾”。至于为什么是“绿色烟雾”,注释中也没有说到。王锳《元人小令二百首》的注释云:“翠绿的林梢慢慢升起一片烟雾。”这里倒是点出了“绿树”,但不知为什么还是要把“烟雾”带上,或许是受到题目“客船晚烟”的影响,或者认为不是烟雾就不能“锁清湾”。其实,“绿云”最通常的解释是两种,一是指高大而枝叶繁茂的绿树,一是古诗文中常用来形容美女的头发。联系到曲中下句提到的“香彻东西岸”,这里的“绿云”应该是指高大繁茂的绿树。“冉冉”是形容树叶纷披的样子。“锁”实际上是指“环绕”。所以这句是说,树叶纷披的绿树环抱着一湾清水。“锁”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碧云缓缓流动,笼罩着清澈的江湾。开头描写江村优雅的环境,提供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同时也反衬出村民艰辛的生活。中间主要是写游玩的欢乐。最后一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
★ 寒食翻译及赏析
★ 艳歌赏析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