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暑节气有什么特点
处暑节气有什么特点
处暑介绍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__.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 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 即成熟的意思。
风俗活动
出游迎秋: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泼水狂欢:泼水狂欢不仅云南西双版纳有,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各地都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
古人记载中的处暑节气
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处暑》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说的就是处暑这个节气在农历七月中旬,“处”的意思是“停止、结束”。处暑也就是夏季的暑气到此也就停止。
在处暑这个节气,已经是“三暑”的末暑,天气变化逐渐趋于平缓,极端天气也不再如夏季那般活跃。处暑节气过后,气温的下降趋势进一步明显。
在出伏之后,副高压不会快速退出大陆地区,南方有些地方还会继续处于负高压的控制以下,所以处暑节气过后,南方有些地方会有气温反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这段回温天气短则持续二十天,长的甚至会达到一两个月,这也是入冬前最后的热天气。
处暑时节的民间习俗
开渔节
在沿海、沿湖等靠水的地区,处暑过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这个时期的的近海海域的水温依旧偏高,此时的鱼群依旧停留在沿海,鱼虾等各类海鲜肥硕鲜美,所以有的地方会在处暑这个节气举行盛大的出海仪式,欢送渔民出海,祈盼渔业丰收。
拜土地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古而有之的农业大国,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处暑时节,正是农作物收成的时刻,所以在这个节气,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祭拜土地爷,有的把经幡插到土地中央,表示感恩;有的还会杀牲到土地庙进行祭拜。
四、结语
处暑过后,秋意越来越加浓厚,恰是郊野畅游、登高望远和赏景迎秋的好时节,不过在处暑过后,早晚和中午的温差大,若是运动应适当最好,运动时间在早晚为佳,因为中午依然炎热,户外运动时容易晒伤。
处暑时节,虽然暑已经离去,但是秋老虎来袭,中午的天气依旧炎热,所以在外出或是工作时,还应该避免晒伤以及发生其他伤害的情况。
暑去秋来,登高望远。让我们收拾好心情,在明媚的秋光中领略世间多彩,在丰收的喜悦中继续阔步向前。
处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农场鸭子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对如何辨别老鸭和嫩鸭,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老鸭一般毛长得比较齐,嘴和脚掌比较硬,颜色发黄、发黑,摸上去骨头比较硬。另外,同样的个头,老鸭比嫩鸭分量重。
动物一只鸭子在湖里游泳
2、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桂圆龙眼粉色玫瑰花果盘--
3、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茶杯茶叶泡茶--
4、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5、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乌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劳感,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所以处暑节气喝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此外,吃多了肉时,喝酸梅汤还能帮助体内酸碱值达到平衡。
处暑后养生最主要的就是养肺,而银耳、山药、白萝卜、百合、白芍、梨子等“白色食物”最易入肺,建议多食,少吃一些辛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