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ubuntu11.10 server i386学习笔记网络基本配置(共含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林开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 静态IP地址配置
配置文件路径:/etc/network/interfaces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auto eth0 -www.2cto.com-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0.24
netmask 255.255.255.0
network 192.168.0.0
gateway 192.168.0.1
dns-nameservers 192.168.0.1 【不需要】
配置好后,重新启动网卡服务: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查看IP地址: ifconifg
检查网络通不通:ping 222.221.200.68(随便找个公网地址ping、ping测试哈)
配置DNS域名解析
vi /etc/resolv.conf
-www.2cto.com-
至此网络常见配置完毕
基本命令
uname -a -s
hostname显示主机名
若是要永久生效,则编辑以下文件
#vim /etc/sysconfig/network
ssh远程登录
#ssh 10.1.1.54 (是以root用户登录的)
#ssh tom@10.1.1.54(是以tom身份登录)
#ssh -Y 10.1.1.54(可以启动图形界面的远程登陆)
scp远程拷贝
#scp 10.1.1.54:/etc/passwd /tmp/test(将目的地址10.1.1.54上的/etc/passwd文件拷贝到本地 /tmp/test下)
#scp /tmp/test 10.1.1.54:/etc/passwd(与上相反)
-r 可以拷贝文件夹
file查看文件属性
#file passwd
init
配置文件/init/inittab
级别 0 关机
1 单用户模式,主要用来修改管理员密码
2 不带网络支持的文本模式
3 带网络支持的文本模式
4 保留
5 图形界面模式
6 重启
sync同步数据
将还没有同步到磁盘中的数据同步到磁盘(一般指是内存中的数据)
shutdown
-r 重启
-p 直接关闭电源
-h 14.09 “hurry up,the system is shutting down”
-c 取消关机计划
firefox &
在后台启动火狐浏榔器
[root@dns 03]# jobs
[1]- Running gedit ule_02.txt &
[2]+ Running firefox &
[root@dns 03]# fg %1
将还在后台运行的job---gedit ule_02.txt 调到前台运行
ctrl + z 把前台进程放到后台去,并且暂停运行
bg 把某个后台暂停的进程在后台运行
ctrl + c 结束某个前台进程
date日期命令
#date+%x
03/17/
#date +%m/%d/%y
03/17/2010
#date +%Y-%m-%d
2010-03-17
#date “+%Y-%m-%d %H:%M:%S”
2010-03-17 14:26:45
#date 031714282010
月日时分年 《-------修改时间
# echo $(($(date +%s)/86400)) 计算当前距离1970-01-01的天数
# echo $(($(date --date=‘2010-03-18 00:00:00‘ +%s)/86400))
echo $LANG 查看当前语言环境
export LANG=en_US.UTF-8更改语言环境
网络配置
网卡配置
#ifconfig
ifconfig eth0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25:86:91:3D:34
inet addr:10.1.1.72 Bcast:10.1.1.255 Mask:255.255.254.0
inet6 addr: fe80::225:86ff:fe91:3d34/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
RX packets:51873478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5139071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747618634 (712.9 MiB) TX bytes:3903334584 (3.6 GiB)
Interrupt:177 Base address:0xac00
配置子接口(临时生效)
#ifconfig eth0:1
#mii -tool
检查网卡链路是否起来
修改网卡的配置文件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设备名字
BOOTPROTO=static <---网卡启动时候配置的方式: static | dhcp
NBOOT=yes
IPADDR=192.168.1.11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0.1.1.1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配置文件)
# route del default gw 10.1.1.1 <---临时更改默认网关
# route add default gw 10.1.1.1
# route del -net 169.254.0.0 netmask 255.255.0.0 <---临时管理路由条目
# route add -net 169.254.0.0 netmask 255.255.0.0 dev eth0
配置DNS服务器的地址
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0.1.1.1
nameserver 202.96.128.166 <--电信
nameserver 210.21.196.6 <---网通
怎么让电脑上网:
1、配置正确的IP地址
2、正确的网关
3、正确的DNS
排错的步骤:
1,ping 127.0.0.1 <----------tcp/ip协议栈
2,ping 网卡的地址 <----------网卡故障
3,ping DNS地址 <----------ping 10.1.1.1
4,ping www.163.com<----------如果无法返回域名对应的ip地址,那么DNS配置错误
练习:
1、熟悉使用特权位,尝试自己描述一下它的用途,
linux一些基本命令以及初级网络配置方法
,
要求:每个用户使用touch命令创建的文件,拥有者属于tom,拥有组是nokia .实验完毕,不要忘记复原。
2、建立一个文件夹/ftp,要求里面存放的文件只有文件拥有者才能删除。而且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的拥有组属性都是属于tom。
3、怎么样实现让每个帐号在文本终端登录的时候,都在终端上显示 Welcome to upl信息 ?
4、实现全局命令别名 mnts ,实现自动挂载 mount 10.1.1.20:/share/ftp_source/class/03
5、让tom帐号建立文件夹的权限模式是 755,建立文件的权限是644。
6、让主机ping www.baidu.com的时候返回的IP地址是10.1.1.20,应该怎么实现?
7、根据网络配置几个步骤,自己进行故意的破坏,故意配置错误,然后同桌之间进行排错。
1:思路:特权位就是root赋予某个命令有在执行的时候都是以特定的身份执行
第一步:创建用户tom,用户组nokia以及普通用户aaa #useradd tom
#groupadd nokia
#useradd aaa
第二步:查看touch命令的位置,以及详细信息 #which touch
#ls -l `which touch`
第三步:更改touch命令的所有者与所有组 #chown tom:nokia `which touch`
第四步:给touch命令赋予用户和用户组特权位 #chomd u+s,g+s `which touch`
第五步:切换到普通用户并用touch命令创建文件 #su - tom
$touch file1
第六步:使用ls -l查看所创建的文件的所有者与所有组 $ls -l file1
结果:其他帐号不能使用touch <----------------------原因:是因为使用的用户创建文件所在的路径的父目录没有写的权限,到有权限的目录下就可以执行touch命令了
2:思路:第一步:创建文件夹ftp #mkdir /ftp
第二步:递归修改ftp的拥有组 #chown -R :tom /ftp
第三步:赋予ftp粘贴位 #chmod o+t /ftp
3:思路:每个帐号在登录时候都会自动运行帐号所对应的家目录下的.bashrc文件,因此只要在对应的.bashrc中添加echo ““Welcome to upl”
如:#vim /home/inokia/.bashrc
添加echo “Welcome to up1”
#su - nokia
$就会有欢迎信息
4:思路:全局就是说对所有帐号有效。。修改/etc/bashrc就可以了
在末尾添加alias mnts=‘10.1.1.20:/share/ftp_source/class/03 /mnt‘
5:思路:要修改默认的权限模式,可以尝试修改默认的umask
登录tom帐户后在提示符中输入$umask 022
如果需要重启后还是这样,则可以修改配置文件/etc/bashrc
6:思路:只需在本地的解析库中指定www.baidu.com的解析地址为10.1.1.20即可
#vi /etc/hosts
添加10.1.1.20 www.baidu.com
95xxRouter在广域网口及局域网口配置基于IP和应用端口的过滤步骤 选择进入Advanced配置界面 选择Protocol>IP>link>setup>Advanced 选择Filtering下拉参数并用鼠标点击Enabled 选择Rx Filter进入接收数据包过滤器定义界面 . 设置Default Action 下拉参数为 Di
95xxRouter在广域网口及局域网口配置基于IP和应用端口的过滤步骤
选择进入Advanced配置界面
选择Protocol>IP>link>setup>Advanced
选择Filtering下拉参数并用鼠标点击Enabled
选择Rx Filter进入接收数据包过滤器定义界面
. 设置Default Action 下拉参数为
Discard 拒绝所有数据包进入内网,除非满足相应过滤条件定义
Pass 所有数据包均可进入内网,除非因满足相应过滤条件而备拒绝
. Logging参数通常设为Discard
5.鼠标点击Add以新建一个过滤器在已存在的过滤器之后,而点击Insert以插入一新过滤器在已存在的过滤器之前,或选择Setup以编辑一选中过滤器,
Intel9000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网络知识
,
. Action为
Pass 凡匹配该页界面参数之数据包被通过
Discard 凡匹配该页界面参数之数据包被拒绝
. 根据需求设置Protocol参数为TCP或UDP
. TCP Flag参数为All或Ack
. Src.Address Type和SrcAdress/Src.Mask为数据包源地址,在DefaultAction为Disard的情况,凡匹配该项参数的数据包被通过。
. Src.Port为发起连接的应用程序端口如FTP或HTTP等,凡匹配之应用被连接。
注: 在若干次序定义的过滤器中,数据包将被第一个条件匹配的过滤器过滤。
6.在Protocol>IP>Link>Setup>Advanced选Filters可定义过滤器以实现对由内网去外网的所有数据包的过滤,步骤同上。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RRPP (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快速环网保护协议)
专门用于以太网环的链路层协议,收敛速度快,收敛时间与环网节点数无关
RRPP域:相同的域ID和控制VLAN,并且相互连通。具有RRPP主环、子环、控制VLAN、主节点、传输节点、主端口和副端口、公共端口和边缘端口
RRPP环:主环级别为0.子环级别为1.健康状态和断裂状态
控制VLAN:用来传递RRPP协议报文只有接入RRPP环的端口可加入控制VLAN。子控制VLAN=主控制VLAN ID+1。都不允许配置IP
数据VLAN:用来传输数据报文。即可包含RRPP端口,也可不包含
节点:主节点:有且仅有一个,环网状态主动检测机制的发起者,也是网络拓扑发生改变后执行操作的决策者
传输节点:负责监测直连RRPP链路状态,并通知主节点链路变化
边缘节点:同时位于主环和子环上。在主环上是传输节点,子环上是边缘节点
辅助边缘节点:同时位于主环和子环上。与边缘节点成对使用,用于检测主环完整性和进行环路预防
主节点的主副端口:主端口发送探测环路报文,副端口接收报文并逻辑阻塞数据VLAN,只允许控制VLAN的报文。
传输节点的主端口和副端口没有功能区别
公共端口:边缘节点和辅助边缘节点上接入主环的端口
边缘端口:边缘节点和辅助边缘节点上只接入子环的端口
RRPP环组:为减少Edge-hello报文的收发数量,在边缘节点或辅助边缘节点上配置的一组子环的集合。配置在边缘节点上的环组为边缘节点环组。边缘节点环组内只允许最多一个子环发送Edge-Hello报文。配置在辅助边缘节点上的环组为辅助边缘节点环组。
RRPP报文类型
Hello、Fast-Hello、Link-Down、Common-Flush-FDB、Complete-Flush-FDB、Edge-Hello、Fast-Edge-Hello、Major-Fault
定时器类型
Hello定时器、Fail定时器、Fast-Hello、Fast-Fail(传输节点可通过Hello报文学习主节点的Hello和Fail定时器,但不通过Fast-hello报文学习Fast-hello和Fast-fail定时器)
RRPP运行机制
轮询机制:主节点的主端口周期发送Hello报文
链路down告警机制:非主节点发现链路down后发送到主节点
环路恢复:端口重新UP,非主节点将其临时阻塞(只允许控制VLAN)
主环链路down:多归属子环广播风暴抑制机制:
负载分担机制:VLAN 的负载分担
环组机制:域ID和环ID最小的激活子环发送Edge-Hello报文。
快速检测机制:使用Fast-Hello、Fast-Edge-Hello报文,毫秒级
RRPP典型组网
单环
相切环
相交环
双归属环
单环负载分担组网(需与MSTP实例配合使用)
相交环负载分担组网
------命令----------------------
主环主节点配置
rrpp domain 1 创建域
control-vlan 4092 指定控制VLAN
ring 1 node-mode master primary-port G1/0/1 secondary-port G1/0/2 level 0 配置主环主节点、主端口和副端口
ring 1 enable 使能RRPP环
quit
rrpp enable 使能RRPP
主环传输节点配置
rrpp domain 1
control-vlan 4092
ring 1 node-mode transit primary-port g1/0/1 secondary-port g1/0/2 level 0
ring 1 enable
quit
rrpp enable
主环传输节点和子环边缘节点配置
rrpp domain 1
control-vlan 4092
ring 1 node-mode transit primary-port g1/0/1 secondary-port g1/0/2 level 0
ring 2 node-mode edge common-port g1/0/2 edge-port g1/03
ring 1 enable
ring 2 enable
quit
rrpp enable
主环传输节点与子环辅助边缘节点配置
rrpp domain 1
control-vlan 4092
ring 1 node-mode transit primary-port g1/0/1 secondary-port g1/0/2 level 0
ring 2 node-mode assistant-edge common-port g1/0/1 edge-port g1/0/3
ring 1 enable
ring 2 enable
quit
rrpp enable
子环主节点配置
rrpp domain 1
control-vlan 4092
ring 2 node-mode master primary-port g1/0/1 secondary-port g1/0/2 level 1
ring 2 enable
quit
rrpp enable
---------------RRPP相交环负载分担------------------
拓扑图
DeviceA配置
vlan 10
vlan 20
stp region-configuration
instance 1 vlan 10
instance 2 vlan 20
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quit
inter g3/0/1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inter g3/0/2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quit
rrpp domain 1
control-vlan 100
protected-vlan referene-instance 1
ring 1 node-mode master primary-port g3/0/1 secondary-port g3/0/2 level 0
ring 1 enable
qui
rrpp domain 2
control-vlan 105
protected-vlan reference-instance 2
ring 1 node-mode master primary-port g3/0/2 secondary-port g3/0/1 level 0
ring 1 enable
qui
Device B配置
vlan 10
vlan 20
stp region-configuration
instance 1 vlan 10
ins 2 vlan 20
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quit
int 3/0/1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inter g3/0/2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inter 3/0/3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20
inter g3/0/4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q
rrpp domain 1
control-vlan 100
protected-vlan reference-instance 1
ring 1 node-mode transit primary-port g3/0/1 secondary-port g3/0/2 level 0
ring 3 node-mode assistant-edge edge-port g3/0/4
ring 1 enable
ring 3 enable
q
rrpp domain 2
control-vlan 105
protected-vlan referenece-instance 2
ring 1 node-mode transit primary-port g3/0/1 secondary-port g3/0/2 level 0
ring 2 node-mode assistant-edge edge-port g3/0/3
ring 1 enable
ring 2 enable
quit
rrpp enable
Device C 配置
vlan 10
vlan 20
stp region-configuration
instance 1 vlan 10
instance 2 vlan 20
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quit
inter 3/0/1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inter g3/0/2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inter g3/0/3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20
inter g3/0/4
link-delay 0
stp disable
port link-type trunk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quit
rrpp domain 1
control-vlan 100
protected-vlan reference-instance 1
ring 1 node-mode transit primary-port g3/0/1 secondary-port g3/0/2 level 0
ring 3 node-mode edge edge-port g3/0/4
ring 1 enable
ring 3 enable
quit
rrpp domain 2
control-vlan 105
protected-vlan reference-instance 2
ring 1 node-mode transit primary-port g3/0/1 secondary-port g3/0/2 level 0
ring 2 node-mode edge edge-port g3/0/3
ring 1 enable
ring 1 enable
quit
rrpp enable
Device D 配置与A基本相同,只是配置为Transit node,而Device E和Device F分别配置为各自域的子环主节点
本文出自 “轨迹” 博客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款国产MVC框架thinkPHP,这里讲诉的是thinkphp的安装与配置,以及一个简单实例,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下,
国产框架thinkPHP,是一款MVC框架,这个框架最初模拟JAVA的struts框架,使用单一入口文件模拟JAVA的过滤器,使用action来模拟STRUTS的控制器ACTION,所以为什么他的MVC之中,M是model,V是view,而control却是action的原因。
在3.2.3版本中,control改成了C,也是趋于形式,因为JAVA世界的springMVC开始流行,spring使用的control,不在使用action这种定义,其实action来表示control本身就有一定的误导,control就C嘛,为什么来一个aciton,让人摸不着头脑。
thinkphp最难理解的是他的访问方式,在官方文档上面讲解有点误导人,按照官文一定出错,是因为官文没有讲清楚!
thinkphp的安装其实很简单,只要require他的主程序文件,就可以生成一些列的目录,但是URL与他的control、tpl的关系是什么呢?官文说得实在太含糊了,但凡使用过JAVA的人都会被官文忽悠到吐血!
官文,能否条理清楚点!?
实际使用过后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安装thinkphp:
和主程序thinkPHP同目录下建立 admin.php或者其他的名字都可以
代码如下:
<?php
//定义项目名称和路径
define(‘APP_NAME‘, ‘‘); //名字时空的时候,就是生成的文件夹前不加前缀
define(‘APP_PATH‘, ‘./admin/‘);//这个是和主程序THINKPHP同目录下生成admin目录的意思
define(‘APP_DEBUG‘, true);//开始编辑模式,文件强制编译,不缓存
// 加载框架入口文件
require( “../ThinkPHP/ThinkPHP.php”);//主程序入口文件
2,文件目录:
自动生成的文件目录是
common:写函数的地方
conf:配置文件,例如配置数据库连接地址
lang:语言包,国际化
lib:action,model都在这里面,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和JAVA的lib是JAR包完全不同概念
runtime:运行时的缓存文件
tpl:模板,就是html文件
3,访问方法:
URL:localhost/thinkphp/admin.php?m=Show&a=add
解释:本地/项目目录/刚才建立的单一入口文件?model=类名&action=方法名
意思:进入单一入口文件admin.php中的Show类中的add方法
强调:类名是大写开头,小写会找不到,这个把我害苦了,弄了一下午,原来是只认识大写类名,小写不认识
infopath风格URL:localhost/thinkphp/admin.php/Show/add
解释:和默认的一样,就是没有写出M A
4,写类,写方法:
thinkphp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完美主义者,所以才会思考出这种方式来控制程序,整个程序都是以action类为核心,一个action类等于是一个页面,里面的方法就是和这个页面相关的操作,什么增删改查啊,这个很符合国人的思考方式,但是复用性并不高,
写文件:lib/action/ShowAction.class.php
代码如下:
<?php
//Show就是类名,Action只是一个识别辅助,必须写,但是可以调用的时候忽略,记得大写哦,你小写他也给你换成大写开头,让你弄死找不到小写show的模块,m=Show
class ShowAction extends Action {
//add就是action的方法,a=add
public function add{
//输出页面CC,他自动加载默认TPL目录下Show文件下的cc.html文件,这里如果没有cc,就加载方法名字一样的add.html,如果cc.html与add.html都没有就报错
$this->display(‘cc‘);
}
}
5,写模板:
上面提到了加载模板,现在就写一个:
tpl/Show/cc.html
代码如下:
一个普通HTML文件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RHEL5.3安装光盘主要文件内容:
Cluster
ClusterStorage
images
isolinux
Server
VT
showmount -e 10.1.1.20
显示指定的主机可供挂载的目录
将U盘作为引导盘
dd if=diskboot.img f=/dev/sdb
CTRL + SHIFT + T
增加终端标签
常用的shell
cat /etc/shells
/bin/sh
/bin/bash
/sbin/nologin
/bin/tcsh
/bin/csh
/bin/ksh
/bin/zs
man 1 普通命令
5 文件信息
8 管理员专用命令
使用man查看出来的格式中的参数选项中两个符号是指--------[]可有可无,{}必须有
info m菜单
l上一层
home回到主页面
q退出
help 内部命令
cd 切换目录
~用户家目录
-回到刚才的目录
..上一级目录
.当前目录
空 直接回到用户家目录
pwd 当前目录
mkdir 创建文件夹
-p 如果所要创建的目录文件的父目录没有被创建,则一并创建
ls 查看文件
-h 带度量单位显示
-t 按照最新修改时间排列
-d 查看目录本身的属性
c----字符设备文件
d----目录文件
l----字符连接(软连接) 类似于快捷方式
s----socket套接字
b----块设备文件
----普通文件
p————管道文件
touch 创建文件
创建多个文件:例 touch a{1,2,3}
rm 删除文件
rmdir 删除空目录
-rf 没有交互式的删除目录
grep 管道
重定向
ls -l /dev | grep ^d >./output.txt 标准正确输出
ls -l /notexist 2 >./file3.txt 标准错误输出
ls -l /etc/passwd /notexist &>file4.txt 不管正确错误输出都重定向到file4.txt文件
ls -l /etc/passwd /notexist &>/dev/null 屏蔽所有输出结果
>>追加
cp 复制
-a 尽可能的保留所复制的文件属性
-r 拷贝文件夹
vim
三种模式:
命令模式:
i 在光标前进入
I 在行首进入
a 在光标后进入
A 在行末进入
o 在光标所在行的下一行行首进入
O 在光标所在行的上一行行首进入
cw 修改一个单词
dw 删除一个单词
dd 删除一行
u 撤销上一次操作
CTRL + r 重新上一次操作
GG 光标快速回到文件底部
gg 光标快速回到文件首部
4dd 删除光标所在行开始的4行
p 在光标下一行进行粘贴
yy 复制一行
d$ 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都行末
末行模式:
q 退出
q!强制退出
w 保存
wq 保存并退出
wq!强制保存并退出
set nu 显示行数
set nonu 不显示行数
set autoindent 自动对齐
set noautoindent 取消自动对齐
1,5s/mail/gmail/g 全局替换(1-5行)
第三:用户管理
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只有一个帐号,肯定是管理员帐号
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拥有多个帐号,linux里只有一个管理员,权限最大的
liunx 帐号的分类:
管理员: uid=0
系统帐号(伪帐号):uid=1-499
普通帐号:uid=500以上
1涉及的一些文件
/etc/passwd
/etc/shadow
2相关命令
/etc/passwd文件的说明
root:x:0:0:root:/root:/bin/bash
用户名:密码:用户ID:组ID:用户描述:家目录:默认shell
/etc/shadow文件说明
root:$1$q0ZCD6PQ$CzjBq5ISoOIweJWMqMnD50:14683:0:99999:7:::
用户名:明文加密密码:最后一次修改密码的日期距离1970年1月1日点天数:密码修改的间隔:密码过期时间:密码过期前7天警告:密码过期后你能使用多少天:帐号过期时间:保留字段
useradd tom
1,在/etc/passwd中添加tom用户
2,在/etc/shadow中添加一行信息
3,在/etc/group中添加一行信息
4,在/etc/gshadow中添加一行信息
5,建立用户的家目录,并且把相应的环境变量文件复制到该目录,而且把相应的权限配置好
.bash_logout
.bash_profile
.bashrc
这些文件都是从/etc/skel/* 复制过来的
6,创建邮件文件,并且注意权限
/var/mail/tom
useradd
-d 自定义家目录
-s 自定义默认shell
-g 自定义所属优先组
-f 指定密码的过期时间
-e 指定帐号过期时间
usermod
usermod -G hellen,mj tom
删除用户 userdel -r
gid Gid
一个帐号比寻属于一个优先组(gid) ,同时可以属于多个别的组
组的相关命令
groupadd
groupdel
groupmod -g -n
gpasswd
gpasswd -A hellen tom 让hellen成为tom组的管理员
组的管理员可以把其他帐号添加到该组
gpasswd -a moto tom <---组管理员或者root运行此命令可以moto添加到tom分组
neogrp tom <---临时加入到tom组
第四 用户权限
t root 2241 03-16 15:53 /etc/passwd
rw- r-- r--
拥有者权限 拥有组权限 其他人权限
tom -->属于root组
bean -->不属于root组
r读权限
对于文件:就是具有浏览文件内容的权限
对于目录:就是具有对这个目录进行列表的权限
w写权限
对于文件:就是可以修改文件的内容,但不意味着可以删除文件
对于目录:就是可以在目录下创建文件,删除文件
判断是否可以删除一个文件,依据是否对文件所在目录具有写的权限
x执行权限
对于文件:具有执行这个文件的权限,一般是指命令,脚本等可执行文件
对于目录:具有进入该目录
shell简介
shell英文原意是壳,贝壳的意思,在linux,unix系统中的shell是一个接受用户指令的的命令行界面。当shell执行程序时,它会请求内核启动新的进程,在该进程里执行当前序,具体的实现是shell调用fork函数产生新进程,在新进程里调用exec函数加载指定程序。shell可以执行二进制可执行文件(elf文件),或者是脚本文件(具备可执行权限)。 对于脚本文件的处理,shell会启动一个新的shell来处理。
shell脚本基本格式
因为shell的实现由很多种,linux常用的默认的shell是bash,但还有很多其他shell,如b shell, c shell等。所以我们在编写shell脚本的时候需要一种机制能搞告知内核,我们需要用到哪种shell来执行我们的脚本,
shell脚本使用脚本里的第一行来标识具体使用哪种shell。
[html]
#! /bin/bash
所有的shell脚本都以上面一行作为开始。脚本以#!作为开始,后面跟的是解释器的完整路径,路径后面还可以跟着参数,内核会根据相应的参数调用解释器。 我们编写一个简单地脚本程序nusers.sh,该脚本显示出当前登录系统的用户数量。
[html]
#! /bin/bash
who | wc -l
who命令会打印当前登录的用户的相关信息,通过管道 | 将结果传送给wc程序处理,wc -l 会打印出who命令输出信息的行数(who命令会将每个用户的信息用一行来显示)也就是用户的数量。
Exchange 2003 基本配置 在安装完成Exchange2003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基本配置, 1.打开Exchange系统管理器: 2.在邮件 服务器 SERVERVM下打开“第一个存储组”,(这里我们只看到一个缺省的存储组,在Exchange2003标准版中我们只能建立一个存储组,而企业版
在安装完成Exchange2003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基本配置。
1.打开Exchange系统管理器:
2.在邮件服务器SERVERVM下打开“第一个存储组”,(这里我们只看到一个缺省的存储组,在Exchange2003标准版中我们只能建立一个存储组,而企业版中我们可以建立4个存储组)选择“邮箱存储”,右击打开属性。从“限制”页中我们可以对该存储组的所有用户的邮箱大小做出统一的设置:
3.在缺省安装完成后,默认状态下POP3服务是禁止的,所以如果我们需要它承担发送和接收邮件的任务,那么我们必须首先在服务中启动POP3:
4.在Exchange系统管理器中找到邮件服务器SERVERVM下的“协议”,然后选择POP3下的“默认POP3虚拟服务器”,在右击选项中启动该服务即可:
5.接下来就可以给域中的用户创建邮箱了。可以直接用域控制器或者从ExchangeServer中的 “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工具,在创建新用户账户的同时也就可以为其创建邮箱:
6.下一步:
7.再下一步,在“创建Exchange邮箱”前面打上勾:
8.创建完成,
9.我们还可以为域中原有的用户添加邮箱。在“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中找到需要添加邮箱的账户,在右击选项中点击“Exchange任务”:
10. ;; ;; 下一步:
11. ;; ;; 选择“创建邮箱”,下一步:
12. ;; ;; 分别输入用户名,选择服务器和邮箱存储组:
13.点击“完成”。
14.至此服务器端的基本配置完成,我们可以在Outlook Express或者MS Outlook中添加账号,作好客户端的设置,即可正常使用自己的邮箱。另外,还可以 OWA(outlook web a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方式登陆个人邮箱:打开IE,在地址栏中输入 mailserver name/exchange,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陆:
点击查看大图15.请注意:创建的新邮箱账户必须从客户端上作过一次登录后才能在服务器端显示出来:
点击查看大图
16.另外,在Exchange系统管理器中,打开“全局设置”,右击“邮件传递”,在属性页中可对发送,接收邮件大小,发件人或收件人筛选等基本项目作相应设置:
点击查看大图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进入配置界面后,如果是第一次配置,则首先要进行的就是IP地址配置,这主要是为后面进行远程配置而准备,IP地址配置方法如下:
在前面所出现的配置界面“Enter Selection:”后中输入“I”字母,然后单击回车键,则出现如下配置信息:
The IP Configuration Menu appears。Catalyst 1900 - IP ConfigurationEthernet Address:00-E0-1E-7E-B4-40-------------Settings------------------[I] IP address[S] Subnet mask[G] Default gateway[B] Management Bridge Group[M] IP address of DNS server 1[N] IP address of DNS server 2[D] Domain name[R] Use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Actions-------------------[P] Ping[C] Clear cached DNS entries[X] Exit to previous menu
Enter Selection:
在以上配置界面最后的“Enter Selection:”后再次输入“I”字母,选择以上配置菜单中的“IP address选项,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单击回车键后即出现如下所示配置界面:
Enter administrative IP address in dotted quad format (nnn,
nnn。nnn。nnn): //按”nnn。nnn。nnn。nnn“格式输入IP地址
Current setting ===> 0.0.0.0 //交换机没有配置前的IP地址为”0.0.0.0“,代表任何IP地址
New setting ===> //在此处键入新的IP地址
如果你还想配置交换机的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在以上IP配置界面里面分别选择”S“和”G“项即可。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密码的配置:
在以上IP配置菜单中,选择”X“项退回到前面所介绍的交换机配置界面。
输入”P“字母后按回车键,然后在出现的提示符下输入一个4 ̄8位的密码(为安全起见,在屏幕上都是以”*“号显示),输入好后按回车键确认,重新回到以上登录主界面。
在你配置好IP和密码后,交换机就能够按照默认的配置来正常工作。如果想更改交换机配置以及监视网络状况,你可以通过控制命令菜单,或者是在任何地方通过基于WEB的Catalyst 1900 Switch Manager来进行操作。
如果交换机运行的是Cisco Catalyst 1900/2820企业版软件。你可以通过命令控制端口(command-line interface CLI)来改变配置。当进入配置主界面后,就在显示菜单多了项”Command Line“,而少了项”Console Password“,它在下级菜单中进行。
1 user(s) now active on Management Console。User Interface Menu[M] Menus[K] Command Line[I] IP Configuration
Enter Selection:
在这一版本中的配置方法与前面所介绍的配置方法基本一样,不同的只是在这一版本中可以通过命令方式(选择”[K] Command Line“项即可)进行一些较高级配置,下面本文仅作简单介绍,在下篇中将介绍一个常见的高级配置,那就是VLAN的配置。
★ 党员学习笔记
★ 学习笔记范文
★ 党员党课学习笔记
★ 数学教学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