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状元笔记:历史(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月亮叉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宁夏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陈溢辉
要想学好历史,背书是王道。认真读书,大字细背,小字细看。建议第一遍学习时配备一本同步参考书(此时不建议配备总复习型的参考书,太广太空,抓不住细节),每一节背一遍后关上书看参考书,不管是参考书上的知识结构填空,或是例题讲解,请细细品位,之后再做题,大题也请写出答案,不要光做选择。将重点用勾线笔勾出,在经典的题上画上醒目的符号。进入总复习后,分段学习的效果更好。进入正式总复习后,每次的考试都只会规定这次考哪几本书,而不像以前考哪几个单元或一本书。此时,就应自己做好安排,写出计划。我一般是考试前两周开始背历史,安排好每一天的量,合理分配时间,这样就不至于到最后考试时还背不完。在课堂上,老师会有自己的讲课安排,那么你在课下也应有自己的复习安排。每天坚持和遗忘作斗争!
历史复习如何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
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主旋律。在考前的历史复习中,要注意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寻找切入口,选取大量新颖的素材,反映最新的部分研究内容与成果。
20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荣秋艳
作为考生,在复习中首先要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热点问题,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一般顺着这样的顺序思考:问题的提出――现状――原因――发展状况――国家政策措施――意义等。如“关注公共安全问题”:为什么现在特别重视――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为什么会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采取这些政策有什么意义。而每个方面都可以从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等角度分析;意义还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只有实现由教材知识到热点与由热点到教材知识的双向通道,真正做到教材知识实际生活的融会贯通,切实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试能力。其次,要善于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历史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因果链条,现实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根源,而历史发展又给当代人以经验或教训。再次,要积累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归纳性评价术语和热点名词,并明确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联系;科学的发展观与以人为本、关注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依法治国相联系。在这一阶段,应该对自己所掌握的热点名词做一个总结。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不要忘记将相关的热点名词融合到自己的答案中。最后,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如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观点、比较的观点、阶级分析方法、逻辑推理方法等。
应该如何回归教材?
历史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有可能大幅度提升分数的,因为在考前看了一眼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是考试的大题。在知识掌握方面,我们的目标是要形成必需的知识串,尽快建立和熟悉系统的知识体系。其中,对于重要的概念、规律必须烂熟于胸。
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状元何润夏
考前历史回归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地图。因为有时空观念的问题,认真的看看历史书上的重要的地图,那么地图怎么看?这有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看地图的标题,这个地图的主导思想说什么。第二个要看地图的图例。第三个要看图注,咱们历史学科不同于地理学科,下面往往有好多图注,比如古今地图的对照,这样也有很多的历史信息,如果考试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组织成知识点出来,这些是咱们同学平时忽略的。最后一个要注意地图上的关键信息。所以大家要会看地图,四看,一看标题,二看图例,三看图注,四看关键词,这是咱们同学现在要注意的。第二重视彩图、插图。现在高考体现一个读图时代的特点,所以我建议大家回去看教材要看得有意义,有兴趣,要把书上的彩图、插图,一些重要的咱们好好的看一遍。去年高考出了一个咱们彩页上的图,有好多同学都答错了,我觉得现在我们就要查漏补缺,看看地图。第三,建议大家看看教材上的注释,教材应该说是我们最经典的学习的资料,看看教材上的注释,原来我们特别强调新情景,给同学看的都是没看过的材料,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给同学你见过的材料,然后看你能分出什么新东西。
高考状元生物整理笔记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3.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5.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壁较小(1-10微米)较大(10-100微米)
核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无核膜、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有核膜、核仁
细胞器核糖体多种细胞器
染色体无有
种类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
6.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视野亮)→移动视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7.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高考生物知识点之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壁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除去。细胞壁作用为支持和保护。
(二)细胞膜
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脂质最多,约占5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2、细胞器
(1)线粒体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被喻为“动力车间”。
光镜下线粒体为椭球形,电镜下观察,它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外膜使它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这种结构使线粒体内的膜面积增加。在线粒体内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含有少量的DNA。
(2)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中,进行的细胞器,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外面有双层膜,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由囊状的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其间充满了基质。这些囊状结构被称为类囊体,其上含有叶绿素。
(3)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5)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保持膨胀状态。
(7)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
(四)细胞核
每个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而有的细胞有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如人的肌肉细胞,有的细胞却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细胞。
1、结构
在电镜下观察经过固定、染色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知其细胞核主要结构有。
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
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丝状,并交织成网;在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化,缩短变粗,变成一条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和细胞的控制中心,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储存、复制、代谢、遗传
(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在上述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有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它们都由生物膜构成,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1) 主语+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 too much.(再怎么强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
例如:We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our eyes too much.
我们再怎么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2)There is no need for sb to do sth. for sth.(某人没有必要做……)
例如: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bring more food.
不需你拿来更多的食物了。
3)By +doing…,主语+can …. (借着……,……能够……)
例如:By taking exercise, we can always stay healthy.
借着做运动,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健康。
4) … enable + sb.+ to + do…. (……使……能够……)
例如:Listening to music enables us to feel relaxed.
听音乐使我们能够感觉轻松。
5) On no account can we + do…. (我们绝对不能……)。
例如:On no account can we ignore the value of knowledge.
我们绝对不能忽略知识的价值。
6) What will happen to sb.? (某人将会怎样?)
例如:What will happen to the orphan?
那个孤儿将会怎样?
7)For the past + 时间,主语 + 现在完成式/现在完成进行时…. (过去……时间来,……一直……)
例如:For the past two years,I have been busy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过去两年来,我一直忙着准备考试。
8)It pays to + do….(……是值得的。)
例如:It pays to help others.
帮助别人是值得的。
9)主语+ be based on….(以……为基础)
例如:The progress of thee society is based on harmony.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的。
10)主语 + do one’s best to do….(尽全力做……)
例如: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achieve our goal in life.
我们应尽全力去达成我们的人生目标。
注意:“尽全力”在英语中有不同表达。
例如:We should spare no effort/make every effort to beautify our environment.
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美化我们的环境。
11)主语+ be closely related to …. (与……息息相关)
例如:Taking exerci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alth.
做运动与健康息息相关。
12) 主语+ get into the habit of + V-ing = make it a rule to + V (养成……的习惯)
例如:We should get into the habit of keeping good hours.
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13)What a + 形容词 + 名词 + 主语 + be!= How +形容词+ a +名词+ be!(多么……!)
例如: What an important thing it is to keep our promise!= How important a thing it is to keep our promise!
遵守诺言是多么重要的事!
14)主语 + do good/ harm to sth.. (对……有益/有害)
例如:Reading does good to our mind.
读书对心灵有益。
Overwork does harm to health.
工作过度对健康有害。
15)主语 +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sth. (对……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Smoking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health.
抽烟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16) nothing can prevent us from doing…. (没有事情能够阻挡我们做……)
例如:All this shows that nothing can prevent us from reaching our aims.
这显示了没有事情能够阻挡我们实现目标。
17) Upon/On doing…, …. (一……就…….)
例如:Upon / On hearing of the unexpected news, he was so surprised that he couldn’t say a word.
一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消息,他惊讶到说不出话来。
注意:此句型一般可以改为如下复合句句型。
例如:As soon as he heard of the unexpected news, he was so surprised that he ….
他一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就如此惊讶以至于......
Hardly had he arrived when she started complaining.
他刚来,她就开始抱怨。
No sooner had he arrived than it began to rain.
他刚来,就下雨了。
18) would rather do…than do…(宁愿……而不……)
例如:I would rather walk home than take a crowded bus.
我宁愿步行回家也不愿做拥挤的公交车。
注意:此句型可以改为prefer to do…rather than do…句型。
例如:I prefer to stay at home rather than see the awful film with him.
我宁愿呆在家也不愿意和他去看那部恐怖电影。
19) only + 状语, 主句部分倒装
例如:Only then could the work of reconstruction begin.
直到那时,重建工作才开始。
20) be worth doing (值得做)
例如: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这本书值得读。
21)Owing to/Thanks to sth, …. (因为……)
例如:Thanks to his encouragement, I finally realized my dream.
因为他的鼓励,我终于实现我的梦想。
22)主语+ is + the +形容词最高级+名词+(that)+主语+ have ever + seen(known / heard / had / read,etc)
例如:Liu Yifei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that I have ever seen in my life.
刘亦菲是我所看过最美丽的女孩。
注意,比较级也可以用来表达最高级的意思。
例如:I have never seen a more beautiful girl than Liu Yifei in my life.
在我生活中我从来没见过比刘亦菲更美的女孩。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receive education.
没有比接受教育更重要的事。
23)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 S + V….(不可否认的……)
例如: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qualities of our living have gone from bad to worse.
不可否认的,我们的生活品质已经每况愈下。
24)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从句(全世界都知道……)
例如: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rees are indispensable to us.
全世界都知道树木对我们是不可或缺的。
注意,全世界都知道还可以改为以下句型:As is known to us/As we all know, …. (众所周知,……)。
例如:As is known to us/As we all know, knowledge is power.
众所周知,知识就是力量。
25)There is no doubt that +从句(毫无疑问的……)
例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he came late.
毫无疑问,他来晚了。
26)(It is) No wonder that.... (难怪……)
例如:No wonder that he fell asleep in class.
难怪他在课堂上睡着了。
27)So + 形容词 + be + 主词 + that + 从句 (如此……以致于……)
例如:So precious is time that we can’t afford to waste it.
时间是如此珍贵,我们经不起浪费它。
28)形容词+ as +主语+ be,主语+ 谓语(虽然……)
例如:Rich as our country is, the qualities of our living are by no means satisfactory.
虽然我们的国家富有,我们的生活品质绝对令人不满意。
29)The + 比较级 +主语+谓语, the +比较级+主语+谓语(愈……愈……)
例如:The harder you work, the more progress you make.
你愈努力,你愈进步。
30)It is time + 主语 + 过去式 (该是……的时候了)
例如:It is time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took proper steps to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该是有关当局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时候了。
注意:此句型可以转化为简单句句型:It is time for sth./for sb to do….
例如:It is time for lunch.
该吃午饭了。
31)To be frank/ To tell the truth, …. (老实说, ……)
例如: To be frank/ To tell the truth,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you have no other choice.
老实说,不论你喜不喜欢,你别无选择。
32)it took him a year to do….( 他用了1年的时间来做……)
例如:As far as we know, it took him more than a year to write the book.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是,他用了1年的时间来写这本书。
It took them a long time to realize they had made a mistake.
过了很久,他们才意识到犯错了。
33)spent as much time as he could doing sth.(花尽可能的时间做某事)
例如:He spent as much time as he could remembering new words.
他花了尽可能多时间记新单词。
34)Since + 主语 + 过去式,主语 + 现在完成式
例如:Since he went to senior high school, he has worked very hard.
自从他上高中,他一直很用功。
35)An advantage of… is that + 句子 (……的优点是……)
例如:An advantage of using the solar energy is that it won’t create (produce) any pollution.
使用太阳能的优点是它不会制造任何污染。
36) It was not until recently that….( 直到最近, ……)
例如:It was not until recently that the problem was solved. 直到最近这个问题才被解决。
37) We will be successful as long as we…. (只要我们……,我们就会成功的)
例如:We will be successful as long as we insist on working hard.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工作,我们会成功的。
38) No matter + wh-从句,…,
例如:No matter how difficult English may be, you should do your best to learn it.不管英语有多么难,你都应该尽你最大的努力来学它。
注意:此句型一般可以改为疑问词+ever引导的从句,+主句
例如:Whatever he asks you to do, please refuse him.
无论他让你做什么,都请拒绝他。
39)It’s useless/ no good / no use doing sth. (做……是没有用的)
例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覆水难收。
40)The reason why + 从句 is that + 从句 (……的原因是……)
例如:The reason why we have to grow trees is that they can supply fresh air for us.我们必须种树的原因是它们能供应我们新鲜的空气。
延伸阅读:
高考状元“私房”复习笔记:生物篇.
罗远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理科状元)
对于生物的学习记笔记,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
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
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
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要学会总结.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张晨光安徽理科状元的高考战略
我认为学习关键就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就我的体会有这么几点:一要认真学习,二要善于归纳总结,三要勇于创新。认真学习,主要是指课堂上老师讲课时要高度集中,要绝对100%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并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我的课堂笔记是的“双栏笔记”,笔记的每页分为左右两栏,右栏记录的是老师讲授的课堂内容,标注重点,左栏记录的是及时的自我领悟及易错易混的提醒等,比如,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等。
在保证课堂 45分钟效果的同时更要学会自学,每天要根据自身情况抽出时间,有针对性的自学,主要为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巩固加深。善于归纳总结,从大的方面,要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冷静思考,认真地找出自身学习方法还存在哪些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具体细节上,要认真找出自身知识短缺处,并采取实效的方法及时改进,我的经验做法就是自己总结归纳整理出三个“宝典”。
宝典一:易错题集锦。就是平时注意归类整理,把一些自己学习、考试中易错题集中到一起,仔细分析好错因,记录好题目正误的两种做法,特别注意将错因相同、相似的错题认真分析。
宝典二:好题索引。将平时学习考试中,遇的好题(对自己启发比较大,考试可能性很大的题目)集中归纳整理,并用单独的本子标明页码、题号,以备查用和学习。
宝典三:试卷分析汇总。我把生物学分为10专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每一次试卷都是对自身所学知识一次检验,因此我平时就养成总结每次考试得失的好习惯,考得好主要得益什么原因,考得不好失利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并归纳整理各个专题之中,用时随时可以找到,方便快捷,也节约时间。
通过每总结一次,就能更提高一步。勇于创新。勇于创新可以说是我的主要特点,解题时不能拘泥于老师讲的老方法,有时要勇于突破常规思维,转换视角解析。
这种另辟蹊径逼近目标的方式和做法,可能一时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也可能会造成平时考试一些不必要的失分,但却能提高我的思维品质和钻研求证能力。要找出适合自身的思想方法,特别要注意将思想渗透到解题过程中,从多解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考状元物理复习笔记
刚刚步入高三的同学,往往感觉到物理这一门功课的难度一下子提高了,处理问题时往往觉得无所适从。实际上针对高考要求,物理复习内容包括理解基础知识和培养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两个方面,重点是后者,即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物理复习的核心是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
一、全面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应该了解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来说,高考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结合起来进行的。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能力,而且常常是考查了几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考生应该全面复习知识,不要遗漏。全面复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浏览全部知识。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规律等组成的物理理论好比一棵大树,各部分内容是紧密联系形成的一有机的整体,有主干、支干、树叶等。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系统的物理知识,逐步体会各知识点的地位、作用、分清主次,理解理论的实质,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高考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考生应对全部考试内容进行认真复习,该记忆的记忆,该整理的整理。不要猜题、压题,不要认为非重点内容就会不考,也不要认为有的知识生疏、冷僻就会不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落脚到每一个知识点。
二、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1)要在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普遍的背景材料上把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立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达形式(文字的和公式的)有清楚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位置,会应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应该知道,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人类经过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具有深刻的、丰富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义的理解是分层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电场的理解就是一个从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到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旋电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深化的过程。电场强度的定义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和电荷所带电量的比值。全部学完高中教材后应该清楚有两种电场:即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和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定义对这两种电场都适用,它是电场强度的普遍定义。这两种电场的性质不同,即: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沿着电场线电势降落,不可能闭合;变化磁场产生的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没有起点、终点,是闭合的,也没有沿着电场线电视降落的说法了。电动势的本质是非静电力移动电荷做的功,电感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变压器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都是涡旋电场产生的。
(二)概念与规律紧密联系,互为补充。
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义式外,应该着重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角度来理解,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在电学中、光学中,我们越来越着重从能量转化来理解功。
应该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间的某种联系。如果把它们隔离开来,脱离物理规律、死背概念定义或脱离概念、形式上对待规律内容,是不可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我们应该主要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概念来掌握规律。
(三)对比与类比物理概念、规律。
例如: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但动量是矢量,与动量有关的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是标量,与动能有关的规律是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
许多概念和规律是经过对比与类比的研究方法认识和发展的,这也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描绘磁场分布的磁感线与描绘电场分布的电场线概念就是在类比中确立的。除了研究物理概念的对比外,还有物理规律的对比、物理模型的对比、物理情景的对比、物理过程的对比、解题方法的对比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总复习中坚持去做的。
比较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准确理解概念、规律的准确含义。
(四)在实践中应用物理概念、规律。
例如:牛顿定律是对质点的某一时刻说的,根据定律和有关力、质量、加速度的概念应该理解:应用牛顿定律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物体或物体组,它们要能看成一个质点。研究的质点明确了,质量m才能定下来,才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求解加速度。
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应用才能检查出我们对物理概念、规律是否真正理解,哪些内容理解了,哪些内容还没有理解。
解题是物理概念、规律的一种应用。我们根据概念、规律对题意进行具体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对象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弄清楚题目的物理情景、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然后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求出最后答案,必要时进行讨论。
根据物理规律的内容、特点,我们得出应用规律的一些解题步骤,但我们不应该死套这些步骤,而应该理解解题步骤是由物理规律解决问题所要求的。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并灵活应用。那种把物理题形式分成许多“类型”,对某一“类型”的题套用“解题步骤”的做法,不能很好培养自己独立地、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
或者说按照目的制定计划。例如某人数学基础较差,他就制定数学复习计划,目的就在于加强数学基础,提高教学成绩。某人英语单词记不牢,他就要制定一个目的在于掌握单词的复习默写计划。计划的目的是根据各人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的。
2.要有学习内容和完成时间,也就是自己规定自己在某段时间内要做哪些事情。
例如某人在自己的数学复习计划中,规定自己在国庆长假中,把必修一数学的知识点全面复习一遍,于是他就要把复习的内容排成序列,假期的时间也排成序列,然后再把这两个序列合成一张复习进度表。
3.要想订好计划,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个人学习计划应服从于学校、班级的大计划。
两个计划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时间安排上可能有矛盾,个人计划活动时间只能在集体活动以外的时间安排。
(2)坚决保证常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自由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新知识,在这部分时的内,由于任务驱使,一般同学基本上是能保证完成任务的,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
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以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高,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学习的优势和特长。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讲,开始自由学习时间几乎没有或很少,以后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常规学习时间会逐渐减少,自由学习时间会逐渐增加。
由于开始时自由学习时间比较少,同学们往往不容易抓住它,这也正是他们学习被动局面难以改变的原因。一旦抓住并体会到自由学习时间给学习带来的好处,他们就会努力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长计划和短安排。
由于实际的学习生活千变万化,往往不好预测,所以长远计划不能订得太具体,不可能这个月就把下个月每天干什么全都列出来。但是,下个月在学习上应解决哪几个主要问题,心中应当有数。而本月的第一个星期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个星期每天干什么,就应当具体些。这样安排以后,在每天学习时,心中就会明白今天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体的短安排,长远计划中的任务可以逐步得到实现;有了长远计划,又可以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4)制定计划要从实际出发。
在制定汁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不少学生在制定计划时满腔热情,往往忽略了实际情况,结果实行起来就感到紧张、困难。什么是学习的实际呢?首先是自己的知识基础。基础好,就要拓宽加深进一步提高,基础差,就要查漏补缺巩固基础。其次是自己的接受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订到什么程度,任务不能太多,要求不可太高,应做到量力而行。第三是时间的实际。每个阶段,能提供自由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应量时而订。第四还要结合老师的教学进度而订,很多学生个人学习计划的“破产”,就是因为不了解老师教学进度的实际,而使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不是过紧就是过松,还会出现自己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
(5)计划要留有余地。
计划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往往与后来的实际不完全吻合。例如,某个阶段有的学科难度大,作业多,这样计划中的常规学习时间就会增加,而自由学习时间就会减少。计划中的学习任务就可能完不成。再如,有时集体活动比计划估计的多,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也会影响学习计划的落实等等。所以,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在订计划时必须留有余地。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冲击时,会因没有办法调整而使计划落空。时间长了,就会对订计划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而不订计划,成为无计划行事了。
(6)经常对照,及时调整。
计划订好之后,要贴在显眼的地方,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如果完成任务很轻松,余地较大,可以考虑进度加快一点。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计划,降低标准,减慢速度,使计划切实可行,为学习服务。
1以情感励志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两方面因素——智力性因素、非智力性因素。当今,非智力性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等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非智力性因素,与人的情感关系十分密切。情感可以励志,历史学科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毫不夸张地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方面,历史是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宝藏。
翻开史册,多少历史人物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用托尔斯泰的话来说,能起到“感情的传染”作用。舍身取义的文天祥,“为天下人谋永福”痛别妻子的林觉民、清贫而伟大的__、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才的林肯、身残志坚的罗斯福……
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情感励志方面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有一位老师在上“美国内战”时,是这样介绍林肯的:
18,他的家人被赶出居住的地方,他必须抚养他们。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
1832年,丢了工作——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833年,借钱经商,但年底破产,接着他花把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
1836年,完全精神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相信,读完这段历史,林肯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一定会牢牢铭记在学生的心田,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次极好的洗礼。历史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心灵的耕种。
2以思考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我们知道,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功能。英语可以用来交流,物理化学可以搞实验,数学可以计算,我们的历史学科能干什么呢?那些千百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事,拿出来研究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的思考:反思前人的成败得失,从思考中悟出智慧。
我在讲庆历新政(范仲淹改革)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范仲淹为了整顿吏治,决定罢免不称职的官员。当时,有人曾劝他:您这样做,每罢免一个官员,是否知道就会有一家人跟着哭啊!范仲淹慨然回答:“一家人哭,总比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哭要好!”于是,大刀阔斧厉行改革。
讲完这个简短的故事后,我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这个做法呢?
与我原先的料想一致,大部分同学高度肯定范仲淹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得罪权贵的高尚品质。
随后,我再追问:换一个角度看看,你还能看出什么?
在 我的启发下,终于有同学提出:范仲淹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在没有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下,让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下岗,那他们的家人就失去了生活来源。所 以,在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下,范仲淹进行激进的改革,是不够稳妥的!那些在改革中失去生活保障的官员,必然会联合起来与范仲淹为敌,打击面过大、 过急的行为最终必将导致改革的失败。
我在课堂上,补充这个历史故事的目的是深远的。
历史对现实的启迪意义,正在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今 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 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只有学习好历史,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现实。
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一、夯实双基,优化历史思维
在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如时代背景,原因分析、主要目的、方法措施、性质意义、作用影响等。从高考试题来看,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考查较突出。实现点透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小专题。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以某一历史阶段为例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然后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
在近现代史复习中,以中国史结构为主,带动世界史复习,体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然后在世界史复习中,把中国史的阶段结构打乱插入世界史进行简要的回顾,体现世界史的发展包括中国史。如复习三次工业革命时联系中国史内容分析其影响。
在注重因果分析、时空联系的同时,还要加强中外相关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如对中国康乾盛世与当时西方的比较,来正确定位中国的封建盛世;对17、18世纪中国与英法经济均出现繁荣景象的背景、后果进行分析比较,来理解此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兴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的原因;对20世纪中期以来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互有得失的分析比较,可以深刻地理解生产力对历史发展的真正作用等。
二、专题式复习、强化学科内知识体系的综合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一是细化成小专题,二是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而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归纳在一起。三是加强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在专题复习时,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从利于政治地理学科的结合及利于综合的思路和途径,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即分析的思维主线;专题思维主线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等。
2、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等。
3、政治地理问题的历史交融。三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水利工程问题等。其次,进入主题内容分析,按照上述分析的思维主线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归纳分析训练。
三、进行适当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
首先, 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一些文综练习题及综合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
第三,注重培养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
第四,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
★ 历史教学反思笔记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