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壮志难酬的诗词(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田大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壮志难酬的诗词
《猛虎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咏怀》
年代: 魏晋 作者: 阮籍
昔年十四五,
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
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
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
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
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
噭噭今自嗤。
《洛阳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蓟中作》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南海旅次》
年代: 唐 作者: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送僧元暠东游》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
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表达壮志难酬的诗词
《猛虎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咏怀》
年代: 魏晋 作者: 阮籍
昔年十四五,
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
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
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
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
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
噭噭今自嗤。
《洛阳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描写壮志难酬的古诗
《猛虎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咏怀》
年代: 魏晋 作者: 阮籍
昔年十四五,
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
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
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
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
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
噭噭今自嗤。
《洛阳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西江月 遣兴》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蓟中作》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醉落魄·咏鹰》
年代: 清 作者: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题墨葡萄诗》
年代: 明 作者: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三月二十七日夜醉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年代: 宋 作者: 吴琚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锺山迷望眼,一半云遮。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关于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历史典故
与陆游同时期的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和陆游一样,是一名坚定的反投降、反妥协斗士。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大片地区已成为金朝的统治区。辛弃疾自幼丧父,他是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的。宋朝廷南渡时,辛赞因受家口拖累,只能留在北方,并且担任了金朝的开封府知府等职。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的是大宋政权。他常带领子孙们登高望远,放眼山河,希图恢复中原。他对辛弃疾寄予的期望尤其殷切,曾两次让辛弃疾去金都燕京参加科举考试,乘机侦察、了解金人的形势。
在祖父的培养教育下,辛弃疾不仅诗文写得好,剑术高超,而且从小就立下了抗金爱国的大志。他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后来他又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他对起义部队采取了劝降诱降、分化瓦解和调集兵力、严酷镇压相结合的政策。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是他们重点镇压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形势,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个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起义军大部分溃散了,一小部分被张安国带去投降了金兵。张安国也被金兵任命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知州。
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到达济州的那天晚上,张安国正和金朝的将领在中军帐中喝酒。辛弃疾率众出其不意地闯进有五万金兵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他还向金兵宣称:宋军十万人马即将开到,劝他们赶快投降。军中不少将士都是耿京的旧部下,听辛弃疾这么一说,当场就有上万人投到了辛弃疾一边,跟着他南下。张安国后来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的壮举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震动,不仅军民们非常敬佩,连宋高宗也连声赞叹。
此后,辛弃疾便留在了南方。他被朝廷派往江阴做官。江阴虽靠近前线,但在主和派的势力下,辛弃疾的抱负和才能根本无法施展。宋孝宗即位后,重用主战派的张浚,南宋王朝第一次主动出击。但张浚在符离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主和派又占了上风。
尽管如此,辛弃疾仍向宋孝宗上奏了他的著名的《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在文中,他分析了当时宋金双方的形势,从而提出了恢复中原的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但他的主张、建议都没引起朝廷的重视,这使他感到了极大的悲愤和苦闷。这时期他写了不少词,大都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不平和悲愤的。
从1168年起,辛弃疾先后到建康府、滁州等地任职,后来又当过江西、湖南的`安抚使,成了职位颇高的“封疆大吏”。可是主和派当道,他职位再高也实现不了杀敌报国的志向。他只能花力气整顿地方政府,并创办准备北伐的“飞虎军”。这却又给主和派们抓到了把柄,公元1181年,他被主和派排挤,罢官回江西上饶的带湖闲住。
十多年后,直到宋光宗绍熙年间,他才又被起用,担任过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不久又被罢官。公元12,他再度被起用,担任了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等职。
在绍兴期间,他特地去拜会了年近八十的陆游。这对文坛骁将、抗敌志士喝酒做诗,相见甚欢。这年底,宋宁宗召辛弃疾去临安,征求军国大计。临行前,辛弃疾又去向陆游告别。陆游特地写了一首七言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为他壮行。诗中有“稼轩落笔凌鲍谢”,“青史英豪可雄跨”的句子,这是陆游称赞辛弃疾的词作超过南北朝的著名诗人鲍照、谢灵运,并且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超过历史上的英雄们。陆游对这位文坛后起之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公元12三月,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正当他积极备战时,朝廷却以他所推荐的官员有不法行为而把他连降两级,后来又把他罢了官。公元12,宰相韩侂胄(tuozhou)在北伐失败后,又召辛弃疾等人去挽救局势。可是辛弃疾已重病在身,于当年九月十日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去世后,留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后人辑录的有《辛稼轩诗人钞存》,存词六百多首,数量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词继承苏轼的风格,以慷慨豪放为主,是南宋词人中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有写自己的报国心声的,有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的,也有揭露主和派投降丑行的,也有吟咏大好河山的。但作品的中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抗金御敌,恢复中原。
此外,辛弃疾的文章也写得很好,特别是政论文,和他的词一样大气磅礴,充满激情,很有说服力。
【关于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历史典故】
描写壮志豪情的诗词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丘迟《与陈伯之书》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韦道安》
4、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6、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7、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8、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乌江》)
11、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鲍照《代白头吟》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4、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潜《杂诗》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1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1、少年心事当拂云。——李贺《致酒行》
22、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2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24、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2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步出夏门行》
27、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
28、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窦庠《醉中赠符载》
2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0、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1、五岳寻仙不辞远,一身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2、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33、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陆游《自嘲》
3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35、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3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3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38、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3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4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4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4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夫》
4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5、原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46、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47、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4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4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0、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杜甫《醉歌行》
5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5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4、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5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5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父恩难酬作文
父亲单传,身边却兄弟朋友一大堆!
父亲农民,农民的活一个不会!
父亲平凡,平凡到写个字想半天!
父亲单纯,单纯到你给一滴水,他真舍得拿所以去回报!
父亲没有给我显赫的.家世没有给我优厚的生活条件。
但平凡的父亲教会了我: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滴水之恩涌泉报,兄弟朋友心相待!
父亲的爱无须用华丽的词赞美,厚重如山…
而我对父亲的爱无需甜言蜜语回报,只有四个字,父恩难酬…
王维诗词酬张少府鉴赏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居辋川时所作。题目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张少府,不详何人。少府,县尉的别称。
句解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诗人一上来就说,自己老了,只喜欢清静,对所有的事情都漠不关心了。
读到这儿,不由让人心生疑惑:“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的王维,壮志踌躇、誓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的王维,怀着满腔热血写过《陇西行》、《老将行》等诗篇的王维,何以会发出“万事不关心”的消极唱叹呢?由热衷进取到黯然思退,这种转变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诗人自己的回答是,他自念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良策,只好回到曾经居住过的山林。
事实果真如诗人所言吗?和自比“大鹏”的同时代诗人李白相比,王维要低调得多,他极少去张扬自己的政治才能。即便在写给张九龄以求汲引的诗中,也仅仅评价自己“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说自己才智并不足,却能坚守仁义之道,这样的自我评价可谓相当谦虚中肯。尽管如此,王维对自己的政治才能仍有着足够的自信。所谓“自顾无长策”,真实的含义在于,不是“我”没有治国安邦之策,而是“我”的“长策”不能为世所用。
开元末年,有“贤相”之誉的张九龄被李林甫取代后,朝廷政治局面日趋黑暗。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期间,王维并未受到多少直接的排挤、迫害,官职反而还有所升迁,但他内心的矛盾却日益深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此时的大唐,早已不是王维此前曾盛情讴歌过的那个“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的时代。出路何在?诗人最终选择了这样一条路:退居山林。
陶渊明曾有诗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将浑浊的官场比作尘世的大网,用旧林指代大自然,他认为只有在自然的山水田园中,才能保持心性的自由、平和。王维所要归返的“旧林”,也正是此意。然而,一个“空”字,又透露了诗人平静的外表下,隐隐作痛的心灵。一切都成空:曾经的追求梦想,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自己,空空如也。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退居山林的诗人,过着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开衣带敞开胸怀;在山间明月的照映下,独自一人弹琴抒怀。
此时,在诗人眼中,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的亲近可爱:松风有意,吹人解带;山月多情,照人弹琴。在大自然中,有松风、山月相伴,诗人没有丝毫的寂寞孤独,沉心于自得和闲适中。是啊,比起终日碌碌的官场生涯,这种解带自适、弹琴自娱的生活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
松林、清风、明月、素琴,都含有高洁之意。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趣,也许是逃避现实、自我麻醉,但不管怎样,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穷”,失意,不得志。“通”,仕途通达。
诗人对向他讨教的张少府说: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我只有唱着渔歌乘着小舟,去向那河流深处。
得意与失意,入世与出世,是一篇大文章,也是古代士人最为关心的命题。孔子曾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后代士人大多都遵循这一条路。而王维却对这一问题避而不答,只云“渔歌入浦深”。
“渔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屈原被流放,行至江畔,有渔父对他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水清,喻世昭明;水浊,喻世昏暗。渔父所唱的,也正是孔子所言的出处行藏之道。王维借用“渔歌”的典故,似乎在说:环境通明就出来做一番事业,环境险恶就放弃名利,归隐山林,豁达者无可无不可,又何必以穷通为怀呢?但联系上文,他似乎又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像我一样归隐山林吧。
“渔歌入浦深”,指的正是辋川那一片“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的悠闲自适的小天地。诗的结尾,淡淡勾出一幅画面,含意深婉,余味无穷。
评解
这首诗境界清幽,笔墨素淡,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悠然自得的情趣,表现了诗人晚年远离现实、恬淡好静、万事不问、随缘而安的生活态度,也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和内心的矛盾苦闷。
宋人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虽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以标韵观之,右丞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虽苏州亦所不及也。”且不论张戒评王维、韦庄的优劣是否准确,以“词不迫切,而味甚长”八字来评这首《酬张少府》,实在再准确不过了。
明人李沂对这首诗评价甚高,曰“意思闲畅,笔端高妙,此是右丞第一等诗,不当于一字一句求之。”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注释】
(1)酬:以诗文相赠答。
(2)穷居:偏僻的住处。人用:指人事应酬。用:为。四运:四时运行。周:周而复始,循环。
(3)空:此字诸本多有不同,或作“门”,或作“桐”,或作“阎”,或作“檐”,今从焦本。
(4)牖:或作“墉”,今从和陶本、焦本。牖:窗户。葵:冬葵,一种蔬菜。穟:同“穗”。畴:田地。
(5)不:同“否”。
(6)室:指妻子。登:通“得”。
【翻译】
隐居偏远少应酬,常忘四季何节候。空旷庭院多落叶,悲慨方知已至秋。北窗之下葵茂盛,禾穗饱满在南畴。我今如若不行乐,未知尚有来岁否?教妻带上小儿女,趁此良辰去远游。
酬乐天江楼元稹诗词欣赏
忽见君新句,君吟我旧篇。见当巴徼外,吟在楚江前。
思鄙宁通律,声清遂扣玄。三都时觉重,一顾世称妍。
排韵曾遥答,分题几共联。昔凭银翰写,今赖玉音宣。
布鼓随椎响,坯泥仰匠圆。铃因风断续,珠与调牵绵。
阮籍惊长啸,商陵怨别弦。猿羞啼月峡,鹤让警秋天。
志士潜兴感,高僧暂废禅。兴飘沧海动,气合碧云连。
点缀工微者,吹嘘势特然。休文徒倚槛,彦伯浪回船。
伎乐当筵唱,儿童满巷传。改张思妇锦,腾跃贾人笺。
魏拙虚教出,曹风敢望痊。定遭才子笑,恐赚学生癫。
裁什情何厚,飞书信不专。隼猜鸿蓄缩,虎横犬迍邅。
水墨看虽久,琼瑶喜尚全。才从鱼里得,便向市头悬。
夜置堂东序,朝铺座右边。手寻韦欲绝,泪滴纸浑穿。
甘蔗销残醉,醍醐醒早眠。深藏那遽灭,同咏苦无缘。
雅羡诗能圣,终嗟药未仙。五千诚远道,四十已中年。
暗魄多相梦,衰容每自怜。卒章还恸哭,蚊蚋溢山川。
世 难 客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 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视绮罗——俗 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 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 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 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 缘。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妙玉的。
《世难容》,是说不被社会所容。
妙玉是个出众的才女,诗书琴棋样样皆通。“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湘云和黛玉赏月作诗,都要恭而敬之地向妙玉请教。黛玉还称妙玉是“诗仙”,要知道黛玉是不轻易恭维哪一位的'。她爱洁成癖,刘姥姥站过的地方她要用水冲刷,还不许送水的小肠跨进庵门一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了。可是从她的出身、境遇考虑,这种性格就可以理解了。她出身宦门,聪慧无比,又自幼就与世隔绝,谁能理解她的苦闷?她又偏偏住进大观园里,同她年龄仿佛的贵族小姐们就在她周围过着花团锦簇的繁华生活,可她却凄凄楚楚地守着青灯古佛,敲着木鱼念经,木乃伊般地打坐。要知道她仅仅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呀,“命运”是多么残酷!如果说贾家的千金们日后还有一段甜蜜的生活可以回忆,妙玉可就连这么一点慰藉也没有,一苦到底。最后一句里的“王孙公子”,有人理解是宝玉,因妙玉对宝玉有一种微妙的感情,宝玉也很尊重她。但从曲子行文看,还是作泛称来理解为好。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尼姑,自然是那些统绔子弟艳羡的对象。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的诗词
少时方浩荡,遇物犹尘埃。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
单车入燕赵,独立心悠哉。宁知戎马间,忽展平生怀。
且欣清论高,岂顾夕阳颓。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
北望沙漠垂,漫天雪皑皑。临边无策略,览古空裴回。
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复回。
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与君从此辞,每恐流年催。
如何俱老大,始复忘形骸。兄弟真二陆,声名连八裴。
乙未将星变,贼臣候天灾。胡骑犯龙山,乘舆经马嵬。
千官无倚著,万姓徒悲哀。诛吕鬼神动,安刘天地开。
奔波走风尘,倏忽值云雷。拥旄出淮甸,入幕征楚材。
誓当剪鲸鲵,永以竭驽骀。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
赖得日月明,照耀无不该。留司洛阳宫,詹府唯蒿莱。
是时扫氛祲,尚未歼渠魁。背河列长围,师老将亦乖。
归军剧风火,散卒争椎埋。一夕瀍洛空,生灵悲曝腮。
衣冠投草莽,予欲驰江淮。登顿宛叶下,栖遑襄邓隈。
城池何萧条,邑屋更崩摧。纵横荆棘丛,但见瓦砾堆。
行人无血色,战骨多青苔。遂除彭门守,因得朝玉阶。
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驱传及远蕃,忧思郁难排。
罢人纷争讼,赋税如山崖。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自从拜郎官,列宿焕天街。那能访遐僻,还复寄琼环。
金玉本高价,埙篪终易谐。朗咏临清秋,凉风下庭槐。
何意寇盗间,独称名义偕。辛酸陈侯诔,叹息季鹰杯。
白日屡分手,青春不再来。卧看中散论,愁忆太常斋。
酬赠徒为尔,长歌还自咍。
酬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注释
酬(chóu):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为柴桑令,隐居庐山,自号遗民。
穷居:偏僻之住处。
人用:人事应酬。
四运:四时运行。
周:周而复始,循环。
门庭:闾里内的院落。门原作“榈”,底本校曰“一作门”,今从之。
葵(kuí):冬葵,一种蔬菜。
郁(yù):繁盛貌。
牖(yǒu):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
穟(suì):同“穗”,稻子结的果实。
畴(chóu):田地。
不(fǒu):同“否”。
室:妻室。
童弱:子侄等。
登远游:实现远游。
赏析
《酬刘柴桑》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然事实并非如此,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意趣。之后吟道:“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此八句所写与前两句恰好相对,时忘四运与叶落知秋,多落叶与葵穗繁茂,甘心穷居与择日远游,此数者意象矛盾,却展现了时间的永恒性与生命的暂时性。由忘时乃知穷居孤寂落寞;而枝头飘然而至的落叶,乃知秋天的到来,生命的秋天亦在浑然不觉中悄悄来临;墙角的新葵、南畴的嘉穗,虽暂时茂盛繁荣却犹似生命的晚钟难得长久,从而暗示生命的荣盛行将不再。因此诗人在穷居忘时之际又察其生命飞逝,择良日作此远游折射出生命的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一句没有对来岁未知的恐怖,但有尽享今朝的胸襟。诗人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在淳朴祥和之中,诗篇流露着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小诗共十句,虽然比较简短,然而它内容醇厚。在写法上也比较独特,撇开与对方问答一类的应酬话,只写自己的感受、抱负与游兴,显得十分洒脱别样。在遣词造句上,粗线条的勾勒,并着墨点染,使全诗呈现出古朴淡雅的风格,又洋溢着轻快明朗的感情。
创作背景
《酬刘柴桑》作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秋天,时陶渊明五十岁。这年秋天,刘柴桑下庐山来拜访陶渊明,相互作诗和唱,陶渊明于是作下《酬刘柴桑》。
★ 壮志的造句
★ 作文难
★ 血酬定律读后感
★ 《难留》诗歌
★ 入党难吗
★ 难忘却抒情散文
★ 作文 悲难
★ 出线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