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珩个人资料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索咧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萧珩个人资料(共含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索咧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萧珩个人资料

篇1:萧珩个人资料

萧珩

中文名称: 萧珩

性 别: 男

民 族: 汉

生 卒 年: 1941.4~

职 务: 中国电影家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电影作曲。生于1941年4月,山东烟台人,195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理院学论作曲系,从事电影作曲三十年。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感情真挚、富有乡土气息。他创作的电影音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重要的一课》、《香飘万里》、《红日》、《年青的一代》、《白莲花》、《检察官》、《张衡》、《烦恼的喜事》、《咱们的占百岁》、《咱们的退伍兵》、《大漠紫禁令》、《华伦与曹操》等。《咱们的牛百岁》1983年获上影厂“小百花”最佳作曲奖。独唱歌曲“张大娘唱丰收”1954年获中央音乐学院歌曲创作一等奖,钢琴曲“快乐的马车夫”、小提琴曲“补缸工人之歌”等均分别获得各种奖项。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

参与影片:

巍巍昆仑(上下集) the kunlun column(1988)

凶手与懦夫 the murderer and the craven(1987)

大漠紫禁令 desert mission(1986)

八仙的传说 the legend of eight immortals(1985)

本案没有结束 an unresolved case(1985)

取长补短 make good for deficiency(1985)

淘金王 the gold rush king(1985)

咱们的退伍兵 our demobed soldier(1985)

姑娘今年二十八 girl at 28(1984)

华陀与曹操 hua tuo and cao cao(1983)

金色的晚秋 golden late autumn(1983)

咱们的牛百岁 our niu baisui(1983)

张衡 zhang heng(1983)

烦恼的喜事 unhappy happiness(1982)

女大当婚 old maids should be married(1982)

春归红楼 spring back to the red chamber(1981)

检察官 a prosecutor(1981)

白莲花 the white lotus(1980)

大刀记 short stories of a knife(1978年)

苦菜花 (1965)

年青的一代 (1965)

家庭问题 (1964)

红日 (1963)

篇2:王大珩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了《王大珩纪录片》后我深深的感到从事一项科学事业是多么的神圣。王大珩院士的事迹感人肺腑,用去自己毕生的心血,换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何等的伟大。我看到了一位敢于向科学挑战,敢于向世界挑战,不畏惧艰难险阻,充满爱国热情,更对科学充满信心和决心的伟大科学家。

我真正的了解到王大珩不仅仅是我们的老校长,一手创办了长春理工大学,更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一代宗师,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缔造者之一,为中国的光学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对我国的光学能够发展壮大,一直能够达到先进的水平,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老校长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挥布局,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他对待科学态度严谨,持之以恒,敢于向科学挑战,向权威挑战。那种对祖国忠贞的热爱情怀,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由衷的敬仰,面对这样一位舍身忘我、心怀祖国的科学家,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我们内心的感情。大漠的孤烟,试验的铁塔,黑色的蘑菇云,炫目的火光即是对他一生最好的写照。()这不仅折射出王老校长追求科学事业的执着精神,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颗赤诚深沉的爱国心。作为当今祖国的青年,我们更应担当起一份建设祖国的责任。

王老校长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时刻胸怀祖国和人民,一生情系科技事业,为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从他的上,可以看到炽热的爱国情感、坚忍不拔的的奋斗精神、淡薄名利的高尚品质。作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楷模,虽然他经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的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过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论我们将来走多远,都时刻不能忘本,有自己的做事原则,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淫威所屈。有幸能成为光学摇篮――长春理工大学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要发扬王老校长的精神,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财富,秉承爱国之心,做新时代的科学知识分子。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向着自己的梦想迈出坚实的步伐。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珩琅山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安徽省芜湖县西河镇珩琅山观光旅游。我是导游王飞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

珩琅山风景优美,四季如画,是我们这儿最高的一座山,海拔300多米,每年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山上有很多景点,其中,著名的有“珩琅古塔”“珩琅十景”“珩琅十园”等。

首先让我们顺着石阶,登上山腰,去观赏古塔。珩琅古塔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时期,大修于明朝,高29米,六面七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均有特制的大型青砖而砌。每层每面设有圆拱门,外墙刻着图案花纹,现在还依稀能看到一些图案。大家可以走进看一看、摸一摸。以前,人们可以沿着楼阁到塔顶,但是抗战时期被日军炮弹袭击,塔中间的楼阁被烧毁,因而我们现在登不上去了。这座古塔经历了80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历代战火的摧残,仍然高大坚固,雄伟壮观,与珩琅山主峰遥相对峙,十几里外的人们都能看到。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话说宋朝初年,地藏和尚云游四方,偶然发现珩琅山,山峰耸立,山顶云雾缭绕,山脉蜿蜒,山上树木葱郁,于是,他便打算在这座山中修行,没想到发现了九条巨龙,地藏和尚想:此山藏龙卧虎,不是久居之地。于是,他只好另寻地方。数年后,明朝皇帝朱洪武又路过此处,被山中景色吸引,当他游到山顶时,发现山中群龙游动,周围雾气腾腾,同行军师刘伯温掐指一算:“此乃龙脉圣地,不断龙脉,必有后患。非得造塔镇之。”皇帝听后,立刻下旨造塔,镇住龙脉,以保皇位,传说中的所造之塔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过,人们常想,如果当年刘伯温没有建议造塔镇龙脉的话,也许这儿会出很多皇帝呢。好了,各位游客,古塔已经介绍完了,现在大家可以细细观赏一番古塔,感受它的历史悠久,也可以与古塔合影留念。

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珩琅山的主峰——白云峰。白云峰海拔301。4米,是芜湖县第一高峰。请大家跟我一起往上登,注意脚下安全。现在我们来到了白云峰。站在峰顶往下看,山下田野阡陌纵横,青弋江犹如玉带,由南而北飘然而去。宣城、南陵、芜湖三市县成鼎足而立,吴山楚水,扑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大家可以在此细细游览、拍照纪念。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小王想在最后送一副对联给大家,以示对今天游览的小结:高瞻远瞩,登临古塔无双地;纵览壮观,登上鸠兹第一峰。小王在今天的服务中若有不周,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在明天的游览中改进。现在请大家跟我原路下山,注意安全。谢谢!

篇4:王大珩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了《王大珩纪录片》后我深深的感到从事一项科学事业是多么的神圣。王大珩院士的事迹感人肺腑,用去自己毕生的心血,换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何等的伟大。我看到了一位敢于向科学挑战,敢于向世界挑战,不畏惧艰难险阻,充满爱国热情,更对科学充满信心和决心的伟大科学家。

我真正的了解到王大珩不仅仅是我们的老校长,一手创办了长春理工大学,更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一代宗师,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缔造者之一,为中国的光学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对我国的光学能够发展壮大,一直能够达到先进的水平,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老校长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挥布局,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他对待科学态度严谨,持之以恒,敢于向科学挑战,向权威挑战。那种对祖国忠贞的热爱情怀,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由衷的敬仰,面对这样一位舍身忘我、心怀祖国的科学家,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我们内心的感情。大漠的孤烟,试验的铁塔,黑色的蘑菇云,炫目的火光即是对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这不仅折射出王老校长追求科学事业的`执着精神,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颗赤诚深沉的爱国心。作为当今祖国的青年,我们更应担当起一份建设祖国的责任。

王老校长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时刻胸怀祖国和人民,一生情系科技事业,为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从他的上,可以看到炽热的爱国情感、坚忍不拔的的奋斗精神、淡薄名利的高尚品质。作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楷模,虽然他经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的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过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论我们将来走多远,都时刻不能忘本,有自己的做事原则,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淫威所屈。有幸能成为光学摇篮——长春理工大学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要发扬王老校长的精神,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财富,秉承爱国之心,做新时代的科学知识分子。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向着自己的梦想迈出坚实的步伐。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5:王大珩纪录片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王大珩纪录片》,看完后我思绪万千,心潮如海,因为对一个普通的观影者来说,王大珩仅仅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而对我来说,王大珩不仅仅是 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更是我们的老校长,是他一手创办了长春理工大学,正因为他在光学领域的造诣,我们才能了解到得光学的巨大的学术潜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用“光”改变了中国。 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具有传奇经历的科学家的一生吧。王大珩(1915.02.26—2011.07.21),小名英东。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北平沦陷前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留学,专攻应用光子学,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1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仅仅数百字的简单描写,便能看出王大珩这气贯长虹的一生。 王大珩生活在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他曾经留英十年,而这留学费用其实是当年的庚子赔款,王大珩在七七事变的炮声震撼下离开祖国,他忍辱求学,走着科学救国的道路,而经过一番的曲折,王大珩到了英国后,在英国人那种对我们中国留学生居高临下的轻蔑眼光下,让王大珩深深的感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最主要的是它会使一个国家丧失应有的地位。随后,王大珩把这一切生生的藏在心里,他憋足劲,一头扎进实验室,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而就在此期间,世界二战的爆发让王大珩敏锐的察觉到光学将在未来的战场上大有作为,所以他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到雪菲儿大学学习玻璃研究。

就是因为在国外的刻苦学习,使看似貌不惊人的王大珩在以后的岁月里集中了中国的20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批科学院士,他是中国第一批工程院士,他是中国光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一届董事,他是国际计量委员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他是第一批被国际宇航科学院当选为院士的中国科学家,他参加了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试验。。。。

王大珩不仅敢做万花丛中的一点红,但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后续人才,,他再一次的超越自我,向科研领导者方向转化,即随着科学咨询范围的扩大和升入,王大珩的眼界更加深入,目光更加犀利了他开始越来越自如的用国家战略的眼光去观察 问题了,越来越自觉的站在国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国家地方针的各个领域。所以每次遇到好的科研项目,王大珩为了鼓舞大家的积极兴,总是让给别人,而他总是一旁协助,因为他深知,国家的进步,一个人是无法代表的,只有调动大家的能力,才能为国家办大事,办好事。

晚年时候的王大珩,也没闲着,总是有很多人来向他咨询,讨教学术问题,可是,他从来不嫌人家烦,耐心细致的解答每个人心中的一问,可是当有公司想用王大珩的名气来标榜自己的产品是,王大珩,却极其认真,非要亲眼看看产品,才说话,哪怕在对方开出了高价的情况下,仍是将自己的名气攥的死死的。 人生犹如昙花一现,王大珩已近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深深的被我们谨记,对于科学技术我们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严禁专一的态度,对于国家,我们要明白,不论我们将来走多远,异域风光再好,我们时刻不能忘本,我们永远要为国家的复兴经历,对于人生,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做事原则,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淫威所屈,这对一个科学家或是将要从事科学领域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品质了。以上这些是伴随王大珩的一生的品质,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真的应该学习这宝贵的品质,王大珩用光改变了中国,而我们有幸能成为光学摇篮—长春理工大学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要发扬老校长的精神,秉承爱国谨慎,做新时代的科学知识分子。

刘德华个人资料

张曼玉个人资料

聂耳个人资料

郭峰个人资料

卓别林个人资料

个人资料模板

滨崎步个人资料

李雪健个人资料

萧言作文

萧绎简介

萧珩个人资料(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萧珩个人资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