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心理学因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每天coco快乐多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疼痛的心理学因素(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每天coco快乐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疼痛的心理学因素

篇1:疼痛的心理学因素

摘 要:疼痛不仅仅是由于外界刺激或机体遭受损伤而出现的客观反应,心理学因素同时主观的影响着个体的痛觉。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重点介绍注意、动机、情绪、个人经验等对于个体疼痛的影响,以期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更好的治疗疼痛。

关键词:疼痛;注意;动机;情绪体验与疼痛的关系

痛觉是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的一种躯体的或内脏的感觉现象,是与生命的进化过程相伴随而形成的。

从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直至高等动物,都具有自身保护、避免环境伤害的生理本能。

[1]疼痛,便成为机体保护本能的警觉信号。

疼痛通常又是与不愉快的情绪和逃避行为系相联系的。

没有人喜欢感受疼痛,所以在遇到疼痛或者意识到即将遭遇疼痛的时候会下意识的选择逃避和远离。

疼痛是一种辨别对机体有伤害的各种刺激的感觉,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又是一种心理体验;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疼痛经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对特殊刺激的生理反应。

例如,一些妇女在生产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剧烈的疼痛,同时会伴随着兴奋和高兴。

反之,当人们处于某种焦虑中时(比如在医院手术前)甚至一丁点微弱的刺激也会感到强烈的疼痛感。

很明显,疼痛是强烈依赖于情感和思想的知觉反应。

痛觉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复杂的感觉,由于从刺激开始到痛觉形成的过程中,介入了多种心理因素和情感、情境的体验,致使痛的可塑性和多变性表现出来。

[2]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认知范围内,尽管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但从来没有哪种感觉会像痛觉这样明显受到心理变量和情绪色彩的影响。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心情特别好的时候,身体上的疼痛及不适似乎会大大减轻甚至自动消失,而心情低落的时候仿佛身上无处不痛。

同时,痛觉还与注意、暗示是密切的联系着的。

很多早期的研究辨明,当注意集中在疼痛上时,疼痛会加剧;从疼痛分心去注意其他事情则可以减轻疼痛。

比如,运动员在激烈的竞技场合,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可以忍受剧烈损害而不感到疼痛受伤,但竞技刚刚结束,会顿时感到疼痛不已,甚至动弹不得,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更加常见的亲身经历如我们在考试进行中,对于疼痛的关注度大大降低,会减轻甚至忽略自身疼痛。

人体的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感觉――痛觉,无不与众多的心理因素相关,受到情绪、情感、意志、暗示等心理过程的制约和影响,在脑的系统里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作用区域,而不仅仅限于一个特异的痛感觉中枢。

如果运用神经和心理的调节手段,主动避免某些痛觉和意外致痛因素的发生,以及善于识别受教育者潜在的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干扰,无疑是促进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积极的去向和方法。

由于对疼痛的不同态度,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心理动机”,痛的感觉也大不相同。

同样程度的组织损伤,因为病人对创伤情景的意义估价不同,痛的程度也颇有差别。

比如,头部受伤的人考虑可能危及生命,而感到疼痛严重;但同样的创伤,如发生在手指或比较不重要的部位,则痛的心理反应就小的多。

动机可以影响注意的指向和强度,因此,动机是调节疼痛与注意关系的重要因素。

从这个角度上看,动机使得疼痛调节从以往的静态过程变为一个动态过程。

人们也会因为渴望引起他人关注而改变对于疼痛的心理反应。

比如,小孩子为了引起父母或其他人对他的关注,会放大疼痛的心理反应,持续疼痛,以期待得到更多或者更长久的关心和照顾;与之相反的,有时为了在对方面前表现的勇敢无畏,患者会降低疼痛的心理反应。

强烈的动机会明显地使人主观地改变疼痛的心理反应。

哺乳动物(除人以外)的'疼痛,是根据它们的反应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同人的相应部位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性来推断的。

疼痛作为心理现象是所有人的一种亲身体验。

我们的疼痛体验为情感所掩盖,且能被我们记忆和预料。

大量研究表明,疼痛会降低个体的记忆表现。

有意识的记忆受到疼痛的影响而自动记忆过程并不受到影响。

疼痛对于个体记忆表现的削弱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占用注意资源而产生的。

疼痛还具有高度的个人经验,对于同样强度的疼痛刺激,个人的体验却大相径庭。

在遭受到相同疼痛刺激的情况下,有过经验的人与初次体验的人感觉有时会截然相反,这取决于曾经经历时的心理反应。

如果第一次接受手术时患者并没有感到剧痛及由此引起的恐惧,那么第二次手术时患者对于疼痛的担心和疑问会明显少于第一次手术时;相反地,如果第一次手术曾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那么二次手术时就会对疼痛感到极端恐惧,并感觉到剧烈疼痛。

各人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也就是个人的痛阈是有极大的差别的。

毋庸置疑,痛觉的差异,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如性别、年龄、疾病等。

有些外伤或自伤倾向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的痛阈非常高,有的甚至是痛觉消失。

然而,更多的研究表明,疼痛虽然有生理原因,但都有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心理因素往往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原因,换言之,就是占相当比例是“心因性疼痛”。

而合适的心理治疗或心理指导,则可大大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心理反应,并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

此外,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与疼痛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不论是源于心理的疼痛还是来自躯体伤害的疼痛,其痛知觉和痛反应都与其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有关。

同样,文化背景和境遇对疼痛的感知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比如,不同民族在特有的礼仪、信仰、习俗、宗教仪式等影响下,人们对于疼痛则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心理活动一般都有其生理生化机制;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轻率地把他人的疼痛视为无中生有或者是弄虚作假。

其中重要的是,掌握可能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对疼痛的态度、动机,以及情绪状态,同时也要了解原先的性格、以往的疼痛史,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等情况。

情绪体验对疼痛的影响,疼痛与情绪体验的关系也是研究者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大量实验表明,与中立的情况相比,处于消极情绪的被试的疼痛阈限较低,而处于积极情绪时的疼痛阈限较高。

积极地情绪体验可以缓解疼痛,消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疼痛的心理反应。

最近也有了关于恐惧引起疼痛减退的研究表明引发恐惧的情绪之后,被试的疼痛感明显减弱。

疼痛对基本心理过程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注意、情绪体验等可以影响疼痛,反之,疼痛同样可以影响注意等认知过程和情绪体验。

疼痛刺激不仅仅会产生疼痛这一感觉,还有消极的情绪体验。

也正因为痛感与人的心理密不可分,因而在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中采用暗示疗法。

曾有人对此做过实验,医生给一个重症疼痛患者止痛片,并告知其是当前世界上效果最好的止痛药剂,并嘱咐患者要按时持续服用,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片后明显感觉疼痛减轻,然而医生给该患者的只是普通的维生素片。

在国外的临床治疗中,有许多治疗和减轻疼痛要涉及到心理暗示。

其实,这种谎言式暗示,对于患者来说,就是一剂精神良药,可以让患者在主观上减轻疼痛的心理反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将各种各样的暗示疗法运用到临床中去。

他们开始注意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生活起居环境能够使病人从心理上感到舒适,有利于减缓疼痛;同时良好的语言也能使患者的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有助于疼痛的缓解。

例如,由于病患对于造成疼痛的原因缺乏认识和了解,会产生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由此会加重对于疼痛的感觉,这时我们应避免语言暗示的消极影响,要用其积极地一面使病患明了事理,安定情绪,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目前十分流行并且运用尤其广泛的是音乐疗法。

音乐是“心灵的医生”,在临床中应用音乐来分散病患对于疼痛的注意力,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对于疼痛的耐受力,达到音乐之痛的功效。

疼痛是一个能够吸引注意的感觉,这是人类处理威胁,维持生存与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

我们大量详实的研究心理学因素与个体疼痛的关系,了解心理学各种因素对于疼痛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治疗疼痛,这一研究主题,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多因素有待发展,这也将是研究心理学因素与疼痛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易宗勇.痛知觉相关心理因素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3)

[2]吴英,聂传发,陈金梅.疼痛的评估与心理护理措施[J].局解手术学杂志,(2)

[3]汤毓华.疼痛心理的奥秘[J]上海精神卫生研究,

[4]钟瑶,李万龙,刘瑞芳.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及其心理治疗[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5)

[5]马华维,郑研,姚琦.疼痛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4)

篇2:因为疼痛

铅笔说:“我经常感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因为疼痛,我成为了一支更好的铅笔。”

——题记

因为疼痛,所以成长。

从来没有想过,“死”会离我有多远。常常会看到楼下那一支支并排的花圈,用鲜红的色彩哭泣着。我却从未被它们所动。因为,我难以想象哭泣的人们哭泣的花的悲恸,难以去承担一点点他们内心的伤。直到,我变成那些哭泣的人们的一员……

我的心碎了,泪流着。忽然间,我听见生命轻轻的告诉我,它是如此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原来,死亡离我那么的近。我很痛,心痛着,我终于理解那些失去亲人而哭泣的人们的悲哀,那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那时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会明白的痛楚。于是,在我此后的人生中,每当看到有花圈安静的哭泣,我会远远凝视,心中多一分对生命的敬畏。

因为疼痛,我成长。我想,我要珍惜生命了,用我毕生的力量去年爱我身边的每一个可爱的生命。

因为疼痛,所以坚强。

看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心中总会惆怅。他们的命运苦得让人心痛。他们失去父母,失去求学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愉,失去了太多……

但是,他们却获得了坚强!他们从小担起生活的重担,迎着风雨向前努力的走着,走着。或许有时风雨太大,会打倒他们,但从不泪流,爬起来继续走。用一双小手,撑起一片蓝天。

因为疼痛,他们收获坚强。

因为疼痛,所以辉煌。

篇3:疼痛

疼痛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疼。那感觉可能像无数只小蚂蚁在啃咬着骨头,也可能像一把电钻将五脏六腑搅到一起。但我经历过一种疼,是心像触了电,整个人都不会呼吸了。

有一天,我作业本忘记带了,于是下楼打电话想让妈妈送过来。但我跑得太快了,脚不小心崴了一下。顿时脚踝处又红又肿,就像是一个大馒头。钻心的疼痛就像是有无数枚针在一起扎着,稍微一用力就像是有一把刀子刺进了骨头里。我痛得哇哇大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滚而落。

妈妈知道后,连忙把我接走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后,发现只是扭伤了韧带,需要用药敷。医生拿出一些中药,打磨成粉,然后放在一块白布上给我包裹。就这样,我的灾难时刻来临了。那些带着浓浓刺鼻味的药刚敷到我的脚上时,好像有无数块小冰晶落到了脚上,冰冰凉凉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没多久,它们像是着了火一般,变得滚烫滚烫。我的腿就像是被放在了烈火上煎烤。灼热之中似乎还有无数条小虫子在腿上爬着。稍微弯一下,又像是有人在生硬地拉扯着我的腿,疼得我汗水如注般往下落。“啊!疼死了,疼死了!”我在床上不停地打滚,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医生笑着对我说:“忍一忍,尽量不要碰水,不要走路,很快就会好的。”

“尽量不走路!”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我的妈妈膝盖也不好,我不能走路,她可拿我怎么办,更何况我还是个小胖子。可妈妈似乎根本没有想到这里,果断地决定背我。从急诊室到医院门口那条不长的路上,妈妈艰难地背起我,背崩得紧紧的`,双腿慢悠悠地一步一步往前踱,就像是一只笨拙的大乌龟。到了家之后,我才发现妈妈用力过度,膝盖处肿得有两个苹果那么大。那一刻,一股更难以名状的疼痛感席卷了我的全身,我的心被抽搐着,拉扯着,浑身也不由自主地颤栗。这疼痛比我之前经历的任何一次疼痛都要更加强烈,眼泪再次弥漫了我的眼眶。我知道这是对妈妈的心疼。

身体上的疼痛可以有良药,可心灵上的疼痛呢?我唯有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让妈妈少为我操心,才能缓解这份疼痛吧。

篇4:关于心理学

负面情绪积压透不过气 心灵排毒方式

常常感到不安,说明心灵中毒

很多人时常觉得紧张不安、老觉得心里不踏实,越想越担心,甚至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支招:用肌肤的温度温暖自己。不安是因为缺乏肯定,导致安全感缺失。此时,“肌肤温度感化法”是有效的排解方式,可以双脚踩在地面上,缓缓按摩一下头部、眼睛,拍拍自己的胳膊、双腿,用肌肤的接触带给自己真实感。同时环顾一下四周,找点让自己感觉轻松、舒服的东西,比如花草、玩具等。

常常感到迷茫,未来没有意思,心灵中毒了

很多人感觉日子浑浑噩噩、过一天是一天,找不到目标,也没什么盼头。

支招:重拾曾经热爱的事物。“无聊”说到底,是因为生活缺少热情、没有惊喜。不妨想一想,自己小时候最向往、最想玩些什么,比如去某个旅游胜地、学钢琴等,然后试着去实现它。这样做能让你的心态恢复活力。此外,小小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比如换条上班路线等,也有助于打破沉闷。

郁闷常常挂在嘴边,赶紧解毒吧

“郁闷”是如今很多人的口头禅,如不及时排毒,可能严重影响生活。

支招:看点振奋人心的成功故事。总是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肯定和认同,难免让人变得消极、甚至自暴自弃。此时,看点波澜起伏的励志书籍、电影等,最有激励效果。了解一下主人公如何在逆境中克服困难,不仅有助于忘掉不快,还能帮你寻找机会和灵感。此外,调亮家里的灯光、听点舒服的音乐,这种愉快的身心刺激,也会帮你赶跑不良情绪。

老是被莫名烦躁控制,中毒已深

总是被时间追着跑,一天到晚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让很多变得暴躁、易怒。

支招:设定个休息日。经常发“无名火”的人,没有时间放松、享受生活,恐怕是最根本的原因了。一起感悟人生对他们来说,最好每周给自己设定一个“休息日”,在这一天,可以有意识地关掉手机、电脑,告诉自己“天大的事情也明天再说”。去公园走走、到街上逛逛,让自己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当然,情绪的不良心理毒素还有很多。只要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我们就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些比较有用的心灵解毒方式

1.挥别旧记录

整理心情时,记得把不愉快的旧记录通通删掉,例如旧情人的简讯照片,让自己下定决心往前。

2.将预定行程写进记事本

感觉心中的负面情绪慢慢提升时,可以摊开记事本,写下预定行程。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会让自己产生进步、前进的感觉,使心态转趋积极。

3.到宽广的地方散心

假日到公园、海边等宽广的地方散心,内心的烦恼也烟消云散。只要心跟着宽广了,嫉妒、后悔、执着的心情就会渐渐消失。同时,旅行也能快速转换心情,暂时脱离日常的琐事与烦忧,让你焕然一新。

4.把负面的想法写在纸上,撕毁丢弃

日本精神行为专家建议,将自己的不安与焦虑以书画的方式写在记事本里,便能成功将坏情绪从大脑转移出去,减轻压力。或者把不满都写在纸上,然后大力撕破、揉成纸团丢掉,让心毒像垃圾一样被丢掉。

5.离开手机与计算机

现代人无法离开手机与计算机,每天活在信息爆炸中,反而会消耗心的能量,让人感到焦虑。为了将心情保持在良好状态,记得要留一点和自己对话的时间,关掉计算机、手机,享受片刻宁静。

6.处理不用的物品

房间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房间凌乱不堪的时候,可以想见住在里面的人一定也有处理不完的烦恼。因此,在打扫房间时,不妨冷静下来,让多出来的空间能注入正面能量。并藉由这类轻度的劳动行为,稍微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7.运动与伸展

运动与伸展都能帮助身体放松,把情绪、精力发泄在挥洒汗水上。专家建议两种运动,一是是“健走”,不仅能帮助瘦身,一边走也能静下心来。二是伸展操。睡前做伸展操,可以让精神得到平静。

8.对着镜子笑

当你感受到负面情绪时,记得看看自己的微笑,并试着让自己笑得自然些,便能达到抚平情绪的功能。即便假笑也没关系,根据专家的说法,刻意摆出微笑也能达到放松的效果,心理感觉有压力时,更要多笑一笑。

9.让自己置身大自然

专家表示,森林、海边、湖泊等自然景致能让我们感到自己返朴归真,回到没有任何烦恼的简单生活因此,假日不妨带着家人一起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只要放开心胸,心毒也会跟着一扫而空。

10.寻求宗教慰藉

无论是哪一种宗教,都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如果感到徬徨无助,可以到宗教场所参拜、祷告、祭祀,随着周围的气氛慢慢静下心来。

11.泡澡,让身体发汗

洗澡是排毒的黄金时刻,当身上的污垢被洗净,坏情绪也彷彿被涤净一般,让你感到神清气爽。洗澡也能提升睡眠质量、赶走疲惫。

篇5:关于心理学

秘密让你变得不一样,是你的独特标签

秘密像一个出生之时带来的胎记,让每个人变得不一样,是每一个区别他人的标签。人的性格千差万别都是因为心中有不说的秘密。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庸庸碌碌,看上去不配拥有出众的故事;被生活撮成一堆,甚至不能拥有几许不同。然而,我们都知道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秘密。概括起来,是几句雷同的话;铺展开来,却有着千差万别的纹路与质地。它像一个胎记,凝结在衣服下面,平常你不会刻意想起,却总在独自一人的私密时刻,脱衣,洗澡,低下头,忽然望见。秘密让每个人变得不一样。

你有秘密吗?有些秘密,我们需要倾诉,为心灵减负;而有些秘密,我们需要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它们会让我们更加健康……秘密让人变得厚重;秘密让人更安全;没有秘密容易迷失自我;保守秘密让人心理健康……秘密让心灵更健康:不要把你的秘密都告诉别人。

秘密让人变得厚重

“他是我见过的最厚重而且神秘的男人,所以,我是那么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就像一粒小小的铁屑被一块巨大的磁石所吸引,想了解他的事业,想知道他的梦,想认识他的朋友……想看清他心中所有的秘密。”孙葵爱上的这个男人,有着厚重而成熟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令她着迷,不过,面对孙葵打破沙锅问到底式的探询,这个男人大多时候保持沉默,他坦言,他是个有少许秘密的人,正是这些秘密让他看上去神秘而厚重,所以愈发吸引异性的关注,因为女人都希望了如指掌地洞悉自己的男人,可以自由出入男人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把这些秘密事无巨细地统统告诉你,那么你就觉得我清晰得过于苍白,你就不会为我着迷了。”他对孙葵说,其实,他最大的秘密就是爱她!

正如卢梭说的那样:“我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上帝在创造了我之后,就把模子打碎了”。从心理角度看,这句话最贴切不过,这也正是人格形成和成熟的必然结果。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往往处于心理尚未演变分化的混沌状态,随后,犹如种子发芽长成植物一样,个体心理演变发展成为完全分化的、独特的人格。

个人的独特性和人格心理的个体性,注定了在交往中如何把握内心的秘密,人格也逐渐变得成熟、独立起来。此时,保护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就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了秘密,人心里会很空,并产生枯竭感;而内心的隐秘则能增加人的厚重感,体味精神上的享受。

个性不同才有秘密

事业部的经理跳槽走了,需要新的人选上任,上任名单一出来,最气愤的那个人反倒不是沈墨,而是他最好的搭档兼哥们程督。程督义愤填膺地说:“怎么不是你?你可是公司的原老,工作出色、为人低调!”沈墨淡然一笑,回答:“没什么呀,当经理除了薪水多点也没有其它过人之处,反而还要承担许更多责任,压力大,时常要加班……”

程督拿沈墨简直就没有办法,他们是两个个性完全不一样的人,有时候,程督觉得跟沈墨说话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程度的话很多,就连“包皮过长”这样的生理秘密都告诉了他,可是沈墨却很少和他分享秘密,这多少让程度觉得沈墨这个哥们不够讲义气。但是,沈墨却一脸无辜地解释:“我个性就是如此,哪有什么秘密呀?”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同样经历着生老病死,而这些,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却有很大区别。因为我们在与人交流的同时,每个人又都翱翔在各自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里。世界观、方法论的不同,也就演变成人与人在交往中的屏障。

由于这些差异,不同的人在交往中就容易有些磕磕绊绊,很多内心深处的秘密更是不可能拿出来与人分享,“话不投机半句多”便是如此。所以,生活中常常有许多不同的“圈子”,“秘密”让人物以类聚,各得其乐。

秘密让人更安全

南萍在婚前出轨了。当然,那次出轨是个意外,她在酒吧喝醉,然后被一个男人趁虚而入,直到次日酒醒才知道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男人的身边。南萍想要去告发,可是那个男人用邪恶的嘴脸说:“你有男友没有?你有家人没有?你想想看,要是他们知道了,你将会失去什么?你还会心平气和地生活下去?放开点,男欢女爱的年代,一夜情算不上什么!”

那一刻,南萍想到了未婚夫,如果他知道了,还会不会一如既往地爱她?想到了两周之后的婚礼,届时还能如其举行吗?这些顾虑让南萍不得不在狠狠甩了那男人一个耳光后,忍气吞声地回到了家。南萍想要告诉未婚夫,可是担心的问题就更多了,如果不高兴,觉得自己十分内疚。思来想去,权衡再三,南萍最后放弃了坦白。一起感悟人生“有些秘密,最好烂在肚子里,这样,我和他,以及大家,都会安全,我需要注意的是,下次再也不能出现这样的错误了……”南萍这样做,是出于自身的安全感,情感专家认为,这样做也是正确的。

并不是所有的秘密都适合坦诚布公,尤其是私人情感。顾名思义,私人情感是纯私人的,所以最好用来自己享用,包括父母、爱人都不可以共享,共享这些秘密没有人会认为你勇敢、无私,反而会让自己处于被动,得到比失去更多。

缺乏安全感的不仅仅是女人,男人也时常有这样的感受,足够的安全感让我们更轻松,更理智,而轻松和理智是制造快乐、平稳、健康生活的基本要素。

没有秘密容易迷失自我

“每次做选择时,我就犯迷糊,尤其是不同的人会给我不同的意见,我更是晕头转向,不知对错,诚惶诚恐……”蒋小珊都有些痛恨自己了的不“独立”了!

蒋小珊单纯得就像经过27层净化的矿泉水,没有一点杂质,所以也就没有一点秘密,买衣服时,她会为是买红色起黑点的还是红黑条纹的感到左右为难,如果好友A说买红色起黑点的,她就买红色起黑点的,但如果好友B恰恰认为红黑条纹的好看,她就不知所措了。有时候,去公园散步,她都会为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抓起电话询问好友。

这一次,她恋爱了,而且还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男生同时喜欢上了她,蒋小珊又犯难了——到底选择谁呢?蒋小珊去询问好友,可大家给出的答案各占一半。看到蒋小珊一脸迷惑的样子,大家都说:“爱情是你自己的,你自己感觉谁好就选择谁呗。”忽然有个好友“咦”一声:“你好像都没有什么秘密呀,难怪这么没头脑!”

成熟,意味着独立,包括独立的情感、思维能力和见解,即遇事有主见,而非人云亦云。独立情感指自己的好恶是发自自己内心,而不是受他人影响形成的。独立意志指有独立的意向,而不是一味依赖他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决策。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有个人隐秘的心理空间加以保障的。

而没有秘密的人,会事无巨细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行为也会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在外界的言论中迷失自我,同时,内心却变得不自信。

保守秘密让人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就认为保守秘密的能力居于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中心位置。儿童在6到7岁时就学会不要提前泄露送给妈妈的礼物。在青春期和成年后,一个人能不能在社交中流利地说无伤大雅的谎话,经常关系到他的精神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保守秘密的能力是他在社会中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个人想要学其他类型的人的模样,重新塑造一个自己,或者即使是假装,也能维持到他成年以后。

“说得玄一点,除非你有一个秘密,否则你就不会有自己。在一生中,有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在我们的社会圈子里面我们迷失了自己。这个社会圈子还可能是工作或者婚姻。当我们努力抓住一个秘密或者借口,以此来证明自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时,我们往往感觉不错,”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魏格纳说。

而全球知名心里专家迈弥说:“秘密的生活经常能够帮助人从黑暗中走出,让他找到一个更加有生气,更加亲切和更加充满能量的自己。”

这下你该为自己心中藏着的秘密松口气了,没有什么的,不要因为有秘密,就觉得大石压在心口,放下吧,你会生活得更好

疼痛散文

疼痛优秀范文

疼痛的作文

疼痛优秀作文

疼痛银行美文

表达疼痛句子

疼痛初中作文

心理学调查报告

心理学语录

心理学论文

疼痛的心理学因素(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疼痛的心理学因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