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灰雀 课堂实录片断(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共含7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别打直球可以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前一堂课,我们和列宁一齐观赏了那三只可爱的灰雀 。那么谁能说说,灰雀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
2。多媒体展示灰雀图片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二、学习3-10自然段。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旁边板书:读 画 体会)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3、5、7、9自然段)
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我们来分别看列宁说的每一句话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什么感情?
生: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生读)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把列宁的着急读出来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
(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生2读。
[灰雀 课堂实录片断(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的描写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学会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读完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和基本的概括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划下来。
3、这觉得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
(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能知道?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情感。
6、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对话等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灰雀》这篇课文,知道文章围绕灰雀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吗?列宁在养病期间,他每天都到公园里散步,非常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你听,灰雀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多媒体播放)有一天,他发现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是谁捉走了灰雀呢?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以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近男孩,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生默读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探究男孩的内心活动。
3、男孩捉走了灰雀又放飞了灰雀,列宁到底对他说了什么?请同学们把列宁感动小男孩的两句话找出来,做个标记,再边读边想思考,争取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线索,直接“对话”男孩。教给学生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
三、走近列宁,体会他对小男孩的关爱。
1、出示句子: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2、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______?这两句中的哪两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这种感情?还有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3、现在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想怎么说才能打动我,谁来试一试?咱们一起来读读,读得可以打动这个小男孩。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4、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他对小男孩有批评吗?有指责吗?列宁有的是用温暖的话语和爱鸟的情感打动男孩,启发男孩。
5、男孩听了这两句话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列宁巧妙的教育和对男孩的爱。
6、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你从他说的话中能不能看出来?
指导朗读: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词,读出男孩决定改正错误的心理。
7、分解色朗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
8、男孩回到了家里,他面对那只可爱的灰雀,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练习:
男孩在和列宁交谈后回到了家,他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 )的灰雀,不再( )地歌唱,显出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 )地说:“我真不该把他捉回来。明天(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巩固和内化了课文的词语,培养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文章后三个自然段,升华文章情感。
1、男孩真的让灰雀回到公园了吗?哪个词说明男孩说到做到?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灰雀____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表示所说的或所料想的与事实相符合。你能不能用“果然”说一个句子?男孩说的和做的一样,是个______的孩子。
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唱了,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轻声读课文 11、12、13 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列宁为什么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却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呢?)同学交流。
列宁幽默的话语中包含着对小男孩深深的--爱。
你能不能用上一个关联词,说说列宁和男孩的关系,把“爱”这个字也用进去。
小结:是呀,我们也和列宁一样为小鸟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温馨的画面说句什么话吗?拿出笔来,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内化”情况。
作业:
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做读书笔记,那你的收获会比今天多得多。
板书设计
灰雀
列宁 爱 男孩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灰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片段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生字宝宝很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吗?快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吧!
生:我认识“了”,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了”。“子”减掉“一”就是“了”。
生:我认识“秋”,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秋”。“禾”加上“火”就是“秋”。
师:是呀!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很棒。其实,“秋”还有自己的故事呢!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来使田地肥沃,烧杀害虫。所以“秋”是由“禾”和“火”组成的。你能用“秋天”说句话吗?
生:秋天可真美啊!
生:秋天,玉米成熟了。
师:你还记住了哪个字?
生:我记住了“气”。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气”的。
师: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生:我学会了“片”,我非常喜欢看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样子。
师:这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记生字。(出示“片”的古文字)同学们,这就是古时候的“片”。它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片”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字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出示树叶)树叶是不是薄薄的一片呀?还可以说成“一片”什么?
生:一片面包。
生:一片牛肉。
师:在生活中识记生字真是一个好办法。接着来汇报自己记住的生字吧。
生:我记住了“树”,我在《知识百科》里看到很多种树,它们各有不同。
师:这里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部首“”,你知道为什么“树”字的部首是“”吗?木本植物的总称为“树”。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一般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你还知道哪些带“木”的字?
生:桃,一种果树的名称。
生:我记住了“大”。
师:它是象形字。(出示“大”字的字理图)甲骨文字形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大”的反义词是--
生:小。
师: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来识记生字。你能用“大”来说句话吗?
生:这棵树很大。
生:我比他年龄大。
生:我认识了“飞”,因为我很羡慕小鸟能飞。
师:你很会想象,(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图片)出示“飞”的古文字,“飞”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会”。人+云=会,爸爸上周二去开会了。
师:“会”中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部首--人字头。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人”加上“丨”就是“个”。
师:识记生字的办法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更多的方法牢牢地记住这些生字。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大”和“飞”的字理图增强了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秋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指导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1)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随机板书:爱。
3.思考: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自然段。
(1)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2)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指导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1)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随机板书:爱。
3、思考: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自然段。
(1)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2)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布置作业,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片断赏析之二
师:下面,咱们来个朗读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最好。我这里有几张书签,上面有的写着“赛葛兰”,有的写着“赛夏青”。葛兰和夏青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是朗读艺术家。谁读得好,我就奖给他一张书签。大家练习一遍。
(学生认真练习读。然后,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推荐1人参赛;最后老师又请大家推荐两名胆子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朗读。比赛完毕,让全班同学评选优胜者。大家一致同意前4名同学为优胜者。)
师:“评委”们要求严格,不讲私情是好的。但是最后参赛的两位读得比以前怎么样
生: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他们不敢读,读书声音小。
师:同学们,就凭“好多了”,应该不应该奖励
生:(齐)应该!
师:好!现在请这6位同学上来领奖!(掌声。老师将写有“赛夏青”的书签赠给男生,将写有“赛葛兰”的书签赠给女生。大家又鼓掌。)
[评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就会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增进学主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上述教例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课前举行朗读比赛,让全班学生当“评委”,这就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学生对朗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为朗读训练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朗读比赛谁读得好,就奖给谁一张书签,这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读书兴趣,更加努力读书。老师特意提出让两名胆于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参赛,并给予奖励,这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必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读书积极性,并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5《灰雀》片断赏析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灰雀课件
★ 灰雀说课稿
★ 灰雀教案
★ 3《灰雀》
★ 灰雀教学反思
★ 灰雀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