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第三宇宙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习俗)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让自己的夏天过得更加舒适。

夏至节气的民俗有哪些

1、夏至面

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2、吃狗肉

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可以增强抵抗力。在民间俗语有云: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农历夏至日,广东阳江有数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补身这一民间风俗。

夏至是2023的几月几日

夏至是2023的6月21日,星期三,农历2023年五月初四,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节气有什么特点

夏至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持续升高,日照充足,湿度大,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夏至时节,也是“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阴雨连绵。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是北半球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夏至节气的含义是炎热的夏天来临的意思,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以后气温将继续升高,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

夏至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夏至节气的风俗及活动

夏至节气民间传统风俗

夏至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夏至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夏至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中秋节风俗活动

立冬节气风俗活动

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习俗)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