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传奇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kennycolim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上的传奇故事(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ennycolim”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历史上的传奇故事

篇1: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古人言: “ 一小倾人城, 再笑倾人国.” 这位倾城倾国的女子, 无疑便是褒姒了. 褒姒是周幽王的宠妃, 天生不爱笑, 幽王为博取佳人笑,不惜出资千金. 有人提出“烽火戏诸侯”的主意, 幽王觉得新鲜便招人点燃烽火; 当时各方诸侯皆以为幽王有危险,马上派遣大军赶往却发现被戏弄了,之后狼狈退离. 褒姒看到这景象果然笑了。后来外族攻陷, 幽王命人燃上烽火信号. 但诸侯们不愿再被戏弄, 决定不发一兵一卒. 最后城倾了, 国也倾了。

篇2: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相传瑶姬是西王母的第22个女儿,她和大禹相恋。大禹治水,行到巫山过不去,便请求瑶姬协助。瑶姬说,要打通山须用火烧,于是工人就在巫山两头放起了火,瑶姬也和众侍女一起帮忙。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坚硬的岩石渐渐软化,工人终于打通了巫山,让洪水从巴蜀境内流出,直奔大海。

治理后的巫山成为长江三峡上美丽的风光,但瑶姬已为此耗尽神力,回不到天上。等大禹治水成功返回巫山寻找瑶姬,她们却因久候山崖变成巫山12峰了。

篇3: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周朝后期,在中原大地上,各路诸侯群雄逐鹿,纷纷争雄。其中楚国庄王的夫人樊姬,是一位深明大义,贤良聪颖的女子,对楚国最终称霸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楚国称霸以前,楚庄王十分喜欢打猎。樊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喜欢打猎,就会因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使他觉悟过来,并改过自新。楚庄王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

那时候,作为一个君王拥有许多嫔妃也是平常之事,楚庄王当然也不例外。这件事在眼光深远的樊姬看来,却不是小事一桩,因为她明白,一个君王若是沉迷于女色之中,那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甚至很容易因此而导致亡国。为了避免楚庄王误入歧途,樊姬就亲自负责从各地寻访美女。当然,能被樊姬所选中的美女,都是品行容貌俱佳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重外表,不重品德修养之人。樊姬的这番举动,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楚国国君身边的隐患,同时也深深感动了楚庄王,使他对夫人樊姬更加尊敬。

篇4: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西施之父,业采薪,其母纺绩以佐之。终日辛劳,仅供三餐粥饭。西施不肯坐食,父母为其选择了浣纱的轻活。一家人虽不十分富足,倒也过得安逸温馨。春秋战国时代, 越国向吴国称臣. 越王勾践想以“美人计”复国,便四处寻找。当时浙江有位女子,人们都叫她“西施”,她常和同伴到江边浣纱,长得如出水芙蓉,连水里的鱼儿见了都大为惊艳而沉入水中。差使一找到西施,便游说说她为国忍辱负重。西施入越宫以后被授以机宜,教授宫廷礼仪,熟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锦衣美饰后,被送到了吴王宫中。西施献给吴王后,吴王惊为天人,为了看她足穿木屐,腰系铜铃跳舞,特地修建跳舞场所;而她捧心蹙眉的模样,更令吴王怜惜不已,从此吴王无心朝政,让勾践有足够的时间养精蓄锐东山再起。西施在越国做准备工作的半年中和范蠡产生了恋情,但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而要去陪伴异国君主。然而越王勾践丧尽天良,竟在西施归国当晚,就要她“伴寝”,对她进行蹂躏和摧残。最后以“不能伴寝”的“抗君之罪”判处死刑结束了西施年轻的生命。

篇5: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夏桀征战有施国时,有施人进贡了名叫妹喜的女子。妹喜活泼,爽朗的野性美,夏桀发觉后宫佳丽虽无数却没有一个比得上,遂立她为妃。夏桀一向沉溺女色,得到妹喜后,更命人建造酒池肉林,两人泛舟酒池中,击鼓狂欢,不问朝政;即使上朝,也要妹喜坐在膝上。听说妹喜爱听锦帛撕裂的声音,为了讨她的欢心,夏桀下令把宫中民间的布匹全部收拢,就为了要一条一条的撕给她听,这不但造成天怒人怨,也种下了夏桀灭亡的种子。

篇6: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传奇状元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传奇状元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80后励志网带你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传奇状元

赵楷:身份最高的状元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陈安:最悲惨的状元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来莫须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康海:最受人推崇的状元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

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气,第二名孙清便是一个。他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叹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争一睹其风采。能与康海家沾上点边的,都引以为自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看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

史大成: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郑颢: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裴思谦:脸皮最后的状元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王嗣宗:相扑扑出的状元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胡旦:最自信的状元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李蟠:最能吃的状元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

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毕沅:最侥幸的状元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篇7:中国古代传奇故事

中国古代传奇故事:风尘三侠

美女识英雄,自古被人们传为佳话,唐初就有美人红拂女独具慧眼,在芸芸众生中,辨识了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结拜兄长虬髯客,三人结为莫逆之交,一同在风尘乱世中施展才华,被人们敬传为“风尘三侠”。

红拂女姓张,在南北朝的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通兵法谋略,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开始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不再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安于现状而已。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红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常,乃英雄狭义之士,心中暗暗倾慕,于是派门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自己深夜前往。

夜晚,李靖独坐灯前,想着白天的事,觉得前途渺茫,正在发闷,忽听敲门之声,开门一看,竟然是白天在司空府见到的侍女。红拂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心意:愿意投奔李靖,伴随其闯荡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却也担心杨素那边没法交代。红拂安慰他说:杨素年纪大了,进来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会追究。

李靖见有佳人理解自己并且愿意奉献一生,非常欣慰,当即应允。司空府找不到红拂,派人查询了几日,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于是红拂与李靖二人拌成商人离开长安。

二人在他们一路跋涉,在灵食的一处客站歇脚时遇见了一个满脸虬髯的人,此人自称虬髯客。红拂见他貌似粗鄙,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与是与他拜为兄妹。三人一行来到汾阳见到了李渊与李世民,交谈一番后李靖与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而虬髯客却说:“既有真主在此,我当另谋他途。”几天后长安传来杨素老死的消息,李世民请他三人一同到府中商议,李靖与红拂前往李府,虬髯客独不往,说要在长安等他二人。

后来李靖与红拂到长安找到虬髯客时,发现他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更不可思议的是,虬髯客非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们,自己仅带一个行囊远走他方。二人目送虬髯客远去,回去以后,求点他家中之物,竟发现还有兵书数册,李靖日夜研究,兵法韬略大大增长。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帮李渊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

而虬髯客据说组织了一只兵马,杀入海中扶桑国,灭其政权而自立为帝。

中国古代传奇故事:时来运转青云直上

在古代,每一个女人的命运都掌握在男人的手中,赵飞燕也不例外,就是“赫赫有名”的汉成帝彻底扭转了她的一生。在中国古代昏君的行列中,汉成帝可是名列前茅的。他一生沉溺于酒色之间,自甘堕落、荒淫无道、不理国事,留下的骂名数不胜数。向来喜欢游玩的他有一天偶发兴趣来到了阳阿公主的府上,阳阿公主便盛情款待,唤出了几名美女歌舞助兴。汉成帝一眼就看中了在舞伎中央唱歌跳舞的赵飞燕,深深地被她的美貌与舞姿所吸引,她的一颦一笑彻底征服了好色的汉成帝。于是汉成帝就向公主请求,想要把光彩照人的舞伎带回宫去。公主自然是满口答应,就这样赵飞燕飞入了汉宫,成了成帝最宠爱的妃子。

在进宫的第二天她就被册封为婕妤。在汉朝后宫妃嫔排列的高低中,这个封号是仅次于皇后的,赵飞燕真可谓是“麻雀变凤凰”一步登天了。赵飞燕的秀丽姿容、轻盈如飞燕的身材和出众的舞技,使得她在后宫佳丽中成为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成帝为之着迷。为了讨成帝的欢心,她自己创作了很多舞蹈,如单人舞发展成双人舞就是赵飞燕的杰作,而且每个动作都有新招,姿态也是完美之极。她的苦心没有白费,成帝越来越宠爱这位有才情的妃子。因而当代人们都称其为宫廷杰出的舞蹈家。

“踽步”是赵飞燕擅长的一种独特的舞步,在当时除了赵飞燕,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走出这个舞步来。成帝别出心裁地令人做了一个水晶盘,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观赏赵飞燕的舞蹈。在招待外国使节的宴会上,他下令让仆人用手把水晶盘托起,然后赵飞燕在盘上歌舞。要在一个小小的水晶盘上面歌舞,这可真不是谁都能做的。若没有轻盈的身躯和娴熟的舞姿以及舞蹈功底,恐怕很难在水晶盘上载歌载舞,潇洒自如。当时,赵飞燕的精彩表演把使者们看得一个个目瞪口呆,成帝十分开心,也更加宠爱于她。

姐妹同心专宠后宫

女人天生小气且爱忌妒,尤其是深宫里的女人争风吃醋更甚。由于成帝对赵飞燕极其宠爱,引起了后宫其他嫔妃的不满。于是各种各样的诅咒和讥讽便从汉宫的千门万户中传出,飘进了赵飞燕的耳朵里。一心想讨成帝欢心的赵飞燕根本就没想到那些看似温柔贤淑的姐姐妹妹们竟如此可怕。后宫就好比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这让赵飞燕越想越怕。如果后宫之战是以美丽决定胜负的话,那么她足以稳操胜券,可是若论心机和计谋她就有些寡不敌众了。于是,她便整日地思索这个问题。

有一次成帝问赵飞燕:“听说你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不知道她是不是和你一样漂亮?”赵飞燕一听觉得时机来了,妹妹虽与自己是孪生姐妹,可脾气秉性和自己却大不一样。妹妹想得出做得到,好胜心强,从来不吃亏。如果有她在身边,自己不就多了个帮手。于是她向成帝说道:“合德比我漂亮不止十倍呢!”成帝吃惊地问道:“这天底下难道还有比你更美的女子吗?”为了验证,他令内侍吕延福持符节宣赵合德进宫,谁知吕延福却空手而返。他对成帝说:“赵合德说,若没有赵婕妤的亲笔书信,她不能奉诏。”成帝非常纳闷,问道:“难道朕的符节还抵不了婕妤的一封书信?”这时赵飞燕马上迎合道:“皇上莫急,这就是我妹妹的精细之处。她担心进宫后会夺去您对我的宠爱,遭到我的不满,这才有意回避。我给她写一封信,向她宣示陛下的恩德就是了。”成帝说道:“你告诉她,她若来了,朕对你们姐妹二人一视同仁。”于是才迎来了赵合德。

在成帝的焦急等待中赵合德终于出现了。不出赵飞燕所言,赵合德果然娇艳夺目、光彩照人,别有一番魅力。不过,与清瘦著称的赵飞燕不同,赵合德以丰腴见长,她看上去比赵飞燕大了一圈,却又显得很匀称。尤其是她的肌肤洁白晶莹,仿佛玉砌一般。好色的汉成帝十分喜欢,笑道:“朕原来以为天下的美色都已经在皇宫中了,可和你们姐妹二人相比,那些佳丽现在都黯然失色,变成了庸脂俗粉。”随即便命赵合德住进了昭阳宫。

自从成帝有了两位美人后,整天与赵氏姐妹饮酒狂欢。赵氏姐妹更是变着花样地给成帝找乐,死死地拴住了成帝的心。而这时的姐妹两人更是以宠妃的姿态向着早已地位较高的许皇后、班婕妤二人发动进攻,一场女人的战争遂在后宫展开。

自赵飞燕进宫的那天起许皇后就被成帝冷落,甚至连和成帝见一面都很难,许皇后一肚子的怨气无从发泄。后来因许皇后为了争权夺势造谣生事被赵飞燕揭发,不久便被成帝废黜,许氏家族也遭到厄运,全族人都被流放。皇后的位置空缺了,赵飞燕就缠着成帝立她为后,然而这个做法遭到了皇太后的强烈反对。直到后来淳于长从中斡旋,赵飞燕才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同时册封赵合德为昭仪。

为了讨好刚坐上皇后宝座的赵飞燕,成帝便命人在皇宫太液池修建了一艘华丽的御船,名叫“合宫舟”。有一天,成帝带着赵氏姐妹及乐工歌伎一同泛舟赏景,要求赵飞燕当众歌舞一曲。身穿着云英紫裙、碧琼轻绡的赵飞燕一面轻歌,一面起舞,成帝觉得跳舞时配上演奏岂不更加完美,于是令侍郎冯无方吹笙以配飞燕歌舞,此时的舟内一片欢声笑语。谁料当舟行至中流时狂风大作,赵飞燕差一点被风吹走,成帝看到惊慌地大叫:“快保护皇后!”离她最近的冯无方扔掉乐器,拽住皇后的两只脚不肯松手,裙子也被抓皱了,而飞燕对此全不理会只顾继续歌舞。此后,宫中便流传着“飞燕能做掌上舞”的佳话,并且那种折叠有皱的裙子也开始风行一时,被称为“留仙裙”。

中国古代传奇故事:女丈夫秦良玉及其她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宣抚使马千乘之妻。马千乘死后,秦良玉统领丈夫马千乘所属军队,继续练兵御敌。她为人善骑射,兼通诗词文墨,仪容贤淑,风度高雅,然而管束部下,十分严峻,军中纪律整肃。

一、女丈夫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宣抚使马千乘之妻。马千乘死后,秦良玉统领丈夫马千乘所属军队,继续练兵御敌。她为人善骑射,兼通诗词文墨,仪容贤淑,风度高雅,然而管束部下,十分严峻,军中纪律整肃。

在她的指挥下,曾大破奢崇明之军。战果显赫,军威更盛,令人钦赞。

绵州陆逊之,特地到秦良玉军营,为她贺功。席间,陆逊之戏扯拽秦良玉的衣袖,秦良玉当即拔出佩刀,割断袖袍。陆逊之因此而大惊失色,惭愧无地。(事据《明亡述略》)

二、长沙奇女

明末,有个不知名的女子,住在长沙城里,刚满二十岁。当敌军攻到城下时,守城官兵,十分惊恐,都逃走了。

那女子只身一人,却执戈登上城墙,与攻城的敌人搏斗。

后来,城被攻破,敌军入城,那女子仍挥刀奋战不止。

敌人说:“大家都不守城了,你一个女子,继续抵抗有什么用?″

那女子说:”我是来羞辱怕死不尽责的那些男子的!″

那女子长得很漂亮,一个敌军官想拢络她,她大骂不止,不停的挥刀杀敌。最后战死在阵地上。(事据《明季北略》)

三、鄙视贪官的妻子

明代正统年间,工部尚书吴中,山东武城人,贪污受贿,喜好声色,有宠妾数十人,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妻子。其妻十分正派。

吴中曾经接受皇帝的封赠诏书,他的妻子让他诵读给她听,听完后,她问吴中:“这篇诏文,是天子自己写的,还是儒臣代为草拟的?″

吴中回答说:”是儒臣代为草拟的。″这位妻子说:"代拟的文字,非常恰当,从头读到结束,没有一个‘清’字,也没有一个‘廉’字。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清不廉,何以为人?″她的丈夫吴中,没敢发怒,默然而退。

为官不清廉,竟连妻子也鄙视,真够羞耻的了。(事据《典故纪闻》)

四、舍己救父

黄岩县有位孝女,名叫夏阿九,年龄才十五岁。有一天,阿九跟着父亲和一个邻居到山里砍柴。

父亲走在前面,遇到一只老虎,那个邻居非常害怕,急忙爬到树上逃命。

阿九眼见父亲被老虎叼走,边喊边冲上前,拿起柴棍,使劲的打虎,一边打,一边哭喊救命,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安危。

那老虎走了十来步远,被阿九打疼了,便丢下阿九的父亲,回头把阿九吃了。

夏阿九的父亲,终于被女儿救了下来

历史上传奇女子的故事

历史传奇故事

格力传奇故事

佛教传奇故事

历史上的教子故事

历史上爱子的故事

历史风水传奇故事

历史上的爱国小故事

残疾人的传奇创业故事

《兰亭集序》写作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的传奇故事(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历史上的传奇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