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孔子的人道主义(共含6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喜欢夏天的小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论孔子的人道主义
孔子的人道主义,其特点是人道与仁道的合二而一,以“仁者爱人”和“仁者人也”的`口号一以贯之;提倡忠恕之道,主张推己及人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解,推人及物以达到人与天(自然)的和解.因此,孔子的人道主义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世界人道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基于此,我们称孔子为人道主义先驱.
作 者:陆山 作者单位: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225400 刊 名: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INSTITUTE 年,卷(期): 19(12)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孔子 人道与仁道 忠恕之道 先驱弗洛姆人道主义良心论
弗洛姆的人道主义良心是完整的人发自内心、对自我的呼唤,是真正自律的、摈弃了抑制或压抑的.道德.人道主义良心继承了尼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传统,对人的本质、理性与激情、本能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独到的分析,它的提出对道德自律等理论问题和道德失范等现实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 者:孔文清 吴毅 作者单位:孔文清(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上海,62)吴毅(华东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上海,200062)
刊 名: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B82-061 关键词:弗洛姆 人道主义 无意识 人性 道德自律 良心孔子论管仲
孔子与管仲皆为先秦诸子中的代表人物,二人虽同属齐鲁大地,但却属于鲁文化与齐文化两个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地域文化的创言人.稍后于管子的孔子对管仲有着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重评价,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有助干我们更好地理解孔子思想的真谛,也将有助于后世更好地继承齐、鲁文化的精髓并发扬其要义.
作 者:谢柯凌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刊 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JINAN CITY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AND JINAN CITY ACADEMY OF SOCIALISM 年,卷(期): “”(2) 分类号:B222.2 关键词:孔子 管仲 评价冲突 思想真谛说明: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理解孝道的看法,我们特地从《论语》选出了孔子对孝道的主要论述。本篇取材自《论理・为政》、《里仁》和《子路》三篇。批注及翻译文字, 引用自苟承益、李亚东译注的《论理白话今译》(北京:中国书店,1992);章旨及短评则引用自常熟朱麟公振评注《论语白话批注》(台湾:天禧出版社, 影印本)
孔子论“礼”
孔子在家中闲居,子张、子贡和子游陪伴着他。他们在闲谈中说到了礼。子贡问:“请问先生,礼该怎样呢?”孔子说:“诚敬而不合乎礼叫粗野,恭顺而不合乎礼叫谄媚;勇敢而不合乎礼叫逆乱。”孔子强调说:“谄媚,往往会和仁慈混淆。”子游问道:“请问礼是不是抛弃恶行保全美德呢?”孔子说:“是的。”子游又问:“那该怎么做呢?”
孔子说:“郊社祭祀的礼仪,是对鬼神表示仁爱;{祭祀的礼仪,是对祖先表示仁爱;馈奠祭祀的礼仪,是对死者表示仁爱;举行射礼和乡饮酒礼,是对乡里表示仁爱;举行食礼和飨礼,是对宾客表示仁爱。”
孔子接着说:“理解了郊社祭祀和{祭祀礼仪的作用,治理国家就会了如指掌;日常起居有了礼,长幼次序就分清了;家族之内有了礼,三族亲人就能和睦共处了;朝廷上有了礼,官职爵位就井然有序了;田猎有了礼,军事行动就娴熟了;军队中有了礼,战斗就能成功了。因此,宫室都要符合尺度,量具祭器都要符合样式,五味合乎时节,奏乐合乎节拍,车辆合乎规范,鬼神能得到供奉,百官各掌其职,政事也就能顺利推行了。用礼来指导自己处理一切事物,都能做的恰到好处。”
孔子还说:“礼是什么呢?礼就是做事的方法。君子做事都要懂的方法。治理国家没有礼,就象盲人没有人引导,茫茫然不知走向何方。没有礼,退揖让都没有了规矩。这样一来,就不能领导民众协调一致的行动了。”
孔子说:“礼就是理,乐就是节。君子无理无节就不能行动。如果道德浅薄,礼就只剩下空洞的形式。一切制度都是礼所规定的。仪式的'行为方式,也是礼所规定的。实行起来,还要靠人来做。”
子张问到政治,孔子说:“君子如果懂的礼乐,并在政治上运用就行了。”子张又问,孔子说:“子张,你认为一定要摆好几案,设好筵席,上下走动,献酒酬答,才算礼吗?你认为一定要排好队列,敲响钟鼓,才叫做乐吗?其实,诺言能够实现,就是礼;做事让人愉快,就是乐。君子努力做到这两项,又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天下也就太平了。礼乐兴起,天下大治;礼乐败坏,天下就会大乱。”
孔子又说:“你看那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都是根据这个道理而来的。”
(出自《礼记》)
内容: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2。至於犬马,皆能有养3;不敬,何
以别乎?”
注解: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的学生,小孔子四十五岁。
2:养:供养、赡养父母。
3:至於犬马,皆有能养:一说犬马也能侍奉人、养活人;二说犬马也能得到
人的饲养而活着。今从後解。
翻译:
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道,仅仅是把养活父母都算上了。就是狗、马,也能够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养活父
母与饲养狗马,有甚麽区别呢?”
章旨:
是言孝亲在敬。
短评:
孔子以为人的一言一行,重在动机,动机不善,一切孝弟礼乐,都是虚文、都无价值,敬是孝亲的动机,养亲不敬,是和养犬马无异,那麽有甚麽孝价值可讲?
★ 论孔子的德育思想
★ 人道主义赔偿范文
★ 名人名言孔子
★ 观后感:孔子
★ 心得体会孔子
★ 孔子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