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个月宝宝智力开发的早教游戏(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尭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宝宝游戏一、拍打吊球
把吊挂玩具改成带铃铛的小球,妈妈扶宝宝的小手去拍击小球,球会前后摇摆并发出声音,吸引宝宝不断击打它。宝宝还不会估计距离,手的动作也欠灵活,经常拍空,好不容易击中,球又跑了,再想击中就十分困难。可再用球的摇摆和铃声吸引宝宝。每次玩时改变小球悬吊的位置,以免长时间注视形成对眼。玩过后把小球收起,防止盯视。练习拍击一个活动目标,可进一步练习手眼协调,为4~5个月时抓住吊起的玩具做准备。
宝宝游戏二、用肘卧撑
宝宝俯卧,可移动的镜子摆在宝宝头侧,宝宝喜欢看镜中的自己,会努力把上身撑起。妈妈帮助宝宝把一侧肘部放好,宝宝会主动把另一侧也放好,使整个胸部都撑起来,扩大视野,而且宝宝会伸一只胳膊去取身旁的玩具。这同样是锻炼颈部、上肢和胸部肌肉,同时扩大视野,使宝宝能看到过去看不见的事物。
宝宝游戏三、单肢遥控
宝宝仰卧,吊一个大花球在宝宝能看到的地方,拉一条绳子,一头系在球上,一头系在宝宝手腕。妈妈扶着宝宝的左手摇动,会牵动大花球上的铃铛作响。妈妈松手让宝宝自己玩,宝宝会舞动四肢甚至晃动身体去使铃铛作响。宝宝发现挥动左臂铃铛会响后,妈妈给宝宝把子把轮子再换一只手绑,然后再轮流绑到左、右脚踝上。这是一种锻炼感觉统合和选择性专一的游戏。由看到听,到支配全身无选择运动,感觉统合过程,锻炼大脑专门指使选择肢体活动,对益智十分有用。
宝宝游戏四、坐抱
妈妈左臂托着宝宝,让宝宝靠坐在妈妈的胸前,妈妈用右手取一些玩具让宝宝双手拿着玩,或托着宝宝坐在桌前,把玩具放在桌上,让宝宝用手去取或够,或推动桌上的惯性小车。通过这个游戏,可让宝宝学习坐的姿势,为以后练习拉手坐起打基础,宝宝坐起来后,可双手同时活动,为双手协作提供机会。
宝宝游戏五、翻身90度
宝宝学会侧卧后,还会从侧卧翻到俯卧或仰卧,这种翻身几乎是无意的,是由身体重心的偏移决定的。3个月前后,宝宝自己能做90度翻身,或由仰卧到侧卧。妈妈也可用玩具逗引加上适当的帮助使宝宝翻身。让宝宝把翻身的动作由无意上升到有意,由身体重心偏移决定变为自主决定。
宝宝游戏六、元音答话
妈妈经常同宝宝说话,使宝宝经常发出元音。两三个月的宝宝喜欢说双元音,或拉长一个元音,妈妈要用夸张的口形同宝宝说话,会使宝宝也发出声音同妈妈对话。宝宝自小喜欢喊叫是语言发育良好的开始,要鼓励宝宝说话,父母一边照料宝宝一边同他讲话就会激起宝宝与人对话的兴趣,宝宝独处时也会自己发声自娱,或者对着玩具说话。此时的发声是为以后早日学话做准备。
宝宝游戏七、见人就笑
常抱宝宝到公园或人们休息的地方,妈妈同周围的人打招呼,也让宝宝接触生人。人们喜欢孩子会逗宝宝,宝宝也会报以微笑。这是孩子社会化训练的第一步:学会用笑同人打招呼。而从来不见生人的孩子见人就躲开,或者不敢正面看人,逐渐养成害羞的性格,没有招人喜欢的本领。要让宝宝学会主动招呼人,养成大方开朗的良好性格。
宝宝游戏七、识别爸爸
爸爸要主动同宝宝玩耍,宝宝会感到父母是不同的,爸爸的胡须、气味、声音以及强健有力都与妈妈不同,多数宝宝都喜欢让爸爸抱,把自己举得高高的,经历一些惊险但感觉更加有趣。尤其是男婴,更喜欢惊险刺激,喜欢爸爸豪爽的笑。宝宝开始觉察辨别两个不同的人,一种是妈妈,一种是爸爸,都很爱自己。宝宝体会母爱和父爱,使宝宝感到家庭的温暖,父母都爱护自己,自己属于家庭的一员,这种家庭观念会影响终生。
1、帮助翻身
3个月的小宝贝背部力量有所发育,这个时期的小宝贝已经有侧身的迹象(也有一小部分宝宝已经可以自主翻身),这时我们可以让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练习翻身,如帮助他们侧身、头部移动,这有助于预防宝宝平头的产生。当然,孩子感兴趣时才能进行这些游戏。
具体做法:先用宝贝感兴趣的玩具吸引宝宝玩,然后慢慢向侧面移动玩具,宝宝顺势会有侧身动作。
2、水盘
在新生儿的游戏稿中,锻炼孩子的触觉中我们看到过用一个平盘盛水,让小宝贝踢的活动。这里也可以拿来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还能发展感知力,水是温温的,一会儿会变成凉的。
3、滚动球
我们从出生就介绍过的趴(tummy time),每天几分钟,一天三四次,宝贝脖子和背部力量也得到了锻炼,头可以抬起,双臂也能支撑上半身的重量。
3个月左右的宝宝,趴着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互动游戏了。让宝宝趴着,用彩色球吸引宝宝注意力,随着球的移动,他们的头和脖子也随着转动,视觉跟踪力和背部力量发育同时得到了锻炼。
躺着的时候让宝宝捧着比较轻的球,练习抓球时的精细动作和双手配合能力。
1.俯卧练习
宝宝睡醒后,可让他俯卧在床上两臂屈肘在胸前支撑身体。妈妈在宝宝面前和他说话,手里拿着鲜艳的、带响的玩具逗引宝宝抬头,这样能训练婴儿抬头,可增强婴儿颈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
2.抓握练习
2个月的婴儿能拿住放在他手里的东西,3个月时,当手触到玩具,偶尔能抓住。父母可用带响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如摇铃、响圈等,训练婴儿的抓握动作。通过手的动作来发展婴儿最初的感知能力以及认识事物的能力。
3.直立蹬脚练习
将婴儿抱起,放在妈妈腿上或手掌上扶他站起,让小腿自然绷直,然后让他自然蹬腿蹬脚,开始每天4~5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锻炼宝宝腿脚部的肌肉。
4.视觉刺激
可在宝宝的摇篮或小床上悬挂鲜红色或黄色的气球,让宝宝醒来就能注视它们。妈妈隔一段时间摇动一下,以引起宝宝注意和兴趣,这是视觉刺激的好方式。同时注意不能长时间固定一个位置,防止对视或斜视。也可以用大的黑白卡片来提高视觉感知能力。
5.听觉练习
听觉是学习、运用语言的基础,听觉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可在宝宝觉醒时用亲切、温柔的语调面对面和宝宝说话,唱歌。另外也可以听一些轻快柔和的音乐,用摇铃,拨浪鼓等玩具训练宝宝,可以不断移动玩具,让宝宝寻找声源。
6.语言训练
多和宝宝说话。婴儿出生后2~3个月是语言发展的自发发音阶段,是婴儿学习说话的准备阶段。父母可用“嗯,呃,啊”来应答,声音要表现出愉悦感,有利于宝宝情感的健康发展,产生安全感。
7.触觉训练
让宝宝接触不同质感的东西。例如:丝绸、绒毛、毛线、羊毛、软刷、粗布等,动作要慢慢地、柔柔地,边擦边告诉宝宝身体各个部位,时间不要太长,2~3分钟即可。
狐狸住在山上,黄牛和小羊负责给它耕种山脚下的几亩地,地虽然薄,但由于黄牛的勤奋,花生、地瓜年年长得都挺好。
一天,一头肥猪看到了黄牛深耕细作的土地,内心不由得十分敬佩。但它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它找到了狐狸违心地说:“老狐地主,我看到了黄牛耕地后要说它偷懒耍滑确实冤枉它,并不真实。我们都知道黄牛是踏实肯干的,但它耕地并不得要领却是真的,可能会使狐地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您不嫌弃我乐意去协助老牛耕地!”
狐狸觉得奇怪,你也会耕地?
肥猪把眼一瞪说:“能啊!您想啊,耕地的犁铧还不如我这嘴长,也不如我这嘴有劲!”它说着跑到门外,对准一棵鸡蛋粗的小树,几下就把它拱倒了。
有一天,一只小熊饿了,它拿着钱准备上街去买点吃的,走在路上时却被一只狡猾的狐狸看到了。
狐狸看到小熊怀里揣着的钱,立马动起了歪脑筋:“要是能把小熊的钱骗过来就好了,他看起来笨笨的,应该很容易就上当”。于是狐狸连忙跑过去问小熊:“小熊小熊,你去哪里呀?”“我去买东西呀!”小熊老老实实地回答。“这样啊,那应该不急,不如先到我家里坐坐吧!”狐狸很热情地邀请小熊。小熊想了想,反正天色还早,就跟着狐狸回家了。
到家以后,狐狸拿出一个很漂亮的瓶子,说:“小熊,你看这瓶子漂不漂亮?”“漂亮啊!”小熊回答。
“你知道吗?这盘子可是个宝瓶,喝了用它装的水,你会越变越聪明哦!你看我就是天天用它吃饭的,人们不是都说我点子多脑子好使么?”狐狸一脸炫耀地说。小熊愣住了,不明白狐狸肚子里卖的什么药。“咳咳”,狐狸又继续说:“你知道呢,我已经够聪明了,所以不太需要这个瓶子,而我最近手头又有点紧,这样吧,我把它卖给你,你把钱给我怎么样?”
开始,小熊感到很为难,也有点心动,因为平时大家都说它笨,它好想变聪明一点。可是他看来看去,也没看出那盘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好像跟商店里那些很便宜的瓶子也没太大区别。看着旁边一脸期待的狐狸,小熊转念一想:“大家都说狐狸狡猾,说不定他是想骗我的钱呢!”
小熊一下子轻松了,跟狐狸说:“不行哦,这些钱我是要买水果去看一个朋友的,他生病了,要不改天吧!或者,这瓶子这么厉害,你再用它装点水喝喝,说不定就想出赚钱的法子了!”
狐狸感到很失望,只好让小熊离开,可爱的小笨熊成功地用智慧保护了自己的钱。多动脑,不冲动,其实大家都聪明!
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宝宝三个月早教故事相关内容
小猴子趁妈妈不在家,偷偷地溜下山玩。外面的世界可真好呀,天是那样的蓝,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小猴子蹦蹦跳跳地,像一只刚从鸟笼里飞出来的小鸟。
小猴子跑着跑着,看到不远处有一块西瓜地。小猴子第一次见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很好奇,跑到地里顺手摘了一个就啃。“啊!这是什么呀?真难吃!”小猴子吐掉嘴里的西瓜皮,把西瓜扔得老远。旁边的小牛笑着说:“吃西瓜应该吃里边的瓜瓤!”“原来应该吃瓤呀!”小猴子明白了。
小猴子又一蹦一跳地来到一片香瓜地。“咦?这个应该怎么吃呢?”它想起小牛的话,于是,把香瓜掰成了两半,掏出里边的瓤往嘴里送。瓤里边全是滑溜溜的籽,难吃极了。旁边的小白兔看见了,捂着嘴偷偷笑:“小猴子真笨!香瓜当然要吃外面的果肉了。”小猴子气的扔掉香瓜跑开了。“我知道该吃果肉了!”
小猴子来到一棵大核桃树下,看到满树的核桃,急忙爬到树上伸手去摘。树上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地叫,“小猴子,你知道怎么吃吗?”“有什么难的,这个东西应该吃果肉。”说着,就咬了一口核桃的绿皮。又麻又涩的核桃皮弄得小猴子抓耳挠腮,难受极了。小麻雀看见了,站在树上“咯咯”地笑了。小猴子羞得满脸通红,抓起一个核桃朝他扔去:“这些东西一点儿都不好吃,以后再也不吃它们了!”
小猴子不知道的是,每样东西都有不同的吃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高高兴兴尝到美味。
2至3个月大的宝宝能对你的声音做出更加迅速、协调的反应。他会很快安静下来,冲着你笑,甚至兴奋地挥舞着他的小胳膊,蹬着小腿和脚丫。
他笑的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了,能微笑、咯咯的笑、啊啊的笑,表情也更加甜美、可爱了。对于爸爸、妈妈和其他常抱他、逗他玩的人,他已经能够分清,而且喜欢对着他们笑,你一逗他就乐。
对于生人,虽然他一开始会以疑惑而好奇的目光看着,表情木然,但熟悉一会儿之后就好了,客人一哄,他就会笑起来。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会发简单的声音,例如“啊啊”、“噢噢”和“欧欧”之类的元音。当你用充满爱意的语气同他说话时,他会报之以“啊啊”的傻乐;
如果你笑,他也会咯咯地冲着你笑,有时甚至会乐得手舞足蹈,小手乱抓,憨态可掬。他甚至会下意识地模仿你的表情,试着跟着你发音,虽然还不能学像,但是对于宝宝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开发却大有裨益。
然而在此期间,啼哭仍然是他表达需求、同外界勾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哭的原因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因为需要某件东西,有时啥也不要,只是由于孤独,只要有人抱一抱或者陪一陪就好了。
有时他哭个不停,仅仅是因为他为弄不懂这个庞大、陌生的世界而闷闷不乐,这时候的啼哭实际上是一种感情渲泻。所以,当你给他浑身检查一遍也找不到问题时,也不要担心,你只要陪陪他,逗逗他,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就会好了。
你应该怎么做
宝宝在2、3个月大时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预备期。他喜欢听你说话,并且下意识地模仿。因此只要有时间,你就尽量同他多说话,多发儿声,哄哄他,唱唱儿歌等。当他专注地看着某个东西时,告诉他那叫做什么。
把他周围能看见的东西的名称都告诉他,让他摸一摸,感觉一下。给他听各种音乐和声音,让他知道这个世界的广阔、美妙和丰富多彩,有待于他去探索。可以读书、唱歌给他听,不仅唱儿歌,其它轻柔悦耳的歌曲都可以。
告诉你正在做什么,他正在做什么。虽然这些话语和音乐他都听不懂,但却能让他理解声音和发声的重要性,并尽量模仿,这对宝宝的语言学习和智力开发极其重要。实践证明,说话早的孩子比较聪明,以后在各方面的进步一般都会更快。
利用宝宝“说话”的每一次机会,与他“对话”。对宝宝自己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和微笑,都要予以热情、及时的回应。当他咿咿呀呀地发出每个声音时,你都予以重复,这会引起他的共鸣,让他更加高兴,鼓励他更加活跃。
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对话”能力,让他熟悉和掌握与别人谈话的语音语调、时间间隔和节奏等。在宝宝发声时,你不要打断他,或把目光转向别处,认真地听,积极地回应。
这样他会意识到:他的发音很重要,你很关注并喜欢听他“说话”。这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励。
幼小的宝宝大多更喜欢听女性的声音,因为女性似乎与安全、温暖和食物等有着天然的关系。所以许多人在跟小孩子说话时,都喜欢把调门提得高一些,音拖得长一些。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儿话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学习,但最好还是掺杂一些正常的语音语调,以便让他认识真正的语言。
有时宝宝会对你的话语显得不耐烦,例如把头扭开,闭上眼睛,或突然显得暴燥不安或怒容满面,你就不要继续给他说话了。即使小孩子也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一个人呆着反而会更好些。
因为哪怕是大人,老是处在一种陌生的语言环境当中,也会感到心烦意乱的。
异常现象
如出现以下异常情况,请尽快就医检查:哭的时间特别长;声音特别刺耳、痛苦;伴随着哭闹的是食量减少、呼吸不畅、精力减退、活力不足、目光无神、动作迟缓、精神懒惰等;特别是宝宝好像看不见东西、听不见你的声音时,更要特别注意。
经过医生检查,也许并没有什么疾病,但是起码可以让你放心;而且万一有意外病症,还可以及时得到治疗。
在沟通能力方面,这一时期的宝宝通常会有以下重要突破:
能认出爸爸、妈妈和经常抱他的人;
对陌生人和事物敏感,并充满怀疑和好奇;
对大的声音能立即作出反应;
一听到父母的声音就高兴,或者笑起来;
在三个月大时,开始对陌生人微笑(在稍微熟悉之后);
宝妈也可以看看“万婴跟踪”,学习怎么跟宝宝做游戏。
3至4个月大时,开始咿呀学语。
以上只是大多数婴儿的成长规律,有的宝宝进步速度可能会稍微慢一些,不要特别担心,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快的突破呢.
一、感知训练
1、视觉训练:婴儿仰卧位,在小儿胸部上方20~30cm,用玩具,最好是红颜色或黑白对比鲜明的玩具吸引小儿注意,并训练小儿视线随物体作上下、左右、圆圈、远近、斜线等方向运动,来刺激视觉发育,发展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2、听觉训练:父母可在小儿周围不同方向,用说话声或玩具声训练小儿转头寻找声源。母亲的声音是婴儿最喜爱听的声音之一。母亲用愉快、亲切、温柔的语调,面对面地和婴儿说话,可吸引小儿注意成人说话的声音、表情、口形等,诱发婴儿良好、积极的情绪和发音的欲望。可选择不同旋律、速度、响度、曲调或不同乐器奏出的音乐或发声玩具,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物体敲击声如钟表声、敲碗声等,或改变对婴儿说话的声调来训练小儿分辨各种声音。当然,不要突然使用过大的声音,以免婴儿受惊吓。
3、触觉训练:婴儿面颊、口唇、眉弓、手指头或脚趾头等处对触压觉很敏感。可利用手或各种形状、质地的物体进行触觉练习。光滑的丝绸围巾、粗糙的麻布、柔软的羽毛、棉花、头梳齿、粗细不同的毛巾或海绵、几何形状的玩具均可让小儿产生不同的触觉感,有助于发展小儿的触觉识别能力。
4、味、嗅、温度等感知觉训练:利用日常生活,发展婴儿各种感觉。如吃饭时,用筷子蘸莱汁给婴儿尝尝;吃苹果时让婴儿闻闻苹果香味、尝尝苹果味道;洗澡时,让小儿闻闻肥皂香味,用奶瓶喂奶时,让孩子用手感受一下奶瓶的温度等等,均有助于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抬头练习
(1)俯卧抬头:使小儿俯卧,两臂屈肘于胸前,成人在小儿头侧引逗小儿抬头,开始训练每次30秒钟,以后可根据小儿训练情况逐渐延长至3分钟左右。
(2)坐位竖头:将婴儿抱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婴儿的头背部贴在成人前胸,成人一只手抱住婴儿的胸部,使小儿面前呈现广阔的空间,能注视到周围更多新奇的东西,这可激发小儿兴趣,使小儿主动练习竖头。也可让婴儿胸部贴在成人的胸前和肩部,使婴儿的头位于成人肩部以上,用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以防止小儿头后仰。
2、侧翻训练
(1)转侧练习:用小儿感兴趣的发声玩具,在小儿头部左右侧逗引小儿,使小儿头部侧转注意玩具。每次训练2~3分钟,每日数次。这可促进颈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侧翻身作准备。
(2)侧翻练习:小儿满月后,就可开始训练侧翻动作。先用一个发声玩具,吸引小儿转头注视,然后,成人一手握住小儿一只手,另一只手将小儿同侧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辅助小儿向对侧侧翻注视,左右轮流侧翻练习,以帮助小儿感觉体位的变化,学习侧翻动作。每日2次,每次侧翻2~3次。
3、手部动作训练
(1)手部感知练习:除了前面所述训练小儿手部触觉的方法外,尚可在婴儿手腕部系上铃铛或红色手帕、鲜艳的手镯,来吸引小儿对手部的感知,帮助他感知手的存在、体验手的动作。可隔一段时间变更一种系法,看看婴儿注意到这些变化没有。脱下手镯、红绸带让婴儿瞧瞧、摸摸,让他感觉一下这些东西与手部动作的关系。还可让小儿仰卧,将一块布或手绢盖在他的脸上,也可只盖住小儿一只眼睛,开始时可抓住小儿的上臂引导他帮他试着用手移开布,逐渐减少帮助,使他自己将布从脸上移开。
(2)抓握练习:握着小儿的手,帮助其触碰、抓握面前悬吊的玩具,吸引他抓握,可促进眼手的协调和视知觉的形成。
★ 早教工作报告
★ 早教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