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李开复谈成功经验:给毕业生的建议(共含5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馒头菜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这是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举着一杯透亮的自酿葡萄酒向他发出加入邀请。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李开复心中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他放弃了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求,做出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选择。这次选择也奠定了他今后的道路,直到后来加入微软、Google世界顶级公司。因为他相信在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
他曾经有过想在中国创建一流私立大学的梦想,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而最后却用另一种方式实践了。从谷歌前大中华区总裁离职后,他创立了创新工场,为年轻人创业提供天使投资。怎么算成功呢?拥有金钱、名利吗?在李开复眼中,你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关键在于你留下多少。今次重温李开复经典语录,感受这位青年导师的激情与智慧。
以下为李开复的部分经典语录:
1、有关毕业生高科技创业,我的建议:(1)创业需要理解趋势、汇集精英、实践经验,因此大学毕业不要主导创业,只能参加创业公司;(2)最好远在毕业前就寻找创业公司实习机会(无偿亦可),因为也许创业并不适合你或你想象那样;(3)毕业时若想学习创业,最好到创业公司。到大公司学习能学技术但不够针对性。
2、毕业生择业应多方面考虑:(1)这份工作是否你有兴趣和天赋?(2)你是否认可并尊敬企业文化?(3)你是否尊敬领导,并认为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4)公司是否提供培训,学的是否你最想要需要的?(5)你的工作是否公司里面的核心业务?(6)待遇、公司品牌等。
3、很多毕业生择业只看薪水高低,和同学攀比,受父母压力。但是最“热门”的选择不一定能够适合你。最“高薪”的工作不见得学习最多。如果乔布斯“从众”, 也许会成为惠普的销售员。如果比尔盖茨“听父母的”,也许会成为一个律师。扎克伯格如果“向钱看”,也许会成为谷歌工程师。
4、什么职位是未来创业做CEO最好的“预科”?我的回答是: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扮演着产品、技术、市场、客户、运营、设计中的核心角色。建议那些有意成为CEO的同学,如果先就业(无论在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可以考虑走产品经理这条路。
5、机会永远不会消失,因为你错过的机会都被别人捡去了。
6、我眼中的乔布斯精神:(1)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2)專注完美,近乎苛求;(3)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4)勇敢打破常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7、乔布斯能够:(1)预测业界趋势;(2)大胆使用最先进的技术;(3)打造崭新的商业模式;(4)凝聚一流人才;(5)憧憬用户尚不自觉的需求;(6)永不停息的自我超越;(7)设计每个细节都近乎完美的产品;(8)口若悬河地说服用户情不自禁地爱他的产品。一般能驾驭两三个上述点就可能很成功,但是乔布斯能做到8点。
8、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乔布斯。我眼中的乔布斯:(1)有魅力,表达能力强,善于展示和演讲;(2)独到的前瞻能力和影响力,一眼就看到问题本质;(3)重视人才,鄙视笨蛋;(4)激情无人能比;(5)在屡次失败后,懂得改变或抑制自己的坏习惯,能从失败中走出来。
9、有网友问我为什么否定成功学?我的回答:(1)有些作者自己除了写书没做过实业,他们写的成功学纸上谈兵,无可借鉴;(2)做过实业的人的书,他们如果教你复制他们的成功,那也不可取,因为每个人应该走自己的路,何况成功通常不可复制;(3)建议读名人自传,但是别抱着复制心态,学习值得学习并学得会的。
10、我分享的几点夫妻相处之道:(1)契约精神:大小事情(例如何时洗澡)婚前协商好。(2)夫妻平等:意见相同听丈夫,意见不同听老婆。(3)感动记忆:记得对方一件特别让你感动的事,动怒时多想想。(4)爱的语言:理解每个人表达爱的语言不同,有些人挂在口上,有些人用照顾、烧菜等方式。
11、一个聪明的人会说话,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何时说话。
12、思想家思想;实干家实干。当思想家开始实干,或实干家开始思想,改变世界的事情就会发生!
13、你可以经常失败,但是唯有在放弃的时候,你才成为失败者。
14、每人都有两个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叫做:“回忆”,能到未來的叫做:“梦想”。
15、年过半百五不:(1)不等:对愿望和梦想,别“等退休再说”,那时可能做不动了,快去实现。(2)不管:孩子上了大学,就别管了,他们需要自己磨练。(3)不给:让孩子独立,给孩子越少,孩子越贤。(4)不看:烦心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太计较反而自找苦吃。(5)不做:做不来的不做,适可而止,量力而为。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出席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间隙对金融界网站表示,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创新和成功的关键一点是,“学习的时候不要只想学到什么知识,还要多想想为什么。”
李开复当天作为特别嘉宾出席“打造未来”分论坛,并重点谈到了“微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传统上强调记忆,因此,中国的学生很容易记住非常多的“what”,但对“why”往往不甚了了。因此,与美国式的教育方式相比,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相对来说创新能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微创新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中国在无法短时间大幅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去创造很大的价值。“而且与传统创新相比,它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没什么门槛,”李开复告诉金融界。所谓微创新,他定义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发的优势,尽快的、直接的针对市场,针对用户,不断的开发满足实际需求的功能。
当被问到大学生要如何学会创新,并且利用创新来帮助自己成功时,李开复强调说,“建议大家学习的时候不要只想着学到什么知识,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比如别人让你背公式的时候,你要想想公式从哪来的。”
,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近400万人,其中黑龙江省的大中专生总数将超过11万人。尽管许多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态度较为乐观,但黑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黑龙江省高校研究生就业签约率为59.64%、本科生为31.86%、高职高专毕为24.13%,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据介绍,造成签约率低的原因有多种,但“高不成低不就”、“不懂得求职应聘技巧”是带有普遍性的原因。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邀请了孙姝 ,现签约通用电气(GE) ;李磊 ,现签约宝洁(P&G);姜吉涛 ,现签约西门子(Siemens);马爱萍 ,现签约中兴(ZTE);李占山,现签约一汽大众等五名成功应聘到世界知名企业就职的毕业生与学校内求职的学生座谈,让他们一起分享五人的成功应聘经验,并应用到自己的求职经历中。
话题一:今天,毕业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GE、ZTE、Siemens、P&G等世界知名企业,无疑吸引着毕业生的目光,但这些单位的用人条件一般比较苛刻,而这五人是怎样成功入选的呢?采访中,他们告诉,首先是要有科学的择业观。
孙姝说:“首先要自我定位准确,每个人包括亲属都希望我们找个风光体面的工作,但前提是必须认清自己的能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首先要实现就业。而一旦认定自己能够胜任某项或者某领域的工作,就要自信的去应聘。”
马爱萍认为:“现在那些所谓‘好’工作竞争都激烈,一定要有心理准备,降低期望值,保持一个良好的择业心态。我感觉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只图‘风光’和所谓的‘好’单位签约了,但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相违背,那也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这一点在姜吉涛那里得到共识:“比如我感觉自己适合搞技术,所以我树立的目标就是技术领域。结果进了Siemens的研发部门。”
成功应聘到宝洁公司的李磊说:“当认定一个就业目标后,首先要了解这个企业的文化,看这个企业的文化是否适合你,我们应该找到一个自己目标和企业文化的契合点。当你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以后,通过网上或同学你慢慢就会知道你真正适合做什么。”
和其他毕业生一样,孙姝在毕业时也面临着迷惑和不解:“我们刚开始也是很迷茫,随着后来网上查询就会渐渐清晰起来。说到这里,我想对大家说,现在大部分知名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通过它你可以了解这个公司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我面试GE管理培训生,我上他们的网站了解到管理培训生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面试中常问的问题。我从上届一个去GE的师兄那知道GE非常重视领导才能与团队合作精神后,我在面试过程中不断证明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
马爱萍说:“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拿我们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或长处去拼,而不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拼,那样你肯定不会有什么优势。要利用自己的长处寻找理想的工作,用长处竞争胜券在握。像李磊同学应聘的P&G就不看专业,只要你够优秀都可以来,与专业无关。他在电气学院毕业,也是成功应聘P&G的唯一一个本科生,他成功的经验是‘虽然与我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他们愿意要有工科背景的人。我正是了解了这一点,才成功应聘的,这是拿长处竞争’。”
话题二:怎样抛出第一块“敲门砖”:关于简历的话题
形式各样的简历是毕业生与企业联系的第一块“敲门砖”,在大小求职招聘会上,简历成了企业对毕业生形成第一印象的关键因素。成功应聘世界名企的五名毕业生有着各自的看法。
孙姝认为,简历一定要做得简明合适。技术类企业希望了解毕业生的技术背景,所以应更注意突出研究的课题等技术方面的问题;管理类则偏重于毕业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社会实践;销售类则要求毕业生有相关的专业背景。
李磊说:“我觉得简历不是简单的罗列,要突出公司可能感兴趣的方面,另外,你的照片要尽量挑一张面带笑容的。”“我着重说一下英文简历,我们千万不要只是把中文简历简单的翻译过来,另外就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有语法错误,如果那样面试人肯定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另外,我想说的,也算是一个小技巧吧,我们要想简历命中率高,就要主动向接简历的人‘套词’,寻找他与自己的相似点,让他对你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做不能说有多少好处,但肯定不会有坏处吧!”马爱萍道出自己的经验。
在简历的封面制作上,姜吉淘认为,简历的封皮一定要突出和公司背景相关的研究方向或者专业,不适合的尽量不要写。“像我们是机械制造的,其实我们和机械电子的课题、研究方向基本没什么差别,但在封皮上写上‘机械制造’一般公司都不会感兴趣,后来我们干脆不写直接写研究方向。当然有的女生可以在封皮上用自己的生活照。另外就是用英文简历时一定要恰当。我记得我在英文简历上想表达自己有进取心,用了‘Aggressive’,当时面试官说这样用是不对的,这件事情告诉我,有些事情容易弄巧成拙。”
话题三:细节决定成败:面试要关注细节
和其他毕业生一样,这五名毕业生非常看重来之不易的“面试”机会。而各个企业也适应自己企业的特点规定了不同面试方式,如GE产品注重高新材料,比较看重毕业生的专业,喜欢用工科背景的毕业生,GE招聘的人以机械、材料和化学的居多,所以在面试时要问一些涉及到专业的内容。
孙姝讲述了一个关于面试的例子:“我经历的面试分两轮:每11个应聘者组成一个讨论小组,公司给定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考验每个人的反应和专业能力,第二轮是一对二面试,是漫谈式的测试。我的经验是面试前一定要提前做准备,我给大家推荐《外企面试500题》,记得当时我准备了12页的回答,全部用英语准备的。在第一轮讨论中,首先要非常自信,当然不能太嚣张,另外一定注意不要抢别人的话题或打断别人的讲话,这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再者,陈述要简单明了。他们看的是你对问题的把握、分析和协调能力。当时我们做一个游戏,联想你向爱斯基摩人推销冰箱。当时分成两组,一组推销冰箱,另一组扮演爱斯基摩人。我想说的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比如做完游戏后要自己整理地面。这些试题看的不是结果,对于一个创造性的思维,公司更重视团队协作与创新。”
姜吉涛说:“我应对的面试是一些基本问题,比如职业规划,怎样处理与意见不合者的关系。另外就是你的课题做的是什么,应用什么原理。主考官是两个德国人,所以我们要对公司比较了解,提前上网查资料并作成英文。”
李磊说:“P&G面试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在公司网站上写得非常详细,按流程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可以了。我要说的是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争取机会。我可以说是真正的‘面霸’,我会把每一次面试当成是一次历练。其次是着装,在外企面试,尤其是P&G这样的公司,你一定要穿西装打领带,我觉得这是对公司的尊重。面试中一定要放松,建议你一定提前去适应那里的环境,记得我当时提前十五分钟到的,到了以后我和旁边的人聊得非常投机,面试官叫我进去的时候,我已经非常放松了。”
应聘一汽的李占山认为一定要自信。“我的自信来自于切身的工作体验。我不需要培训直接就可以工作,没有见习过程。企业大多喜欢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
面试中一定要十分注意细节。马爱萍说:“首先进门后要面带微笑,然后轻点关门,不要把它当成寝室的门关得当当响。坐的时候要端正,不要这样翘着二郎腿,还时不时地晃动晃动,另外,不要摆弄首饰、钢笔等物品,那样只能更显示出你的紧张。关于服装的确非常重要,一定要穿戴干净利落不要太休闲化,另外不要化太浓的妆。面试结束后,如果考官问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尽量不要问:‘我今天表现得怎么样’,这只能让考官感觉你不自信。还有我要对女同学说:尽管现在有许多公司对女生的需求不是很多,但你们一样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一定要充满自信心,可以找一些女性较为集中的公司应聘,比如GE不存在歧视女性问题,在GE工作的女性占40%,而P&G今年在哈工大招的10个毕业生中有6个是女生。”
马爱萍告诫毕业生:“我的经验是:面试完之后说‘谢谢’或‘希望很快能见到你’,最后考官问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你可以选择问一些关于‘企业文化背景’或者关于‘技术的专业性’问题,一定要注意不要乱问,以免让考官尴尬。如果想从侧面了解一下是否有录取的可能性时,可以说:‘希望再次见到你’,如果你能得到这样的回答:‘相信会见面的’,那说明应聘成功的希望很大。
对此李占山认为:“面试官的阅历非常丰富,注意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切记言多必失,注意审时度势。面试时要让招聘官有话说,避免把话说完了,注意你的话里一定要有他想听的东西。无论成功与否,可以向面试人员索要名片,事后发E-Mail联系表示你的感谢。面试时可能会被问到细节,注意回答一定要真实。”
阿尔卡特人事经理袁一民: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人的才能增长也是有周期性的,通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以三至四年为宜,因此,我们每年都会根据考核结果,适时地调整那些优秀人才的岗位和职位,这对于优秀员工不断提高、继续成长大有益处,也是造就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
记者:公司在录用人时如何考虑他的职业生涯选择?
袁一民:我们鼓励员工个性的张扬。不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每一位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选择都会受到尊重。公司在职位安排上会结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予以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去满足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我认为,员工只有在自主择业、心情舒畅的前提下,才能各展其长,充分释放自身的能量。我们还会对员工的个人能力实施评估,然后与公司职位能力要求进行对比,发现其差距;同时我们也会对员工的绩效作认真的评价和分析,然后结合员工个人的发展意愿作出个性化的发展计划,以辅导员工向符合公司要求的职位方向发展。从员工进入公司开始,我们就建立员工的个人发展档案,新员工转正时,我们邀请新员工和他们的直接上级和所在部门的领导一起座谈,让新员工和部门领导充分沟通,使公司了解新员工个人的发展要求,也使新员工了解公司目前能提供的支持,以及个人可能的发展方向。人力资源部会定期与部门领导交换意见,以调整员工发展计划。
记者:你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有何特别的体会?
袁一民:我觉得本岗位的最大特点就是沟通,本部门需要做大量的沟通工作。我们既要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又要对部门和员工的要求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关注业界人才市场的发展动态。所以我们要以变化为导向,时刻审视我们现有的人员状况是否满足公司的要求,是否适应公司今后的发展和变化要求,为此我们要作出怎样的计划和调整才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所有这些都要通过沟通来达成共识。
记者:你觉得如何做好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袁一民: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一、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了然于胸。二、定期与部门进行双向沟通,及时向部门传达公司最新信息,并了解部门发展动态。三、不定期向部门提供人员流动(轮岗、晋升、降级)和岗位调整建议。以上三点做好了,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也就差不多了。
记者:公司如何招募中高级人才?
袁一民:主要还是通过猎头,当然有合适的也会通过内部晋升来实现。内部人才经过全面培训和工作锻炼,随着在企业中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记者:对于有潜力的员工,公司会怎么做?
袁一民:提供机会,大胆任命。公司有时会在员工还未完全符合职位要求但认为其有发展潜力的情况下就大胆提升员工,让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
记者:公司怎么看待应届毕业生?觉得他们怎样才能受欢迎?
袁一民:我们并不排斥应届毕业生,关键还是看能力。所有的人都希望与一个有亲和力、有工作热情、让人感觉快乐的人在一起工作,封闭、冷漠往往意味着不合作和没有创造力。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所有同事喜欢的团队成员,应该在对自身个性和习惯进行全面评估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和习惯的塑造。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并在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就是对今后工作合作和职责分配的一种情景模拟,它可以使自己迅速找到在团队中的位置并发挥作用。培养一些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你保持一种持续的工作热情。
另外,目前职业发展存在两个趋势,一个是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是职业知识越来越多元化。一个仅懂一门专业就可以完成工作的现象在今后会逐渐消失,多学科的配置推进要求从业人员要多“几把刷子”。
记者:给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一些建议好吗?
袁一民:面试能不能成功,也许在你踏进大门后的最初3秒钟就被决定了。面试首先考核的就是应聘者的外在气质,应聘者的衣着、发型、走姿,以及与面试人员打招呼、接送文件的举止,这些不经意间完成的动作,正是公司对他们外在气质的考察过程。大多数应聘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在准备面试时,过多地把精力放在猜面试可能问到的问题上,花许多时间准备答案,却忽略了言谈举止等细节。然而,公司的面试人员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考察应聘者的机会的。总的来说,应聘者的穿着打扮要整洁、大方、得体,并不一定要穿西服、打领带,可以穿得休闲些。
记者:面对跳槽季节的诱惑与选择,有的人能够越跳越高,有的人却是重重一跤。如何能理智跳槽?
袁一民:公司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资历背景一般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不喜欢频繁跳槽的应聘者。但并不是拒绝跳槽,跳槽很正常。而不少人的跳槽是盲目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市场中的需求状况也不了解,往往出于义气用事,见异思迁,追求高薪水或定位不准。因此,在人才市场中,不是越跳越高,而是越跳越糟。求职者在确定跳槽之前,还是要确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找新工作,三思而后行。弄清楚想换工作是因为性格不合,还是环境因素或人事问题。什么工作都会有压力,有时我们必须学会应付、适应环境,不妨留在现工作岗位观察一段时间,看它到底是否适合你。对于准备加入的行业应做充分的了解,切忌盲目地一哄而上。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换一个工作,不妨借此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挑选新的工作岗位。当你对前途感到彷徨的时候,可以求助职业咨询顾问,或者去做一个职业素质测试,帮助自己准确定位。
来源:中人网
★ 李开复名言
★ 李开复经典语录
★ 成功经验的作文
★ 试管移植成功经验
★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 给领导提意见建议
★ 给校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