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绩效沟通环节,HR该做些什么?(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aojun52060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绩效沟通环节,HR该做些什么?
HR应当要参与到员工绩效沟通中去,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计划千万不要成为上级打压下级的工具,也不应是上级爱护下级或下级讨好上级的手段,而应是基于绩效和问题存在的本来实际。
HR应当要参与到员工绩效沟通中去,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因为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是由HR部门牵头,二是避免员工与其上级沟通时可能出现矛盾激化,三是绩效改进计划要保持与公司绩效管理目标一致,四是协助员工与上级之间能够较为公正处理绩效分歧,五是督促沟通双方按照绩效沟通计划按时完成。下面,简要分析HR在绩效沟通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更好。
1、选择参与部分岗位绩效沟通。
如果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绩效沟通HR都参加是不现实的,所以,HR部门应当根据绩效沟通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参加部分岗位的绩效沟通。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HR一般会参加各中高层、关重岗位(比如:技术、生产、品质、销售、服务、后勤、行政、人事、财务等骨干人员)的绩效沟通,当然,这些岗位也会每年有所调整,但大同小异。
2、沟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绩效沟通一般是在某段时间集中进行,所以,HR部门要做好以下充分准备:一是HR部门准备派哪些人分头参加哪些岗位的沟通,必须要分工,还要有意见协调的领导,也就是要列成一个安排表;二是HR部门要进行自我培训,对绩效沟通的场所、时间、技巧、内容、时长控制、情绪管理、绩效改进计划、所需资料、笔和本子等要进行学习和交流,对以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技巧要进行分享和提醒。
另外,针对即将参加的某特定绩效沟通,还要了解被考核者绩效情况、存在问题、个性特点、奖惩情况等,包括直接上级的管理风格、沟通技巧等也需有一个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必要的准备,达到沟通顺畅、气氛和谐、顺利完成的目的。
3、沟通过程各种问题处理建议。
根据在绩效沟通过程中曾经遇到的一些问题,都需要HR主导或者参与的,提出我们的处理方法,供交流:
(1)上级沟通走形式。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领导认为,下属的表现平时都看在眼里,而且平时也不定期在交流工作,没有必要再花时间来专门沟通,如果要沟通,也只是应付或为了完成HR部门安排的沟通事项。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般会向被考核者抽查,或接受员工投诉,如果查证属实,会要求上级限期补起沟通,如果是再犯,则会按照绩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2)下级认为不公平。这个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数据不准确、考核目标过高、不听下级的意见、超出职责设指标等。严格讲,这些现象应当是在考核前或考核中要做到的,但由于考核的环节比较多,难免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不管员工反映的情况是什么,我们都会立即给予记录,然后派员调查,如果属实或确实存在不公平现象,则会给予耐心解释,并与上级共同承诺,在下一考核周期中给予调整。
(3)允许争论不吵闹。在沟通中,对下属存在问题、目标指标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协商时,难免出现上下级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些争论,但如果出现吵闹或说脏话、对人不对事、拍桌子打架等,则公司是绝对不允许的。各部门领导和HR部门会第一时间介入处理,了解实情,分形对症,必要时给予处罚,当然,这样的规定在员工手册和行为规范中都有详细制订。
(4)沟通不彻底偏题。有的绩效沟通,只说表面内容,绩效达成过程说得少,一些方法技巧存在问题也没有给予说明,甚至有的离题万里,天南海北神吹一气,眼看时间快到了,才匆匆填好沟通表格和绩效改进计划,其真实性和可实施性比较低,最终会在下一轮绩效考核中体现出来。对此,我们会抽查或接受投诉,如果查证属实,对参与绩效沟通的各方都要进行处理,当然,上级和HR部门人员处理会重一些。
(5)认为没必要沟通。这种情况一般有这样几种原因,一是认为员工的绩效本来非常好了,沟通了也是这样,不会再提高了;二是认为员工就这样差,没办法提高绩效,沟通了也一样。针对这些情况,HR部门一定要给予员工或其上级分析,包括工作上没有最好、只有最好,绩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定还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节约更多的资源;即使是认为差点的员工,也要分析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具体差在哪里,用什么措施和方法可以改善,此所谓“没有无能的士兵,只有无能的将军”就是这个道理。
4、时间控制与改进计划的达成。
绩效沟通的输入就是各种绩效考核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过程就是沟通和交流,输出就是绩效改进计划的达成。
然而,在不少沟通中,原来安排的半小时时长,要么被3、5分钟草草收场,要么延长至1小时、2小时或半天等,过短不利于问题的充分交流,对形成一致意见有影响,极可能是下级不得不听命于上级的意见和安排;如果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让下级感觉到上级无所事事、工作轻松、节奏迟缓的负面印象。所以,沟通一开始就应当直入主题,有事说事,无事免闲聊,注意时长严格控制。
另外,最为关键的是必须要形成一个绩效改进计划,这个计划在目标、指标、打分、期限、措施等方面是否与原有方案有明显改善,是否能够帮助预期绩效较好取得,这些都要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明显无效果、甚至抄袭的现象,一定要打回重新制订改进计划,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这些工作的核实,都需要HR部门亲自或者其他部门人员协助进行,所以,HR始终是绩效沟通的主线。
5、HR人员在沟通中注意两点。
我认为,绩效沟通的主角是被考核者人本人和其直接上级,HR者只是沟通工作的组织者、协助者、协调者,所以,在沟通中,HR人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勿喧宾夺主。绩效沟通面谈,应尽量让被考核者和其直接上级充分发表针对绩效考核方案、过程、结果、存在问题的意见,HR者可以随时记录,但不宜插话或发表影响团结或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辞,如果他们交流气氛、事实依据、改进计划都非常让对方服气,HR者则完全可以不说话,让他们“表演二人转”吧。
(2)要坚持原则。有的上级领导,原则性不强、心肠比较软,容易被下属的巧言妙语说动,如果很轻易就降低考核目标指标、考核项目、扣分标准等,HR者此时则应当适时出面,说明这些规则一般不得轻易调整,因为其他岗位的考核也是如此规定的,如果要改动,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并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
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计划千万不要成为上级打压下级的工具,也不应是上级爱护下级或下级讨好上级的手段,而应是基于绩效和问题存在的本来实际,然后有针对性的给予共同深入剖析,共同找到解决问题、提高下一轮绩效的好措施、妙办法。
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地位的日益凸显,人力资源高管也由一般实务工作者逐步转变为企业的核心决策成员。那么,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时代,老板需HR管理人员做什么呢?笔者根据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 想用人的时候,有合适的人选,且能给出有份量的建议
? 想发展新业务的时候,可以从人力资源战略层面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 说经营成本的时候,可以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 说经营问题的时候,有人能说说这其中哪些人的哪些行为和问题可能导致绩效不好,业绩不佳,并能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改革办法
? 说组织氛围的时候,有人能告诉他员工目前普遍对公司的感受和期望
? 对企业战略文化的贯彻宣导
? 说企业发展瓶颈的时候,有人能指出几大核心问题,而这个都跟人密切相关
那么我们现在的HR都在做什么呢?所具备的能力是否能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匹配,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的HR大部分仍被事务性工作所缠绕:事务性工作耗掉80%精力,每个月算工资保险公积金,看简历、电话和面试,给领导写总结写汇报,找老师来上课;
老板指东,跟着往东跑,老板指西,跟着往西跑,最后发现站在原地没动。
美国人力资源协会提出人力资源工作者的22条胜任素质,同时对未来的HR定义了四种角色:人力资源专家、业务伙伴、变革推动者和领导者。我个人感觉是很好地诠释了未来HR做什么这个问题的:熟悉业务,从人力资源专业角度为业务发展和公司进步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和改进。
当今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这四个方面的现状却非常堪忧:
1. 人力资源专家: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专家,并不是人力资源专业毕业、有人力资源资格证书的意思,而是了解人力资源领域的相关模式和做法,懂得从人力资源角度提出解决企业问题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维和思路问题。比如,企业推出一款新产品,但是销量一直不好,产品经理觉得是销售策略不行,销售经理觉得是产品经理的产品做得不好卖,人力资源经理了解了情况以后的结论是,销售策略没问题,产品也挺好,销量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奖励政策不打动人,销售经理和产品经理都没有意识到,新产品的销售模式跟原来有所不同,应该换一种奖励政策。这个例子就说明,面对企业管理的同一个现象,HR要有自己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要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办法和措施。
2.
变革推动者:变革并不是仅仅指人力资源领域的变革,组织中的任何一项变革,最终都是落实到人身上去完成的,HR需要从人力资源工作角度想法推动组织的各项变革和发展。而现在,很多HR是被组织的变革推着走。比如,企业要在未来五年经营规模翻一番,销售部门想的是多招销售,生产部门想的是增加生产线,研发部门想的多出新产品,人力资源部门想什么呢,就想多给大家招点人吗,那显然不行,HR会发现,在现有的管控模式下,如果人数翻番,可能是管不过来的,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更不一定会提升经营业绩。所以HR想的应该是,管控模式和组织机构是不是要换换,比我们大一倍的公司,架构是如何设计的,会增加哪些新的岗位和人员,是否有些工作是要外包的不应该自己招聘人员来做?这些,都是HR应该想到的。
3. 业务伙伴:说到这个角色,很多HR都会皱眉头,觉得自己不懂业务,不了解产品,但是公司那么大产品那么多部门那么复杂,怎么可能了解呢,再说我只是做 HR。HR的工作价值并不是招聘多少人发多少工资和上多少课,而是企业的人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当其能,最后所有的人都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增量,从这个意义上将,HR必须了解业务。但是这里的业务伙伴,并不是要HR去成为每种工作的专家,而是要了解每个岗位产生绩效的关键关键绩效行为,而不仅仅是个岗位职责。也就是说HR应该对每个岗位的人员有评价和识别的能力。比如,HR帮助销售部门招聘一位新销售,应该了解销售的几个关键动作,比如客户需求分析,电话沟通与解释,上门展示方案,提供报价和服务跟进,在每个关键步骤中,哪些行为是会带来高绩效的,招聘结果也应该是关键绩效行为方面的匹配度和结论,而不仅仅就是告诉销售经理候选人的分数。
同样,对于每个岗位关键绩效行为的熟悉,也可以帮助HR在对人员的使用和培养方面有的放矢,针对与绩效高度相关的行为开展培训,既有利于提高HR部门的专业性,也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业务伙伴这个角色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业目标和绩效目标转化为每个岗位应该达成的关键绩效行为,也就是说,应该知道一个企业的业绩是如何通过每一个岗位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抱着岗位说明书背书。
4. 领导者:很多HR说我只是个小职员怎么做领导者,在这里的领导者并不是说一个固定的HR团队的领导者,而是要以领导者的胸怀、思维和方法去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把自己当做别人的同级甚至是下级去工作,同级就看不到大局,下级就看不到全局。比如,你去推进一项绩效管理改革,你需要推动公司领导、各个部门领导和员工同时去开展这个工作,这个时候你就要以领导者的心态去分析每一类人群的诉求和可能的阻碍原因,如何设计和改进才能最大程度减少阻力,如何让大家共同投入这个工作中来为最终结果负责,而不是放任上级不闻不问、同级指手画脚、员工观望徘徊。因此,领导者说的是一种思考的胸怀和工作的方法。
人才测评三个重要指标
[未来的HR该做些什么?]
一忌面无表情。
作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HR应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表明对下属谈话内容的兴趣。肯定性点头、适宜的表情并辅之以恰当的目光接触,无疑显示:您正在用心倾听。
二忌不耐烦的动作。
看手表、翻报纸、玩弄钢笔等动作则表明:你很厌倦,对交谈不感兴趣,不予关注。
三忌盛气凌人。
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表现出开放的交流姿态,不宜交叉胳膊和腿,必要时上身前倾,面对对方,去掉双方之间的阻隔物。
四忌随意打断下属。
在下属尚未说完之前,尽量不要做出反应。在下属思考时,先不要臆测。仔细倾听,让下属说完,您再发言。绩效沟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能通 过绩效面谈,将员工的绩效表现回馈给员工,使员工了解部属在过去一年中工作上的得与失,以作为来年做得更好或改进的依据。
五忌少问多讲。
发号施令的经理很难实现从上司到“帮助者”、“伙伴”的角色转换。我们建议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时遵循80/20法则:80%的时间 留给员工,20%的时间留给自己,而自己在这20%的时间内,又80%的时间在发问,20%的时间才用来“指导”、“建议”、“发号施令”,因为员工往往 比经理更清楚本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换言之,要多提好问题,引导员工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自己评价工作进展,而不是发号施令,居高临下地告诉员工应该如何 如何。
六忌用“你”沟通。
在绩效沟通中,多使用“我们”,少用“你”;“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这个任务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或者说,“我如何才能帮助您?”
七忌笼统反馈。
管理者应针对员工的具体行为或事实进行反馈,避免空泛陈述。如:“你的工作态度很不好”或是“你的出色工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模棱两可的反馈不仅起不到激励或抑制的效果,反而易使员工产生不确定感。
八忌对人不对事。
当员工做出某种错误或不恰当的事情时,应避免用评价性标签,如“没能力”、“失信”等,而应当客观陈述发生的事实及自己对该事实的感受。
九忌指手划脚地训导。
当下属绩效不佳时,应避免说“你应该……,而不应该……”这样会让下属体验到某种不平等,可以换成:“我当时是这样做的…
十忌“泼冷水”。
当员工犯了错误后,最好等其冷静后再做反馈,避免“趁火打劫”或“泼冷水”;如果员工做了一件好事则应及时表扬和激励。
[HR绩效沟通十忌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
★ hr总结报告
★ HR工作计划
★ HR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