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律:卷帘体?端午节感怀推荐(共含7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夏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律:卷帘体・端午节感怀
文/芳草思思
【平水韵】
一(-05-27)
每逢端午粽飘香,节日陶陶喜气扬。碧水龙舟欢十里,青蒲美酒福千堂。
犹思几度诗魂忆,总叹曾经屈子殇。一曲离骚怀古恨,年年角黍奠忠良。
二
节日陶陶喜气扬,榴花五月探情央。艾香飘过春城岸,粽米邀牵浪客肠。
楚水幽幽怀石恨,今人默默饮蒲觞。长歌阕里忠魂寄,一世清名万古芳。
三(2016-05-28)
碧水龙舟欢十里,时逢佳节庆端阳。观河两岸榴裙艳,纳福千门蒲酒狂。
艾草驱邪防病苦,粽歌怀古慰心凉。冰姿玉骨诗词赋,一缕清魂掩世苍。
四(2016-05-29)
青蒲注酒福千堂,角粽丰甜五谷尝。地腊良辰邀客醉,天中令节度人忙。
只须暗寄三番愿,切莫重添几处伤。春月江城情梦竞,逝魂初念得弘彰。
五(2016-05-30)
犹思几度诗魂忆,骚曲传承志气昂。习俗常留人自在,冤情终有墨伸张。
忠心掩水千秋叹,傲魄随书万古藏。一世英名成过往,高风却与韵流长。
六
还叹曾经屈子伤,汨罗河畔几人彷。兰舟逐水孤魂载,墨笔题诗慧德倡。
怀志难酬空遗恨,羊毫何尽洗沧桑。红尘浊世寻无寄,以死明心立政纲。
七
一曲离骚怀古恨,千年楚水寄龙乡。灵魂不忍心灯灭,品德犹随墨韵翔。
铁骨柔情生正气,萍踪热血铸文章。忠诚爱国何堪比,乱世英雄志渺茫。
八
年年角黍奠忠良,岂让清魂能白亡。忆梦犹怜孤虑远,行吟独把赤诚量。
诗留大义丰千古,灵绘仁慈度四方。祈愿儿孙酬壮志,九泉屈子得安详。
斜阳江上晚风习,遥看渔舟满载欣。
绮丽恢弘天蕴色,风光明媚自然亲。
遥看渔舟满载欣,常听幽壑有灵滨。
山川葱郁民风正,鬼斧神工筑秀诗。
绮丽恢弘天蕴色,诗词歌赋竞相题。
古来多少文人客?誓把娇颜数第一。
风光明媚自然亲,奇幻仙姿赛宇馨。
总想一观花月貌,可怜尘事绊吾心。
立夏感怀七律诗词
1、七律.牡丹花
作者/张子耀
深红蓝紫又鹅黄,蛱蝶悠飏翅带香。
斜倚朱栏观国色,移来露朵照明堂。
娇含胭粉三春秀,蕊吐珠光四壁芒。
杂卉乱花愁俗韵,芙蓉芍药苦寻常。
2、七律.咏芍药
谢谢/张子耀
魏紫姚黄今古誉,香清芍药绝泥尘。
珠凝绿翠红英艳,阳暖情柔谷雨新。
品质精良能济世,驱邪治病可安神。
春残一日青芳谢,自与玫瑰作好邻。
3、七律.植棉织布,感怀
作者/张子耀
广植山田勤摘取,经风沐雨到秋霜。
抽丝拧线红蓝染,织布披纹黑白藏。
巧夺天工添锦绣,操张尺剪做裙裳。
农人辛苦衣衫少,权贵无劳足盛装。
4、七律.立夏感怀
作者/张子耀
樱桃红透芭蕉绿,细雨初凉立夏天。
竹木成阴荼靡醉,蔷薇满架楝花缠。
晨兴插播禾田理,月下归来美酒传。
临水畅怀宾客饮,鸣蛙鼓舞跃池边。
5、七律.咏石榴花,感怀
作者/张子耀
五月榴花红似火,一时嫩叶绿如蓝。
云霞初染芳丛艳,舞羽翩跹雅韵含。
自古人夸多子贵,如今世有少钱男。
空前珠玉盈枝挂,莫失良机住洞庵。
诗歌欣赏七律连珠体
花月吟
有月无花空枕梦,有花无月不成诗。花留月夜千千景,月送花香缕缕思。
不品花前圆月处,难疏月下落花时。常收花月年年好,才赏如仙花月姿。
山水吟
处处青山碧水连,情临山水梦幽然。痴迷秀水松山韵,独恋高山绿水绵。
水泛山光成景画,山游水色荡云烟。都言圣水仙山孕,只为山河乳水牵。
诗酒吟
骚人伴酒做诗安,酒入诗心韵更宽。有酒无诗空剩寞,有诗无酒未成欢。
借诗添酒推千盏,把酒吟诗赋百篇。酒遇诗仙偏不醉,裁诗对酒趣何完。
诗月吟
诗笺数梦月陪床,月落诗情惹瘦肠。诗愿月敲千种韵,月邀诗饮几回香。
常听月解诗中意,只为诗寻月下妆。万里月华诗酿醉,般般诗味月先尝。
梅雪吟
梅谣雪谱月轮清,雪落梅亭好酒迎。有雪梅含千度意,无梅雪减两分明。
梅听雪舞般般韵,雪为梅增片片情。一缕梅香凭雪寄,梅开雪里醉谁筝。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再过几天家家都要开始准备裹粽子、吃粽子。忽然间想探知起这个传统节日的渊源,而不只是心怀着可以吃粽子的满心喜悦。
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介绍,才知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关于他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不过比较可以考证的说法大概也就以下三种。
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五月五日自沉于汨罗江。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源于纪念伍子胥,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说的是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行程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历史人物凡是生前受到人民拥护的,死后必受到纪念追悼,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时间的推延,它们对于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和修养起着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是人们追求精神自由、社会公正、平等的偶像。人民所以怀念追悼的'正是这位“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民意代言人。年年端午划龙舟吃粽子,也即是人们年年期盼政治清明、相信好人永生的愿望。
因为端午节,有了藉口,离开了桎梏
得以自由,重投身于芸芸众生,攘攘城市
众人仍然如昔,生活的方式还有惯性
生存的理由仍少过问,我的行迹
仍伴着声声唾迹
吃了粽子,看了电视,再见了三闾大夫
他的名节,他的文字,乃至他的辞世
从公元前二三百年,绵延至今日
二千多年来,追忆不绝,让读书众人
徒生妒忌,枉自嗟叹
曾几何时,以屈原诗句为座右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伴着高中,伴着大学,写给自己
赠予他人,今日想来,滋味多多
是啊,回溯最近十八年
为了读成书,为了觅生存,呕心沥血
殚尽竭虑,忍辱负重,苛且偷生
几次在竞争最激烈时,功败垂成
虽仍然不失为一个成功者,却
难尽人意,倍受煎熬
一遍遍地,自己说服自己,可几经生死
疯语无数,今日回首,由不得寒气上涌
遍体生津,怎么熬过来的啊,
怎么活过来的,正如伊人所言
从几欲自我毁灭到屡欲毁灭他人
一挣扎,就已十余年!
今日,想着那汩罗江水
望着那龙舟粽子,想一想
看一看,不知是该庆幸仍活着
还是早该随了那文人情结,撒手而去
天堂和地狱间穿棱的日子还在继续
生的意念也与日俱增,看来,
还是该好好地活着
活着就是伟大,活着就是光荣
活着,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和对对手或者敌人最有力的反击和报复!
[端午节感怀诗歌]
雨后的晚霞
流光溢彩斑斓绚丽
迎着微风
向着浩渺的天际
踏青的人群
成帮结对川流不息
笑语欢歌
醉了对对情侣
青涩的艾草似语无语
角黍怀玉清香飘逸
毓翠的色彩
渲染着竹叶的碧绿,
江水悠悠
讲述着遥远的传奇
感时怀古
找寻那曾经悲壮的花絮
沧海桑田
旧梦依稀
多情的星宿
再次激起了
别样
缅怀千载的涟漪
[现代诗歌端午节感怀]
★ 端午节感怀作文
★ 防火卷帘警示标语
★ 七律古诗
★ 感怀母爱
★ 古诗词感怀
★ 七律牡丹亭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