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怎么样(一览)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怎么样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伏具体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年初伏、末伏各占10天,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不等。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三伏天时段长短不完全一样,如果中伏在立秋后结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结束,就是40天(中伏20天)。
三伏天怎么养生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病症,影响健康。但与此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
喝姜枣茶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引起阳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是可以养护身体,同时将身体内部多余的寒气排出,养生又保健。
做汗蒸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身体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做艾灸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贴三伏贴
三伏贴采用传统中药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食补养生
红豆炖鹌鹑,功能是补益气血,利水健乳。
绿豆汤,功效是清热解毒、去烦消暑。
泡脚
冬天的时候,人体血液循环变慢,脚部位于身体的最末端,血液流通到脚部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脚部的微循环常常不是很充分,三伏天泡脚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且带走身体内的废物,起到治疗和预防冬病的作用。
拔罐
很多人常常有腰酸背痛的烦恼,这常常是由于身体的经脉堵塞不通导致的,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拔罐,可以让身体经脉变得顺畅起来,对于身体疲劳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伏天怎么排湿气寒气
食疗
1、吃伏叫鸡
农村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的说法,在三伏天要吃伏叫鸡,也就是公鸡,古人认为刚刚会打鸣的小公鸡阳气最盛,有去湿去寒的作用,而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通过吃伏叫鸡可以把体内的寒气、湿气都逼出来。
2、喝姜茶
生姜性温,味辛,有发汗、驱寒、除湿、活血的功效,在三伏天喝姜茶,有很好的排湿气、寒气的效果。
泡脚
脚底穴位非常之丰富,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通、舒缓压力、帮助体内排出体内湿寒,在三伏天泡脚效果尤佳。
三伏贴
三伏天时身体阳气大盛,毛孔打开,此时使用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鼓舞阳气功效的三伏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冬病夏治、驱除寒湿的功效。
晒背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亦是如此,阳气外散外浮,气血聚集体表,毛孔张开,腠理开泄,日夜耗阳,同时暑季多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则必然内阳中虚(内寒),我们后背有两条大的经络,督脉和膀胱经,两条经络恰恰又是容易发生淤堵、受寒的,阳气在督脉中受到围困,去不到该去的位置,人体就会出现“故障”,腰背疼痛,腿疼、腿凉、腿抽筋等。所以,三伏天用晒背来吸收太阳光的“元阳”,不仅可以提升阳气,升级体质,连陈年老寒气、湿气都可以排掉。
★ 气候谚语
★ 气候教学反思
★ 第四节 气候特征
★ 天象气候谚语
★ 三伏天关心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