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升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explorer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林永升简介(共含6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xplor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林永升简介

篇1:林永升简介

林永升简介

林永升(1853-1894.9.17),又名翼升。字钟卿,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堂课结业,派上“建威”练船实习,前后巡游南北洋各口。光绪元年(1875年)调赴“扬武”舰,旋任船政学堂教习,奖补千总。

光绪二年(1876年)冬,船政选派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林永升入选。次年,入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学习海军理论,屡试列优等。毕业后,派登英国地中海舰队海军“马那杜”号(h.m.s.mirotour)铁甲舰实习,巡历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各洋面,于行军布阵一切战守之法无不谙练。留学生监督斯恭塞格给他的评价是“勤敏颖悟,历练甚精”,“堪任管驾官之任”。

光绪六年(1880年)春,学习结束回国。升守备,加都司衔。七年(1881年),被直隶总督李鸿章调往北洋,任“镇中”炮舰管带,次年调任“康济”舰管带。同年,朝鲜国内发生**,丁汝昌奉命护送浙江提督吴长庆部东渡援朝,林永升率“康济”舰同往,后以功补都司,赏戴花翎。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国在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竣工,李鸿章派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等出洋接收。林永升任“经远”舰管驾。接舰回国后论功荐保游击,赏“御勇巴图鲁”勇号,管带“经远”舰。是年9月,《北洋海军章程》颁布实行,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林永升仍管带“经远”舰。十五年(1889年),海军衙门成立,林永升署理北洋海军左翼左营副将,仍管带“经远”舰。十七年(1891年)九月,李鸿章检阅海军,以林永升“办海军出力”升保副将,补缺后升用总兵,并赏换“穆钦巴图鲁”勇号。次年实授北洋海军左翼右营副将。

林永升为人谆厚善良,“性和易,与人接,惟恐伤其意”。他对部属关怀备至,坚决反对肉刑,认为当长官者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其“待士卒有恩,未尝于众人前斥辱人,故其部曲感之深,咸乐为之死也”。

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挑起甲午战争。林永升“先期督历士卒,夕操练,讲求职守之术,以大义晓谕部下员弁、士兵,闻者咸为感动”。八月十八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激战,临战时林永升下令“尽去船舱木梯”,并“将龙旗悬于桅头”,以示誓死作战。“经远”先后发炮击中“吉野”、“高千穗”等日舰。战至下午3时30分,“经远”舰已中弹甚多,被划出阵外,遭到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舰围攻,“舰群甫离,火势陡发”,林永升指挥“经远”全舰官兵沉着作战,“奋勇摧敌”。尽管敌我力量悬殊,处境危殆,但“经远”全舰将士“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吉野”等四舰死死咬住“经远”,环攻不已,“经远”以一敌四,毫无畏惧,“拒战良久”。激战中,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死亡”,时年41岁,帮带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炮牺牲,“经远”舰中弹累累,最后“在烈焰中沉没”。

林永升殉国后,清廷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世袭骑都尉兼云骑尉,子林大鑫袭世职。对他的死,朝廷上下及海军将士无不深为痛惜。

篇2:周林简介

周林

姓名:周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1年

籍贯:中国

学历:经济学博士

周林,男,1951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南京航空学院及清华大学毕业。1983年至间,历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处级助研、副局长,深圳市体改委副主任、党委书记。197月以来,任深圳市发展银行董事会董事、副董事长、行长、党委副书记。

篇3:林清简介

天理教暴动

清嘉庆十八年(18)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暴动。

天理教系白莲教之一支,原名荣华会、龙华会,又名八卦教、白阳教,是直、鲁、豫众多民间秘密宗教组织中最大的一个。支派甚多,因师承不同,各成系统,互不相属。嘉庆十三年,荣华会以邪教罪被查禁,教首宋进耀等被判刑。林清接任教首,改称天理教。经过3年的传教、组织活动,至十六年,各地林立的八卦教分支,均为林清及九宫卦首李文成组织起来,共有教众数万人。李文成“统领八卦”、“兼理九宫”,林清则任最高教主。十七年正月,林清、李文成等各重要卦首,在河南滑县(今滑县东)道口镇(今滑县)开会,做武装暴动的组织准备:分封了“三皇”、“八宫王”及“六十四卦伯”,使宗教组织与军事组织统一;议定了旗帜、服色及口令,规定暴动部队共举白旗,白巾裹头、系腰,以“得胜”为口令,并讨论了暴动计划,预定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三省教众同时暴动。届时由林清率直隶教众袭击北京皇宫,推翻清王朝;李文成、冯克善分别在豫东、鲁西攻打官府。十七年十二月,李文成至黄村又与林清议定,从河南选派精兵1000,伪装商贩,暴动时来京支援林清。此后即开始行动准备:动员教众,分发旗帜及打造兵器等。

李文成命军师牛亮臣在大任山(今浚县东)打制兵器,泄露机密。十八年九月初五日,滑县知县强克捷逮捕李文成,并用刑断其双足。滑县天理教众遂在李文成之妻张氏等率领下,提前暴动,聚众3000人于初七日攻破滑县城,救出李文成,杀知县强克捷等官吏。山东曹县、定陶、金乡等地教众群起响应,亦提前暴动。当年恰逢大旱,大批饥民因无法生活,多参加暴动,杀官围城,攻占曹县及定陶二城。清朝命直隶总督温水惠、河南巡抚高杞及山东巡抚同兴,率军会攻暴动队伍。李文成为应付清军合击,未能按预定方案出兵支援林清。林清不了解李文成被捕及豫东提前暴动事,仍按原计划于九月十四日派陈爽、陈文魁各率一队数十人,化装进北京。十五日午,在太监刘得财、张泰等接应下,分别由东华门及西华门进攻皇宫。陈文魁一路攻入西华门内,曾在隆中门、中正殿、养心殿与清军战斗,但众寡悬殊,河南援军又未能如期来京,故大部被歼。仅进攻东华门的一队受挫后撤回黄村。清军由俘虏口供中知林清在黄村,于十七日逮捕了林清,二十三日将其杀害。嘉庆帝因温承惠等作战不力,改以陕甘总督那彦成为钦差大臣,陕西提督杨遇春副之,指挥陕、豫、鲁三省清军及八旗健锐、火器二营,会攻李文成;清军采用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两手并用方针,一面集中兵力进攻,一面宣布“但诛叛匪,不诛邪教”,并严令“地方官不得以教匪滋事概予诛连”(《那文毅公奏议》卷28)。十月二十七日,清军攻破滑县外围重要据点道口镇,并进而包围滑县城。此时山东、直隶境内暴动部队已被击败,清军收复曹县、定陶,并在雄县(今属河北)俘获冯克善。清军对滑县城“围三缺一”,留出北门。李文成乘车潜出,收集溃散教众4000余人,攻占辉县司寨(县西太行山口要隘巡检司寨),企图向山区发展及与滑县互为声援。清宁陕镇总兵杨芳,协同尚书托津所率吉林、索伦兵,以佯败诱敌战术,设伏歼灭了由司寨进攻卫县(浚县西北50里,废卫县旧城)的余人暴动部队,并乘势攻占司寨。李文成自焚。清军集中兵力日夜环攻滑县城。十二月初十拂晓,清军以火药爆破城墙,打开突破口,冲入城中。激烈巷战至夜,暴动部队余部3000人突围未成,被清军全歼,暴动失败。

点评:天理教武装暴动虽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动,但因以“杀害官兵,以应劫数”及“若要吃白面,除非林清坐了殿”等口号来作动员,群众基础不广泛,不牢固,缺乏斗争准备,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加以交战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失败在所难免。此次暴动以不足百人之京畿低层劳动群众,竟敢冒险“直犯禁阙”,试图夺权,确如嘉庆帝在《遇变罪己诏》中所说,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对封建统治者是一次沉重打击。

篇4:林旭简介

林旭简介

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同年捐赀为内阁中书。18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18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4月参与发起保国会,任董事。因仰慕康有为,受业于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作跋,推扬今文经说。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办法。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24岁。遗著有《晚翠轩集》。

篇5:林杰简介

古诗两首课文研讨

一、教材简说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下面的提示供教师参考。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详见参考资料)。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4要重视学习伙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完成,它要贯穿到全组的课文学习始终,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学习做准备。

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

四、参考资料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李商隐(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歌有条件可参阅叶至善创作的《牛郎织女》,因篇幅过长,这里从略。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诗篇。如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公元441—5)曾拟作了《织女赠牵牛》诗,王筠(公元1784—1854年)又拟作了《牵牛答织女》诗。庾信、谢眺还作过《七夕赋》。最有名的要算一首汉代无名氏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关于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即七月七日。民间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针,叫乞巧丢针。幼女将绿豆于前数日置碗内,用布盖上。每天浇水,七夕打开盖布。若芽生不乱,其女必巧。民间《乞巧歌》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每逢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穿针线。”另外,陈瓜果于庭,以求奇巧的乞巧方式也较普遍,如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叫得巧。各地方乞巧方式多种多样,各有趣味。如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关于奔月成仙《太平御览》卷四引汉代张衡《灵宪》中写道: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非常美丽,温柔贤慧。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乡亲们听说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内摆上供桌水果,遥祭善良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因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再说嫦娥飞入月宫之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门。这时,天清气爽,下界景象现在眼前,她默默遥望,寄托思情。此时,她那美丽的容颜也使得月亮格外明,格外圆。

篇6:王开林简介

千里独行

作者:王开林

少不更事时,我最喜欢的小说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三侠五义》和《江湖奇侠传》。那时节,我所接触到的尽是一些豪情热血、壮志奇才的旧式游侠。他们身怀绝技,快意恩仇,鸡鸣狗盗之徒又岂可步其后尘,望其项背。江湖极为凶险,熊包笨蛋都得靠边站,被揍得鼻青脸肿,他们已是讨得便宜,若丢了吃饭的家伙,就太不划算了。最令我拍手称快的是,那些英雄豪杰有激情,有勇气,有智慧,有正义感,而且挥剑如风,出手如电,歼灭恶徒丑类简直比农夫薅除田间莠草还要来得轻松。

也许你并不缺乏千里走单骑的勇气,只因受到名缰利锁的羁縻,才三心二意,寸步难移。数年来,我也曾屡次订出独游藏南漠北的计划,后来又把丝绸之路纳入其中。当心血潮涌时,更觉得骑车壮游九州才算是豪迈之举。可是我年年岁岁把地图读得再熟稔不过了,把路线标得再明晰不过了,却迟迟未能成行。

除了视为畏途,我还总觉得尚未攒足心劲,恐怕一出此门,山长水阔知何处?远方之所以成为一种持久的诱惑,也许是因为我与它之间有一段难以缩短的距离。一些名山大川似乎分执着我的灵性,我要一点一点地向它们讨回,合而为一,才成其为我生命的全部,这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很奇怪的约见。它等着我们满怀兴致地去赴约,我们可以说自己很有诚意,而它们没有;它们也可以说自己一万年、十万年、百万年之前就在那儿静静地恭候了,你为何姗姗来迟?参禅礼佛先须沐浴焚香,我们向往远方,是否也能拿出类似的虔诚?

先前我读到苦行僧自笞的故事,心中不免暗笑他们自虐狂似的痴愚,其实这完全与个人智商无关,而是精神力量在起作用。细想来,天地间许多崇高的追求都少不了这样的自我鞭策,只不过宗教使人走得最远。

独行的去路迢迢,独行的归途杳杳。我该如何说服自己没有一身绝技,没有三尺青锋,没有千里快马,也照样可以大胆上路呢?先前,读《堂吉诃德》,被塞万提斯笔下那位瘦骑士层出不穷的噱头搔着了心头的痒痒肉,再读一遍,这种胳肢就不灵了,我看到了一位独行者挺矛斗风车时的可悲情景,而傻得恰到好处的桑丘根本不敢也不可能提醒自己的主人,那假想敌简直太荒诞太离谱了。然而,我们要挑战的是什么?我们真比“披坚执锐”的堂吉诃德先生更高明吗?

侠客独行千里的根本动机,是去杀一个人或去会一个朋友,他们不会白白地走一遭,“宝剑从无空出鞘”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果要去歼灭的那个人是他不共戴天的仇家,他的血决不会一日止沸;如果他要去见的那个人是他的莫逆之交或红颜知己,他的心也决不会一刻变冷。这样的千里独行就有足够强劲的动力了,他再也不会感到累,感到苦,感到寂寞和孤独。

他心中有如此明确的目标,远方就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变成一片花园或墓地。他要么得酬夙愿而生,要么无法瞑目而死,千里途程乃是生与死最远或最近的距离。他肃肃宵征,可能逾越它,也可能倒在途中。在他视死如归的精神里,这是至为辉煌壮烈的旅程。

我们千里独行,所为何来?是为了熟悉民族风情,还是为了饱览山河美景?这些东西确实在未知世界中放出熠熠光辉,但它们的魅力并不足以使一颗于滚滚红尘中久已蒙尘生锈的心急于奔赴。一个人若对远方真真切切怀有强烈的渴慕,他就会提升自己的勇气,奋袂而行,义无反顾,绝不可能满足于待在家中摩挲地图仅作一夕遐想。(解放日报2007-01-11)

刘兆林简介

林凤祥简介

林履中简介

林成语

意林读书笔记

林汐语录

名人名言:林夕

漫步童话林

意林读后感

夏林语录

林永升简介(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林永升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