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祥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发誓我要做状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林凤祥简介(共含7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发誓我要做状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林凤祥简介

篇1:林凤祥简介

太平军北伐

1853年(清咸丰三年)5月至1855年5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为攻取北京而进行的作战。

1853年5月8日,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军自扬州西进,会合自天京(今南京)出发的春官副丞相吉文元,全军2万余人,遵天王洪秀全“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之命,于13日由浦口北上,迅速入皖,连克滁州、临淮关、凤阳、怀远、蒙城、亳州等地,进入河南,败河南巡抚陆应毂部,6月13日克归德府(今商丘),获大量铁炮火药。后北上刘家口,拟于此渡黄河,取道山东北上。时清廷已侦知太平军意图,急调兵遣将,烧毁船只沿河防堵。太平军乃弃归德,循河西走,接连攻下宁陵、睢州(今睢县)、杞县、陈留,19日全军至开封府城外,攻城未克,移营于朱仙镇。23日撤离,经中牟、郑州、荥阳,26日至汜水、巩县地区,28日开始渡河。7月4日,主力渡过黄河。担任阻击任务的数千名太平军被清军截断,未及渡河,折入巩县南下,转战于河南、湖北,损失大半,后于安徽并入西征军。太平军渡过黄河后,即攻破河南温县,7日进围怀庆府(今沁阳)。怀庆知府余炳焘督率兵勇死守待援,太平军久攻不下。下旬,清军各路援军先后赶到,兵力达2万余人。太平军内攻坚城,外拒援敌,与清军相持50余日。9月1日主动撤围,取道济源入山西,连克垣曲、绛县、曲沃、平阳(今临汾)、洪洞,转而东向,经屯留、潞城、黎城,复入河南,克涉县、武安(两地今属河北)。29日间道突袭河南、直隶交界的临铭关,击败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部万余人;乘胜北上,连破直隶沙河、任县、隆平(今隆尧)、柏乡、赵州(今赵县)、栾城、晋州、深州(今深县)等地。10月13日抵张登镇,距保定仅30公里。太平军长驱直隶,震动京师。咸丰帝将讷尔经额革职,命胜保为钦差大臣,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15日,僧格林沁领京营禁兵、蒙古马步军4500人屯扎涿州,屏蔽京师,并策应胜保军。林凤祥在深州休整后,于22日率军东进,克献县、交河、沧州等地,29日占领天津西南静海县及所属独流镇,前锋抵达距天津城5公里的稍直口村。太平军占静海的当日,胜保即率军赶到,11月5日入天津城,僧格林沁也移营天津西北的杨村(今武清),天津知府钱忻、知县谢子澄等率兵勇7000余人守天津,并破坏运河堤岸,引水环城,阻滞太平军行动。林凤祥等见前后临敌,且兵力不足,便未攻天津,于静海、独流筑垒挖壕,坚守待援。胜保、僧格林沁率2万清军在天津各县地主武装二三万人配合下围攻静海、独流,太平军凭坚固工事顽强抵抗,坚持百天。但终因被困日久,援军不至,粮械匮乏,隆冬缺衣,不得已于次年2月5日自静海、独流,突围南走。6日占据河间府束城镇及附近村庄,坚守一月,粮弹难以补充,乃于3月7日乘大雾再次突围南走,经献县,于9日抵阜城,旋又被清军包围。25日,吉文元战死,太平军处境更艰。幸此时北伐援军已过黄河,清廷令胜保率万余清军赴山东防堵,方使阜城太平军压力减轻,得以坚持。太平天国领导人原拟俟北伐军到达天津后即派援军北上,由于天京外围及西征战场吃紧,由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统率的北伐援军7500人,迟至1854年2月4日才从安庆出发,经桐城、舒城、六安、正阳关、颍上、蒙城入河南永城、夏邑。3月11日抵盘龙集<蟠龙集),旋在江苏萧县(今属安徽)包家楼、蔡家庄一带渡黄河,19日占丰县,北入山东境。沿途吸收大批捻军、游民,队伍不断壮大。鲁西地区清军兵力空虚,北伐援军如入无人之境,连下金乡、巨野、郓城、阳谷、莘县、冠县。4月12日克临清,寻因城中存粮军火被焚,未得补充且清军纷纷赶到,形势不利。23日,曾立昌被迫下令放弃临清南撤至李官庄,25日退清水集。清军迅即追击,北伐援军旋又撤离冠县,新附之众大部溃散。曾立昌渡黄河时落水死难,陈仕保率余部退至安徽凤台县展沟集阵亡,许宗扬只身逃回天京。5月5日,阜城太平军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连镇,坚守待援,旋由李开芳率骑兵千余人突围南下接应援军,至山东高唐后知其已败,遂据城固守。由此,太平军兵分两地,势更孤弱。连镇跨运河分东西两部,林凤祥率六七千人拒守。僧格林沁率二三万清军于其四周掘壕筑城围困,同时进行诱降活动。太平军困居一隅,先后出降达3000人。1855年3月7日,清军发起总攻,连镇失陷,林凤祥受伤被俘,15日就义于北京。李开芳袭占高唐的当天即为胜保部所围。太平军依城固守,清军先后用云梯、吕公车攻城,并挖地道埋地雷,均未得逞。连镇失守后,僧格林沁移师高唐,围城清军增至2万余人。李开芳得知林凤祥部覆没,决意突围南返。僧格林沁获悉,于17日夜令南路清军故作疏防之势,诱太平军突围。李开芳中计,当日午夜突围,至距高唐约25公里的茌平县冯官屯,又掘壕立栅,严密防守。僧格林沁引运河水淹灌冯官屯,同时诱降。太平军坚守两月余,,粮弹告罄,陷入绝境。李开芳见势难再守,于5月31日诈降突围,不幸被清军俘获,6月11日在北京遇害。

点评:此战,北伐军在艰苦条件下,长驱6省,转战2500公里,连克数十城,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天京地区和西征战场的军事压力,推动了北方人民的反清斗争。但太平军大部分将士都英勇牺牲,表现了革命的农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 一页。究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战略决策不当。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孤军作战,意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险,很难成功。第二,援军派出过迟。第三,作战指挥不灵活。北伐军进至天津外围后,即遵照洪秀全的命令停止待援, 从而失去了机动作战的时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终致失败,使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遭到了最严重的失利和挫折。

篇2:文祥简介

文祥

(1818~1876)  晚清洋务派大臣。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历任太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署刑部侍郎。1858年(咸丰八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授礼部侍郎,后又历任吏部、户部、工部侍郎,兼副都统、左翼总兵。1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咸丰帝出走热河(今河北承德)时,命署步军统领,随恭亲王奕䜣留北京与英法议和。次年,与奕䜣及大学土桂良等联名奏请改变清政府的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被任为总理衙门大臣。任职期间,倡导洋务“新政”,成为清  朝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咸丰帝病死后,与其他王大臣疏请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并简派近支亲王辅政,协助奕䜣、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处死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等人。1862年(同治元年),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并任内务府大臣,兼都统。1865年,署户部尚书,率神机营赴东北镇压王达、马傻子起义。1871年,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次年,为体仁阁大学士。光绪帝继位后,晋武英殿大学士,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曾与奕䜣等奏请办理海防六事,即“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又支持左宗棠进军新疆,加强塞防。1876年病死。谥“文忠”。

篇3:邵燕祥简介

普希金咏蝗虫诗

作者:邵燕祥

那天跟几位朋友餐聚,不记得从什么说起,我背诵了一首咏蝗虫的诗:

蝗虫飞呀飞,

飞来就落定。

落定就吃光,

吃光就飞走。

朋友中有书画大家,有戏曲研究家,还有大律师,都是博古通今,但对这首看似五言绝句,可四句谁也不挨着谁,全不押韵的这样一种体式,不免咄咄称奇。于是我宣布,这不是我的杜撰,而是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所作,我在近六十年前读到的戈宝权先生译品。大家反复朗读,念道,涵泳其中,体会其韵味,还力求牢牢记住的同时,很是笑谑了一番。

几位朋友大约都不是洋诗的熟读和酷爱者,但他们对这首蝗虫诗所表现的兴趣,真让我感动。回家马上翻箱倒箧,找出了时代出版社1947年出版的《普希金文集》,一翻,不对了,并不像我说的位居开篇第一首,而是在第20页,且三、四两句是七言,跟我背诵的意思虽同,文字则有出入。诗题《蝗虫飞呀飞》,诗末注明1824年,并有注解,不知是苏联编者还是中国译者注的。二、四两行,各空两格,估计是按诗人原作的样式,现照录如下:

蝗虫飞呀飞,

飞来就落定;

落定一切都吃光,

从此飞走无音信。

这一译文该是忠于原作的,第三句强调了“一切”都吃光,第四句“从此飞走无音信”,似比“吃光就飞走”显得“雅”一点,不那么秃不喇的,有点余味——仿佛那蝗虫飞走后人们还盼着它捎来音信似的;这就不是对遭遇蝗灾的简单写实,有了一点“浪漫主义”吧?

但从注解看,这首诗倒确是对一次蝗灾的纪实:“1824年当普希金在敖德萨总督府供职时,总督伏龙卓夫把他作为一个小官员,派他去调查蝗灾区域,这使得普希金气愤异常,据说他回来后,就写了这首短诗,作为报告。”按:诗人生于17,当时二十五六岁,少年气盛,不知深浅,冲撞领导,后果如何?经查文集中戈宝权先生编的年表,果然,就在1824这一年的8月11日,“普希金因敖德萨总督向沙皇递呈非难其行为之公文,遂被逐出当地,并在宪警押送之下,遣送至其父母在普斯柯夫省之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看来年轻的诗人若非出身贵族,就会直接押送到监狱去了。而侥幸得免牢狱之灾的普希金,当年10月写出长诗名篇《茨冈》(我国有瞿秋白等的译本),第二年写出了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一章,完成了历史悲剧《波里斯·戈都诺夫》。可见,诗人不适于做那个小官,更适于驰骋想象于城市与乡野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际。

我绝无看轻蝗灾报告之类的意思,只要不是敷衍塞责以至弄虚作假,而是真正有助于减灾救灾。我们今年报上也多次报道了蝗灾灾情,基层干部呼吁要加强灾前防范的投入,别等已经成灾,这才层层报批采取措施,云云。这就是现代传媒的作用,普希金当时没能做到的。

从小我就知道蝗虫之可怕,一经飞蝗过境,庄稼寸草不留。不过,它的为害总是局部性的。而据说公款吃喝全年已达六千亿,那就超过蝗灾总和不知多少倍了。因此,朋友们对这首诗的关注,其实或不在于诗。只是我因误记误传,歪曲了戈老的译笔,应该负责更正。我把戈译原文抄了三份,分寄友人,附言说,多半是当年互相传诵时,为了顺口做了篡改,不可诿过于人也。由此亦可见记忆之不可靠,故失去记忆亦不足惜了。

8月21日

(新民晚报-10-17)

篇4:王凤简介

王凤

(?~前22)  西汉外戚和权臣。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兄。永光二年(前42)嗣父爵为阳平侯。成帝即位后,以元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了巩固权位,着力排除异己,进而挟持皇帝。河平四年(前25),使人诬告丞相王商,成帝随即下诏收商丞相印绶。次年又借日蚀之变,奏请遣定陶共王就国,成帝不得已从之。京兆尹王章劾奏王凤,并荐冯野王以代之。王凤闻讯,以辞职相挟,成帝只得命尚书劾奏王章,诬以大逆罪,结果王章死于狱中,公卿为之侧目。河平二年,王凤诸弟谭、商、立、根、逢同日封侯,世称五侯。王凤从弟王音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王氏子弟也被任为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王氏诸侯争为奢侈,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王氏“群弟世权,更持国柄”,最后促成王莽代汉,加速了西汉王朝的灭亡。王凤执政十一年,阳朔三年病死。

篇5:阿凤简介

其实,我懂

作者:阿凤[达斡尔族]

小的时候,妈妈就说:“看你那样,像个男孩子。”我长大了,妈妈还是说:“看你那样,像个小伙子。”我心里明白妈妈指的男孩子和小伙子是什么,无非是在说:什么也不懂,所有的感觉都是粗粗拉拉的,引深点说就是麻麻木木。这实在是冤枉,其实,我懂,而且懂得很多。

每当深夜听到隐隐的时起时落的三两声狗叫,我就想起我们在乡下的那段日子。爸爸下放到一个猎民村,是个在众山怀抱中居住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山村。我们的草房偏偏离村子那么远,至今我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没住进村子里?

房子的四周是旷野,旷野的边上是一列高低不均的山。到了春天,各种鸟争着叫,各种鲜花争着吐艳,到了秋天,出大门就可摘到榛子、刺莓果……一切都是原始状态。从小城搬到那儿,开始时感到新鲜、好奇,过后剩下的除了寂寞还是寂寞。只有在房后的铁道上奔跑的一列列火车给我们一点生气,我和弟弟妹妹常常挤在窗口兴奋地等待,一起屏住呼吸用眼睛数一列火车有多少车厢,数完了便陷入淡淡的惆怅。

家里养了一条非常出色的狗,我们叫它“嘟如波”。很难数清嘟如波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只记得它和我们那段日子紧紧地联系着。如果我们半夜上火车,嘟如波就把我们送到火车站,如果夜间下火车,只要放声地叫两声,它便从二里多地远跑来。反正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狗在身边我们就感到安全。

一次,我和弟弟妹妹睡觉前去外面小便,夜很黑,星星很亮。狗突然叫得很异常,我马上预料到附近有狼,狗给我们发出信号以后就向大门外窜去。“有狼!”我拉起弟妹就往屋里跑,弟弟妹妹都慌了,三个人挤在门口,谁也打不开门,最后还是我先进屋的。过后我觉得很对不起弟弟妹妹,我不该对我们说有狼,他们俩小,不懂狗异常的叫是什么原因,更不该我先跑。现在和弟弟妹妹谈起这些,他们都开心地笑,可我心里很苦很涩。

那次狗受伤了,第二天早上,爸爸把狗抱进屋里,狗的肠子淌出了一节,爸爸用酒洗净伤口,用针缝了几下,狗静静地躺着一动不动。过后狗不时地舔伤口,没出半个月,嘟如波又是一条活泼泼的狗。那条狼当时败在嘟如波的手下,爸爸拖回来的是条僵直的伸着舌头的狼。

这条狗养了十几年,搬回小城后,我们特意给它盖了很漂亮的窝,将它视为我们家的一个成员。十几岁的狗,老了,牙也掉了,眼也懒得睁开,每天只吃一些稀饭,可我们无论谁外出回来,都要去看看它摸摸它。可一次回家,弟弟对我说:“狗没了。”原来,爸爸不忍心看它这么老下去,便趁家里没人把狗给了一位朝鲜族叔叔,等弟弟回来知道后,转身要去领回来,爸爸说:“别去了……”说完爸爸流下了眼泪。但是弟弟还是到那位叔叔家,把狗皮拿了回来,保存起来。我和妹妹听完后,实实在在地难过了一阵……

我懂得少吗?

人是奇怪的,现在我那么渴望回到那个山村,住进那间寂静的小草房,看看书,写写小说,出去听听鸟叫,随手摘一束芍药、黄花和各种无名花,再养一条出色的狗……

有机会的话我不审要对妈妈说:“妈妈,我懂。”

篇6:董福祥简介

董福祥

董福祥(1839~1908)

清末将领。字星五。回族。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1862年(同治元年)陕甘回民起义时,率众据甘肃安化(今甘肃庆阳)抗清,活动于陇东、陕北,声势颇大。后在陕北被左宗棠部刘松山击败,投降清军,所部改编为董字三营,先后从刘松山、刘锦棠镇压陕西、甘肃、西宁(今属青海)等处回民起义,升为提督。1875年(光绪元年),又随刘锦棠进兵新疆。以收复乌鲁木齐等地及平定南疆阿古柏骚乱有功,得左宗棠赏识。1890年,擢喀什噶尔提督。1895年,率部至甘肃镇压回民起义。后调甘肃提督。18,奉调防卫京师,所部编为荣禄所辖武卫后军。19,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清廷采取“招抚”策略。董福祥部士兵纷纷加入义和团,杀死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并参与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董福祥率军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过程中,外国侵略者要求处死董福祥,清廷不允,旋被解职,禁锢家中。19病死于甘肃金积堡(今属宁夏)。

篇7:孔祥熙简介

孔祥熙

姓名:孔祥熙

出生年月:1880年

籍贯:中国山西省太谷县人

职务: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

财政部部长

行政院院长

中央银行总裁

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中国官僚资产阶级代表之一,与蒋介石、宋子文、陈果夫兄弟合称“四大家族”。字庸之。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山西省太谷县人。早年经营钱庄。

1901年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辛亥革命后,任山西督军阎锡山的参议。1921年后,任鲁案善后公署实业处长,中俄交涉公署驻沈阳代表。

1924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长。

1927年任武汉国民政府实业部长。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1948年赴美定居。

1962年去台湾,任中华书局董事长。

1966年又赴美国, 1967年病逝于纽约。

文祥简介

林永升简介

刘兆林简介

林履中简介

骆驼祥读后感

韩庆祥:强国时代【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凤囚凰经典台词

凤栖梧 柳永

《凤鸽子》读后感300字

柳永凤栖梧

林凤祥简介(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林凤祥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