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朝村(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乐乐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唐朝村
唐朝村地处黄山脚下,距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仅十余公里。唐模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村落在选址和布局上非常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村中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特别是水口园林和潺潺水街,使人备感阴柔与平和,置身其中,“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 梅雪冬妍, 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徽谚“唐模棠樾,饿死情愿”也道出了唐模是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著名美学家郭因游览后赞道:唐模是清新平和中见玄妙。唐模以千年银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遐迩闻名,堪称徽州古村落的典范,现已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全国文明村、安徽省优秀文明示范景区、黄山市十佳景区。
走近唐模,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安详宁谧的徽派水口园林。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的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两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浓荫蔽日。特别是那株决定汪氏家族命运的银杏,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据说,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思立精通阴阳八卦,运用堪舆之术相中唐模而植银杏数株,择成活处定居,结果宗汪一株茁壮成长,遂举族定居唐模。该村末代翰林许承尧《疑庵诗》中《诘老树》和《老树对》两诗更是赋予了它以人格内涵。徽州人为什么钟情在村口营造水口园林呢?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村口如人的脸面,故需以优雅先声夺人;二是受阴阳风水理论的影响,徽州人认为水流象征着时间和财富,随着流动将把一切都带走,故修好“水口”加以镇留。檀干园为水口园林的主体部分,因周边遍植檀木而得名。相传为清朝初期,村中一许氏富商为满足老母一睹杭州西湖胜景的愿望而耗巨资建造,故又名“小西湖”。湖广10余亩,园内“三潭相连”,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胜景。值得称道的是镜亭内还珍藏着朱熹、苏轼、米芾、董其昌、黄庭坚、文征明、祝枝山等历代名家书法碑刻18块,镌刻精致,气势恢宏,篆隶行草一应俱全,银钩铁线如龙蛇隐壁,不愧为书法绝作、文物精品,也充分反映了徽商经济繁荣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园中还有沙堤亭、“同胞翰林坊”等建筑,沙堤亭二层八角,青顶红柱,飞檐翘角;“同胞翰林坊”,四柱三间冲天式,为表彰康熙年间该村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中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而建,再加上清末翰林许承尧,可谓是一村许氏三翰林,该村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不言而喻。
逆着潺潺流动的檀干溪水上行约一公里,村落建筑渐入眼帘。高阳桥横跨檀干溪,迎送着进出村落的人们。桥建于清雍正年间,石质双孔,桥面上建有五开间殿堂,梁柱檐拱形制,呈现出徽州古廊桥的优美风貌。出高阳桥便是长约600米的唐模水街,清澈的溪流终年不竭,也不漫过溪岸。沿溪两岸相对建造有近百幢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有民居、祠堂、店铺、油坊等,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沿街还建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设美人靠,并有石阶通向河面,供村民浣洗之用。“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酷似一幅清新明丽的村居山水图。凭栏临水或漫步古朴的街巷,仿佛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的.意境中,好像步入遥远的宋明时代。古建筑也别有特色,有叫船厅的,外观尤如一艘顶风破浪的商船;有叫白果厅的,整栋建筑全部用白果木建造;许承尧的“翰林院”等豪门巨宅,以及象征族权的祠堂更是宏伟壮观、精雕细镂、巧夺天工,充分体现了全盛时期徽商的奢华,徽州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以及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村中还有条石铺成的古戏坦,跳钟馗、柳翠娘马跳财神、蚌壳舞、傩舞等地方戏和民俗表演为古村披上了一层古朴和神秘的面纱,每每令游观者赞叹不已。
“系马唐模温旧梦,水心开遍白莲花”。唐模作为徽州古村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和烂灿的徽州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人们反朴归真,寻古探幽的极好处所,为众多的旅游者趋之若鹜。
相关链接:呈坎八卦村 花山谜窟
当星星还在夜幕中跳舞,黎明已悄然而至;当乌云还在飘飘然,阳光已洒下金黄;当我们还在无止境地嬉笑玩闹,年龄已悄然增长,就这样,还没来得及与梦中乐园说再见,我们已踏上青春的列车,而与此同时,我成了升学大军中的一员,我,一个“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词“的懵懵懂懂的少年,开始了我的青春,也开始了继人生一次小转折点的学习生活,用属于自己的密码在时空中写下故事,在天空中留音符,旋律。
欢乐与泪水,期盼与失望,充实与空洞,交织成了十四岁小女孩的天空,汇织成了学习的辛酸——
十四岁的女孩的天空,充满了春的柔情,夏的豪迈,秋的风韵,冬的壮观。
学习的生活,充满了一年四季的韵味,却有不知被谁添加了酸、甜、苦、辣、味。
漫步在海边,“玉树临风”地让风儿轻拂我的脸,风里带来些渔船归来的腥味,却使人觉得很舒适。我想起了我儿时的伙伴,我们共玩“过家家”,我们共织的彩色记忆,我们共洒的银铃歌声,此时,它们又从遥远的东边走来,是那么轻盈。
过去的已过去了,它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已把贝壳留给了大海;它就像是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再光辉,但它还是把星星留给了苍穹。虽然初中的生活是给自己造成了许多的压抑,但我们又何不去把大海的馈赠悄悄捡起,将天空的孩子痴痴欣赏呢?
于是,我选择了笑声,我笑着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书山题海,因为心告诉我,欢乐就在彼岸;我选择与同学们继续挥洒笑声,我变得好谈笑风生了,我做回了真正的我!
十四岁的天空又变了,它飞舞着稚嫩的诗句,散发着清纯的气息,描绘着成熟的果实,舒张奔放的情意。当那闪光的诗行从我们纯洁的心灵向外源源不断地流淌,我真的想推倒心墙,让青春的胸怀散发永恒的气息!
十四岁的女孩,虽然迎来更多的只是学习的任务,但我们却开始欣赏那飘逸的长发,追求曲线的完美,开始向往韵味的短裙,攀比潇洒的牛仔;十四岁的我们学会了“叛逆”自己的父母,做个坏小孩,学会了学会了不对老师“奉若神明”,开始与老师“对歌”。
十四岁的女孩变得多情,当考试不顺意时就仰天长啸:“为什么考题总是和我过不去呢?”当看到新栽的小树在寒冬里默默死去,不禁感叹世事黑暗,哎!
李大钊曾在《晨钟》之使命里说过:青年之文明,奋斗者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使华也。不错,青春是少年的纯真,青年的舞台,老年的不息。青春是短暂的,犹如流星划破长空,在这青春年华,何不抓紧时间干一翻大事业呢?
邻座曾说过:“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人生是一台戏,那么拥有青春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特别旅行,拥有青春便可看到沿途最美的风景。是的,我一定要让我的青春无悔,让我的初中生活也五彩缤纷!
酡红的晚霞洒满天际,塞外大漠上的驼铃清脆,乡泪飞扬。黄钟大吕敲响浑厚的旋律,若有若无的回音中,是谁把酒当歌,挥毫亘古情怀?又是谁独守清窗在潺潺倾诉儿女情长?寻着风,去寻找历史墨迹里短暂的辉煌,盛唐——在千年风雨中泰然端视……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富有灵魂,却虚无缥缈;它乖张开放,却沉重严肃。它以各种姿态化成淡淡的思绪碎片,洒满我的脑海,揪动我脆弱的心肠。再没有一个朝代的豪壮令我如此想一吐为快,再没有一段历史繁华到使我不敢直视。我拘谨地提笔,压抑心中冲动,缓缓展开思绪,去寻盛唐的踪迹……
是谁的声音拨动我的心弦?震乱我的情愫?像磨砺万载的宝剑瞬间出鞘时凛洌的寒光,唐诗在中国文化的积累中绽放文学奇葩。我去寻诗的痕迹,却换来满手风霜。它囊括整个盛唐的沧桑,蕴含着: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豪壮,杜甫“浑欲不胜簪”之哀愁;王维的清孤弥漫大漠深秋,柳宗元的惆怅化作孤舟寒江;王勃在滕王阁上抚琴自惜,崔颢置身黄鹤楼叹乡关何处……那淡淡倾吐是生命的讴歌,如彩霞密布历史天空。因为宣泄了,所以他们孑然一身;因为看破了,所以他们来去自如。他们正在某个角落吞吐盛唐的华章,而我——却丝毫触不及他们的情怀,方向。
那便撑一支长篙去寻另一段踪迹,水波为我流淌,柳枝也把舞姿摇曳。是谁高歌一曲《霓裳》,婉转的音韵使我心波荡漾。那轻歌曼舞映衬着盛唐的娇羞与灵动,遥隔千年仍不染尘埃我欲随楼兰的歌舞将腰肢扭动,又闻刚劲的《秦王破阵乐》响彻苍穹。羽衣舞轻巧的舞姿令我飘飘欲仙;轻奏《紫云曲》的仙女飘逸脱俗,仿佛羽化飞升;剑舞的豪壮,文舞的娴雅,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勾勒出盛唐的轮廓。但它太过轻盈,如片片浮云千变万化。我投去的目光收回时只有须臾岁月的划痕,隐隐刺痛——楼兰睡了,紫云醉了,羽衣碎了,我彻夜寻找的踪迹也随之覆灭在风尘中。
让我去寻唐朝一步步走向繁盛的踪迹,是历史的沉淀?是偶然?不,是必然!有秦朝筑起的万里长城保卫边疆,有汉代的“丝绸之路”促进邻域往来,有前朝的“科举制”选拔人才,还有历代苦心治理下蒸蒸日上的国情,最终汇聚成一条条繁荣的街道,一座座华丽的宫殿,一群群海外的客商,一批批求学的使团……盛唐是历史辉煌灿烂的缩写。然而,千年的更变之中,唐朝的影若隐若现在如今林立的高楼间,繁华的都市中,却看不真切,因它更美了,更盛了。翻天覆地的变动后盛唐的踪迹永远停在千年之前。
松松衣领,长吁一口气,搁下浸汗的笔,畅快同时隐隐失望。我费尽千辛寻求唐朝的踪迹,却毫无所获。它是贯穿着五千年青史的灵魂年代,是世纪的宠儿,一颦一笑牵人心神,而它又云淡风轻,不留一丝痕迹。
卧一席沙地,听钟吕绕梁之声不觉,品香茗勾神之醉。一杯葡萄酒穿透醉人嫣红,美人的娇笑轻舞,诗人的登高傲吟,飞逝岁月里,盛唐——在丰碑之上笑看风云变幻,荣辱不惊,不着一丝踪迹……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洲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少年行》两首李白
李白的两首《少年行》着墨于唐时的少年们,那样的青春朝气跃然纸上——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侠肝义胆,爱恨情怨,快意恩仇,潇洒不羁,朗朗清正。
这便是唐朝时的少年,长安的少年。
李唐,中国古代最为繁荣开放的时代——谴唐使东来,取经者西去,鉴真六次东渡,西域、六诏、回纥。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开放的社会,正直的风气,也只有这过辉煌的朝代才能培养出如此的少年。
盛唐,那是文人的产地,文化的高潮,古诗的颠峰,繁荣的典例!其实,在汉、在宋、在元、在明、在清,又有多少盛世局面。可是,我们没有说盛汉、盛宋、盛元、盛明、盛清。只有说到唐朝我们才会带点儿感慨带点儿自豪带点儿骄傲带点儿唏嘘带点儿憧憬带点儿慨叹地叫着“盛唐”。
那个时代的少年,佩着剑穿行于大街小巷。诗人佩着剑,击筑而歌执剑而舞;武人佩着剑,路见不平仗义出手;文人佩着剑,儒雅有礼风度翩翩;少年佩着剑,血气方刚剑走龙蛇。哦,那个剑一般的唐朝,带着剑一般锋锐凌厉,剑一般洒脱不羁,剑一般铁划银钩,剑一般兵中之王,剑一般君子之风的唐朝!
日出行游天下、入夜枕剑而眠、广行善缘、义结金兰、带月而舞、举杯而歌……兴之所至,无可不为!那样的唐朝,那样的少年,那样的青春,那样的情怀!
唐之于中国,更甚于长城之于中国。
于国外,他们或许不知道第一个朝代夏、第一个封建王朝秦;不知道盛极一时的康乾盛世,不知道震烁古今的秦皇汉武;不知道神农尝百草、女娲补青天;不知道孔孟之道、扁鹊华佗。可是,他们知道“唐”,那个中国的`代名词!
那一袭唐装,那一条唐人街,那演变成空手道的唐手道!
这就是唐——辉辉五千年文明中,最浓墨重彩、最光耀千古的一笔!
那跳脱潇洒的少年便是见证——唐朝繁荣,所以他们富足;他们无忧,所以唐朝昌盛。唐朝开放,所以他们不羁;他们豪放,所以唐朝辉煌!
少年,一个时代的见证、缩影与命脉。李白写少年,何尝不是咏盛唐!
盛唐,少年;少年,盛唐。
唐朝爱情诗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欲不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闺情 (唐)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江南行 (唐)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江南曲 (唐)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菽,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竹枝词(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馀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
思帝乡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江南行 (唐)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江南曲 (唐)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菽,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竹枝词(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馀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
思帝乡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陈瑶琪 阶梯二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杨贵妃,杨贵妃真是如花似玉啊!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慢慢闭上了。
“咦!这是什么地方?”我摇摇晃晃地站起来问过路的宫女。宫女说:“这里是唐朝的宫里呀,你连这都不知道呀。”等宫女走后,我揉了揉眼睛,抬头向四周看了看,确实是唐朝的宫里。我走呀走,“咦,这不是杨贵妃的寝宫吗?走进去看看。”我自言自语道。“站住!不准进去!”我被门口的侍卫叫住了。我只好走了,看到有座墙,我心想:不如翻墙过去。说干就干,我小心翼翼地翻了墙,蹑手蹑脚地走到了大厅,看见皇帝正站在大厅,好像在等人似的。
我走了过去,说:“皇帝,我给你猜一个谜语,如果你赢了,我就走人;如果你猜不出,就让我见见杨贵妃,好吗?”“好!好!”皇帝说。“为什么一个人去游泳,头发却没湿?”我说。“因为那人戴了游泳帽。”皇帝脱口而出。“错!这下让我见见杨贵妃吧!”我得意洋洋地说。皇帝兑现了承诺,让我见杨贵妃。我如愿见到了杨贵妃真美丽呀:头插金凤钗,脸上涂了许许多多的胭脂,脖上戴着一串珍珠项链,身穿金黄衣,衣上还绣着双双成对的鸟儿,手戴着一个又一个的戒指,可漂亮了!这模样,简直跟电视上的一模一样。“皇帝啊,你能娶到这么美的妃子,可真幸运。”我对皇上说。“过奖了,过奖了。”皇帝激动地说。突然,我好像被人打了一下,晕了过去。
“瑶琪,快起来,午饭都做好了。”爸爸说。“咦,怎么又回到现代了,杨贵妃呢?”我疑问道。“哪有什么杨贵妃呀,快吃饭吧!”爸爸说道。我吃着饭,梦中的情景在我的脑海中荡漾,久久不能抹去。
指导老师:汤老师
评语:小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穿越到唐朝发生的故事叙述得生动有趣,想象合理,用词准确,让读者仿佛也跟你穿越了一回哦!
见过李白吗?
见过唐三彩、绫罗绸缎吗?
见过唐朝的盛世吗?
你可能说这些只是在电视上见过,是不可能亲眼目睹的。但是,我,一个幸运儿,就有机会领略了这一切。请先别问我是不是梦。
夜晚,看完了七年级下册的历史,就觉得两眼疲惫。躺在床上不多久,朦胧之中,我来到了公元727年的唐朝。
长安城,唐朝的都城,雄伟地屹立在我的眼前。城门上有两行醒目的大字:百朝君王百朝空,百世唐朝百事梦。
走进长安城内,也就是坊,初始很静,行人很少,街边雄伟气派的建筑给人以美的感受。但顺着街道往里走,越走就越能感受到集市的气氛――各种吆喝声,各种谈话声,各种味道都在空气中弥漫着。
到了集市上,真是热闹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光流脂粟栗香,公私仓禀俱风实。”你看,连杜甫也这般形容过这样的盛景。
在街道旁,树木成行,花草茂盛。在这里,我相信了周敦颐的“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花故醉人人自醉,我竟然遇上花中仙,也正应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却在花中笑。”这句话。
她玉肌柳眉,纱绸丝裙,亭亭玉立,笑语盈盈。“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榄露华浓”。我醉了,也不知念的是什么。也难怪李隆基会为她痴迷。
走着走着感到累了,就找了一个叫悦来的客栈休息,我的房间是由屏风隔成的,我不由地说一句:“背靠田园风光山水图,前倚热闹街市丰收画。”隔壁客人也说了一句:“金樽清酒斗千斤,玉盘珍馐值万钱。”咦,这不是李白的诗吗?难道……我不敢想象。透过屏风,我看到一个二十有余三十不足的白衣男子,桌上有三大坛酒。“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说的就是他了。
“街上有恶霸撞倒了一个小贩,却反要索赔”。小二与客人的对话被屏风后的白衣男子听到了,他手扶了扶剑鞘,便使我不由地想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不知怎的,就随口念出来了,他看了我一眼,扣下铜板就走了。我连忙跟了出去,只见他轻轻一跃就到了人群中,把刀架在恶霸脖子上,吓得对方连声讨饶。
看到此处,我高兴地鼓掌叫好。胳膊不由伸了一下,醒了,原来只是一场梦。
梦回唐朝
静庭院,忆往年
梦回唐朝,孤身一骑西行取经卷
手合十,佛主前
沧海桑田,青灯古刹只因佛召唤
风云过,缘聚散
禅寂淡然,灵魂宁静如拂晓幽兰
品清欢,绽笑颜
若要圆满,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唐代诗人还有很多在这里爱装网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几位比较有名的诗人。
唐代诗人的雅号
诗佛——王维
五维参禅拜佛,在他的山水诗中,常融入佛教的思想观念。他常布置一个有情有景的“境”,但又不写明这个“境”究竟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所绘情景去领略、去体味其中的奥秘,这也是佛教禅理“无我、无住、无著”之体现。所以后人誉之“诗佛”。
诗仙——李白
李白喜欢道家,其诗潇洒飘逸,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同时代人贺知章见其诗,叹道:“子谪仙人也!” 后人便以“诗仙“尊称李白。
诗圣——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五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所有计篇几乎无不洋益着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的崇高精神,因此历代人都敬他为“诗圣”。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洗净铅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老妪都解。他做诗常常是“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故世人送他“诗魔”的美称。
诗鬼——李贺
李贺的诗,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是以描写鬼神怪异为题的神怪诗。故后世诗评家称李贺为“鬼才”,称李贺诗为“鬼仙之辞”。李贺本人也得了“鬼诗”的称号。
诗囚——孟郊、贾岛 孟郊、贾岛二人做诗,同以“苦吟”著名,都强调诗歌的精神事业,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后人以“郊寒岛瘦”并称。金代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景,郊岛两诗囚。”便成了孟贾二人的别称。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性情豪迈,善于写带有政治色彩的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刘禹锡的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 梦回唐朝作文
★ 唐朝边塞诗简介
★ 唐朝优质儿童诗
★ 唐朝七夕的诗词
★ 唐朝的历史典故
★ 唐朝的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