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和沙漠的区别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布布不回头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沙地和沙漠的区别(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布布不回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沙地和沙漠的区别

篇1:沙地和沙漠的区别

主要区别

沙漠是指地表被大面积沙丘覆盖,一般以流动沙丘为主,干燥多风,缺乏流水和植被稀少的地区,如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等。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干扰,形成类似沙漠的地貌类型,称为沙地。沙地地表被沙丘(或沙)覆盖,通常以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为主,气候半干旱或半湿润,多风少水流和植被较少的地区。

沙化土地的若干类型有:

1.流动沙地(丘):指植被盖度小于10%的沙地或者沙丘。

2.半固定沙地(丘):指植被盖度在10%~29%之间,而且分布均匀,风沙流活动受阻,但流沙纹理依然普遍存在的沙丘或沙地。

3.固定沙地(丘):指植被盖度大于30%,风沙活动不明显,地表稳定或者基本稳定的沙丘或沙地。

我国主要沙地有:

1、科尔沁沙地(文革前还是科尔沁草原)

2、浑善达克沙地

3、毛乌素沙地

4、呼伦贝尔沙地(文革前还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

篇2:沙地云杉

沙地云杉是稀有珍贵树种,仅存十几万亩,全部生长在内蒙古自治区。集中成片的也只有3万多亩,又都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这片沙地云杉最大树龄有500―6,最小的树龄也有100年之久。

目录传说敖包风景杉林春景杉林夏景收缩展开传说

沙地云杉能保存至今,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在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忽然,天空中霞光万道,彩云飞舞,万鸟齐鸣。太阳落山后,天上的星星明亮闪烁,甚是迷人。这种奇特的景象,使当地民众兴奋不已,欢呼雀跃。第二天,当人们一觉醒来的时候,开门一看惊呆了,只见远处山坡上长满了高大挺拔的松树(沙地云杉)。惊奇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兴奋,因为这片森林将改变当地民众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 不久,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喇嘛,他在森林内观望了许久,自言自语道:“宝地,宝地呀!”于是,他就在林间空地建造了一座喇嘛庙,从此,一年四季来这里朝圣的人络绎不绝, 终日香火不断,真是兴旺得不得了。顶盛时期,寺院里有喇嘛30多位。 又过了几年,大喇嘛决意离开这里,寺院里所有喇嘛跪拜送行,只见大喇嘛飘然向西方而去,消失在天地间。第二天天亮后,人们发现这片沙地云杉向大喇嘛离去的方向移动了很多,如果不想办法把这片森林锁住,这些沙地云杉就要离开这里了。众喇嘛发现这片森林里有一棵神树,也叫树王,就是它在带头移动。有人出注意说,做一条铁索链子,用它将树王锁住;这一招果然灵验,树不走了。 为保护好这片森林不遭砍伐和破坏,喇嘛制定了民规乡约,称这片森林都是神树,它能保护一方平安,谁要砍伐必遭灭顶之灾。因此,这片沙地云杉得以保存至今。

敖包风景

如果您登上白音顶远望,映入眼帘的那明如雪野的浑善达克沙地上,镶嵌着万顷碧翠,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沙地云杉,有林面积36000亩,平均树龄80~1,树高25~30米,平均胸径22―36厘米。波澜壮阔的云杉林,林象整齐,林势雄伟,挺拔俊秀,雍容壮观,树型似塔,干紫红、叶翠绿,无论是炎炎盛夏还是冽冽寒冬,它都翠绿欲滴。云杉属浅根系树种,它的侧根系较发达,根长是树干的3倍,由于它的根系蔓延交织,盘根错节,所以可以聚拢散碎的细沙,对防风固沙有特殊效果。这片云杉控制着10万亩厚10~100米的大沙丘。所以,保护好这片云杉,对研究和防治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保护京津地区的周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朋友,无论您选择什么样的季节来,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都会给您一份意外的惊喜。您想知道云杉林一年四季的景色吗?

杉林春景

春:风暖日长,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林中松杉桦柳连枝交叶,竞向参天,在蒙蒙细雨中犹如待嫁的.新娘,满面羞容,亭亭玉立。此时,杨树狗狗、柳树狗狗在黄色的包衣里甜甜酣睡;杏蕾红红,兰花朵朵,百鸟鸣唱。柔柔的微风会为您送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杉林夏景

夏:漫步林间,草长莺飞,杂树生花。山丹花红艳灼灼,山梨花满树披雪,那浓浓的芳香沁透肺腑甜透心。大片大片的金雀花、野芍药、金莲花、山刺梅、干枝梅适时开放,红彤彤、蓝莹莹、金灿灿,把林间隙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绚丽斑斓。山角下林带边那时隐时现的小河飘出郁郁葱葱的森林,飘向茫茫草原,隐匿在达里诺尔湖浩荡的波涛中。当夕阳为云杉林罩上金色的霞光,您可以挽着伴侣或拥着情人在林边豪华舒适的森林屋中相对而坐,那阵阵松涛和涓涓流水会为您锁定人生中那美丽的瞬间。

篇3:内蒙古沙地云杉

内蒙古沙地云杉 -资料

如果您登上白音敖包山顶远望,映入眼帘的那明如雪野的浑善达克沙地上,镶嵌着万顷碧翠,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沙地云杉,有林面积36000亩,平均树龄80~120年,树高25~30米,平均胸径22~36厘米,波澜壮阔的云杉林,林象整齐,林势雄伟,挺拔俊秀,雍容壮观,树型似塔,干紫红、叶翠绿,无论是炎炎盛夏还是冽冽寒冬,它都翠绿欲滴。

云杉属浅根系树种,它的侧根系较发达,根长是树干的3倍,由于它的根系蔓延交织,盘根错节,所以可以聚拢散碎的细沙,对防风固沙有特殊效果。这片云杉控制着10万亩厚10~100米的大沙丘。所以,保护好这片云杉,对研究和防治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保护京津地区的周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朋友,无论您选择什么样的季节来,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都会给您一份意外的惊喜。 您想知道云杉林一年四季的景色吗?

春:风暖日长,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林中松杉桦柳连枝交叶,竞向参天,在蒙蒙细雨中犹如待嫁的新娘,满面羞容,亭亭玉立。此时,杨树狗狗、柳树狗狗在黄色的包衣里甜甜酣睡;杏蕾红红,兰花朵朵,百鸟鸣唱。柔柔的微风会为您送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夏:漫步林间,草长莺飞,杂树生花。山丹花红艳灼灼,山梨花满树披雪,那浓浓的芳香沁透肺腑甜透心,

资料

大片大片的金雀花、野芍药、金莲花、山刺梅、干枝梅适时开放,红彤彤、蓝莹莹、金灿灿,把林间隙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绚丽斑斓。山角下林带边那时隐时现的小河飘出郁郁葱葱的森林,飘向茫茫草原,隐匿在达里诺尔湖浩荡的波涛中。当夕阳为云杉林罩上金色的霞光,您可以挽着伴侣或拥着情人在林边豪华舒适的森林屋中相对而坐,那阵阵松涛和涓涓流水会为您锁定人生中那美丽的瞬间。

秋:阵阵秋风抹过,焰霞窜动,红叶映天,果上枝头,层林尽染。您可以坐在白桦枝上闻啁啾鸟鸣,听叮咚流水,观鹿走禽飞。如果是秋雨连绵的时节,置身林间,踏着地上厚厚的,软软的苔藓,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让您难辨东西南北。此时您才真真正正地体味了苏轼“天欲雨,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的意境。

冬:风霜已落,百草枯黄,万花纷谢。皑皑莽原,只有云杉枝繁叶茂,一派生机。这时是滑雪狩猎的好时机。

沙地云杉木质细腻,纹理通直,是建筑和制作家俱的上好材料。因为它声学性能良好,还是制作乐器的重要用材。云杉还可以采脂制作成松香、松节油。云杉树姿优美,是美化环境的首选树种。云杉不仅创造了沙漠生命的奇迹,还以其不畏严寒傲然挺拔的雄姿赢得人们的青睐。

清高宗皇帝乾隆狩猎时多次到此观赏云杉林,并留有“我闻松柏有本性,经春不融冬不凋,凌空自有偃盖枝,讵无盘层傲雪霜”的诗句。

篇4: 沙地怀旧散文

沙地怀旧散文

沙地的水

萧山的沙地,虽说和钱塘江为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淡水资源。但以前是守着“金饭碗”没饭吃,一直来为生活用水问题所困扰,套用一句“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俗语再恰当不过。当时有人形容沙地是“又怕大水又怕旱”。究其原因,恕我直言,有人为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原因。

萧山的沙地,因土质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指定以种植棉花、络麻为主。而沙地人的粮食,则由国家按人口按月发放粮票。至于能否吃饱,那是另外一回事。

每年的夏秋季节,正是棉花防病治虫,络麻收剥的季节。往棉花上喷洒的多是一些“1605”、“1059”、“六六粉”等剧毒农药,这些农药现已多数被国家淘汰。这些剧毒农药在棉花上喷洒后,如天气连续晴好问题不大。倘若遇上雷阵雨等突发性天气,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沙地人常取水的沟渠、池塘等处水质浑浊不堪,鱼虾死成一片。这农药污染沙地人的饮用水源还是一时现象。最难熬的是络麻大面积开剥后,这络麻刚从麻杆上剥下来叫“生麻”。这“生麻”要在水中浸泡一周甚至更长时间腐烂成“熟麻”,沙地人叫“麻精”,再晾干后方可卖给国家。这长达二三个月的“浸麻”期间,沙地的河流沟渠几乎都是臭哄哄的。

天又热、水又缺,怎么办?老天还饿不死瞎眼雀呐。沙地人解决的办法是一用“天落水”。在“舍檐下”(当是,沙地人住的多是草舍,所以在这里不好用“屋檐下”这个词),放几只七石缸,用来收储雨水。这从草舍上流下来的雨水挟有稻、麦草腐烂后的成份,显的黄乎乎的。二是到几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去找没有被污染的池塘。话说这池塘,也是沙地的一大特色,这些池塘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挖就。大小不过半亩,最大不过一亩。这些池塘内的土被沙地人取作“舍基地”,就是用来垫高建草舍的地基。那时根本没有用塘渣、石块、钢筋混凝土来作草舍基础的概念。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只要用几根毛竹、木头之类就可把草舍给支撑住了。

要说这池塘,完全不能用现在的饮用水标准衡量是否清洁卫生。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水里密密麻麻生活着许多比芝麻小点的虫子。还有沙地是因钱塘江潮汐冲涮而成的,从泥土中可以分析出食盐。这水煮沸后,会出现一种白花花的杂物。所以,沙地人家的水壶、热水瓶内都残留着一层洗不尽的水垢。

八十年,精明的沙地人中间出现了专业打井队,这给沙地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过,这水质仍好不到哪里去。沙地人打井,并没有象其它地方打井那么复杂。这“井”的材料,是用木模浇制几节混凝土涵管。在涵管的四壁预留几个乒乓球大小的圆孔,圆孔内塞满棕丝用来过滤地下水。然后,通过人工挖一个深坑,再把几节涵管叠在一起,四周围用土覆实。因沙地的土质比较疏松,打这样一口井,三五个人,不用半天时间就能完成,且成本也不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步步深入,自来水管网已纵横沙地大地。现在的沙地人谁还会去取井水、池塘水喝?这水井、池塘也幸存无几。有的孩子甚至连自来水都喝的乏味,要喝什么纯净水、矿泉水之类。而我上面所唠叨的一些陈年旧事,在一些孩子们的眼中恐怕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哪会有这样的事?但它确确实实在我们萧山沙地这块土地上发生过,我们不应将它忘记。

沙地的水泥缸

当年,在萧山沙地居住过的人都知道。在沙地人家为数不多的家产中,有一种家具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水缸。水缸,顾名思义,主要用来盛水。有二只缸放的位置大致相仿,一只在厨房,沙地人说的“灶头”,用来烧水煮饭;另一只在“舍檐下”,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屋檐下”,用来接“天落水”供日常用。

水缸另外还可用来储藏五谷杂粮。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沙地国家指令种植棉花、络麻为主,导致粮食紧缺。沙地人多以番薯、大、小麦等杂粮充饥。水缸当“粮仓”,既防潮又防鼠。那时,沙地的老鼠特别猖獗,因人都是饥一顿,饱一餐的。老鼠觅食更加不易。假如用木桶之类盛放粮食,没出几天保你桶壁被咬穿。水缸,还可腌制白菜、萝卜干。“萧山萝卜干”是全国出名的,盛产地就在沙地。

开始,沙地人使用的是青一色陶瓷缸。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随着混凝土的普及。聪明的沙地人发明了一种用混凝土浇制的缸,大家叫它“水泥缸”。水泥缸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但质量比陶瓷缸差,最适宜盛干货。当时,我家的邻居就是一个会浇制水泥缸的师傅,他为我家也浇制了好几只,最大一只有十来担水可盛,称“七石缸”。

这水泥缸的浇制,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在田边地角,根据缸的面积大小,找一块干燥平整的土地。用铁锹往下挖一个椭圆形洞,用泥水匠的抹墙泥夹,把洞壁抹光。后外面抹一层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里面不用钢筋等物作支撑。过了保养期,用铁锹把缸外壁的泥土挖开,灌进水。利用水的浮力,把缸抬出地面,即可使用。

现在的沙地恐怕没有什么人家再要浇制水泥缸来盛放什么。你要见到,也许已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了。水泥缸的出现和废弃就这短短的几十年岁月,还够不上一个正常人的寿命。但它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确确实实在沙地生存过,并为沙地的百姓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就象现在大家还在怀念的纺纱车、织布机一样。有朝一日,当有识之士在编“沙地志”时,别忘了给它留一个小小的篇幅。

沙地人的'吃

萧山的沙地,因土质关系,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由国家指定种植棉花、络麻为主。而沙地人的吃,则由国家发粮票每月定粮供应。如男劳力每月最多只发30来市斤粮票,平均一天1市斤还不到,胃口大的一餐就能吃上1市斤米的饭。那时副食品少的可怜,什么都要凭票,故几乎家家都缺粮。怎么办,只好用土杂粮来填肚。沙地里种得最多的杂粮是麦。麦可分为大麦、小麦、米麦几种。大麦经过碾米机剥皮、轧片。用来煮“麦稀饭”吃。做法是,粮食宽裕的家庭麦片少,大米多。子女多的、吃口重、粮食紧张的家庭则反之。这“麦稀饭”,嗅嗅气味到还可以,有点香喷喷。但若真的吃起来,这个滋味是不怎么好受,粗糙难咽。但为了填饱肚子,不吃也的吃。小麦经过剥皮磨粉,用来做麦糕,烧麦夹头,相对来讲比麦稀饭好吃。无论大麦、小麦及麦制品,吃多了,这肚子不怎么好受,总觉有股气,会放屁。所以,沙地人见某人爱吹牛,常贬他是放“麦屁”或“麦屁三千”。

番薯也是沙地人的食粮之一,用来烧番薯粥、番薯饭或干脆整个番薯烧了当饭吃。这番薯少吃一点到还好,吃多了,肠胃难受。有胃病史的更不行。沙地人说番薯吃多“闭气”,就是不通气的意思。

南瓜,嫩时作蔬菜吃,老了烧粥吃,也能作粮食用。当时有人嘲讽沙地人,曰:沙地里人派头大,外出手表脚踏车,回家破草舍,饭架上面老茄婆(茄子),饭架下面老南瓜。言意之下,缺粮食吃。

每年的花生收获季节,生产队组织妇女劳力把花生挑选一下。成熟花生,晒干后交售给国家,因为国家有定额任务。未成熟的,沙地人俗称为“嫩籽花生”,生产队按劳动力或人口分给社员。于是,头子活络点的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嫩籽花生”。杭州等地,悄悄在一些偏僻的居民小区换粮票。这种事情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的,倘若被有关部门抓获,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得。

另外,鸡、鸭、蛋等也可换粮票。如没有什么东西可换的农户,便只有用家里少得可怜的钱去买粮票,当时的早米价将近0。14元1市斤,而粮票价高时达0。30元1市斤,故当时沙地人的负担是相当重的。

过年做年糕,是传统习俗,沙地人多是用二粟、六谷(玉米)掺早米做原料,所以沙地的年糕吃起来一般不糯。但受粮食的限制,也真不错了。当时的人饿得慌,常为吃打赌。

现在的沙地人的胃口似乎小了,不少人家盛饭的碗早跟城里似的,由大转小,主食在下降。不是因为没有吃,而是副食品消费在上涨。肉、油、蛋、奶、家禽、鱼虾成为餐桌上的主流。养鸡、鸭不是为了下蛋挣钱或换粮票,是为了鸡鸭的肉味比市场上的更鲜美。过去沙地人婚嫁喜事请客办酒谓“十碗头”是最高档次,说白了这“十碗头”,除猪、鸡或鸭、鱼外,多是一些青菜萝卜。而现已不是几碗几碟的事了,叫“几层楼”。就是餐桌上这个盛菜肴的碟子,碟子叠碟子层层加码,谁有这个本事把它吃下去,看都看饱了。难怪现在沙地老一辈的人碰到一起常说:“现在是天天在过年!”

沙地人的穿

五、六十年代,我尚小,总搞不清爽。萧山沙地人称的“洋花”(就是现在常见的棉花,杆粗壮、棉铃大、纤维长、产量高),为什么只允许生产队集体种植,而不允许农民在自由地上种植。农民自由地上要种,也只允许种“本花”(一种杆细矮、棉铃小、纤维短、产量低的棉花,现已淘汰)。后来才明白,在那凭布票供应的年代里,农村里不少家庭靠纺纱织布做衣穿。为防止农民公私不分,把集体的棉花拿回家,故有关部门想出了这个分品种种植棉花的主意。不过,吃豹子胆的人也是有的,有个别贪小的农妇,利用生产队摘棉花的机会,把棉花偷偷带点回家。然后趁夜深人静之际,用手把棉籽一粒粒剥掉,混在“本花”堆里纺纱,但最终还是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扣几个工分尚属小事。说不定还会被押上台接受群众的批斗。

农民自己纺织的土布,当地人叫“杜布”,有点象现在的牛仔布,不过没有这么细腻。杜布多是白色的,一般要经过染色,才能做衣服。染单一种颜色,买点染料,烧一锅热水,就可以自己加工。若要在布上印花等,得把布送到专门的印染店。这印染店有多种图案可选择。印染师傅的作业方式和现在的手工油墨印腊纸差不多。用杜布做成的衣服叫“杜布衫”,耐寒耐穿。缺点是粗糙,且土里土气不漂亮,作内衣穿不怎么舒服。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服装厂,生产着那么多琳琅满目的衣服,供消费者自由挑选。身为种棉人,一年请一次裁缝师傅(沙地人唤“洋车师傅”),到家来替一家男女老小各缝制一套衣服,作为逢年过节作客时穿就已经不错了。平时衣服破了补、补了穿,补丁加补丁,舍不得扔掉。沙地人有句俗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孩子的衣服来说,简直是在举行接力赛,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穿到最后,连衣服原来是什么颜色都分不清了,沙地人戏谑为: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

后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化纤衣料,叫“的确良”,很快引起了沙地人的青睐。有人为此还编了一首顺口溜:的确良、看看伊漂亮,穿穿伊风凉,宁愿米勿量,去兑的确良。可见沙地人追赶时代潮流,追求新生活一斑。慢慢,杜布退出了沙地人的生活圈。不过,至今,有的沙地人在嫁囡时,总忘不了在囡的嫁妆箱中放置一小捆用棉絮擀成的花条,以寓囡家今后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之意。

现在沙地人的穿可说是五彩缤纷、色彩斑澜。男女老小春夏秋冬四季服装分明,那个没有几套出客衣。衣服不是上服装店精工细做,就是上商场购买。极少有人在家“粗制滥造”。那些姑娘小伙子,那些办厂经商的人。夏天上千元一件的T恤,冬天几千元一套的西装、皮衣,对他们来说是平常事。尤其是儿童的衣着,更是花团锦簇,眼花缭乱。他(她)们若进城来,绝对分不出那是城里儿童,那是沙地小孩。

如今沙地人的穿,令人赞叹、令人骄傲。

沙地人的住

我8岁那年,从萧山俗称的“里村”来到地处“沙地”的宁围镇读书。

初到沙地,一切都觉得新鲜,尤其是沙地里的住宅不叫房屋,唤草舍。连我们的校舍也不例外,不过是规模大点而已。用毛竹、杉木类先搭成一个框架,然后从下到上盖上预先用麦草或稻草编织而成的草扇即可。速度相当快,一般一天时间即能供人居住。这草舍新盖时,住住倒还可以,冬暖夏凉。但最多只能住上一年,便问题成堆了。舍面经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烂得千孔百疮。逢雨天,舍外大雨,舍内小雨,动用一切可盛水的工具也无济与事。遇上大雪天,草舍被雪压得“咯吱”作响,让人听了心惊肉跳。不管天寒地冻、寒风刺骨,半夜三更也得起床扒去草舍上的雪。令人讨厌的是,旧草舍还能繁殖出一些虫子。气味最难闻的要数一种被沙地人称为“树灌虫”的多足小爬虫。若煮饭烧菜不小心,让它钻了空子,那你这餐饭是吃不太平了。

沙地人修草舍多在下半年,当一户人家决定要修草舍了,大家便会自发利用晚上时间前去帮助编草扇(沙地人叫打草扇)。这编草扇是两个人活,得一人递草,一个编。一般人家的草编一个晚上就够用了。若新建或大户人家,得编二三个晚上。编草扇是义务的,大家不计什么工分与报酬。至结束时吃了主人烧得一碗青菜面或年糕之类的点心,就回家了。

住草舍怕二样,一是失火。我曾亲眼目睹过不少沙地人家的草舍失火,失火的原因有多种,小孩玩火、电线老化走火、办婚丧事时。这草舍是说失火就失火。尤其是干燥天,速度相当快,待人们发觉草舍往四周冒烟,已无法扑救。转眼就是烈火熊熊,任凭失事人家呼天哭地也无济于事。最可怕的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的兄弟三四个,分家后,一字排开,一家一间草舍。其中一家失火,其它几家也难逃噩运。就是不遭火烧,其家中的财物,也被好心的救火者七手八脚往外拖搬时弄个伤痕累累了。还有样是台风,过去沙地人有句谚语:“台风到来,直头舍当马跑,横舍全檑到。”沙地人建草舍一般分二类,一类是直建,叫“直头舍”,中间隔成三二间,有门相通;一类横建,叫“横舍”,中间也被隔成三二间。上述谚语形容台风的威力,“直头舍”因受力面少些,被台风刮得象马那么跑了。“横舍”受力面大些,被台风刮倒(檑倒,沙地方言,翻倒意思)。

后来,部分条件较好的沙地人,建起一种下砌砖墙,上盖茅草,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的住宅,大伙叫它为“墙头舍”。慢慢,随着水泥预制品的普及,沙地里出现了如一半盖草、一半盖瓦或一半土瓦、一半洋瓦等多种形式的第一代瓦房。草舍渐渐在沙地里消失了。

现在沙地人的住着实让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今天看上去挺不错的房子,明天说不定又将成为更新换代的牺牲品。据说地处沙地的红山农场,短短十几年,弹指一挥间,住宅已到第七代。

对沙地人的住宅赞叹之余,不免让人滋生出一丝忧虑。现在沙地人的确富了,但富得并不均匀,眼下建房不是一万二万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以十万元为一个级差在递增。已出现了五十万元以上的别墅式住宅。若把大量的活钱变成死钱,仅仅为了挣个虚荣,图个门面,搞个攀比,那大可不必。

愿我的想法是多余的。

愿沙地人的住宅更漂亮、更气魄。

篇5:沙地种树作文

沙地种树作文

前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报道,是关于一位老奶奶在沙地种树的事情。

这位老奶奶当年和她丈夫住的地方土质沙漠化,经常受沙尘暴侵袭,农田无法正常耕种,当地的人想方设法搬离那里。老奶奶和她丈夫了解到种树有改善沙漠土壤的作用,便决定在沙地里种树。

他们在沙地里先挖坑,由于土壤沙化了,要挖很深才能挖到泥土,再往下挖一些,翻出泥土,把小树苗栽进去,盖上泥土,最后盖上沙子。就这样,他们重复着同样枯燥的'动作,一天一天不停地种树。由于辛苦,丈夫不幸去逝了,他的骨灰就埋在一棵树苗下。乡亲们劝老奶奶别种树了,可老奶奶不听,带着丈夫的遗愿继续种树。

十几年下来,老奶奶种的树如今已经成了一大片树林,当年的小树苗也已经长得高壮结实,能抵挡风沙了。老奶奶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在城里买了房子,要接老人过去一起住,但老奶奶不愿离开,她说,她想留在这里看着她的丈夫和树。

看到这则报道,我被老奶奶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一个人做一件事能坚持一天容易,坚持一星期也容易,但一直为改善居住环境坚持种树十几年,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天越来越多,我们能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做点什么呢?我们能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能不乱扔垃圾;能爱护小动物;能督促爸爸妈妈少开车,多骑自行车;能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能节约用水用电;能少用一次性用品……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我们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天空也一定会越来越蓝。

篇6:沙漠

水中有龙方出名,

山上有仙才显灵。

一片沙漠无寸草,

因出石油变座城。

篇7:毛乌素沙地治理新思路

毛乌素沙地治理新思路

摘要:毛乌素沙地形成的时间已有几十万年,年降水量350~500 mm,是以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带.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囡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气降水通过沙层向深部的快速渗透,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固沙,能够加速植被的恢复,而且还能够在平坦的地区发展良田,能从根本上治理和利用这一沙地.由于该区紧邻黄土高原,土壤物质丰富,采取以土盖沙的改良方式对解决该区沙漠化问题应当是现实而有效的.作 者:董雯    DONG Wen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陕西渭南,714000;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 期 刊:水土保持研究  ISTICPKU  Journal: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16(1)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    特殊成因    治理措施    覆土盖沙   

篇8:沙地一日玩日记

沙地一日玩日记

我和钟志强他们到沙地玩,结果就是一身脏呀。

我们到了沙地,直接就无视了沙地的地形,跑向河边的船上,我简直就是一个 就是一个小矮人,很快我发现我就是一个小矮人,因为我发现了,那条船他们都可以上去,而我要别人拉我一把呀?这就是人和人的区别吗?

我们上了船,不会吧,这艘船这么坏了,都长杂草了他们还玩得不亦乐乎的呢,这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过接下来他们一定笑不出来了,因为要回去的'时候,他们遭殃了哦。

我们回去的时候使劲地跑,结果除了我和钟志强,其他两人都有陷进了泥巴你了,还有一个一直陷到的膝盖上面,那个陷到了脚踝的人只好把鞋脱了,去救他,哎呀,脏死了他也真干呀,不过等他出来了看他这么办?

他把他给救出来了,但是塔列惨不忍睹,好好的玩一下,结果就这样的结束了,这还是沙地一日玩吗?这简直就是泥地一日游。

讲话稿和发言稿区别

and和with的区别和用法

工作计划和方案区别

穿越沙漠和自由作文

上海卷高考作文:穿越沙漠和自由

“记录”和“纪要”的区别

社保和医保的区别

通告和公告的区别

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公司章程和协议的区别

沙地和沙漠的区别(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沙地和沙漠的区别,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