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人比黄瓜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参考
作家作品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背景材料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大道之行也这番言论的。
文章主旨
文章描绘了一幅大同世界的美好蓝图,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以及作者对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神往。
写作分析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全文分三个层次,先总论大同社会的纲领,再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大同社会美好的图景,结构很严谨。文章第二层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首先说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然后说的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最后说的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特征中前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说理很透彻。
2、多用排偶句式。
文章大多采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文言词汇积累
1、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推举。
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古今异义
讲信修睦 (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孤、独 (古义:幼而无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今义:孤单、独自)
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归)
大道之行也 (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大路)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选贤与能(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故外户而不闭(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均为形容词作名词,指老年人、中年人、儿童)
4、一词多义
【为】
天下为公:成为
不必为己:为了
【修】
讲德修睦: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乱】
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兴】
谋闭而不兴:发生
水波不兴:起
【谓】
是谓大同:叫做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
【故】
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
故外户而不闭:所以
问题探究
1、文中所提出的大道大同的含义各指什么?
[解答]大道是孔子将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利用它们来揭示人类社会所应普遍遵守的法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的同,犹和也,平也。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是儒家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是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解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其实又不然,因为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世正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倒退的主张。这恐怕不合孔子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决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体验对话
师问:有同学认为,眼下中国人们生活富足安康,社会经济秩序得到良好发展,所以,我国已经达到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甲生:我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我国一贯施行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策略,而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人们生活富裕安康,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秩序健康稳定。而现在我国的情况与大同社会里的人人安居乐业这一特征完全相符。
乙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快,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这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仍有不少人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与大同社会里的天下为公的理想不符。
丙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在我们当今社会里,还有不少阴暗角落,有将老人赶出家门的,还有贩卖儿童的,这与大同社会里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不相符。
[ 思维点拨]这是一道有政治色彩的表述题。要求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针对别人的观点作出讨论,难度比较大。解答此题,除了要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和思想意义外,更重要的是,能借助政治学科的知识,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不能将自己的思维排除在现实之外。
习题指津
探讨与练习一: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思维展示】设题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参考答案】1、(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2、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两者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
探讨与练习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思维展示】目的是积累词语,使同学们养成因声求义的习惯。
【参考答案】1、与,通举,读jǔ,选拔。2、分,读 fn,职分、职业。3、恶,读 w,憎恶。4、鲜,读 xiǎn,少。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的资料,你收集了多少,《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那么,关于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分享给大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
⑵废疾者(废疾: )
⑶女有归(归: )
⑷谋闭而不兴(兴: )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
⑺大同(同: )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 、 。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⑵不独子其子(子: )
⑶矜、寡、孤、独(孤: )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第三部分
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1.略
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
3.略
4.《礼记》、儒家、戴圣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2.略 13.略 14.成理成文即可
15.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16.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17.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18.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19.略
20.略
21.D
22.⑴略⑵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自己化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精选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与: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3)男有分,女有归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通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意思:
(3)可爱者甚蕃。通意思: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通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大道之行也基础知识练习题
1、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
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
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 选贤与能。_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
②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
③ 可爱者甚蕃。_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
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_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
3、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 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② 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③ 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④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
5、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③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④ 盗窃乱贼而不作。
6、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子:
7、填空:
①《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
②“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8、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参考答案】
1、B(害人)
2、① “与” “举” 推举
② “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
③ “蕃” “番” 多
④ “说” “悦” 愉悦、高兴
3、B
4、① 分:职分 归:女子出嫁
② 恶:憎恶
③ 乱:造反 作:兴起
④ 闭:用门闩插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
5、① 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②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③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6、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7、① 西汉 戴圣 49
② 论语 孟子 礼记
8、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3)故人不独亲其亲( )
(4)男有分,女有归( ) ( )
(5)货恶其弃于地也( )
(6)是故谋闭而不兴( )( )
(7)盗窃乱贼而不作( )( )
(8)故外户而不闭( )
3、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6、课文阐述的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不独子其子:
8、按照原文将横线上的语句补充完整。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11、(1)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请用//线在文中划分。
(2)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1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参考答案:
1、略。
2、(1)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成为(2)通举,选拔,推举。培养(3)以为亲(4)职分 女子出嫁(5)憎恶(6)这 发生(7)造反兴起(8)用门闩插门
3、(1)西汉 戴圣 49(2)论语 孟子 礼记
4、(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C
6、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1)以为亲,意动用法;亲人。(2)以为子,意动用法;孩子,儿女。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9、(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2)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10、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11、(1)三;一层:从开头至讲信修睦二层:从故人不独亲其亲至不必为己三层:从是故谋闭而不兴至结尾。(2)总分总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4、言之成理即可。
★ 大道之行也翻译
★ 大道之行也教案
★ 大道之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