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ndypk2010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共含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ndypk201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

篇1:《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 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翻译:

8、大道的内涵是 , , 。(3分)

9、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6、C

7、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8、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9、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篇2:大道之行也阅读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小题3:大道的内涵是 , , 。(3分)

小题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小题3: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小题4: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归来)/男有分,女有归(指嫁人成家)。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来概括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概括特征。

篇3:《大道之行也》阅读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及答案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注:①语(yù):告诉。②王(wàng):统一天下。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阅读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上述短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称霸天下。当然,这一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时代的局限性。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需要我们好好体会。

【练习】

6、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7、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8、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参考答案:

1、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此⑤发生⑥从

5、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8、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9、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

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

篇4:《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文中加点词。( 分)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分)

①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选自《 》,其作品大多反映了 家思想。( 分)

5、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两个出自本文或与本文意思相同的成语。( 分)

参考答案:

1、为:是。 皆:都。 分:职分、职守。 归:出嫁、归宿。 于:从。

是故:这样所以。 兴:发生。 作:兴起。

2、(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或者: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养自己的孩子。

(2)选拔、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管理社会),讲究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3)人们憎恶把货物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4)所以外面的大门都可以不关了,这就叫做“大同”。

3、(1)“与”通“举”,选拔。 (2)“矜”通“鳏”,老而丧妻的人。

4、《礼记.礼运》 儒

5、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

③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6、天下为公、选贤举能、鳏寡孤独、夜不闭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篇5:《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⑴不独亲其亲( )

⑵男有分,女有归( )( )

2、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_______通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

_______通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以……为亲

⑵职业 女子出嫁

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与,通“举”。选拔

3、⑴(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⑵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4、第一,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第二,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第三,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对即可)

篇6:《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小题3:大道的内涵是 , , 。(3分)

小题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小题3: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小题4: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归来)/男有分,女有归(指嫁人成家)。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来概括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概括特征。

篇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阅读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不独子食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参考答案

9.(4分)(每小题1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 (4)憎恶

10.(2 分) B

11.(4分)(每小题2分)(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2. (2分)(每小题1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3.(3分)示例: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篇8:《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①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②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4.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篇9: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学习总结一:

《大道之行也》

——节选自《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必须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必须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学习总结二:

大道之行也

原文

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为:是,表决定。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必须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必须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因此”“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独:单独。

16。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养:供养。

18。是:这。

19。终:终老,终其天年。。

2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故:因此。

22。〔外户〕泛指大门。

23。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谓:叫做。

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能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能够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二、有些词语在必须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必须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必须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相关选摘:

《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十分多的春秋时期,迫切期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构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篇10:《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篇11:《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译文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大道之行也翻译

大道之行也教案

八上《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

《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道之行也》阅读原文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