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DCS与PLC的区别是什么(共含9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明明如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DCS主要用于过程自动化,PLC主要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 如果从计算机和网络的角度来说,它们是统一的,之所以有区别,主要在应用的需求, DCS常常要求高级的控制算法,如在炼油行业,PLC对处理速度要求高,因为经常用在联锁上,甚至是故障安全系统.
PLC 系统,即可编程控制器,适用于工业现场的测量控制,现场测控功能强,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技术成熟,使用广泛,价格合理,
DCS 系统,即集散工控制系统,属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控制系统。它适用于测控点数多、测控精度高、测控速度快的工业现场,其特点是分散控制和集中监视,具有组网通讯能力、测控功能强、运行可靠、易于扩展、组态方便、操作维护简便,但系统的价格昂贵。
PLC是一种产品,由它可以构成DCS。
DCS是过程控制发展起来的,PLC是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起来的。
DCS与PLC的区别要点:
1. DCS是一种分散式控制系统,而PLC (可编程控制器) 只是一种控制装置,两者是系统与装置的区别。系统可以实现任何装置的功能与协调,PLC装置只实现本单元所具备的功能。
2. 在网络方面,DCS网络是整个系统的中枢神经,它是安全可靠双冗余的高速通讯网络,系统的拓展性与开放性更好。而PLC因为基本上都为个体工作,其在与别的PLC或上位机进行通讯时,所采用的网络形式基本都是单网结构,网络协议也经常与国际标准不符。在网络安全上,PLC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我们采用电源,CPU,网络双冗余。
3. DCS整体考虑方案,操作员站都具备工程师站功能,站与站之间在运行方案程序下装后是一种紧密联合的关系,任何站、任何功能、任何被控装置间都是相互连锁控制, 协调控制;而单用PLC互相连接构成的系统,其站与站(PLC与PLC)之间的联系则是一种松散连接方式,是做不出协调控制的功能。
4. DCS在整个设计上就留有大量的可扩展性接口,外接系统或扩展系统都十分方便,PLC所搭接的整个系统完成后,想随意的增加或减少操作员站都是很难实现的。
5. DCS安全性:为保证DCS控制的设备的安全可靠,DCS采用了双冗余的控制单元,当重要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都会有相关的冗余单元实时无扰的切换为工作单元,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PLC所搭接的系统基本没有冗余的概念,就更谈不上冗余控制策略。特别是当其某个PLC单元发生故障时,不得不将整个系统停下来,才能进行更换维护并需重新编程,
所以DCS系统要比其安全可靠性上高一个等级。
6. 系统软件,对各种工艺控制方案更新是DCS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当某个方案发生变化后,工程师只需要在工程师站上将更改过的方案编译后,执行下装命令就可以了,下装过程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不影响原控制方案运行。系统各种控制软件与算法可以将工艺要求控制对象控制精度提高。而对于PLC构成的系统来说,工作量极其庞大,首先需要确定所要编辑更新的是哪个PLC,然后要用与之对应的编译器进行程序编译,最后再用专用的机器(读写器)专门一对一的将程序传送给这个PLC,在系统调试期间,大量增加调试时间和调试成本,而且极其不利于日后的维护。在控制精度上相差甚远。这就决定了为什么在大中型控制项目中(500点以上),基本不采用全部由PLC所连接而成的系统的原因。
7. 模块:DCS系统所有I/O模块都带有CPU,可以实现对采集及输出信号品质判断与标量变换,故障带电插拔,随机更换。而PLC模块只是简单电气转换单元,没有智能芯片,故障后相应单元全部瘫痪。
8. 现在高端的PLC与DCS的功能已经差不多,DCS对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还要定时扫描有较强的功能,同时对运算和模拟量的处量比较拿手。
9. PLC还分大、中、小、微PLC,其中微型的只卖几百块到块,点数也好少,大型的可以带数千点,运算能力与DCS差不多,但对多机联网功能较弱。现在两个技术平台都差不多,只是重点不一样。
DCS是一种体系结构。
PLC、DCS是由早期不同的产品形态和应用场合逐步完善演化而来。
可以说PLC有制造业的继电器演化发展而来。
DCS是由过程控制的仪表发展演化而来。
各自产品有其自己的使用场合和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行业的相互渗透和竞争的激烈。
PLC和DCS这两种产品都在发展自己优势的同时向对方的渗透。
应该知道PLC的逻辑控制功能很强大,而回路控制则是不值一提的[可以看一看型号稍微老一点的PLC],而DCS系统正好相反。这是由于两种系统的内部处理机制的不同。
看看现在呢?
老牌的PLC厂商均涉及DCS应用领域如西门子、罗克威尔,其系统不过是PLC加网络加软件加增强的控制器。
DCS厂商如霍尼维尔等其系统也融入了PLC,以增强其逻辑控制功能。
要注意一点PLC是一种控制器;
DCS是一种体系结构是由控制器+IO采集+网络+软件等组成的系统。
化工厂DCS与PLC的Modbus通讯应用研究论文
1 装置概况
本厂的双螺杆挤出机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 7 -300PLC,上位监控机位于现场厂房内,中央控制室的岗位操作人员不能对其监视,为方便岗位操作人员对现场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决定将此装置的运行参数引入DCS控制系统。
Modbus协议具有数据传输量大、侦错能力强、实时性好等特点,该厂的DCS系统和此装置控制系统都有支持Modbus通讯接口,所以采用Modbus通讯方案来实现DCS系统和该控制系统之间的通讯功能。
2 通讯卡安装、组态及通讯协议设置
2.1 安装及硬件组态
安装:CP341进行Modbus从站通讯时,需要安装硬件狗,按照安装说明把硬件狗插入到CP341卡的背面插槽中。针对该项目将CP设计安装在和CPU同一机架上UR(0),通过U型连接件将CP341和其前面的信号模块卡连接起来,然后通过紧固螺丝将其固定在机架上,最后将24V电源线接到CP341卡的电源端子上给其供电。CP341电气接口按照RS485接口类型方式进行连接,组成半双工通讯,根据CP431-RS485接口定义连接4T(A)-号和11 T(B)+号接线端子。
硬件组态:通过双击SIMATIC MANAGER图标进入管理器窗口,点击窗口左面的SIMATIC300站点,在窗口的右面出现Hardware图标和已组态的CPU图标,双击Hardware图标进入项目的硬件组态画面,根据CP的实际安装位置,在硬件目录中选择CP341(6ES7 341-1CH01-0AE0)通讯卡将其拖放到与CPU同一个机架UR(0)的第十个插槽,然后点击保存和编译按钮对硬件组态进行保存编译,然后将CPU硬件置于Stop位,把组态的硬件下载到CPU中。在CP341参数设置对话框的Protocol菜单中选择MODBUS SLAVE选项,然后点击Load drivers加载CP的驱动。
注意:首次组态通讯卡后需要编译下载到CPU,否则在加载CP341驱动时将会加载不成功。
2.2 通讯协议设置及功能码对应从站地址设定通讯协议设置是定义通讯时的波特率、帧特性以及从站地址,通讯双方的协议设置一致是通讯成功的关键,以下是针对该厂的通讯协议设置。通讯协议方式选择RTU(远程终端)方式,进入CP341通讯卡的Protocol协议设置窗口,在Modbus-Slave菜单下设置从站地址为3(地址范围1~255),波特率选择9600、数据位8、停止位1、奇偶校验选择偶校验(even),在Interface菜单中按照上文所说的实际连线方式,选择操作模式为半双工(RS485)两线制操作模式,选择Signal R(A)0Volt Signal R(B)5 Volt的接线方式。
功能码对应从站地址的设定:按照该厂要求只需在DCS进行该装置的监视,故功能码FC01、05、15及FC02对应的M、Q、T、C、I等数据区不需要进行设定,使用其默认值0即可。在FC03、06、16功能码菜单下设定程序中没有使用的基本数据块DB7,FC04功能码菜单下设定程序中没有使用的基本数据块DB8,在Limits菜单下MIN DB中设定DB7,MAX DB中设定DB8,来限定MODBUS访问的数据区只是在这两个数据区中,根据该厂的通讯要求Modbus只需要读取SIMATIC输入寄存器,不需FC03功能读取保持寄存器,DB7数据块实际上未用。
3 程序编写
在程序的块文件夹里插入数据块DB7、DB8、DB80和DB81,插入功能FC15、FC16,以下对插入到程序中新对象作用分别作介绍:DB8数据块区是用于存放将要传送到DCS的数据,该项目中创建了数据类型为WORD的20个数据字存储区。DB80数据块作用是作为FB80功能块的工作数据区也称为背景数据区,不需要进行任何设置。DB81数据块中是存放FB80通讯功能块的参数初始值。FC15功能是实现调用CP341的通讯功能块FB80。FC16功能是实现将要传送到DCS的数据通过使用MOVE传送指令传送到DB8数据块里面。FC15、FC16的功能能够被执行需要在组织块OB1主程序中调用。每次CPU冷启动或暖启动之后,都要执行MODBUS通讯FB的初始化,通过CP_START输入处的上升沿激活初始化,因此在组织块OB100(CPU暖启动)或OB101(CPU冷启动)中添加程序。该项目中在OB100中添加如下一段程序:
AN DB81.DBX0.0 // 设置CP_START
S DB81.DBX0.0 //
A DB81.DBX0.1 // 重置 CP_START_FM
R DB81.DBX0.0 //
LADDR是CP的基址,使用硬件配置中CP的地址,该项目中地址为496。
START_TIMER定时器,定时器超时初始化,该项目中使用定时器T200,START_TIME S5Time,时间值超时初始化,该项目按照常规设置为5秒,其余参数则按其初始值设置即可。将CPU置于STOP位,把新编写的程序全部下载到CPU中,然后再将其置于RUN位。
4 通讯测试方法及测试
测试时通过Modbus通讯测试软件来分别充当主站、从站与PLC和DCS进行通讯,通过发送或接受报文的方式查看通讯情况是否正常。
测试软件Mdbus32作主站和PLC进行通讯测试,电气连接通过RS485转RS232的转换器连接至PC机的.DB-9针串行数据口,Modbus测试软件通讯协议设置按照PLC方进行,确保双方的协议设置一致。设定从PLC读取数据的Modbus起始地址及数据个数,点击在线按钮将通讯伙伴连接,打开测试软件的监视器窗口监视读取数据的情况。实际的通讯情况证明通讯双方的电气接线及通讯设置均正确,实现了数据的正确传送,CP341通讯卡的通讯指示灯RXTX交替闪烁。
5 DCS和CP341通讯的实现
FBM224现场总线组件是I/A Series系统中作通讯的卡件,提供4个Modbus总线接口(RS-422和/或RS-485),传输数据类型是2字节或4字节的带符号整数或不带符号整数,4字节单精度浮点值或二进制值,字节交换和位交换可选,据此应注意在I/A系统的ICC程序组态器中对通讯点的读取要正确填写其数据类型和数据位的长度。该项目中做主站的设置Modbus地址从1开始,对应Modbus消息帧的寄存器编号值是0,则访问SIMATIC数据区是从数据字DB8.DBW0开始访问此DB,更高的Modbus寄存器编号访问此后的数据字。要保证通讯数据地址的有效性,防止出现通讯地址错位。
6 结语
运行实践证明,应用Modbus通讯实现DCS和PLC之间的通讯是一种方便、可行、可靠性高和低成本的方案。
例句:
Soon he becomes dependent on the expert.
不久他就开始依赖这位专家了。
Dependent users can't relate to anything but drugs.
依赖毒品的'人,除了毒品不顾一切。
The company is dependent on government financial help.
这家公司依靠政府的财政援助。
本文利用PLC对磨机润滑系统的温度,压力等的监控与调节。通过PLC与单片机通信,实现对温度的外部显示,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本系统在系统中使用调试成功,实现了对温度、压力、油箱液位的自动采集和实时监控调节、报警等功能以及对主机的控制,为现代工业控制的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具有较好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性。
由于设计水平有限和时间的仓促,本文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通过本次设计,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相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们懂得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于是图书馆和INTERNET成了我们很好的助手。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优劣、取舍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便会使我们受益非浅。
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才能解决。自然而然,我的耐心便在其中建立起来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摘要:PL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控制中。本文基于PLC技术在电气控制应用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促进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PLC;电气控制;电气技术;电气设备
1PLC在电气控制应用的优点
1.1体积小、重量轻
超小型的PLC其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由于PLC体积小的特点,发热量低功耗仅为数瓦(W)。
1.2实用性更强
PLC除了具备基本的逻辑处理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数据运算能力,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电气控制场合。PLC除了能够应用于模拟电气控制系统外,还可应用到电气数字控制系统,兼容性更高。随着对PLC的研发和应用,其功能也要越来越丰富,能够实现温度、位置控制,以及对CNC多个领域进行控制。
1.3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PLC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制作而成,其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处理工艺,具有相当不错的稳定性。PLC还能自动检测硬件故障,检测到故障并及时发出警报。PLC软件层面,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在外围器件编写故障自诊断程序,使PLC在软件和硬件层面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功能。
2.1PLC电气控制在立式仓库的`应用
立式仓库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仓储管理一个关键环节。现阶段立式仓库主要有货架、计算机以及PLC等部分组成,其中PLC作为立式仓库的电气控制核心。立式仓库的电气控制系统中,所采用的是闭环控制,高速计数器接收编码器反馈的转数,再把转数转化为数字信号发向PLC,实现单次电机闭环控制。[1]
2.2PLC电气控制在机床的应用
机床的电力控制中CNC与PLC装置各自独立,同时2个装置都要经过CNC内部进行传递。PLC电气控制信号,则通过T/O以及CNC从而实现PLC电气控制功能。PLC能够初始化机车面板上信号,实现急停、报警子程序、控制主轴使能等功能;自动夹紧机床,对机床通信情况自动检测断刀及刀位,还可自动换刀。PLC在数控机床的应用,能够实现机床监控自动化,大幅度提高机床生产率。
2.3PLC电气控制在开关量控制的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PLC技术,保证了控制系统自动切换方式,从而解决通断时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提高电气控制系统运行效率。
2.4PLC电气控制在控制顺序的应用
通常采用PLC技术的企业往往将其作为顺序控制器来使用,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顺序控制是PLC运作的一个常见环节。把PLC系统纳入电气自动化顺序控制的环节时,要满足几点要求,如:只有设计科学以及组合合理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才能应用PLC进行顺序控制。[2]
2.5PLC在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通过分散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能够对控制对象进行分类,在分类基础上进行单独控制。有很多种控制装置都能够连接PLC设备,利用设备连接各种类型的PLC能够实现PLC分散控制。特别是在个别设备出现故障时,PLC分散控制能够及时切断故障设备的信号,避免故障影响到其他设备。
2.6PLC在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
以计算机作主桥接通道,把各种电器设备连接起来,在集中控制系统中PLC处于核心控制的地位,通过它能够对多个电气设备进行统一控制。以合理的连接顺序和连接方式,使多种设备能被统一控制。
2.7PLC在数据处理的应用
通过PLC技术控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电气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实现数据计算、转换、传达和存储等功能。PLC把存储器处理数据传输至机械电气装备,其内部设备进行数据接收,并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反馈,实现电气系统自动化控制。
2.8PLC在运动控制的应用
由于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直线或圆周运动,连接PLC设备的控制系统可根据电气设备这种行动规律发挥设备的控制性能。PLC对设备运动轨迹进行捕捉,同时对运动产生的数据参数进行计算,以此控制电气设备。
3结束语
对于日趋精细化、小型化的电气设备来说,PLC技术及设备有着诸多的应用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电气控制的效率,减少电气控制系统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博.基于PLC应用技术的电气控制分析研究[J].电子测试,(11):93-94.
[2]钟璐阳.PLC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领域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3(10):155.
我国《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务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动成果所达成的协议。
(1)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之间签订,也可以是公民个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
(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双方是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隶属关系;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不存在隶属关系,提供劳务一方无须成为用工单位的成员即可提供劳务。
(3)主体的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获得工资除双方自行约定数额外,其他最低工资、工资支付方式、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者获得的报酬、支付方式、保险等,主要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法律未做过多约束。
(4)合同内容的任意性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内容由《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不能由当事人协商,如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等;劳务合同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不违背强行法规定的情况下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任意性较强。
(5)法律调整不同。
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合同法调整,而劳动法则由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来规范调整。
(6)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不履行、非法履行所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上的责任,而且还有行政上的责任,如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
劳务合同所产生的责任只有民事责任,即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不存在行政责任。
(7)纠纷处理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争议一方应先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不服劳动仲裁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劳务合同纠纷出现后,争议双方可以直接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无须“仲裁前置”。
硬盘一般都需要格式才能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各种操作系统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来管理磁盘,而只有格式化才能使磁盘的结构能 作系统认识,磁盘的格式化分为物理格式化和逻辑格式化,物理格式化又称低级格式化,是对磁盘的物理表面进行处理,在磁盘上建立标准的磁盘记录格式,划分磁道(track)和扇区(sector)。逻辑格式化又称高级格式化,是在磁盘上建立一个系统存储区域。
硬盘格式化目前使用最多的是NTFS格式与FAT32格式,一般的格式化又分为普通格式化与快速格式话,快速格式话速度要快不少,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下面详细介绍。
格式化与快速格式化区别
快速格式化不是真正意义的格式化,烟囱新建只是快速的把分区里的东西全部删除,如果没什么病毒问题这样是可以的,省时间。但如果有病毒问题就不行了,有些顽固性病毒这样快速格式化是清除不掉的,要正式的格式化,这样就是把硬盘一点点的彻底清干净能够清除。
快速格式化是将此盘作一个“已格式化”的标记。虽然理论上此盘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EasyRecorver等特殊软件恢复,但也只能通过这些特殊软件恢复。盘中木马已经全部清除(100%),除非你有意用特殊软件恢复它。而普通格式化则无法用特殊软件恢复之前的数据,区别仅在于此。但是,如果你的系统盘中有木马或病毒,并且它们在运行,即使你格式化了其他盘,病毒也可能重新在格式化后的盘中写入自己。快速格式化是将该分区上的数据进行擦除操作,耗时在几秒到几十秒不等。
慢速格式化是将该分区上的数据进行擦除操作,然后填入任意数据以填满分区,再将数据擦除,达到对原有数据破坏性擦除的功能,
并且在擦除后的格式化操作中,一边对硬盘进行坏道检查,一边进行分区。耗时在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平常电脑系统优化维护只需要用快速格式化就可,如果你的硬盘数据比较机密,那就是用慢速格式化。
下面还有几点快速格式化与正常格式化的区别:
一、快速格式化只是删除所在驱动器的文件,北京废品回收而并不对磁盘扇区重写。而普通格式化对磁盘扇区重写,所以就比较慢一些。
二、快速格式化仅仅是抹去表面的数据,还是可以用手段恢复的。而正常格式化除了抹去数据,还会对硬盘进行检测,所以时间较长.
三、正常格式化时间非常的长。但会在格式化的时候全面检测硬盘,如果有坏道会提示。快速格式化需要的时间非常少,但如果硬盘有坏道,将不会出现任何提示,因此,如果时间充裕,建议用完全格式化来做。
四、快速格式化只是简单的将存储介质(硬盘、软盘、U盘等等)中的文件删除。一般格式化(完全格式化)则除了删除文件系统之外,还会检测存储介质的扇区,因此速度比快速格式化要慢得多。
五、一般来说,不是为了确认存储介质有问题而仅仅是删除文件,用快速格式化就可以了,但是要分析坏扇区,则必须用一般格式化了。
六、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快速格式化,速度快一点。如果你怀疑硬盘有坏道,可以试用普通格式化。低级格式化Low level Format过多是会损坏硬盘的,一般不需要,也不建议使用。
七、这两种都是高级格式化即High level Format,两者的区别在于快速格式化仅仅是清掉FAT表(文件分配表),使系统认为盘上没有文件了,并不真正格式化全部硬盘,快速格式化后可以通过工具恢复硬盘数据,快速格式化的速度要快的多就是这个原因。不选快速格式化,普通格式化程序会将硬盘上的所有磁道扫描一遍,清除硬盘上的所有内容,不可恢复,普通格式化可以检测出硬盘上的坏道,速度会慢一些。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区别
不少人把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就是指的同一个事物。其实这二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就有人要问了,究竟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有哪些区别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相关内容。
(1)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两方当事人是不同的。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由单个的劳动者和企业组成的,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是由全体职工和企业组成的,全体职工是由工会或职工代表代表职工,来跟企业的代表一起协商签署集体合同,所以两者的当事人不同。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同。
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约定的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而集体合同里主要约定的是职工权利与企业义务。因为劳动合同是每一个职工和企业分别签订的,所以劳动合同里所反映的都是带有个性的东西,比如说,具体到一位职工,他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是多少,岗位是什么,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等等。而集体合同反映的是企业里所有的劳动者享受哪些最基本的福利待遇,有哪些最基本的保障条件,所以集体合同反映的是共性的问题,而不是个性的东西。
(3)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同。
劳动合同的作用是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约定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的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时间和条件。劳动合同的哪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都是违约或者违法的。而集体合同更多的作用是约束企业给予职工哪些最基本的待遇,在集体合同里,对于约定的企业的义务,企业必须执行;对于约定的员工的义务,基本上是道义上的。也就是说,集体合同里员工约定的应该履行的义务,员工不履行,或者职工代表不履行,那么企业不可以拿集体合同去告员工。所以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4)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产生的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一旦建立劳动关系,就必须签署的。而集体合同则不同,因为劳动关系刚刚建立的时候,企业职工人数不多,无法签署集体合同。所以,签署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按照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一旦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就可以签署。而集体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虽然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但是还不能签署。因为必须是先制定集体合同的文本,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双方当事人才可以签署。
(5)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
劳动合同是一经双方当事人签署,就马上产生法律效力。而职工代表或者工会,即使和企业签署了集体合同,也不能马上产生法律效力。当双方当事人签署完集体合同后,应该报给相关的劳动行政部门。在法律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劳动行政部门没有对集体合同提出异议,或者没有给企业任何回复,那么在过了法律规定的时间后,集体合同就自然具有法律效力。
(6)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同。
劳动合同有三种期限,即有固定期的、没有固定期的,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而集体合同只有一种期限,就是有固定期的,而且时间只能是一至三年。
★ 学习plc心得
★ plc实习报告
★ plc开题报告
★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