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欧阳公苦读文言文翻译(共含12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jesj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欧阳公苦读文言文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答案】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通过《欧阳修苦读》阅读参考答案,同学们是否觉得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还不够深刻呢,如果是这样,那就抓紧时间改正吧。
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译文:
③ 惟读书是务。 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等到他稍微大点的时候,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③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所以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5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14务:致力,从事。
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欧阳公2四岁而孤3,家贫无资。太夫人以4荻(dí)5画地,教以书字。多诵6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7其稍8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 )里9士人10家借而读之,或11因12而抄录13。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词语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来干什么。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14.务:职务。
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白话译文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
诗人欧阳修苦读,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我们看看下面的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先公:指欧阳修
4.孤:失去父亲
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6.以:用
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8.使:让
9.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闾里:乡里、邻里
13.士人:读书人
14.或:有的时候
15.因:趁机;借……机会。
16.书:写
17.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二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结语:欧阳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喜欢的可以多了解一下,该内容就介绍到这里!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欧阳修苦读,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我们看看下面的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先公:指欧阳修
4.孤:失去父亲
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6.以:用
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8.使:让
9.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闾里:乡里、邻里
13.士人:读书人
14.或:有的时候
15.因:趁机;借……机会。
16.书:写
17.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二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文言文欧阳修改文翻译
原文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①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②,逸马③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弊。“公曰:”使子修史④,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⑤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⑥一笑。
注释
1.毙:杀死。这里指踏死。
2.通衢(拼音:qú):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3.逸马:奔马。(正在奔跑着的'马)
4.修史:编该史书。
5.内翰:翰林的别称,指欧阳修。
6.相与:互相,一起。
翻译
欧阳修在翰林院做官时,常和同事一起出游。有一次,路边的奔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请大家试着记载此事。”一人说:“有条狗睡在大路上,一匹奔跑的马用马蹄踩死了它。”另一人说:“一匹马在大路上奔跑,路上睡着的狗碰上了,给踩死了。”欧阳修说:“假如让你们编写史书,写一万卷也写不完哪。”于是有人问:“那你说怎样写呢?”欧阳修说:“奔马在大路上踩死了一只狗。”大家听了相互笑了起来。
欧阳修个人简介
欧阳修(10-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欧阳守道德文言文翻译
民间巫术,是经过漫长历史长河流传下来的一种民俗。中国古代以女性巫师为“巫”,男性巫师为“觋”。巫师作为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巫术就是他们召神驱鬼的手段,其方法多伴有咒语和符。巫术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保护自身避灾驱邪和祈求保佑的白巫术及出于恶意、目的`在于加害别人的黑巫术两种。
旧时,民间巫术盛行,体现的是“万物有灵”思想。活动则包括占卜算命(抽签、贴签)、相面、风水、神水、药治病、求儿女、求雨、驱鬼、扶乩、降神、还愿等等。曾有专司此职的巫师,他们在市民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凡决定家庭或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时都可以看到巫师的影子。比如为即将缔结婚姻的男女双方批八字、择吉日良辰;为要盖房的人家选风水宝地;帮助有丧人家料理亡者的入殓、下葬―――司这类职者多为男性,俗称其为“星相士”或“阴阳生”。他们多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占卜,声称有神灵附体,以请神为手段为人治病的男性被称作“香童”或“师傅”;女性不论年龄都统称“姑娘子”、“姑娘婆子”或“巫婆儿”等带有贬义的称谓。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①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②,逸马③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弊。“公曰:”使子修史④,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⑤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⑥一笑。
注释
1.毙:杀死。这里指踏死。
2.通衢(拼音:qú):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3.逸马:奔马。(正在奔跑着的马)
4.修史:编该史书。
5.内翰:翰林的别称,指欧阳修。
6.相与:互相,一起。
翻译一
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事们出去郊游。一次,有一匹奔马踏死了一条狗。欧阳修说:“各位尝试写下这件事。”一个同事说:“有条狗睡在大路上,一匹奔跑的马用马蹄踩死了它。”另一人说:“一匹马在大路上奔跑,路上睡着的狗碰上了,给踩死了。”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编写史书,一万卷也不止。”同事们问:“欧阳公如何写?”欧阳修说:“奔马在大路上踩死了一只狗。”大家相互会心地笑了。
翻译二
一天,欧阳修骑马送客回来,看见一群人正围着一条奄奄一息的大黄狗议论纷纷。一问,才知道刚才有一匹脱缰烈马飞驰而过,这大黄狗卧在路上竟被马踩死了。
欧阳修回到家里,恰巧有两个青年拿着文章来请他批改。他看了看,觉得文章写得都还可以,只是语言罗唆些。他放下文章,笑着问两个青年:“刚才,大路上有一匹奔马把睡卧在路上的.一条大黄狗踩死了,你们知道吗?”
两位青年齐声答道:“知道。”
“你们能用最精炼的话把这件事写出来吗?”
“能。”
于是欧阳修给他们每人一张纸,一支笔,让他们写。
不一会儿,一个青年写好了。欧阳修见他写的是:“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欧阳修摇了摇头,认为文字太多,而且重复。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而且“通途”和“通衢”意思也重复。
他又看另一位青年写的。见上面共十一个字:“有犬卧通衢,逸马踏而过之。”欧阳修仍不满意。他拿起笔来圈掉了九个字,添了四个字,仅用六个字就把这件事叙述清楚了。那两个青年看完都说:“改得好!真是一个字也不能再添,一个字也不能再少了。”
欧阳修语重心长地说:“写文章,一字一词都要推敲,务求简洁,不可罗唆。你们文章的毛病,也就在这里呵!”
两个青年想想他说的话,看看他改得文,都感到受益匪浅。
★ 翻译文言文
★ 文言文 翻译
★ 高中文言文翻译
★ 咏雪文言文翻译
★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