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送贾三北游注释及作者介绍(共含13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奥德修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送贾三北游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贾三北游
唐·刘长卿
贾生未达犹窘迫,身驰匹马邯郸陌。
片云郊外遥送人,斗酒城边暮留客。
顾予他日仰时髦,不堪此别相思劳。
雨色新添漳水绿,夕阳远照苏门高。
把袂相看衣共缁,穷愁只是惜良时。
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注释
①贾生:汉贾谊年少多才,人称贾生。此处指贾三。
②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唐置洺州。又,《寰宇记》五八洺州肥乡县:“邯郸,故名柏公城,在县西北十里。”
③时髦:《后汉书·顺帝纪赞》“时髦允集”注:“髦,俊也。”
④漳水:源出沁州,流经洺州。
⑤苏门:苏门山又名苏岭、百门山,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北。
⑥缁:黑色。缁衣为庶人所服。
⑦“莫滞”句:谓及时西上应试。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刘长卿的诗全集栏目。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刘长卿《送贾三北游》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送贾三北游》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1卷第66首。
【原文】
送贾三北游
唐·刘长卿
贾生未达犹窘迫,身驰匹马邯郸陌。
片云郊外遥送人,斗酒城边暮留客。
顾予他日仰时髦,不堪此别相思劳。
雨色新添漳水绿,夕阳远照苏门高。
把袂相看衣共缁,穷愁只是惜良时。
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注释】
①贾生:汉贾谊年少多才,人称贾生。此处指贾三。
②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唐置洺州。又,《寰宇记》五八洺州肥乡县:“邯郸,故名柏公城,在县西北十里。”
③时髦:《后汉书·顺帝纪赞》“时髦允集”注:“髦,俊也。”
④漳水:源出沁州,流经洺州。
⑤苏门:苏门山又名苏岭、百门山,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北。
⑥缁:黑色。缁衣为庶人所服。
⑦“莫滞”句:谓及时西上应试。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送賈三北遊
劉長卿
賈生未達猶窘迫,身馳匹馬邯鄲陌。
片雲郊外遙送人,鬥酒城邊暮留客。
顧予他日仰時髦,不堪此別相思勞。
雨色新添漳水綠,夕陽遠照蘇門高。
把袂相看衣共缁,窮愁只是惜良時。
亦知到處逢下榻,莫滯秋風西上期。
送贾三北游,送贾三北游刘长卿,送贾三北游的意思,送贾三北游赏析 -诗词大全
送贾三北游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体裁:七古 贾生未达犹窘迫,身驰匹马邯郸陌。片云郊外遥送人,
斗酒城边暮留客。顾予他日仰时髦,不堪此别相思劳。
雨色新添漳水绿,夕阳远照苏门高。把袂相看衣共缁,
穷愁只是惜良时。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席大》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52首。
原文
送席大
作者:唐·孟浩然
惜尔怀其宝,迷邦倦客游。
江山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乡园老一丘。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注释
①《论语·阳货》:“(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日:‘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邢昺疏:“宝喻道德,言孔子不仕,是怀藏其道德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使迷乱其国也。”此指席大未仕。
②此句犹言“越成周之河洛”。成周:古城名,周成王时周公所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③丘:丘山,隐者居处。
④命不偶:犹言“数奇”,命运不好。
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52送席大孟浩然
惜爾懷其寶,迷邦倦客遊。
江山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裏,鄉園老壹丘。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憂。
《扬州三首·其一》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2卷第1首。
《扬州三首·其一》原文
扬州三首·其一
作者:唐·杜牧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扬州三首·其一》注释
①此三首诗《杜牧年谱》系于大和八年(834),时杜牧在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
②雷塘:隋炀帝葬所,在扬州城北平冈上。
③旧楼:指隋场帝在扬州所造迷楼。幽房曲室,互相连接,隋场帝曾说:“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事见《南部烟花记》。
④旧:全诗校:“一作暗。”
⑤喧阗:哄闹的声音。
⑥紫茸裘:紫色的细毛皮衣。
全唐诗《送颜平原》作者介绍及注释
送颜平原
作者:唐·岑参
天子念黎庶,诏书换诸侯。
仙郎授剖符,华省辍分忧。
置酒会前殿,赐钱若山丘。
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
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
驷马辞国门,一星东北流。
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輈。
赤笔仍在箧,炉香惹衣裘。
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洲。
海风掣金戟,导吏呼鸣驺。
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
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
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留。
注释
1、诸侯:指郡守。
2、仙郎:唐时称尚书省诸曹郎官为仙郎。
3、华省:尚书省。辍分忧:停止为天子分优,指不复在华省任职。
4、天章:指天子所赋之诗。三光:日、月、星之光。
5、该:同“赅”,遍。
6、河朔:河北。平原郡唐时属河北道。
7、拜命:拜受君命。宣皇猷:指宣示了天子“换诸侯”的谋划。
8、国门:京都的城门。
9、星:隐指星郎。
10、银印:指郡太守印。汉代太守用银印,参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11、“暑雨”句:用郑弘事。
12、赤笔:指郎官之笔。
13、东溟:东海。
14、孤城:指平原郡城。带:连着;全诗原作“吊”,据《四部丛刊》。沧洲:滨水之地。古黄河在平原郡治所安德县南十八里(见《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七),故曰“带沧洲”。
15、掣:牵曳。
16、金戟:指太守出行的仪仗。
17、导吏:官员出行时前驱的小吏。
18、燕:在今河北北部。其地唐时北与奚、契丹毗邻。
19、剽劫:抢劫。
20、隘:阻塞。
21、为:治理。淹:迟延。旬:指十年。《三国志·魏志·刘真传》:“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22、未秋:不到一年。《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一周年)而已可也。’”
23、猛虎:指苛政。《礼记·檀弓下》:“苛政猛于虎也。”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繁体对照
送顏平原
岑參
天子念黎庶,詔書換諸侯。
仙郎授剖符,華省輟分憂。
置酒會前殿,賜錢若山丘。
天章降三光,聖澤該九州。
吾兄鎮河朔,拜命宣皇猷。
駟馬辭國門,壹星東北流。
夏雲照銀印,暑雨隨行輈。
赤筆仍在篋,爐香惹衣裘。
此地鄰東溟,孤城吊滄洲。
海風掣金戟,導吏呼鳴騶。
郊原北連燕,剽劫風未休。
魚鹽隘裏巷,桑柘盈田疇。
為郡豈淹旬,政成應未秋。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
蒼生已望君,黃霸寧久留。
《送顾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顾长》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62首。
原文
送顾长
作者:唐·刘长卿
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
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注释
①此诗重见皇甫冉集,题作《送顾苌往新安》。顾苌,顾况从兄。顾苌居云阳(即丹阳),与皇甫冉为邻里。《文苑英华》二七二、《唐百家诗选》九俱作冉诗。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卷148_62送顧長劉長卿
由來山水客,複道向新安。
半是乘差便,全非行路難。
晨裝林月在,野飯浦沙寒。
嚴子千年後,何人釣舊灘。
《送李儋》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李儋》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李儋
作者:唐·韦应物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
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
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注释
①反念:转念。行路子:出行的人。
②拂衣:提衣,振衣。
③日昃:太阳开始偏西。
④严车:整备车马。崇墉:高城。墉,城墙。
⑤端忧:愁绪,优愁。道未通:意谓不得志。
⑥芳时:指春天。
⑦重关:犹重门。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20送李儋韋應物
別離何從生,乃在親愛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東。
日昃不留宴,嚴車出崇墉。
行遊非所樂,端憂道未通。
春野百卉發,清川思無窮。
芳時坐離散,世事誰可同。
歸當掩重關,默默想音容。
《送端东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端东行》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端东行
作者:唐·韦应物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
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注释
①端:韦端,应物堂弟。
②“世承”句:世代继承清白的遗风。此句全诗校:“一作世事留清白。”
③躬服:犹躬行。
④从官:为官。守道:格守道义。
⑤闭门:指隐居。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40送端東行韋應物
世承清白遺,躬服古人言。
從官俱守道,歸來共閉門。
驅車何處去,暮雪滿平原。
送从弟蕃游淮南
作者:唐·王维
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
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
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沉。
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
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
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
忽思鲈鱼鲙,复有沧洲心。
天寒蒹葭渚,日落云梦林。
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
送归青门外,车马去駸駸。
惆怅新丰树,空馀天际禽。
1、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秋。王蕃:生平不详。淮南:唐道名,辖境东至海,西至今湖北应山、汉阳一带,北到淮河南岸,南到长江北岸。
2、淮阴:唐楚州有淮阴县(今江苏淮阴西南)。又,水之南日阴,此处淮阴或即指淮南。
3、宁:岂。陆沉:无水而沉。喻隐居。
4、岛夷:岛居之夷。九州:相传上古时代中国划分为九州。
5、泉馆:即泉室,指海中蛟人所居之室。
6、席帆:船帆。
7、卉服:《尚书·禹贡》:“岛夷卉服。”《汉书·地理志》师古注:“卉服,絺葛之属。”此处借指岛夷。按:赵殿成注云:“刘昫《唐书》本纪(《玄宗纪》):开元二十年九月,渤海靺鞨寇登州(今山东蓬莱),杀刺史韦俊,命左领军卫将军盖福顺发兵讨之。又《北狄列传》:(开元二十年)渤海靺鞨王大武艺遣其将张文休率海贼攻登州刺史韦俊,诏遣门艺往幽州征兵以讨之,仍令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往新罗发兵以攻其南境。属山阻寒冻,雪深丈馀,兵士死者过半,无功而还。诗中所云岛夷、泉馆、席帆、间罪,疑蕃于是时从诸将泛海往攻者也。”
8、“拜爵”句:唐制,置爵凡九等(王、郡王、国公、郡公等)。开元年间,官吏获封爵甚不易,故赵殿成曰:“所谓拜爵者,即唐制之勋官也。勋官凡十二等……征戍勤劳则授之,初无职任。所谓赐金者,乃军旋劳赏之事……盖诗人溢美之语也。或疑是时军出无功,安得有拜爵赐金之事者,无乃近于固欤?’’按:据《旧唐书·北狄传》,可知门艺与金思兰讨渤海靺鞨,乃自陆路而行。而此诗曰“席帆聊问罪”,则自海路往攻。或盖福顺之师,乃渡海击之而获胜者,亦未可知。
9、鲈鱼鲙:《晋书·张翰传》载,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仕于京师洛阳,“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纯羹、鲈鱼鲙,日:‘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鲙,通“脍”,细切的肉。
10、秋砧:指秋天的捣衣声。
11、駸駸:马疾行貌。
12、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13、空:只。
《送从弟蕃游淮南》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秋。
①此诗当作于开元八年八月以后。荆府:荆州大都督府,唐属山南道,治所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②奉使:奉命出使。
③勤王:勤劳王事,即下二句所云。
④《礼记·王制》:“(天子)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此处“观风”指外出巡视。按察:按察使的略称。时裴观为山南道按察使。
⑤荆关:即荆门,指荆府。
⑥旧岘山:岘山固贾主簿所常游,故云“旧”。
⑦郢门:《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自东晋庾翼为荆州刺史,将事北伐,遂镇襄阳,北接宛洛,跨对樊沔,·为荆郢之北门,代为重镇。”《旧唐书·地理志二·荆州江陵府》:“故楚都之郢城,今(江陵)县北纪南城是也。”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53送賈升主簿之荊府孟浩然
奉使推能者,勤王不暫閑。
觀風隨按察,乘騎度荊關。
送別登何處,開筵舊岘山。
征軒明日遠,空望郢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