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译文及鉴赏(共含7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在水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洞仙歌·雪云散尽》
宋代: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放:露出。
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约略:大概,差不多。
疏香:借指梅花。
乱:热闹,红火。
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但莫管:只是不要顾及。
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一年春光最好处,不在繁花浓艳,那梅柳初绽的清艳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景致的词,意在提醒人们及早探春,不要遗忘了之后的梅花。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首二句描写初春天气,积雪融化,天气放晴。“杨柳于人便青眼,”人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可见词语语意双关,既写初生的柳叶似眼,又巧用“青眼”一次,以示柳对人的好感。“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这首二句便写梅花,词人将梅花拟人化,说它“风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称“一点梅心”。后面两句将梅与柳结合起来描绘,柳与梅一低颦,一浅笑,相映成趣,含无限风致。
下片说理,情理交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承上启下。“小艳疏香”说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条稀疏。“娇软”也一样,只是“娇”偏重写梅,“软”偏写柳。“浓芳”二字则下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清明时候,春光烂漫,百花争妍。但百花盛开,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况且胜极而衰,春光最盛时,春天也便要逐渐消散了,所以说:“已失去了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词人劝人们及早游春,不要坐等美好时光的流逝。
这是一首惜春词,意在让人们及早探春莫留遗憾,也寓意着让人们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
《洞仙歌·雪云散尽》创作背景
雪云散去,早春到来,作者感叹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春天不是花团锦簇、百花争艳的艳丽,而是梅花暗香浮动、杨柳依依的温情。所以才作了这首洞仙歌。
《洞仙歌·雪云散尽》作者介绍
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乐府雅词》有李元膺词八首。
【年代】:宋
【作者】:李元膺——《洞仙歌》
【内容】: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
约略嚬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
已失春风一半。
蚤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作者】:
李元膺,东平(今属山东)人。曾任南京(今河南商丘)教官。其词婉转清新。
【注释】:
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约略:大概。
【赏析】:
上片写早春胜景梅与柳,言“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下片言“至莺化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劝人及早探春。
《洞仙歌》
李元膺
一年春物,
惟梅柳间意味最深,
至莺花烂漫时,
则春已衰迟,
使人无复新意。
余作《洞仙歌》,
使探春者歌之,
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
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
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
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
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赏析:
此词写梅柳早春景色之美,提出探春及早的主旨。上片写早春梅柳的绰约风姿。以“雪云散”、“放晓晴”写庭院冬寒散去,春晴复归的季节转换。“杨柳”以下数句描写杨柳初生的嫩芽新叶向人绽放“青眼”。“青眼”的意象,既符合柳树嫩芽嫩黄淡碧的色泽,又巧妙地显示出柳眼对人似传情意的妩媚。“梅心”写出梅花一点,苞蕾未绽的俏丽俊艳。下片托物言志,借春领悟人生。“一年”三句,表达了词人对春光美景的独特审美眼光,提出柳眼、梅心的“小艳疏香”胜过浓芳,在春寒未尽的早春时节,给尚嫌萧索的大地平添丝丝、点点的春色,是最为娇柔的,梅柳似乎对春寒冷冽尚有些许娇怯,因而在她们俏艳的“轻笑”中带着“轻颦”的愁态。“到清明”三句辞意顿转,讲至清明暮春“百紫千红”竞放时节,繁花浓芳,色彩缭乱,春色已极盛转衰,“已失春风一半”,早春梅柳之俏艳新意已烂然将尽。最后提出探春赏花要“早占取韶光”,方能领略春天景色的新意。“莫管春寒”指别怕春寒,大不了喝杯酒脸醉红身自暖,也要“早占韶光”!这首词写春景春意确别出机杼,发人深思,经得起细细品味。
关于《洞仙歌》李元膺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洞仙歌·雪云散》是北宋词人李元膺写的一首词,通过对春、对景色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惜春之情,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下片说理,情理交融。
【原文】
洞仙歌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①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②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③。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④颦⑤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⑥,小艳疏香⑦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⑧,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⑨共追游,但莫管⑩春寒,醉红自暖。
【注释】
①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②放:露出。
③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④约略:大概,差不多。
⑤颦(pín):眉毛
⑥浓芳:繁花浓艳
⑦疏(shū)香:借指梅花。
⑧乱:热闹,红火。
⑨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⑩但莫管:只是不要顾及。
【白话译文】
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一年春光最好之时,不在繁华盛开的时候,那小小的花朵,疏淡的'香味最为娇媚温柔。到了清明前后,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创作背景】
雪云散去,早春到来,作者感叹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春天不是花团锦簇、百花争艳的艳丽,而是梅花暗香浮动、杨柳依依的温情。所以才作了这首洞仙歌。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景致的词,意在提醒人们及早探春,不要遗忘了之后的梅花。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首二句描写初春天气,积雪融化,天气放晴。“杨柳于人便青眼,”人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可见词语语意双关,既写初生的柳叶似眼,又巧用“青眼”一次,以示柳对人的好感。”[5]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这首二句便写梅花,词人将梅花拟人化,说它“风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称“一点梅心”。后面两句将梅与柳结合起来描绘,柳与梅一低颦,一浅笑,相映成趣,含无限风致。
下片说理,情理交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承上启下。“小艳疏香”说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条稀疏。“娇软”也一样,只是“娇”偏重写梅,“软”偏写柳。“浓芳”二字则下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清明时候,春光烂漫,百花争妍。但百花盛开,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况且胜极而衰,春光最盛时,春天也便要逐渐消散了,所以说:“已失去了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词人劝人们及早游春,不要坐等美好时光的流逝。
这是一首惜春词,意在让人们及早探春莫留遗憾,也寓意着让人们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
名家点评
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评李元膺《洞仙歌》“廉纤细雨”时说:“着笔唯恐伤题,总不欲涉痕迹。咏物一派,高不能及,石帚此种亦最可发”。
【作者介绍】
李元膺,生平未详。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赵万里辑有《李元膺词》一卷,共九首。
★ 诗集洞仙歌的鉴赏
★ 洞仙歌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