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儿童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快乐小花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坡肉儿童故事(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快乐小花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东坡肉儿童故事

篇1:东坡肉儿童故事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东坡肉用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发展历史折叠创制于徐州回赠肉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

东坡肉的发展历史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 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8月21日,黄河在潭州曹村决口,洪水围困徐州。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锸,率领军民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的男女为感谢与他们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吃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赞,称它为“回赠肉”从此,它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为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完善于黄州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 2月1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的朋友马正卿为他请得位于黄州东坡的旧营地,于是他在此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制作红烧肉并写下《猪肉颂》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在徐州、黄州制作的红烧肉,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名扬于杭州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 1月3日,苏轼又来到阔别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溢,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又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激苏东坡做的这件好事,听说他在徐州及黄州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许多人上门送猪肉。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然后烧制成熟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他送来的红烧肉,民工们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当时,杭州有家大菜馆的老板,听说人们都夸“东坡肉”好吃,也按照苏东坡的方法烧制,挂牌写上“东坡肉”出售。这道新菜一应市,那家菜馆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门庭若市。一时间,杭州不论大小菜馆都有“东坡肉”。后来,杭州厨师们公议,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第一道名菜,流传至今。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时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故此,《徐州市饮食行业志》写道:“‘东坡肉’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名扬于杭州。”

东坡肉名字来源于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篇2:东坡肉的故事

东坡肉的故事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

太平的年头,家家户户过得好快活,这辰光又见苏东坡差人送肉来,大家更高兴: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那时,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

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后来,经过同得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

他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他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篇3:东坡肉的由来故事

东坡肉的由来故事

在浙江城乡有一道家喻户晓并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名菜,叫东坡肉,已流传近千年,其故事相当有趣。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名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人们都称他苏东坡。因他曾两度做过杭州的地方官,并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所以

在浙江城乡有一道家喻户晓并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名菜,叫“东坡肉”,已流传近千年,其故事相当有趣。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名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人们都称他苏东坡。因他曾两度做过杭州的地方官,并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所以苏东坡的事迹在浙江民间流传极广。至今人们仍称西湖那条湖堤为“苏堤”,相传“东坡肉”的流传还与修“苏堤”有关。

苏东坡早年曾在北宋京城做官,因与当时的革新派王安石政见不同,自动请调到地方做官,1071年到杭州做通判,以后还到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当过知州。1079年因所谓的“乌台诗案”受到弹劾,被捕入狱,几个月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团练副史”这样一个挂名小官,其实质是流放。在这个时期苏东坡心境之悲凉、门庭之冷落、生活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那时黄冈一带猪肉比较便宜,苏东坡在贫寒境遇中常亲自煮猪肉与友人共同品味,曾作诗一首介绍他煮猪肉的经验,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可见“东坡肉”的研究工作是在谪居黄州时开始的。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一派重新执政,次年苏东坡奉调回汴京做官,但这时他与保守派在对待王安石新法的积极意义上看法发生分歧,于是再次被贬为地方官。1090年再次出任杭州地方官。那时苏东坡发动杭州数万民工疏浚西湖、修筑湖堤、兴修水利。老百姓为感谢这位太守,便把猪肉、绍兴酒(黄酒)等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则吩咐家人:把猪肉烧好后连黄酒一起送到工地慰劳民工。谁知家人误认为将猪肉和黄酒放在一起煮,于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用这种办法炖出来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别有一种风味!此事一时传为佳话,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功德,同时也纷纷仿效他的烹调技法,从此,“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名扬四海。

东坡肉的简介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浙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滚肉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一道菜,莆田滚肉在当地有很高的地位,因炖制翻滚,就可知是滚肉。滚肉、红烧肉、东坡肉是一种肉,叫法不同,感觉滚肉最贴切这道菜,满口留香,想吃肉就吃滚肉。

东坡肉的营养价值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肥肉中的脑磷脂与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健脑补脑物质。 肥肉能强身健体,没有脂肪食物,人体内必须的维生素A、D等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就无法吸收和利用。

东坡肉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534大卡(2234千焦),单位热量较高。每100克东坡肉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摄入总热量的23%。

篇4:东坡肉的故事作文800字

东坡肉的故事作文800字

有人喜爱山珍海味,有人喜欢粗茶淡饭,有人爱吃凉拌黄瓜,有人爱吃清蒸螃蟹……但我最爱吃的则是简单又美味的“东坡肉”。

说起东坡肉,还有一段来历呢!相传,东坡肉是由宋代大诗人和大美食家苏东坡发明的.,因其肥而不腻、甜软糯滑而闻名于世。

平时笔墨纸砚,课余诗词歌赋,今天我决定和油盐酱醋来个约会,亲手做一做“东坡肉”这道上千年的美味佳肴。

我先和妈妈去集市买了一块“上等”的五花肉,然后回到家将肉切成小块,放进开水里焯去肉的膻味。接着,我在锅里放了些油,待油烧热,再把肥嫩嫩的五花肉倒了进去。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却让我做的“轰轰烈烈”:在肉下锅的一瞬间,爆起的热油像滚烫的流星雨,溅了我一脸,疼得我“哇哇”直叫,“不干了不干了!”我赌气地回到房间。

妈妈拿着毛巾,一边帮我擦掉脸上的油渍,一边用嘴吹烫红的地方。我猛然发现,已经很久没有仔细看妈妈了,印象中白皙细腻的皮肤已经爬满了细碎的皱纹。我眼圈一红,扑进妈妈怀里,“欣儿乖,不疼不疼,妈帮你吹……”我没有解释,只是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我重又回到厨房,把切好的生姜和葱倒了进去,瞬间,“滋滋”的声音和着铲刀搅拌的声音,如一曲美妙的音乐回荡在厨房。看着在房间工作的妈妈,想着不久我们就可以吃到甜糯的东坡肉,我一边吟诵着“此肉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一边把剩下的佐料全部倒进锅里……

东坡肉终于要好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想象,打开锅盖的那一瞬间,骨感的现实让我大跌眼镜:锅内黑乎乎一片,用铲刀都铲不动,啊?糊了!于是,又是一声惊叫。

妈妈在上面撒点葱,装盘。爸爸看到眼前的“黑暗料理”,吃惊地问我:“你不是保证中午让我看到玛瑙(肥肉)、宝石(瘦肉)、翡翠(香菜)么?可我只看到了煤炭呀!”“噗”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爸爸拿起筷子:“来来来,今天中午尝尝我家欣儿做的非洲版东坡肉!”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要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风雨过后,便是彩虹。我的故事仍将继续……

篇5:东坡肉的由来故事作文

东坡肉的由来故事作文

东坡肉的故事是发生在以前西湖边。

那时有个叫苏东坡的人给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过年时人们把肉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叫厨房把肉切成方块,闷得酥酥的。这种肉苏东坡给取了个名字叫东坡肉。

苏东坡把东坡肉分给老百姓,老百姓吃了觉得很好吃。老百姓去饭店叫老板烧东坡肉,于是这家饭店赚了大钱。

有个人讨厌功东坡,他去饭店把菜单拿了见皇上。他对皇帝说:“苏东坡不是个好东西,老百姓都要吃他的肉。”皇帝一看是啊东坡肉,苏东坡的肉啊,于是就把他贬到了湖州,可是老百姓还是很喜欢苏东坡对他很好。

今天我吃了一块大大的东坡肉,真好吃。

篇6: 东坡肉作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句大家都很熟悉吧?这是九百多年以前宋朝大诗人苏轼的名句。

苏轼又叫苏东坡,曾经两次到杭州做官。在两次做官的中间,他被下放到湖北黄州做了一任地方官。奇怪的是,当时黄州人不喜欢吃猪肉,所以当地猪肉非常便宜。苏东坡就每天吃猪肉,还变着花样烧。

后来他第二次到杭州为官,疏浚西湖,筑起闻名天下的苏堤。苏堤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沿湖开着笑盈盈的桃花,蓝天、绿柳、粉花,映入湖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因此,杭州的老百姓都很感谢他,杀了很多猪送去。苏东坡让大师傅按照他在黄州的方法烧好,全部送到刚刚造好的苏堤上,和杭州的百姓一起享用。这一开锅盖,不得了,五里长堤飘散阵阵肉香。从此,人们给这道菜起了个名字叫“东坡肉”。经过几百年的流传,东坡肉已经成为杭州的特色菜了。

我很喜欢吃东坡肉,它油而不腻,味道鲜美。来杭州的朋友,我们也会请你品尝这道菜。坐在西湖边,看着西湖美景,吃一吃杭州名菜。想到这,我都流口水。

怎么样?你们认识东坡肉这道杭州名菜了吧!

东坡肉的由来故事作文

电子图书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大灰狼

儿童励志故事

儿童故事4-6

儿童礼仪故事

传说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奥特曼

对牛弹琴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青蛙王子

东坡肉儿童故事(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东坡肉儿童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