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落花生预习资料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lllll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落花生预习资料(共含7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llll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落花生预习资料

篇1: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落花生预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落花生预习资料

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作者许地山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3、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4、理解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А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В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5、父亲的话有几方面的意思?

答: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赞美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二是教育“我们”要学习花生优秀的品格,做一个有用的人。

6、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答:父亲希望“我们”做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7、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

篇2: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资料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撅( )踱( )

诅咒( )( )

踉踉跄跄( )(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惯伎

②写照

③枉然

④下意识

二熟读精思: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若把题目改为“偷读记”好吗?为什么?

4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女孩?

答:

5出色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个亮点,请在文中找出一句刻画人物心理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例句

赏析

6“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三拓展填空:

7本文作者 是小说家和散文家,她的短篇小说集《 》曾被改编成电影,颇受欢迎。

8 ①读 书,行 路。

②少壮不努力, 。

③ 是人类进步的 。

④请另写两句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篇3: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五年级语文预习教案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2.指明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介绍及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更多地理解汉字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浏览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

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

三.合作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

(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1)活动计划有哪些内容?

(活动计划包括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①.自渎活动建议.

②.汇报交流.

(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折地开展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选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

篇4:小学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预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第二课预习资料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①多音字

lù 绿营 绿林好汉 jiāng将来 chuán传说 将 传ǜ 绿色 jiàng 将士 将领 zhuàn 传记

②近义词:

困难—艰难 主张—提倡 鼓励—激励 起码—至少 兴趣—兴致 培养—培育 建议—意见 采访—访问 喜欢—喜爱 贯通—沟通 可靠—牢靠

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③反义词:

困难—容易 主张—反对 随便—拘束、慎重

鼓励—打击 喜欢—讨厌 快乐—忧伤 起码—至多 通顺—拗口 贯通—中断

④生字组词:

2彭[péng]姓彭 侠[xiá]侠客、侠义 嗯[g]

二、词语解释: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一带)聚集起义的

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一百单八将: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三、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访谈录,记述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老爷爷的交流对话,在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季老的亲切幽默与平易近人,表达了季老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爱之情。

四、感悟心语:

每一棵小树都羡慕大树的枝繁叶茂、茁壮挺拔,但不要忘记,大树也是从小树开始,历尽艰辛,努力生长,才有日后的蔽日参天。所以,只要我们抱着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热爱阅读,勤于积累,不断吸收各种营养,就一写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五、课文结构:

话题(1讨论看闲书——多读课外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话题 ⑵谈学习偏科——提倡三贯通平易近人

话题 ⑶请教学外语——鼓励早学习关爱少年

话题 ⑷背诵古诗文——加大积累量六、写作手法:

访谈录是以记录采访、谈话内容为主的一种文体。作者(苗苗)有条理地记录了自己与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谈话过程,读后既让人了解到双方的谈话内容,又使人感受到了季老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人格魅力。

七、基础练习:

一、①多音字 lù( ) jiāng( ) chuán (

绿 将 传lǜ( ) jiàng ( ) zhuàn(

②近义词:

困难—( ) 主张—( ) 鼓励—( ) 起码—( ) 兴趣—( ) 培养—( ) 建议—( ) 采访—( ) 喜欢—( ) 贯通—( ) 可靠—( ) 滚瓜烂熟—( ) ③反义词:

困难—( ) 主张—( ) 随便—( ) 鼓励—( ) 喜欢—( ) 快乐—( ) 起码—( ) 通顺—( ) 贯通—( ) 2( ) ( ) ( ) 彭( )( ) 侠( )( ) 嗯( )( )) )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1.默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查一些课外资料。

3.朗读

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4.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5.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3、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

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4、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篇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预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预习资料第二部分

第四组

读读写写:

遥望 晶莹 资源 矿物 恩赐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指望 设想 移民 破碎 目睹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和蔼可亲 闪闪发光

读读记记:

葬礼 主持 语调 悲剧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纷至沓来 世外桃源 从天而降 生命垂危 风雨同舟

日积月累: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五组

读读写写:

厨房 刺猬 畜生 遗体 挽联 致敬 爱抚 团聚 情节 记性 保存 阴暗 低微 寒意 深奥 详细 枯瘦 逝世 文章 咳嗽 明晃晃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读读记记:

殷勤 失业 窘相 厚实 苗头 面孔 轻视 陡然 艰苦 软绵绵 牛毛细雨 结结巴巴 大病新愈

日积月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 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 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

第六组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4、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远,8、心里会想些什么?

9、借助插图,10、体会诗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5、借助诗境,6、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3、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4、学业上相互帮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别,8、不9、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10、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学们想象一下,12、他们的分别时,13、会说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17、先要有脚本,18、请同19、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0、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21、写一个脚本,22、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23、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4、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25、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26、表演后师生共同27、评议。

篇6: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八课预习资料

一、说教材

1、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教学目标简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和态度目标:(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篇7: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八课预习资料

二、说学法:《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手段: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3. 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有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 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4.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1课预习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习作一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作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提前预习资料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预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五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预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落花生预习资料(集锦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落花生预习资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