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化妆品外行老板的市场启示录(共含2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肚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由此催生发展了国内的化妆品市场,据统计化妆品的消费以每年20%的速度在不断的递增,巨大的市场使得众多的生产厂家义无反顾前扑后继的涌进来,都想淘得一桶金。使得这个行业似乎是炙手可热。然而化妆品市场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若是没有市场经验和人才队伍,光凭一腔热血肯定是要头破血流的,近年来有些做白酒的、做药品、做广告的曾纷纷看好化妆品行业,但在投入巨额的费用之后,市场并没有给到他们预期的回报,反而折戟沉沙,损失惨重,最后也不得不黯然退出。在笔者看来,化妆品市场的快速成长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现在算起来还称得上是朝阳产业吧,其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不是不能做,前提是要懂市场,给品牌准确定位。
定位比较容易,因为企业的领导者对市场都有自己的认识,但关键的是要根据市场的客观情况和自身的实际来给新品准确的定位。虽然看似极其简单,却使很多的企业功败垂成。
通常在开发一个新品之前,作为懂市场的生产厂家就应该给产品做好准确的定位。这其中包括产品的价格、品牌文化、目标顾客、渠道等等。通过前期对市场的调查,根据从业者的经验和业内人士的意见而决定产品策略。而不是等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之后,才去考略将其如何的销售。这里有个老掉牙的故事便是来教育那些不注意市场变化、而只顾按照自己强加给消费者的意愿来埋头生产的企业的。这个例子便是福特汽车。其创始人老福特先生不顾市场对汽车需求的变化,只是生产自己的黑色汽车,而被以市场为导向的其它汽车品牌抢占了半壁江山。而今天的化妆品市场上,这样的老福特先生也大有人在。下面就讲一个a公司的案例。结合a公司的做法来阐述一下化妆品新品牌的市场定位。
A公司是上海的一家公司,通过oem生产了一个品牌,品牌标榜自己是法国品牌,用的包材和原料都极其讲究,按公司老总的话说,要按照国际品牌的要求来打造品牌。由于刚开始运作,单品只有二十多个,价位在98元到300元之间。产品面市后,先是在上海、杭州几个规模不大的商场里设了一些专柜,但销售的并不理想。随后公司招聘了一些销售人员,全国四处跑,结果差旅费人工费用造了一大堆,销售局面却迟迟没有打开,
最后有人建议开一个招商会,老板见到有的公司利用招商会一下子收回了几百万,便心动了。但不幸得是由于没有经验,一个会议下来,费用花了五十万,签单率几乎为零。这下子把老板愁坏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笔者通过朋友了解了这家化妆品企业,老板原来在其它的领域作的颇为成功,也许是看到化妆品市场的潜力,便大举进军化妆品市场。由于受老板个人的品味以及原来行业的影响,便将其产品的格调定位于高端产品。价格均在百元以上。由于定位高端,老板便在包装、原料上极其讲究,而刚开始投产,订购包材的数量肯定不大,价格上也就没有优势可言,所以造成成本奇高,据说光一个面霜的包装瓶就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要知道一些外资品牌的知名大品牌的外包材只在一元左右,正如向某些人一样,自己的综合素质不高,即使穿上满身的名牌但看上去却向是地摊货。对于处于信息相对弱势的消费者来说,判断能力远非专业人士,产品的好坏还可以体验,而光溜溜的瓶子有哪个可以说出个好歹来呢?这个费用花的实在是很冤,也为后期的市场开拓设置了障碍。而产品手册等宣传品印刷之精美更是令人乍舌,堪比婚纱影楼的相册,成本在一百多元。众所周知,宣传品就是宣传产品的,要求的就是量大,把大量的宣传品派发给消费者从而传递产品的大量信息,继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试想一下,这样成本如此高昂的画册能大量的散发吗?反观我们厂家的某些领导似乎摇身一变把自己变成了艺术家,把自己产品做成了艺术品,成了阳春白雪,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但却离我们的消费者远了,产品怎么能卖的好呢?
那么走高档商场的路子能不能行的通呢?笔者认为也是不适合新上市品牌的。只要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现在的高档的商场里的高档品牌几乎清一色的全部是外资品牌。这些品牌多数有强大的品牌力,历史悠久,厂家资金实力雄厚,她们牢牢地占据着国内的一二级市场(即国内的直辖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等发达城市)的主流卖场,而这些主流卖场就集中在这些发达城市的大型商超。这就造成了现在一二级市场的门槛相当高,商超对品牌的选择非常的苛刻,费用高不必说,甚至你拿得出费用也不见得能进场。据报载,在上海淮海路上,竟然不管销售的如何,只允许国外品牌进驻的现象。美其名曰“提升国际形象”。不管是某些人崇洋也好,媚外也罢。反正国产品牌进驻发达城市主流卖场的难度可比登天。此外新的产品还没有被消费者认可,而象上海、杭州这样的发达城市的消费者见多识广,消费品牌的意识要比那些普通的地县级城市强的多,不太容易受人引导,不知名的新品牌推广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远不适合刚上市的没有背景的品牌运作。
本人有幸加入了四川XX酒业有限公司运做公司瓶装酒在市场的启动,通过自身的运做和对全国白酒市场的了解,并结合公司实际,有得也有失。现就针对一个新品的市场启动,结合自己实战运做进行一个总结。以飨同行业者,共同分享。
在总结之前要了解一下我所就职公司的实际情况:
公司的前身主要是以原酒为核心的销售模式。市场虽然在萎缩,但是由于老客户/大客户的存在,日子过得也还可观。公司目前方向是以原酒为销售中心逐步向自有品牌瓶装酒发展;品牌产品市场处于刚启动的阶段;公司优势应该有两个:一个是产品的品质;一个是公司老板拥有的现代市场发展的思想。其他几个方面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或不具备优势,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我开始在运做时,瓶装酒的市场运做基本上处于零的状态。
总结一:须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规划作为整体工作的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开始一切工作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一个发展不同阶段的时间规划。是一个中短期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作为发展的考核依据和工作评估的尺度。建立的标准应该是一个中期为三年的规划。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解。以每个年度单位为一个阶段,进行滚动式的发展时间设置。要明确规定三年后可达到的目标并按照每个年度进行分解。如:市场拓展的区域数量排名;或者明确的销售额;或品牌建设达到的覆盖范围等等。如:三年后XX酒在X、Y、Z、等目标市场进入前10名;销售额在8000万;品牌进入二类品牌的前3名等等。都是一个可以衡量的参数。
第一个阶段是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此阶段是决定以后两个阶段的方向是否正确,准备工作是否完善,指定的战略分解后的策略是否可行等等。一旦方向性错误,将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因为要细分崇尚行动贯穿在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同时,也是细节/关键点涉及最多的,比较费力的一个阶段。大致工作如下:
1.公司领导应该作出企业的战略方针;
2.根据战略方针作出的企业经营方针;
3.针对以上两项作出的企业营销方针;
4.依据营销方针分配企业的各项资源;
5.针对分配的各项资源设置企业的各个细项模块;
6.所谓模块式的资源指的是如,人力资源、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等等;
7.以细节的方式/理念贯穿于各个模块之间,串联起来就是企业的系统管理。
在此阶段对时间的掌控非常重要,一旦掌控不好,就是满盘皆输。一年分为四个季度、一个季度分为三个月、一个月分为四周、一周分为七天等要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细化。并且要对每个模块进行时间的限制,在此时间的限制内完成各个模块化的建设,否则会影响后面各个细项和整体的推进,
如:
人力资源的建设:在三个月之内建立一支适合企业的营销团队。考核的目标为:
团对的整体营销思想、行为符合企业的文化价值观;
熟悉公司的营销战略(针对中层)、营销策略(员工);
熟悉公司的关于营销方面的各项政策和管理的各个衔接点;
熟悉工作的流程和岗位职责,及工作方法要领;
每个员工可以独自的开展工作并进行效果实施评估;
为此考核目标的顺利实施,公司的时间安排如下:
酝酿初步的岗位、人员需求,对相应的能力要求进行明确化;2天
选择合适的发布方式进行有效的发布、接收简历、甄别;14天
根据甄选出的人员进行初试、复试,并进行职位需求的对号入座;4天
培训后再进行筛选,标准是符合公司需要的,可能不是最优秀的;7天
选择留下来的人员进行再培训;7天
面对面的进行模拟实战演练;3天
制定月计划进行工作实战及验证;30天
整合、调整;10天
这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新员工每天的培训薪资按照10元/天标准计算。
第二的阶段是公司发展的第二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主要是执行第一阶段的方针、策略、和各个环节的步骤。
第三个阶段是公司第一个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攻坚阶段。完成各个目标的最后阶段。也是第二个三年规划的起始阶段。
这个阶段的指导思想:
在市场的启动的初始阶段,不能以系统的方式进行运做。这样会使企业陷入管理的黑洞,加大管理负担和市场启动的速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建立模块化,按照模块化进行运做,分而治之是上策。在初始阶段要加大数字化在各个目标的详细应用,尽量要用财务数字进行描述。不能用笼统的文字叙述打太极。
对于时间或者模块化的管理应该用明确的、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如:目录图、鱼刺图等。并用文字进行描述。
图略。
营销团队建设:在XXX时间段内完成,经考核达到XXX样的水平。
市场的启动:在XXX时间段内完成,经考核达到XXX样的水平,相应的资源和人员XXX时间内到位。
产品开发:在XXX时间段内完成,经市场测试达到XXX样的水平。
。。。。。。。。:。。。。。。。。。。。。。。。等等。
★ 内行外行名言
★ 游戏启示录散文
★ 经典人生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