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柳永《归去来》诗文相关介绍(共含1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三伏天炖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作者: 宋 柳永
初过元宵三五。
慵困春情绪。
灯月阑珊嬉游处。
游人尽、厌欢聚。
凭仗如花女。
持杯谢、酒朋诗侣。
余酲更不禁香醑。
歌筵罢、且归去。
一声画角①日西曛②。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③,肠断已消魂④。
年渐晚⑤,雁空频⑥。问无因。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
①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南朝梁简文帝《折杨柳》诗:“城高短簫发,林空画角悲。”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②曛:落日的余光。
③危阑:城楼高处的栏杆。危,高。阑,通“栏”。
④消魂:好像灵魂出壳一样,即失魂落魄,悲伤到极致。
⑤年渐晚:渐渐接近岁末。
⑥雁空频:大雁虽然频繁往来,却没有带来任何的信息。古有大雁传书的说法。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1]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等。
人物评价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后人评价
评语
1.屯田(柳永官屯田员外郎,故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郑文火卓
2.“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胡寅
3.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
4. “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李清照
5.“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
6.“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陈振孙
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轼
评词
戚氏一首
倚窗前,丹霄零落画桥间。倚翠偎红,几回花下、叹云残。重帘,掩悲欢,涟漪还皱几层山?衰红怎敌新绿?此时惨悴最应怜。微风离岸,相依渐远,再来更是何年?纵凄然舞踏,秋光夏影,无计归还。
遥寄一页蛮笺,谁知却是,屡屡误更阑?长亭外,寒蝉凄婉,夜色沧寒,到庭轩。雨袭巷陌,烟花败落,次第何堪?遣谁又在,费尽歌喉,换得不致风餐?
几顾黄金榜,吾名落处,更次孙山。明代长千古后,始能知、屡次最遗贤?君王诏我填词,又能怎计?天籁承恩典。
叹须臾,晓露空沾。停御笔,舞动歌弦。柳巷中,依约花颜。看初日,暗暗满长天。怎消追省?迢迢良夜,醉尽清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柳永雨霖铃
2.蝶恋花+柳永原文
3.柳永词的数量词使用
4.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英文翻译
5.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阅读答案
6.柳永《秋夜月·当初聚散》鉴赏
7.柳永《卜算子慢·江枫渐老》阅读答案及赏析
8.柳永《甘草子》阅读答案及赏析
9.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
10.柳永的诗句词句
这是一首优美的闺怨词。画角声起,太阳西沉,夜幕降临,已是关门闭户的时刻。但是,女主人公悲伤万分,依然在高楼凭栏远眺,原来外出的丈夫还没回来。她天天如此,从清晨直至黄昏,年头直至年尾,企盼伫望。现在渐近岁末,虽然大雁频频飞来,却没有带来亲人的'任何音信。她泪流满面,早已把心思碎,就这样又熬过了一个黄昏。词生动地描述了她的守望之切,相思之苦。她的亲人为何外出?是为生计奔波?还是苦于徭赋?他会回来吗?也许会,也许不会。词让我们生出绵绵思念,禁不住关注女主人公孤苦的命运。
宋代:柳永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迎新春 懈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夭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续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
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绮窗外,秋声败叶狂飘。心摇。奈寒漏永,孤帏悄,泪烛空烧。无端处,是绣衾鸳枕,闲过清宵。
萧条。牵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饶。觉新来、憔悴旧日风标。魂消。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还经岁,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
柳永《合欢带》诗文相关介绍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合欢带(林钟商)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身材儿、早是妖娆。算风措、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妍歌艳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自相逢,便觉韩娥价减,飞燕声消。
桃花零落,溪水潺湲,重寻仙径非遥。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檀郎幸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况当年,便好相携,凤楼深处吹箫。
轶事
名字由来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兄弟三人的名中都有“三”字。分别为三复、三接、三变。少年时,他与两位兄长在武夷山鹅仔峰下读书,由于他们均擅长诗文,所以当地人便称他们为“柳氏三绝”。后因宋仁宗知道他的名字,不让他中举,故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科举之途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予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宏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而且还把他的风流生活写进词里:“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长寿乐》)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此行考中进士的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梧桐》),没把考试当回事,以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经向可以的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亲试,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不料事与愿违,放榜时名落孙山。他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皇帝老儿不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词坛上叱咤风云,难道不是一样的辉煌?正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评价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路途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1.屯田(柳永官屯田员外郎,故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郑文火卓
2.“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胡寅
3.“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
4.“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李清照
5.“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
6.“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陈振孙
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轼
8.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9.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柳永 临江仙诗文介绍
2.柳永《河传》诗文介绍
3.柳永《醉蓬莱》诗文相关介绍
4.柳永《十二时(秋夜)》介绍
5.柳永词集
6.柳永《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诗文相关介绍
7.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诗文相关介绍
8.柳永《戚氏·晚秋天》相关介绍
9.柳永的《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相关介绍
10.柳永《蝶恋花》赏析
诗人——柳永 朝代:宋
冻云深,淑气浅,寒欺绿野。轻雪伴、早梅飘谢。艳阳天、正明媚,却成潇洒。
玉人歌,画楼酒,对此景、骤增高价。
卖花巷陌,永灯台榭。好时节、怎生轻舍。
赖和风,荡霁霭,廓清良夜。玉尘铺,桂华满,素光里、更堪游冶。
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
1.屯田(柳永官屯田员外郎,故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郑文火卓
2.“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胡寅
3.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
4. “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李清照
5.“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
6.“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陈振孙
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轼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复)、儿子(柳涚)、侄子(刘淇)都是进士。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戚氏一首
倚窗前,丹霄零落画桥间。倚翠偎红,几回花下、叹云残。重帘,掩悲欢,涟漪还皱几层山?衰红怎敌新绿?此时惨悴最应怜。微风离岸,相依渐远,再来更是何年?纵凄然舞踏,秋光夏影,无计归还。
遥寄一页蛮笺,谁知却是,屡屡误更阑?长亭外,寒蝉凄婉,夜色沧寒,到庭轩。雨袭巷陌,烟花败落,次第何堪?遣谁又在,费尽歌喉,换得不致风餐?
几顾黄金榜,吾名落处,更次孙山。明代长千古后,始能知、屡次最遗贤?君王诏我填词,又能怎计?天籁承恩典。
叹须臾,晓露空沾。停御笔,舞动歌弦。柳巷中,依约花颜。看初日,暗暗满长天。怎消追省?迢迢良夜,醉尽清欢。
★ 陶渊明归去来辞
★ 柳永
★ 诗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