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战国策--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译文(共含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云梦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战国策--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译文
【提要】
冯谖和孟尝君之间的故事是千古流传的美谈,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人人皆知的名篇,二人之间的故事显示了孟尝君睿智大度、善御人才的领袖风度,更显示了冯谖高瞻远瞩、谋略深远的战略家的魅力。
【原文】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闻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战国策--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译文战国策--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译文。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文】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愿意寄食门下。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特长吗?”他说:“也没有。”孟尝君笑了笑,接纳了他:“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不太在意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战国策--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译文文章战国策--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译文出自, 此链接!。住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给他一般门客待遇,让他吃鱼吧。”住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按照车客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向他们的朋友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复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无以养家,
”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资其家用,不使他母亲穷困,而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向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我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田文每日为琐事所烦,心身俱累,被忧愁弄得神昏意乱,而且生来懦弱笨拙,只因政务缠身,而怠慢了先生。好在先生不怪我,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看着办,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赶着马车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核对债券,全部核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都城临淄,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殿下曾言‘买些家中缺乏的东西’,臣暗想,殿下宫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殿下家中所缺少的,惟有仁义了,因此臣自作主张为殿下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殿下封地只有小小薛地,不但不好好体恤薛地子民,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臣为君计,私自假传殿下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他们,并焚毁债券,百姓莫不吹呼万岁,这就是臣替殿下买的仁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冯谖对孟尝君接着进言说:“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洞穴,尚未能得以高枕无忧,臣愿替殿下再凿两穴。”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惠王说:“齐国放逐了大臣孟尝君,诸侯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于是魏王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战国策--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译文古文典籍。冯谖先赶回薛地对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极贵重的聘礼,百乘马车是极隆重的使节,咱们齐国该知道这件事了。”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着一千斤黄金,两乘四马花车及宝剑一把,外附书信一封向孟尝君道歉说:“都是寡人行为的兆头不吉祥,遭受祖宗降下的'神祸,听信谗言,得罪了先生。寡人无德,虽不足以辅佐,但请先生顾念先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冯谖劝孟尝君说:“希望殿下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冯谖回报说:“三窟已就,殿下可安心享乐了。”
孟尝君为相几十年,没有纤介之微的祸患,倚靠的正是冯谖的谋划啊!
【评析】
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的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领导到底是不是一个胸怀宽广、礼贤下士的真正领袖。当他试探后发现孟尝君是一个不势利、非常大度、值得为他出谋划策的领袖时,毅然为孟尝君行了众多好事。我们在辅佐他人前,也要学学冯谖,要试探对方的胸怀和眼光,如果对方斤斤计较、心胸狭窄,那么完全不值得与他合作。
冯谖为孟尝君干得第一件好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之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眼光短浅的常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他却以损失眼前的利益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常人只能看出多少多少的实物价值,他却评估出了“仁义”二字的巨大无形资产价值,实际上他是最为精明和最会算计的人中之杰。
“狡兔三窟”,任何人都要在一定时候想好、安置好自己的退路和后路。冯谖为孟尝君造“三窟”的过程非常有谋略。他善于左右造势、哄抬价值,他深知人性的奥妙,凡人都是失去的才觉得珍贵,凡人都拒绝他人直接推销自己,而如果由第三方推荐或者与第三方竞争人才,那么人们会非常珍重人才。冯谖使魏王珍重、竞争孟尝君,引起了齐王的高度重视,失去的才觉得珍贵了,冯谖遂成大计。
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
【提要】
冯谖和孟尝君之间的故事是千古流传的美谈,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人人皆知的名篇。二人之间的故事显示了孟尝君睿智大度、善御人才的领袖风度,更显示了冯谖高瞻远瞩、谋略深远的战略家的魅力。
【原文】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闻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文】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愿意寄食门下。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特长吗?”他说:“也没有。”孟尝君笑了笑,接纳了他:“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不太在意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住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给他一般门客待遇,让他吃鱼吧。”住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按照车客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向他们的朋友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复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无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资其家用,不使他母亲穷困,而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向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我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田文每日为琐事所烦,心身俱累,被忧愁弄得神昏意乱,而且生来懦弱笨拙,只因政务缠身,而怠慢了先生。好在先生不怪我,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看着办,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赶着马车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核对债券,全部核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都城临淄,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殿下曾言‘买些家中缺乏的东西’,臣暗想,殿下宫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殿下家中所缺少的,惟有仁义了,因此臣自作主张为殿下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殿下封地只有小小薛地,不但不好好体恤薛地子民,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臣为君计,私自假传殿下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他们,并焚毁债券,百姓莫不吹呼万岁,这就是臣替殿下买的仁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冯谖对孟尝君接着进言说:“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洞穴,尚未能得以高枕无忧,臣愿替殿下再凿两穴。”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惠王说:“齐国放逐了大臣孟尝君,诸侯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于是魏王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冯谖先赶回薛地对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极贵重的聘礼,百乘马车是极隆重的使节,咱们齐国该知道这件事了。”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着一千斤黄金,两乘四马花车及宝剑一把,外附书信一封向孟尝君道歉说:“都是寡人行为的兆头不吉祥,遭受祖宗降下的神祸,听信谗言,得罪了先生。寡人无德,虽不足以辅佐,但请先生顾念先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冯谖劝孟尝君说:“希望殿下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冯谖回报说:“三窟已就,殿下可安心享乐了。”
孟尝君为相几十年,没有纤介之微的祸患,倚靠的正是冯谖的谋划啊!
【评析】
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的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领导到底是不是一个胸怀宽广、礼贤下士的真正领袖。当他试探后发现孟尝君是一个不势利、非常大度、值得为他出谋划策的领袖时,毅然为孟尝君行了众多好事。我们在辅佐他人前,也要学学冯谖,要试探对方的胸怀和眼光,如果对方斤斤计较、心胸狭窄,那么完全不值得与他合作。
冯谖为孟尝君干得第一件好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之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眼光短浅的常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他却以损失眼前的利益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常人只能看出多少多少的实物价值,他却评估出了“仁义”二字的巨大无形资产价值,实际上他是最为精明和最会算计的人中之杰。
“狡兔三窟”,任何人都要在一定时候想好、安置好自己的退路和后路。冯谖为孟尝君造“三窟”的过程非常有谋略。他善于左右造势、哄抬价值,他深知人性的奥妙,凡人都是失去的才觉得珍贵,凡人都拒绝他人直接推销自己,而如果由第三方推荐或者与第三方竞争人才,那么人们会非常珍重人才。冯谖使魏王珍重、竞争孟尝君,引起了齐王的高度重视,失去的才觉得珍贵了,冯谖遂成大计。
齐人有冯谖者阅读答案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
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
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
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
,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
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
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
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责:通“债”,债券。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属孟尝君 属:通“嘱”,告诉
B.以何市而反 市:买
C.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责怪
D.狗马实外厩 实:充满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5.冯谖为何要替孟尝君“烧券市义”?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分)
参考答案:
3.(2分)C(怪:对……感到奇怪)
4.(6分)(1)(3分)孟尝君派人供给冯谖母亲吃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失。(译出大意计1分,落
实“给”“乏”的意思各计1分)
5.(4分)(1)感谢孟尝君的知遇之恩;(2)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每一点计2分,共4分;语
意相近即可)
齐人有冯谖者(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2),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3)。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4)。”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5)。”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6)?”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7),而性愚(8),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9),载券契而行(10),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11)?”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12),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廊,美人充下陈(13)。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14),因而贾利之(15)。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16),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17):“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18)。”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19),谓梁王曰(20):“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21),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22),被于宗庙之祟(23),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24),冯谖之计也。
【注释】
(1)冯谖(xuān宣):《史记·孟尝君列传》作冯驩。
(2)属:通“嘱”,叮嘱,求告。孟尝君:姓田,名文,孟尝君为其号,齐威王之孙,袭其父田婴之封邑于薛,因此又称薛公。关于“孟尝”,近年出土战国齐陶器,一器刻有制器人籍贯为“孟棠”,棠、尝古音通,可知“孟尝”为邑名,与平原、信陵、春申三公子以地名称君者同例。
(3)草具:指粗劣的食物。
(4)鱼客:原作“客”,今从一本增鱼字,与下文的车客照应。孟尝君分食客为上中下三等,下客住传舍,食菜;中客住幸舍,食鱼,故又称鱼客;上客住代舍,食肉,出有舆车,故又称车客。
(5)客:用作动词。
(6)责(zhài寨):同债。薛:本为任姓古国(地当今山东滕县南),春秋后期为齐迫迁至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卒为齐所灭,战国时为齐邑。齐湣王三年,封其叔田婴于薛。
(7)愦(kuì愧):昏乱。
(8)懧(nuò诺):同“懦”。
(9)约:缠束,这里指把马套上车。
(10)券契:指放债的凭证。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履行契约时拼而相契合,即下文所说“合券”。
(11)市:购买。反:同“返”。
(12)矫命:假托命令。
(13)下陈:堂下,台阶之下。
(14)拊:同抚。子:用作动词。子其民:视其民为子。
(15)贾(gù古):求取。
(16)说:同“悦”。
(17)齐王:指齐湣王田地(一作田遂)。
(18)先王:指湣王之父宣王田辟彊。
(19)梁:即魏国。当时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20)梁王:原作惠王,《古文观止》已改作梁王。按梁惠王卒于齐威王卒之次年,孟尝君和齐湣王同为齐威王之孙。故此时梁王,当是惠王之子或孙。
(21)太傅:春秋时晋国始置,其职为辅弼国君。 赍(jī机):送。
(22)祥:通“详”,审慎。
(23)被:遭受。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处所。这里借指祖先。
(24)纤介:介通芥。纤维草芥,喻细微。
【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请人嘱托孟尝君,愿意投奔门下做个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回说:“他没什么爱好?”“他有什么才干?”“他没什么才干。”孟尝君笑着收下他说:“行啊。”手下的人以为孟尝君看不起他,给他吃粗劣的食物。
住了一段时间,冯谖靠着柱子弹他的`剑,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没鱼吃的啥。”底下人报告上去。孟尝君说:“给他吃鱼,跟中等门客一个样。”又住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起他的剑把,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出外没车驾。”底下人都笑话他,又报告上去。孟尝君说:“给他驾车,跟上等门客一个样。”于是他驾着车子,举着剑,到朋友家串门说:“孟尝君把我当成上客。”后来过了一阵,又弹起他的剑把,唱道:“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没法照顾家。”底下人都讨厌他了,认为他贪心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先生有亲人吗?”回答说:“有个老母亲。”孟尝君派人供给冯母吃的用的,不让短缺。于是冯谖不再唱了。
后来孟尝君张贴文告征询家里养的众门客:“哪一位熟悉会计,能为我到薛邑去收债?”冯谖写下名字说:“我能。”孟尝君惊诧地问:“这位是谁?”底下人说:“就是唱‘长长的剑把,咱们回去吧’的人啊。”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然是有才干的,我对不起他了,一直没会过他面。”请他相见,赔礼说:“我琐事缠身精疲力倦,忧虑挂心头昏脑胀,个性懦弱生来笨拙,埋头于国家的事务中,对先生多有得罪。先生不见怪我,竟有意想为我到薛邑去收债吗?”冯谖说:“愿意。”于是套马备车,整理行装,带上债券契约启程了,告辞说:“债收完,买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说:“看我家缺少的买吧。”
冯谖赶着马车到薛邑,叫办事员把该还债的乡民们都召集拢来核对债券。凭证全部对过,冯谖站起来,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欠的债赏赐给众乡民,借此把他们的债券烧了,乡民都呼叫万岁。
冯谖一路马不停蹄回到齐都,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奇怪他这么快回来,穿衣戴冠接见他,问:“债收完了吗?回来得为什么这么快啊?”“收完了。”“买些什么回来了?”冯谖说:“您说‘看我家缺少的买吧’。我暗自考虑,您宫中珍宝成堆,宫外狗马满圈,堂下美人都站满了。您家里缺少的就是义罢了。我私下为您买了义。”孟尝君说:“买义是怎么回事?”冯谖说:“现在您有了小小的薛邑,不把乡民当子女般抚爱,相反还要用商人的手段取利于民。我已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赏赐给乡民们,借此把债券都烧了,乡民都喊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啊。”孟尝君不高兴,说:“行了,先生算了吧!”
一年后,齐湣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使用先王的臣子做臣子。”孟尝君于是只好到领地薛邑。他离薛还有百里,乡民们扶着老的,牵着小的,在半路上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终于看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只能免它一死罢了。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睡大觉。请让我为您再凿两个洞。”孟尝君给了他五十套车马,五百斤黄金,向西出访来到魏国,对魏王说:“齐国把大臣孟尝君赶到国外,诸侯谁先迎接他,谁就能国富兵强。”于是魏王空出了相国的位置,把原来的相国调任大将军,派了使者,带着黄金一千斤,车马一百套,去骋请孟尝君。冯谖抢先赶着马车回来,告诫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隆重的礼品;百套车马,是显贵的使者。齐王该听说这消息了。”魏国的使者往返请了三次,孟尝君坚持辞谢不去。齐王听说,君臣都慌了,派太傅送来黄金一千斤,彩饰纹车二辆,马八匹,佩剑一柄,专函向孟尝君谢罪说:“我太不慎重了,遭到祖先降下的灾祸,被拍马奉承的臣子所蒙蔽,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来帮助的。希望您看在先王宗庙的份上,能暂且回国来治理万民吗?”冯谖告诫孟尝君说:“希望你向齐王求得先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庙。”宗庙筑成,冯谖回报孟尝君说:“三个洞已经凿好,您就此高枕而卧,享受安乐吧。”孟尝君做相国几十年,没遭受一丝半点祸殃,都是冯谖的计谋啊。
齐人有冯谖者阅读理解答案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中.考.资.源.网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责:通债,债券。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怪:对……感到奇怪) )(2分)
A..使人属孟尝君 属:通嘱,告诉
B.以何市而反 市:买
C.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责怪
D.狗马实外厩 实:充满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3分)
译文:孟尝君派人供给冯谖母亲吃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失。(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给乏的意思各计1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中.考.资.源.网
译文:
5.冯谖为何要替孟尝君烧券市义?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分)
答:(1)感谢孟尝君的知遇之恩;(2)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每一点计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战国策《齐人说靖郭君》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
①靖郭君:战国时齐威王的儿子田婴。封于薛(在今山东省滕县),靖郭君是他的封号。
②谒者:为国君掌管传达的近侍。
译文: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那门客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说:“这位门客请留下来!”那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没有(超过三个字就受烹刑的.那回事),再说下去。”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摇荡而离开了水,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也还是没有用啊。”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齐人有好猎者》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当》)
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想要得到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
作品赏析
“齐人有好猎者”先因“狗恶”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后因“良狗”而“田猎之获,常过人矣”,二者鲜明对比,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努力是必要的条件,但更需要抓住重点;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本文除了鲜明对比外,在叙述上也颇有特色,如“于是还疾耕--数得兽矣”几句步步紧逼,层层推进,连贯而紧凑,产生了十分积极的表达效果。又如,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句结尾使全篇简洁有力,又由点及面,发人深思。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赏析齐人有好猎者原文及译文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当》.文章记叙了齐国人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总结失败经验之后,努力耕田致富,买了一条好狗,从此屡屡打到野兽,告诉了人们凡事之前要思考,万物都有联系,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就会事半功倍的道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4分)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1.(1)在家中(2)原因 (3)应该 (4)勤奋地耕地
2.A
3.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
4.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 )②则狗恶也
③则家贫无以( ) ④于是还疾耕
⑤田猎之获( )⑥常过人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原因 ②差,不好,不中用。③即“无所以”,没有办法,指没有钱。④快速,急切。 ⑤同“畋”,打猎。⑥超过。
(2)①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了钱买好的狗;好狗本事大,多次捕获到野兽。②不只是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都是这样啊!
(3)①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②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注释】
齐:齐国。
2.好猎:喜好打猎。好:喜欢,喜爱。
3.旷日持久:旷日:荒废时日 旷:荒废,耽误。 形容荒废时间,拖得很久,浪费时日。
4.知友:相互认识的朋友
5.里:邻里
6.故:原因。
7.恶:差,不中用。
8.良:优秀,出色。
9.对:回答。
10.无以:没有办法。本文指没钱买狗。
11.疾耕:努力耕田。
12.入:回到家
14.出:到外
15.宜:应该
16.所以:因此 表示原因
17.唯:只;仅
18.逾:超越
19 田:通 ”畋“,畋猎,即打猎
20 市:买
21.人不对:对,回答。
22.还:回家
23.则:可是
24.过:超过
25.愧:愧对
26.所以:思考
27.则:但
28.百事:许多事情
29.然:这样
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那个人没有回答。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 ,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
赏析:
“齐人有好猎者”先因“狗恶”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后因“良狗”而“田猎之获,常过人矣”,二者鲜明对比,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努力是必要的条件,但更需要抓住重点;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本文除了鲜明对比外,在叙述上也颇有特色,如“于是还疾耕--数得兽矣”几句步步紧逼,层层推进,连贯而紧凑,产生了十分积极的表达效果。又如,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句结尾使全篇简洁有力,又由点及面,发人深思。
主旨感悟
1.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做好充足的准备。
2.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
3. 要勇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去改正它。
4.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5.在办任何事情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关键所在,再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可以办好。如果只是孤立地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6.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 冯谖客孟尝君翻译
★ 战国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