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润饼菜四百字范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涵仔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润饼菜四百字范文(共含20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涵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清明节的润饼菜四百字范文

篇1:记事作文欣赏:咱厝人的“润饼菜”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吃饭。一走进家门,一股香味迎面扑来,我顺着香味走到了厨房。哇啊,是一锅香喷喷、色泽鲜润的润饼菜,馋得我直流口水。

外婆家的润饼菜加的料可真多呀!有:鱿鱼、胡萝卜、蛋炒蛏、三层肉……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准备大块剁颐。这时,外婆说:“等等,等等……还没包润饼皮,加花生和浒苔呢。”听外婆这样说,我小心翼翼地撕开一张又白又薄的润饼皮,把它摊开,在中间洒上浒苔,放上润饼菜,再洒上花生。最后,把润饼皮往中间折,圆圆的润饼菜好像穿上一件漂亮的衣裳,变成了圆柱形。

我像抱着一个娃娃,轻轻地捧着润饼菜,心急地咬上一口,真是美味可口、外酥里嫩呀!

听妈妈说,润饼菜是清明时节的传统佳肴,它也叫“思乡菜”,现在还是晋江的特色美食呢。

作者:张沛琳

公众号:明日之星网络文学社

篇2:做棉菜饼五百字作文

做棉菜饼五百字作文

车子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窗外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上盖上了金黄的被子,并吸引了勤劳的蜜蜂在繁忙的工作。到达目的地了,妈妈的朋友采来了数不清的棉菜。棉菜小小的绿叶中开着一朵金黄色的小花,花儿香气扑鼻,我想做出的棉菜饼一定很好吃!

我挽起袖子,把棉菜放入已放满水的盆中,像洗衣服一样前后推动“嘿呦!嘿呦!”。太慢了。我就使出“龙爪功”抓起一把放在水中甩几下,洗了很久在另外的阿姨的帮助下才洗好棉菜。

妈妈要大打出手啦!她先拿了一大把棉菜,然后用刀飞快切了起来,切的很细很细的,切得妈妈的手心都起了好几个水泡。说到捣棉菜阿姨们就吃不消了,要爸爸和叔叔们轮流上阵。因为捣棉菜的锤子太重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锤子举起来,再很吃力的.敲下去,而且力度都不够,我只敲了三下实在是不行了,还是要大男人才行。就这样叔叔们把棉菜敲的很碎了,妈妈又加入面粉再捣,过了很久,终于棉菜面粉成了,看着大人们累得满头大汗的,但个个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最后包绵菜饼了。我先把绿色的面团捏成扁圆的面片,再把妈妈炒好的肉馅放进去,像妈妈一样东捏西捏,心想:“这样一个完美的绵菜饼在我手上要诞生了吧!“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我的饼根本不像样,乱七八糟四不像的饼在我手上诞生了。可是我不气馁,于是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像饼的家伙在我手上一个接一个的出来。闻着锅子里飘出来的香味,我的肚子“咕咕”地叫着:“饼啊,饼啊!我爱你!我等着你!”

篇3:菜饼的做法介绍

菜饼是一款简单好吃而且营养全面的早餐饼,非常适合忙碌的上班族,即可以补充营养,又节省时间,而且非常好吃。现将菜饼的做法介绍如下,供朋友们作为参考,希望大家都能轻松做出

适合自己胃口的菜饼。

香煎蔬菜饼

材料:土豆一个,洋葱半个,木耳适量,蘑菇适量,青辣椒,鸡蛋两个,花椒粉,黑芝麻,菜糊,面粉,盐,油

做法:

1.土豆一个擦丝后过水淘洗两遍,洋葱半个切碎、木耳、蘑菇适量切碎,不太辣的`青辣椒切碎,以上材料和土豆丝放一起拌匀。

2.鸡蛋两个打进去,加盐、花椒粉、黑芝麻拌匀,然后逐渐加面粉拌匀,直至没有干面粉且能用筷子挑起团。

3.平底锅放油,锅热后,把油晃匀,挑适量菜糊进去,用筷子摊开,小火慢煎,直至两面黄色。

鸡蛋牛奶蔬菜饼

材料:面粉1小碗(约200克,香姑2朵,洋葱圈6个,胡萝卜1根,青椒1个,鸡蛋2个,纯牛奶1袋

做法:

1、将香姑p胡萝卜p青椒洗净,切丁备用;留一小段胡萝卜做装饰。

2、将留的胡萝卜切成3mm左右的薄片,用刀修成“心”形,也可以用磨具,这一步也可以省略

的哦。

3、面粉放入小盆中,把2个鸡蛋打进去。

4、再把牛奶倒进去,边倒边搅拌。一定要把里面的面疙瘩搅拌开,面糊能挂住筷子即可。

5、把切碎的原料都倒进去搅拌均匀,放入适量盐进行调味。

6、电饼铛接通电源,上面抹上一层油,把洋葱圈放上面(用洋葱圈可以使烙出的鸡蛋饼更圆更香)。

7、用勺子把面糊放到洋葱圈内,放满。

以上为您介绍了两种菜饼的做法,是不是很简单呢,您都学会了吗?一天中早餐最重要,现在宝宝又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妈妈们不要偷懒哦,一定要为宝宝准备丰盛营养的早餐啊!还有忙碌的上班族一定要有营养美味的早餐才能保证一上网的能量所需。

8、把切成一个个“心”形胡萝卜放到面糊上,稍微压一下就融合到面糊里面了。

9、把电饼铛盖上盖子,加热2分钟。用铲子翻面,煎至两面金黄就可以了。

篇4:做绵菜饼200字作文

做绵菜饼200字作文

做绵菜饼――写事作文200字

今天,我们去山上帮奶奶挑瓯柑,我们大家聚齐之后就出发了,大家在车里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目的地。

可是等我们到了之后,奶奶却说瓯柑已经挑好了。她和阿婆一大早就开始挑了,说我们来的晚了。后来,我们只好找别的玩了,我和姐姐.妹妹一起在山上跑来跑去,跑上跑下,搞得满头大汗,玩得不亦乐乎。

吃过中饭,不知谁说要吃绵菜饼。奶奶笑着说:“这还不简单,东西都有,说做就做。”大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奶奶炒馅料,阿婆揉面团……不一会儿,阿婆就端出面团,吆喝我们来做饼了。阿婆教我们,首先把面团压成一个“杯子”状,再把拌好的馅料夹进“杯子”里去,最后慢慢把口给封好搓圆,这样一个圆溜溜的`绵菜饼就完成了。我们小孩子还把饼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动物形.方块形.饺子形……奶奶就把我们做好地拿到锅里蒸。不一会儿,又香又好吃的绵菜饼出炉啦!我不顾烫,手一抓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姐姐和妹妹也跟我一样,吃得津津有味。

回家的时候,奶奶还把好多的饼,让我们带回家。我把自己做的也打包了,带回家当第二天的早餐。

篇5:不仅仅是菜饼的味道散文

不仅仅是菜饼的味道散文

母亲牌的菜饼始终是任何人烙不出来的美味。儿时的记忆里,总是我巴巴地在桌前玩着面团,看着母亲把掺有虾皮儿的韭菜馅慢慢在一层薄薄的面饼上摊开,用筷子或小勺分配均匀,洒上鸡蛋液,再盖上一层面饼,周边压实,最后用小盘子滚边,去掉多余的面皮;从前没有电饼铛,都是在自制土灶上放置一顶鏊子烙,周遭有小火苗不时窜出,随着母亲手中的铁劈与鏊子的不断碰撞,菜饼也逐渐由松软的面白色变成均匀的金黄色,每烙好一个,就用笼布盖起,为的是吃到嘴里时的松软口感。等不及的还是我和姐姐,总是忍不住先大快朵颐一番,饼里的油变成菜绿色,顺着手和胳膊流下来,那快乐无以言表。后来我能搭把手了,就负责摊菜和滚边的活,再一边闲话着家常,又是另一种味道的快乐。怀孕后期时候,我一口气能吃掉五块。

今天,婆婆用老家的韭菜烙起了饼,擀成的面饼看上去很薄,但后来吃起来却很硬;韭菜里似乎没放油,很干;韭菜在饼上也没有分配均匀,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竟是个坑,像是长了疤的人的脸;没有滚边这一道工序,所以饼的边缘弧线看起来有点糙;我提到锅底刷一层油,她似乎觉得意外,说还得放油吗,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难道干烙吗?就这样,我怀着并不期待的心情帮忙烙好了五个菜饼,它们摞在一起的时候,大小不一,里出外进,不够美观。吃到嘴里的感觉呢?有韭菜鸡蛋的味道,但是真的不香,最后几口硬到无法描述。

不禁感叹,我们的味蕾记住的不仅仅是菜饼的味道,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关于那道美味的一切,它成了一种恒定不变的习惯渗透进我们的骨血,承载着我们难以察觉却又无可替代的亲情。

篇6: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清明时节,青饼飘香。说起青饼,我是吃了不少,但还从没做过,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我们来到阿姨家,把“青”洗了,放进正烧开的水锅里。烧了一会儿,把“青”拿出来,用冷水一冲,晾干。然后切碎,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倒进一个大石臼里。开始一人用大木锤砸,另一人不断地翻动,直到糯米团变成绿色的。

好有意思哦!我看了眼馋,手痒,去体验了一番。握住锤柄提起来,哇,好沉!我吃力地抡起木锤,往下一砸,再想把锤子提起来,可就不行了,因为锤子被糯米黏住了。不管我怎么使劲,就是拔不起来。看着我的狼狈样,大家都笑翻了天。

取出青色的糯米团,揉成一小团放进刻有花纹的模子里,用手一压,倒扣出来,撒上松花粉,青饼就做成了。放在锅上蒸一蒸,满屋子的清香。咬上一口,那清香在舌尖溢开,在全身飘逸。好醉人啊!

篇7: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清明节放假了。我和妈妈去老家过节。每年那里的人都有做青饼的风俗。

那天,我们乘船去老家。一推开家门,阵阵清香就扑鼻而来,我好奇地掀开桌上蒸笼的盖子,“哇!”我不禁大声叫了起来,原来笼屉里全是青饼和青团。这些饼和团一个个碧绿如玉,墨绿的颜色中带着一点点亮黄,光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拿起一个吃上一口,又甜又糯,豆沙在嘴里慢慢溶化,让我吃了一个还想吃,吃了一个还想吃。看奶奶做青团青饼那么熟练,我也手痒想做了。就把手洗干净,卷起衣袖准备开始学。

首先拿一块面团,把它揉成一个圆球。”我照着奶奶说的,捏了一个圆球,“接着在一头捏个口子,先捏好口子,再慢慢往里面捏。一定要注意口要捏小一点儿,皮要薄。”我快嘴快舌地应了一句:“知道了!”真的是新兵上阵,看着别人做得挺简单,到自己这儿却笨手笨脚的,不是皮太厚就是把皮给弄破了,再不就是口子太大了。虽然我对自己的“作品”很不满意,可奶奶却没有觉得我做得不好,她只是耐心地指导我,告诉我哪儿做得好,哪儿做得不好,在奶奶的指点下,我的技术逐渐提高,开始做得有模有样起来。做了几个,奶奶说:“差不多了。”说完变戏法似地拿出了一个青饼印,把捏好的青饼都放进模子里压好,再“啪”地一磕,三个压花的青饼就印好了。仔细一瞧,那上面的花纹还真好看,有梅花形的,有迎春花形的,还有叶子形的,姿态各异。

青饼青团做好之后就是蒸了。把所有的饼和团一起放在几格大蒸笼里,开始上锅。原本觉得十几分钟很短,可一分一秒地等时,就觉得真长,像蜗牛爬一样慢。我无聊地玩着游戏打发等待的时间。十几分钟终于过去了,青饼青团蒸熟出锅后还有一道扇凉的工序。我鼓起腮帮子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扇,小脸憋得通红。奶奶回头见我那样子,“扑哧”一下笑出了声。

吃着自己做的青饼,觉得特别好吃,闻着也特别香。虽然没有奶奶做的那么精致,但是,这也是我劳动的结晶呢!

篇8: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在我们家乡——岱山,清明节吃青饼是一种传统习俗。老师为了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体验做青饼的乐趣,就组织开展了一次制作青饼的实践活动。

前 奏:采青与煮青

“同学们,清明节快到了,我们要亲手做青饼了,今天我们就去上山采青。”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老师给我们看过青的样子之后,就排队上山采青。一路,同学们边议论纷纷,边对路边的小草指指点点。青很香,背后长有绒毛,颜色并不很绿。我们睁大了眼睛四处找寻,终于发现了一处青的聚集地。我们大把大把地割着青,不大一会儿,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

第二天,食堂阿姨就在忙活着煮青了。一大锅的水沸腾着,青在水里不住地翻滚、搅拌,把水都染成了绿色。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情不自禁地抽动了几下鼻子。“哇,好香啊!同学们不住地感叹。

呈 现:做青饼

到了第三天,我们准备做青饼了!洗好手,套上干净的蓝色手套,来到了食堂门口的空地上。几张大桌子摆在中央,上面铺了一张粉红色的薄膜,用两个做青饼的模具压住。旁边,一名高高大大的伯伯举着大锤子敲打着石臼里的面团。青和糯米混合起来了,青白相间,颜色很是鲜明。渐渐的,青色占了大多数,白色变少。门卫爷爷在锤子上举的空间迅速伸手去推揉面团,又极速缩回,真让人担心他会不会被锤子砸到手。看了一会儿,发现他们配合得极其默契,天衣无缝,让人拍手叫绝。

分好组,我们站在桌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潘成业从食堂拿来两团热呼呼的青团放在桌上,我们看着青团不知如何下手。老师走过来,向我们示范了一遍。只见他把青团隔着保鲜膜印在模具上,铺匀、按实,再一倒,就出现了一个精美的青饼。青饼是青色的,上面印着一个“福”字,四周有圆圆的花边。我连忙拿起一个青团,迫不及待地做起来,没一会儿我的手中也诞生了一个。紧接着,我们组一个接一个地尝试着,忙得不亦乐乎。此时,原本宁静的空地人声鼎沸。有的跑前跑后,叫着喊着,传送着青团和青饼,额头已渗出了汗珠;有的哈哈笑着,与旁边的同学比较着,得意的神情溢于脸上;有的埋头做着,时而皱眉,时而舒展……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弥漫着青饼的香气。

尾 声:吃青饼

完工了,我们开始分享劳动的成果。每人拿了一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把青饼放在鼻子边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咬一口在嘴里,细细咀嚼,香香的.,粘粘的,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篇9: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我、妈妈、姑姑和弟弟乘着爸爸的车去奶奶家做青饼。在车上,我看见农村的风景非常美丽。“嘟”车停了,我们下了车,这里的空气真是清新,我像猎豹似的跑向奶奶家。

刚到门口,就看见奶奶在 洗糯米和大米,还冒着汗,她说先让我们看一会电视,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我们把洗好的糯米和大米放入三轮车,另外也把晒干的青放入三轮车,又准备报纸和布,到做青饼的地方。到了,“滴—”我们把混合起来的糯米,用机器磨成粉状,然后把青也混起来。在太阳下,我们足足等了两小时,终于才轮到我们做了,我看了个清楚,原来,要先把磨好的东西,放入大锅内蒸,等蒸熟了,就把它放在机器上,一个男子打开开关用一个粗粗的木棒,使劲跺着,接着从机器的下方出现一条长又黑的“蛇”盘在盆子里,一圈又一圈,他把盆子里的“蛇”倒在一张铺满松花的桌子上,我和妈妈。姑姑。弟弟。奶奶拿着印头去做青饼、我们先把印头朝上,再切点糯米和青,放入印头,然后,用手按实,最后,在桌子上一拍,一个完整的青饼就出现了,它还弥漫着一种青饼特有的芬芳,向鼻子扑来。

然后,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做了100多只,各有各的花纹。等它凉了就把它搬入三轮车,我们就骑着三轮车兴高采烈得回家了。

篇10: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刚起来,就看到外面烟雨迷蒙。我从窗户往下看,有一家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那家店是卖什么的呀,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啊?”“他们是卖青团子的,吃青团子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妈妈回答道。“哦,我知道了,妈妈,我想试试做青团子好吗?”“好的`。”妈妈和我向楼下那家店的阿姨要了一些米粉和豆沙馅。其实,这些米粉就是米粉加了一点野菜汁才变绿的。

我和妈妈来到厨房,先洗了个手,然后把袖子卷高,然后才做起了青团子。我先把那些米粉分成五个粉团,因为妈妈以前做过,所以我就去请教妈妈该怎么做。妈妈给我做了个示范:她拿起其中一个我掰开的粉团,然后沾了点水涂到粉团上,就开始揉这个粉团,直到把它揉成一个圆为止,然后又用手指朝粉团的中间搓了一下,搓出了一个洞,再把这个洞逐渐扩大,然后用勺子勺了一勺豆沙馅,把豆沙馅放到那个地方,再把那个口子合拢,再搓成圆,一个青团子就做好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个我事先掰开的粉团,把它揉成圆,原本以为非常简单,但粉团非常软,一揉就扁了,一点也不听话,妈妈说:“你不能把手摊平了揉,要把手拱起来揉,这样子才可以揉的圆啊!”我照着妈妈的话把手拱起来,果然,这个青团子非常听话得变圆了。接着,我用手指在粉团的中间搓了一个洞,把豆沙馅放进去,但是,放进去简单,要把它合拢可就难了。不管我怎么弄,它都有一点豆沙馅露在外面,把这里的豆沙馅弄进去了,另一边的豆沙馅又出来了。我无可奈何,只好又去求助于妈妈。妈妈说:“你不能用露出来的豆沙馅附近的米粉来填补,要拿离豆沙馅远的米粉来填补才可以啊!”听了妈妈的话,我用露出来的豆沙馅对面的米粉,取下一小块来填补露出的豆沙馅,果然,没有再露出来的豆沙馅了。就这样,一个青团子做完了。有了上次的经验,接下来的青团子我做起来简单多了,不一会儿,就做完了。

妈妈把荷叶撕成一片一片的放在蒸锅里,然后又把青团子一个一个放在上面,开始蒸了起来。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妈妈把锅盖拿开,香气扑鼻,我和妈妈各拿起一个放在嘴里尝,“嗯,真好吃!”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

做青团子不仅好玩,而且好吃,明年的清明节我还要继续做。

篇11:清明节为什么要吃清明饼

清明饼的来历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饼的来历二:

据说这种清明寒食的传统糕点,始创于宋代,当时俗称为“粉团”,到明清时期,才正式盛行于江浙地区。但民间制作时,倡导宜素不宜荤,排斥肥肉,以便从精神意念上与清明节挂钩。至于拿什么植物来体现绿色,倒也不大讲究,倘若清明草欠缺的话,弄些蔬菜叶子鼓捣一下也未尝不可,虽说有些弄虚作假的嫌疑,但毕竟还是健康的绿色。而从中医的角度讲,无论棉菜、艾草或雀麦草什么的,几乎都具备药用功能。尤其是艾草,其特殊的香味不仅可以驱蚊,更是古人悬挂于门的避邪之物。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且被“本草纲目”所肯定。

清明饼的介绍:

在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在山区,则采清明草作饼。清明草,即绵菜,也叫“米菜”。学名叫“鼠曲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节,会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之糯米粉,以鲜笋、芥菜、肉丁为馅,制饼蒸熟而食。有的人家,从田间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后,先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饼,用两片香泡叶包裹,然后,在饭锅中或蒸笼中蒸熟即成,俗称“蒿饼”。在泰顺,先一日,以绵菜叶或蓬蒿和米粉,馅糖阿日馒头,谓之“蒸糍”。绵菜,色青具有韧性,不但好吃,且贮藏得久,有暖胃作用。清明日这天不举火,以冷食为果腹之物,这即古代为纪念介子推焚绵山取寒食之遗意。

清明节到了,用清明饼儿来祭祀的功能早已淡化,去糕饼店里买来包装精美的青团馈赠亲友反倒常见。这差不多就跟松糕与棕子一样,在岁月的交替中,渐渐演变为一种时尚美食,可以三百六十五天尝新。咬一口那时尚的青团,口感尽管不错,只是少了早年那种清淡的青草味道。

篇12: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春风吹,阳光照,柳儿绿,花儿笑,清明节,就来到。

今天,我走进教室,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我看见老师的锅里,有一团绿绿的东西,我问:“老师,这是年糕,还是廿八都铜锣糕呢?”老师回答:“这是做清明馃的材料,我们要做清明馃呢!”“耶,我们要做清明馃了!”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老师拿出菜板,端出肉馅后叫我们去洗手,一切准备就绪后,老师说:“我们开始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抢米粉团,我抢了一块中等的,软软的,粘糊糊的,老师拿来了一点油,让我们醮在米粉团外,我粘了一点儿,米粉团就没那么粘了。老师边示范边说:“我们先把米粉团揉一揉,揉成一个圆形,然后用大拇指按住米粉团,边转边按,形成了一个‘碗’形。接着,把菜装进了米粉团,再压一下,一个可爱的清明馃就诞生了,它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将军。”

听老师说完,我们就开始做了。我好不容易搓成了一个像样的圆,有的把它搓成了毛毛虫,有的搓得凹凸不平,还有的四不像。我用手指按了下去,然后又转了一下,但是被我捏成了一个“盘子”。我去看了一下大家的,只见有的捏成了勺子状,有的捏破了,还有的捏成了饼……我把菜夹到米粉团里,然后对折使劲地捏,很快就把清明馃做好了,老师把我们做好的清明馃排成一排。我们做得五花八门,有的像穿着衣服的乞丐,有的像漏了气的皮球,还有的像在笑得小朋友。

老师把我们做得清明馃放在锅里蒸,过了一会儿,一阵又香又焦的气味扑鼻而来,我直流口水。在老师的允许下,我拿了一个清明馃,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清明馃又软又香,还有一股青草香味呢,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吃完了。吃完后,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清明馃的故事。我们一边吃着清明馃,一边等待清明节的到来。

篇13: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确,这几天,绵绵春雨一直下个不停。

清明节快到了,外婆要做清明馃,我和妈妈急忙跑去帮忙。外婆和好了面团,调好了馅,一切准备就绪。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先把一小块面团揉成一个小圆球,再把两大拇指插在小圆球中间,一点一点把小圆球捏成一口小碗。可是,我的小圆球怎么也捏不成小碗,反而把我的十个手指头粘住了,我怎么也拔不出来。

我立刻向外婆求救:“外婆,外婆,我的手指被咬住了,救救我!”外婆往我的手上放了一些面粉,揉了揉,我的十只手指立刻被解救出来了。

我重新拿了一小块面团,继续做清明馃,这次比上次好多了,但我把小圆球捏成了大圆盘。我心想:唉,又做错了,算了,我就做几个特别一点的清明馃吧!想到这里我又有了信心,于是我做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清明馃,“星星”给爸爸吃,“爱心”给妈妈吃,“小船”给外婆吃,“小鸟”给外公吃,“飞机”给小姨吃……“小狗”留着我自己吃。

大家吃着香喷喷的清明馃,都赞不绝口!爸爸一口气吃了8个呢!还说我做的星星清明馃最好吃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比浸在蜜里还甜呢!

篇14: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眼看时间已经进入四月,清明节期间的忙碌已在大家不知不觉中萦绕在身边。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妈妈、外婆就开始忙碌起来,都开始做清明节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清明馃。

外婆拌好了馅,准备好了皮面,就开始包了。我看着外婆和妈妈娴熟的手法,忍不住犯痒痒,也开始跃跃欲试,从外婆手中抢来刚擀好的皮料,开始“大展身手”。

第一次,皮子在我手里一点也不听话,像个顽皮的淘气包:我要将皮子攥紧,可这“淘气包”偏偏坏我好事,攥紧了左边,中间与右边又开始缓缓地“伸了个懒腰”,将我好不容易攥紧的皮子散了开来,使我的劳动成果就这样活生生的给打乱了,没办法,我只好再学外婆的样子,重头包起。

第二次,我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训,将皮子的各边都死死的攥紧在手里了一起,“嘻嘻,看你怎么不听话!”正当我这样暗暗窃喜时,就又从天降下了个麻烦:这皮子之间黏在了一起,怎么扯都无济于事。我急了起来:这下可麻烦了!我用各种办法:手撕、硬扯……都无济于事。还是没办法,我扔掉了这只清明馃,又拿起一张皮子,从头再来!

在第三次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清明馃从我的手中诞生了,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就单单一只清明馃,就告诉了我一个道理: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篇15: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今天,我跟奶奶学做清明馃,让我对于清明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做清明馃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奶奶前几天就早早买好了粉,还到田野里摘了一大篮的清明草。我们分工合作,奶奶做清、揉粉,爷爷负责准备馅料,我呢,负责帮忙包清明馃。

只见奶奶先把清明草放进锅里煮,煮的时候还要放一点点小苏打粉,然后煮好再漂洗,拿榔头敲打,清明粿的清就完成了。接着按照比例将粉跟水进行调配,不断揉压,然后将揉好的粉与清和在一起,原本雪白的面粉一下子就变成了青白交加,最后全变成青色的了。

再看爷爷,“嚓嚓嚓——”锋利的菜刀很快把笋切成一小颗一小颗的,雪菜和新鲜的肉也跟着切碎,放入锅里翻炒,盛出放入碗中。这样,热乎乎的清明粿的馅就已经准备好了。

准备工作完成,奶奶就开始教我包清明馃了。奶奶把面粉搓成一长条,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轻轻压扁后熟练地用擀面杖把它们擀成圆圆的一片一片。我学着奶奶的样,将皮摊开放在手心,盛一大勺的馅料放到皮中间,两边皮用手沾点水均匀涂抹再对折,接着把皮往里推,推出花纹形状。重复相同的动作,很快奶奶手上的皮跟馅儿就变成了一个饺子形,把饺子的上边往里推,就变成了一个波浪形,于是一个清明馃就完成了。而我包的呢,却像一只“胖小猪”,肚子鼓鼓的,边上的花纹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我不禁感叹道:“奶奶真厉害,好漂亮的清明馃呀!”

清明馃总算是包好了,奶奶很快就蒸好给我吃,咬一口还冒着热气的清明馃,馃皮带有韧劲,馅很可口,多么美味的清明粿啊!今天,奶奶教会了我做清明馃,你有没有学会呢?

篇16: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今天,我看到阿姨、妈妈和奶奶一起在厨房里一边做清明馃,一边嘴巴讲个没完,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今天我总算知道了。

“妈妈,我要来看看怎么做!”“你还是先去玩吧,等下有你吃的!”“我从来都不知道,就让我看一次吧!”经过我的再三请求,妈妈终于同意了。

阿姨一边做,一边跟我说:“烧开锅中水,把洗干净的艾草放进去煮,这样会比较绿比较香。几分钟后,眼看着艾草煮熟了,就赶紧捞起放入准备在一旁的大盆冷水里,不然老让它待在热水里,那样很容易变黄。如果冷水逐渐变暖,就要另换冷水,直至艾草完全冷却,并漂洗干净,捞出,挤干水分,把艾草弄碎。”

接着我就看见阿姨在和粉,和好的粉团白白嫩嫩的,加入捣碎的艾草,立马变得绿绿的。

阿姨接着说:“然后依据喜好把粉团摘成大小均匀的小坨,用手搓圆后捏成厚薄均匀的小碗状,放入自己喜欢的馅料,封口,雏形初现。把锅内水烧开,架上草垫或在隔水器具上铺上纱布,把清明馃整齐排列入锅蒸6分钟左右即可。”

听妈妈说:“清明馃,又称聪明馃,是江山民间一种传统的健康食品,每当清明节前后,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

等到缕缕香味飘出,揭开一看———锅内一片葱翠欲滴。圆圆的像饼,馅是甜的,尖尖的像大水饺,馅是咸的,蒸熟的清明馃清香可口。刚拿出来的清明馃,油光光的冒着热气,真让人口馋。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一个,正准备往嘴巴里放,哎呀,烫死我了。妈妈见了,对我说:“我刚想跟你说烫,你就放进嘴巴了,嘴怎么这么馋啊!”

晚饭,大家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清明馃,聊着天,很快就过去了。

篇17: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这天,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秋风轻抚着我的脸颊,吹拂着我的发丝。路上,几棵小青从地中探出头向我微笑,使我偶然想起十岁那年的清明节,想起那裹着绿衣的清明馃......

那一天下着绵绵小雨,我待在外婆家中无所事事。这时外婆喊我去帮忙。我奔向厨房,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只见几个穿着朴实而不失美丽的小馃子躺在木桌板上。

外婆告诉我,这些就是“清明馃”。外婆把“包馃神术”“传授”给了我,自己则在一旁捣青。我在脑子里回想怎么样包清明馃,却不料忘了一些细节。我也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了,开始大干起来。我小心的从青团中拨出一小团,揉了揉,有适当的把它按扁,从料馅儿中提一点豆沙馅,也揉成一个小圆球放进“绿衣”中。最后,我把完成的小馃子放入一个小木具的凹处,把木具的柄子往下一按,一个“精致”的清明馃便完成了。接着我又做了几个馃子。

“哦哟,这是些什么啦?”外婆把青捣好了,哭笑不得地看着我。外婆也做了一个,拿起我最喜欢的馃子一对比,之间的差别竟如此之大啊!但是我仍然坚持着做,在外婆的指点下,我的馃子做得越来越像样儿,虽然不能到大师的级别,但是勉强也看得过去了。外婆把包好的清明馃放入蒸笼中,一会儿便能吃了。

我取出一个奇形怪状的绿馃子,一口咬下去。唔,好吃,名副其实的人间美味呀!软软的外皮和甜甜的内馅儿掺在一起,一股甜而不腻的、清凉甘甜的滋味流入心田。此时此刻,我吃着自己做的食物,虽然样子“丑陋”,但味道可不差啊!所以,还是“馃不可貌相”啊!

我望向路边的那几棵小青,与它们相视一笑,也更加期待今年的清明节,期待那些绿绿的清明粿......

篇18:喜气洋洋迎新春美食之塌菜饼作文

喜气洋洋迎新春美食之塌菜饼作文

漫长的一学期,终于有了空闲,放假的感觉真好!好好地睡上了两天两夜,伸伸懒腰,振奋精神,给儿子来点美食,给春节增添点喜庆的色彩。

早晨7点钟和儿子一起运动,下楼去了广场,回来的路上和儿子商量中午的饭,儿子说:“妈,好久不吃菜饼了,还真有点想了。”“没问题,那可是老妈的拿手好戏,走顺路买韭菜去。”拍拍儿子的后背(肩膀已经够不着咯)做了保证。

回到家,电饭煲里的米饭正好,儿子吃点东西,上学去了。是数学老师要录课,找就近的一些学生帮忙。看看表午饭还早,不过还是先择起了韭菜,择的干净些,淘洗的时候就方便,而且节约水吗。淘洗好的韭菜放在漏水的菜筐里晾干水分,水分越少越好。

没有别的事情,躺在沙发里读着书,品着文字,很美的感觉。

11点了,开始动工。

首先是和面,把面挖到盆里,倒上温水,开始搅拌,直到搅拌到没有干面为止,和面的学问其实是大有讲究的,要和到不软不硬为最好。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曾就告诉过我,和面的最高境界就是手光、盆光、面光。刚开始,每次和面总是盆里会有面索,手上也满是粘面,现在随着和面次数的增加,和面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完全可以做到手光、盆光、面光。瞧瞧俺和的面,是不是很棒( ⊙ o ⊙ )!面需要醒醒,那才叫一个美。

在醒面的时候,赶快调菜。首先把已经晾干的韭菜切成小段,切得段要比包饺子时稍长一些。把切好的韭菜放入小盆中,备用。然后打散几个鸡蛋,鸡蛋的多少因自己的喜欢而定,多少都行。起锅,放油。为了炒出来的鸡蛋嫩又香,可以多放一些油。油八九成热时,把打散的蛋液倒入锅内,记住,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一直用筷子顺时针搅拌,这样炒出来的鸡蛋自然成鸡蛋穗,既美观又美味。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粉皮,也可以是粉条(这次我就做了两种,因为老公爱吃粉皮的,儿子爱吃粉条的,O(∩_∩)O~),在案板上压碎,不可太碎,长度相似于韭菜的长度。切好后倒入鸡蛋中,用油炒一下,然后加入酱油少许,花椒面,十三香,胡椒粉,鸡精,盐等调料。这里一定要记住,盐必须这个时候放,一旦和韭菜混合就不能再加盐,如果那样,调拌好的菜就会下好多的水,味道就会减很多哟。最后,把锅里的加了调料的鸡蛋粉皮倒入放有韭菜的小盆里,搅拌一下,(⊙v⊙)嗯,好香哟。

下一步就是把和好的面揪成小面团,然后擀成一张张薄薄的圆形面片,连擀两张,大小一样;先拿一张把馅均匀地摊开,然后把另一张擀好的面复盖在放好馅的一张上面,周边捏实。这时,我总习惯于在摊好的菜上再倒上一个生鸡蛋,这样就会把菜给黏在一起,吃起来也非常美味。此处有温馨小建议:把擀好的`第一张面片放在一个干净的小板子上,然后放菜,然后盖上另一张面片,然后往平底锅里放时,只需拿起小板子,慢慢滑进去就可以了。否则,做好的饼,因为有菜,很软,很难用手放进平底锅,那样的话,形状很难看哟。

最后一步就是塌菜饼咯。平底锅加热(小火),放少许油(抺均匀),锅热以后,把做好的饼放到锅里。因为鸡蛋是炒过的,其它都好熟,一反一正,烙几分钟就熟了。啊哈,第一张饼出锅了。

门铃响了,儿子好有口福。“太香了,妈妈,快点,让我吃一个。”儿子急不可待了。“刚出锅了一个,用刀切十字,分成四部分,切切看。”忙让儿子加入到其中。“(⊙v⊙),太好吃了嘛,你快来一块。”儿子一手拿一块,咬上一口,忙递过来一块。“你先吃,儿子,妈正忙着呢。”我顾不上吃,但是看到儿子吃的如此high,再忙再累,都值啦。

“妈,我能帮你点什么?”儿子一张饼全部下肚,又回厨房,要帮助妈。“我自己来就可以啦,你去客厅看会书或者电视吧。”儿子能想着来帮,当妈的已经很满足啦。

我许诺给儿子,从今天开始,春节前的每天中午都给儿子做好吃的,变着花样做好吃的。让这个温暖的冬天,再温暖些,因为春暖花开的感觉是最美好的!

篇19:2022年清明节吃清明饼来历

据说这种清明寒食的传统糕点,始创于宋代,当时俗称为“粉团”,到明清时期,才正式盛行于江浙地区。但民间制作时,倡导宜素不宜荤,排斥肥肉,以便从精神意念上与清明节挂钩。至于拿什么植物来体现绿色,倒也不大讲究,倘若清明草欠缺的话,弄些蔬菜叶子鼓捣一下也未尝不可,虽说有些弄虚作假的嫌疑,但毕竟还是健康的绿色。而从中医的角度讲,无论棉菜、艾草或雀麦草什么的,几乎都具备药用功能。尤其是艾草,其特殊的香味不仅可以驱蚊,更是古人悬挂于门的避邪之物。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且被“本草纲目”所肯定。

古代清明节是哪天

清明节固定在公历的4月4到6日,农历上没有固定在那一天。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的意义

1、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2、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3、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4、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起源于什么朝代:周代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20:2022年清明节吃清明饼来历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做绵菜饼200字作文

菜成语

吃米饼

槐花饼作文

玫瑰饼作文

润物之音范文

方润华简介

润和奖金制度

胡润财富报告

润通丸说明书

清明节的润饼菜四百字范文(推荐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清明节的润饼菜四百字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