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族饮茶文化礼仪(共含8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赏金猎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泡茶礼
1、备茶 出于对客人的尊敬, 作为主人一般不会直接挑选一款茶来泡 而是会先询问客人喜欢什么茶,有什么口味偏好,再进行推荐差不多的茶。在冲泡之前,还要先介绍茶叶的名称和特点,让客人对准备喝的茶有基本的了解。
2、取茶
再选完要泡的茶之后,我们取茶的时候也不能徒手去抓,徒手抓“手汗”会使茶叶受潮。 而且手上带有的一些气味,也容易沾染到茶叶上, 不仅会影响到茶的品质, 也会给人不卫生的感觉。 应该用茶匙取适量茶叶, 或者直接将茶叶袋倾斜对准盖碗轻轻抖出。
3、清洗茶具
虽然我们在喝完茶之后都会清洗茶具,但是为表尊重,我们都会用开水重新把杯具烫一遍,这样更加干净卫生,也能除去杯具上附着的异味;同时这也是温杯的过程,让茶汤有更好的表现,给客人更好的品饮体验。
4、泡茶
我们在泡茶的时候,要注意烧水壶的摆放,切勿烧水壶嘴对着客人,这是表示赶人走的意思,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壶嘴对着别人,煮沸时喷出的蒸汽也容易伤人。
白族饮茶礼仪文化
白族崇拜村寨的守护神“本主”,信奉巫师、信仰佛教和道教。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也是茶马互市、茶叶交易的盛会,已有上千年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点苍山下举行。平坝地区白族主食稻米、小麦,山区则以玉米、芥子为主。喜欢喝烤茶。
大理白族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茶,并且在大理南诏国时期,大理感通寺的僧人就开始了种茶、制茶的历史。可以说大理白族的饮茶、种茶和制茶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大理白族非常注重礼节,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规矩,尤其是在用茶方面更是有着充分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族人民也留下了自己独特的饮茶文化。
一、用茶的礼仪
当一家人围坐在火塘喝茶的时候,白族人首先会用双手奉茶给家里的老人、长者;如果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以茶相待,一般都是由家中晚辈奉茶给客人;白族人倒茶只倒三分之一,倒酒则满杯,因为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二、社交茶礼
白族人在日常交际中对用茶方法非常广泛,一旦有客人来访,先煨 “烤茶”来招待;如逢家中有事或者有远方来客,则用“三道茶”来招待;探亲访友,亦是以茶为礼等。由此可见,白族人已经把茶当成天下至宝,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
饮茶的姿势
(一)站姿: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双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微呈八字分开,左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于小腹部。(二)走姿:以站姿为基础,切忌上身扭动摇摆,行走应尽量成一条直线,到达来宾面前若为侧身状态,需转成正向面对;离开客人时应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切忌当着对方掉头就走,这样显得非常不礼貌。女性可以双手同“站姿”交握胸前,男性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随走动步伐自然摆动。(三)坐姿:端坐椅子中央,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正,下颌微敛,舌头抵上颚,眼乎视或略垂视,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性双手分开如肩宽,半握拳轻搭于前方桌沿。全身放松,调匀呼吸、集中思想。如果作为来宾被让于沙发就座,则女性可正坐,或双腿并拢偏向一侧斜坐,双脚可以交叉,双手如前交握轻搭腿根;男性可双手搭于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双脚必须下垂且不可抖动。(四)跪姿:日本、韩国的茶人习惯跪坐,故国际间茶文化交流或席地而坐举行的茶会多用到这一姿势。跪姿分为跪坐、盘腿坐、单腿跪蹲。跪坐即日本的“正坐”,两腿并拢双膝跪在坐垫上,双足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足上,挺腰放松双肩,头正下颌略敛,舌尖抵上颚,双手交叉搭放于大腿上(女性右手在上,男性左手在上)。盘腿坐只限于男性,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单腿跪蹲常用于奉茶,左膝与着地的左脚呈直角相屈,右膝与右足尖同时点地;也可左脚前跨膝微屈,右膝顶在左腿小腿肚处。其他姿势同跪坐。
一、用茶的礼仪
当一家人围坐在火塘喝茶的时候,白族人首先会用双手奉茶给家里的老人、长者;如果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以茶相待,一般都是由家中晚辈奉茶给客人;白族人倒茶只倒三分之一,倒酒则满杯,因为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二、社交茶礼
白族人在日常交际中对用茶方法非常广泛,一旦有客人来访,先煨 “烤茶”来招待;如逢家中有事或者有远方来客,则用“三道茶”来招待;探亲访友,亦是以茶为礼等。由此可见,白族人已经把茶当成天下至宝,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
白族人民喜好饮茶。一般饮用烤茶时,用一陶制小茶罐将茶叶烤黄,冲以沸水,顿时热气翻腾,芳香四溢。烤茶一般冲水三道,边煨烤边品茗:初饮觉得其味微苦,再品则甘香醇厚,最后一道更觉其味甘甜,愈品味道愈美,满齿留香,令人回味不止。此谓“头苦、二甘、三回味。”有的地方在饮第二道茶时,还往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乳扇等,第三道茶中加入几粒花椒或桂皮,别具一番风味。有客来家,必烧烤茶水招待,每次只斟浅浅半杯,饮后口齿留香,热渴顿解,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
01
衣着
喝茶时候的衣着,最好不要太浮夸、太潮流,衣着低调一些,才更符合喝茶时候的情境,否则会给人哗众取宠的感觉,很不和谐。
?可以穿颜色素雅,质地稍软的衣服,视觉上给人感到舒服。即便是在家中请客人喝茶,也不能穿睡衣,这也是对客人的尊重。
02
交谈
茶桌上可以谈话,但需注意声音不可过大,可以谈论茶,也可以谈论别的,但是话题要跟其他喝茶的人合得上。
?作为主人,忌讳对自己的茶叶自吹自擂夸大其词;作为客人可以适当对茶叶进行赞赏。
03
妆容
女士的妆容以淡雅为主,最好不要喷香水,以免影响到其他茶客喝茶的感受。口红如果沾染到杯子上,也会不够雅观,有失礼节。
04
离场
若无特殊情况,喝茶中途不要轻易离场。若要离场,可以轻声跟茶主人示意,小心离开便可。
礼仪常识
态度谦恭:
既然以茶待客是一种礼仪,既然主人在以茶待客时处处以礼待人,那么作为接受款待的一方,客人在饮茶之时,也应对主人投桃报李,勿失谦恭与敬意。当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见,询问大家想喝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可以在对方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中任选一种,或告之以随便。在一般情况下,向主人提出过高的要求,是失礼的。如果自己不习惯饮茶,应及时向主人说明。若自己尚未说明,而茶已上来了,不喝就是了。千万不要面露不快,更不可因此而责怪主人或为自己上茶的人。若主人,特别是女主人或者长辈为自己上茶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即起身站立,双手捧接,并道以多谢。不要视若不见,不理不睬。当其为自己续水时,亦应以礼相还。其他人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其答谢。
如果对方为自己上茶、续水时,自己难以起身站立、双手捧接或答以多谢时,至少应向其面含微笑,点头致意,或者欠身施礼。不喝的凉茶、剩茶,千万不要随手泼洒在地上。在社交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正在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如果自己或交谈对象正在讲话时,自己突然转而饮茶,不但会打断谈话,而且也会显示出自己用心不专。只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谈对象时,或是与他人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才可以见机行事,喝上一口茶润润嗓子。
认真品味:
在饮茶时,要懂得悉心品味。这样做,不仅体现着自身的教养,而且也是待人的一种礼貌的做法。饮茶之时,应当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心品尝。每饮一口茶后,应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这样品茶才香。无论如何,饮茶时都不要大口吞咽,一饮而尽,喉咙咕咕直响,茶水顺着腮帮子直流。以这种方法喝茶,只能解渴,却丝毫谈不上对茶的美妙之处的品味。
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持杯耳。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双手捧茶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样做,或是动作欠文雅,或是不够卫生。使用带杯托的茶杯时,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不动杯托。也可以用左手,将杯托连茶杯,托至左胸高度,然后以右手端起茶杯饮之。饮茶的时候,忌连茶汤带茶叶一并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叶,甚至放入口中食之。万一有茶叶进入口中,切勿将其吐回茶杯,或是嚼而食之。
饮盖碗茶时,可用杯盖轻轻将飘浮于茶水之上的茶叶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烫的话,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只茶杯去折凉茶水,而最好待其自然冷却。饮用红茶或奶茶时,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将其插放在茶杯中。不用时,将其放在杯托上即可。
若主人告之所饮的是名茶,则饮用前应仔细观赏一下茶汤,并在饮用后加以赞赏,不要不予理睬,或是随口加以贬低,说什么没听过这种茶的名字,喝起来不怎么,这茶有些走味或是没把好茶泡好之类让主人不快的话。
礼仪文化
我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礼还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的。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喝茶流程礼仪:
1、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座位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的,知礼的客人应该做主人右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做对头的情况,小孩子来坐这个位置。
第一道礼节:客人的礼仪最重要的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的第一道礼节,是指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
正式的、正规的第一次客人回礼是这样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或者茶艺或者茶香或者其他的,随便你咯^_^)
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如今的电视剧武侠片上面的就是,大多做得挺规范的。合十者,双手手掌伸长合在一起就是啦。一躬,躬身行礼。躬身越低,表示对于主人越发尊敬,对于主人是长辈客人是晚辈,躬身应该至少为45度的“倾斜角”的哦!
二、喝茶中
喝茶过程里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又叫屈指跪。这个礼节的来由前边已经大家都知道的:微服私访的乾隆某天在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拎起茶壶就给纪晓岚、傅恒等人倒茶,众人大惊,情急之下,纪晓岚屈指扣桌而礼也。
还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谈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会发酸的。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偶们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区别的哈。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也应该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千万不可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这个,视为极大的失礼,甚至是一种挑衅的开始。
待客礼仪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地区。好客的白族人待客有独特的礼节“三道茶”。头道茶。主人热情地迎客入门,边交谈边架火煨水,待水开,把专作烤茶用的小砂罐放在火盆上烘热,然后放入一小撮茶叶,并执罐不停地抖动,待茶叶颜色微黄,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时,才冲入开水,只听“哧嚓”一声,罐内茶叶翻腾,涌起一些泡沫溢出罐外,像一朵盛开的绣球花。白族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等泡沫落下,又冲入沸水,茶便煨好。这就是第一道茶,人们也叫它“雷响茶”。这头道茶,色如琥珀,晶莹透亮,主人往盅里斟上两三滴,兑入少许开水,便双手举杯齐眉递给客人;白族人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尊客例规,所以那盅内的茶水只够品一两口。头道茶水不多,可是那味道苦中带香醇,别有一番韵味。
二道茶。品完头道茶,主人便往砂罐内重新注满开水,接着拿出一个小碗,碗里盛有切成薄片的核桃仁和红糖,沏入热茶时,那碗里茶水翻腾,薄仁片抖动似蝉翼。品尝之时,茶香扑鼻,味道甘甜。这就是第二道茶,又叫“甜茶”或“糖茶”。
三道茶。先舀半匙蜂蜜,再加上三两粒红色花椒放入盅内,沏上茶水后,客人边晃动茶盅边饮,其味甜而微辣又略苦。接着主人把用牛奶加工的乳制品乳扇取一张,放在火上烤烤,待乳扇发泡呈黄色后,揉碎放进茶碗里同时加入一些红糖冲入热茶水,稍用筷子搅拌后再敬客。这样既可以饮到香茶,又能品到白族特产乳扇,故而有的地方把第三道茶叫“扇茶”。
据说,“头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原来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种礼节,后来演变成了白族人待客的独特礼俗
日常礼仪
待客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每逢家中来了客人,白族人都会以酒、茶相待,其中最为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先奉浓茶,并且连斟三道,称三道茶,且为客人斟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而客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老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年轻见到老人都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也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更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当然如今随着时代变迁,许多礼节都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加的体现男女平等。
敬茶礼节
客来献茶,这是我国人民交友客的传统礼节。但是,白族人的饮却很有特色。他们敬献给客人的则是用小砂罐焙烤出来的冲茶,色浓味醇,别具一格。
如果你来到白族人家作客,主人就热情地让你到堂屋里就坐,然后立刻在火盆上架火煨水准备烤茶。白族住宅主房长三间之一的堂屋就是厅,每家堂屋内一般都备有木架铸铁火盆,上面支着三脚铁架。这个火盆就是用来待客烤茶的。
白族烤茶的方法是很别致的人架好火、煤上水壶,一面和客人寒喧,一面把小砂罐放在火盆上预热,到了一定火候就放人茶叶,快速抖动簸荡,让茶叶在砂罐里翻腾。待茶叶发泡,呈微黄色,开始冒出茶的青香味之后,即冲入微量沸水;只听嚓嚓之声,顿时茶水全部化作泡沫翻上罐口如绣球花状;客人喷喷称妙,烤者亦用手轻拍大腿,叫:“落,落!”这时,满屋茶香味四溢,使迎客气氛更加热烈。等到泡沫落下之后,再加适量沸水,即可斟人茶盅内。
这种茶称“雷响茶”。每盅只能斟浓茶二、三滴,茶水呈琥珀色,晶莹透亮,浓香扑鼻,令人垂涎不止。盅内再兑少许开水,即可品茗,茶味香例醇厚。罐内再倒满开水,稍娘后又可再斟一轮。每斟一轮称一道茶。白族烤茶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第一道茶是纯茶水;第二道称甜茶,茶内放人核桃仁片和红糖;第三道称回味茶,用茶水调,再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
白族烤茶的敬茶礼节似乎也很繁缛。烤茶者首先将第一杯茶双手齐眉敬给客人,客人接茶后又转敬给主人家的最长者,互相央谢;待对在座的人都央敬一番之后,方才开始掇饮。
白族烤茶很考究茶具。俗话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枯致小巧的瓷杯为上品。客人手端着茶,一面品茗,还一面赞赏茶盅。主人斟出的每道茶的分量也很讲究,每杯不得一次斟满,以供品一两口为限。这就是白族俗语所说的:“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斟满盅的茶拿给客人喝,这是很不礼貌的。
中国传统饮茶礼仪文化常识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本网: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中国传统喝茶的基本礼仪
一、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客随主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是尊!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上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其中师长、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坐尊位。
座位方面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的,知礼的客人应该坐主人的右手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坐对头的情况,小孩来坐这个位子。
第一道礼节:客人最重要的礼节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第一道礼节,是指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
正式的、正规的第一次客人回礼是这样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一躬,躬身行礼。躬身越低,表示对于主人越发尊敬,对于主人是长辈客人是晚辈,躬身应该至少为45度的倾斜角的!
二、喝茶中
喝茶过程里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又叫屈指跪。这个礼节的来由前边已经大家都知道的。还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谈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会发酸的。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偶们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区别。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也应该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千万不可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这个视为极大的失礼,甚至是一种挑衅的开始。
白族维系一夫一妻婚姻制,同姓同族不通婚,订婚要测算生辰八字,财礼较厚重。新娘到了男方家门,要“退喜神”,即由两人持火把在新娘周身晃过,也称“退马车”。新郎新娘在堂前拜礼,新娘要依次先后敬苦茶、甜茶、泡酒,蕴含人生苦尽甘来的意味。次日新婚夫妇回门,女方父母送以家畜家禽。当天要返回男方家。
解放前,白族的家庭组织基本上是小家庭制。儿子婚后多与父母分居,也有少数“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但多为地主阶级。白族社会内部存在看封建家法制度,家族和家庭成员间的辈份很严,平辈兄弟姐妹间,也以“长支为大”,亲属称谓上,哥哥或姐姐的子女不论年龄大小,均一律称兄、姊。家族内部有族长,族内士切事务和纠纷必由他仲裁方为有效。
解放前,族长多为地主、乡保长把持,他们利用宗法制度作为维护封建秩序和巩固封建地主经济的工具。解放前,白族实行男子财产继承制。妇女无继承财产的权利,俗谓“母鸡做不得三牲”,这也充分反映出白族妇女在旧社会的卑下地位,白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除同姓同宗不婚外,不论本民族内部或与其他民族之间都可通婚。碧江白族堂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婚赌。大理海东、剑川一带行姑舅表优先婚。各地婚姻多为父母包办、媒人说合。订婚要测“八字”,送厚礼。从前盛行早婚,也有童养媳的习惯。剑川与大理海东地区的自强少在订婚后,凡逢年过节(主要在端午节、中秋节和冬至节),男方必须向女方按时送礼,直至结婚为止,
中间若男方停止送礼,或女方拒而不受,就表示解除婚约。这种收受财礼特魂,实质上就是封建性的买卖婚姻。大理中心地区婚前除再次过大礼外(俗称“催嫁银子”),还必须送一只绵羊祭女方的“本主”(村寨守护神)。结婚当天,新娘要哭别父母、兄妹,用花轿抬至男家大门,再由新娘的兄弟一人炔步背入新房,途中有许多围观小孩向新娘撤米花,还一边争着掐捏新娘子周身,表示“祝福”和“取吉利”的.意思。待新娘一进洞房,陷郎们又将辣子撤入火盆,使满屋发出呛人的气味,新娘新郎相对大咳;在喜酒肉中,也加了很浓的辣子面和花椒面,使新娘新郎汗流满面,无法下咽,逗得人们笑仰不止。因为白语中的“亲热”与“辣”昧读音“亲”酥麻味读音“构”的意义相近,所以借用撤辣面和花椒面作为闹喜节目,确是想的巧妙,灰谐有趣。
解放前,洱源罗乎山区白族还保留有原始群婚残余的婚姻制度。即女子结婚前可以有自由的性关系,婚后也可以保持这种关系,或婚后男家有外客(男子)时,多以妻子作陪,负责招待客人,认为这是对客人的最太尊敬。把节”中还有这样一种风俗:刚生婴孩的家庭,要在大火把下请乡亲们喝“喜酒”,祝贺母子平安。
剑川石宝山每年夏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三日还有“八月会”,届时男女老少,盛装朝拜山神。青年男女则野营山赞,昼夜弹唱,结对比赛,声震苍窜,兴尽始散。
怎样选择茶具 喝茶时,因所选茶叶不同,所以茶具的品种也不同。
但一般情况下,喝茶都少不了储茶用具、泡茶用具、喝茶用具。
储茶用具的基本要求是:防潮、避光、隔热、无味。
如果要存放好的茶叶,最好用特制的茶叶罐,如铝罐、锡罐、竹罐,尽量不用玻璃罐、塑料罐,更不要长时间以纸张包装、存放茶叶。
喝茶讲究的人,对泡茶用具也十分挑剔。
在比较正规的情况下,泡茶用具和喝茶用具往往要区分开。
正规的泡茶用具,最常见的是茶壶,多是紫砂陶或陶瓷制成。
喝茶用具,主要是茶杯、茶碗。
用茶杯喝茶最常见,也正规。
使用茶碗喝茶,多出现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
为帮助茶汤纯正味道的发挥,茶杯应该选用紫砂陶茶杯和陶瓷茶杯。
如果是为了欣赏茶叶的形状和茶汤的清澈,也可以选用玻璃茶杯。
最好别用搪瓷茶杯。
如果喝茶时同时使用茶壶,最好茶杯、茶壶相配套,以便美观而和谐,尽量不要东拼西凑。
要是同时用多个茶杯,也应注意配套问题。
不要选用破损、残缺、有裂纹、有茶锈或污垢的茶杯待客。
★ 迎送礼仪文化礼仪
★ 《饮茶》阅读答案
★ 中餐餐桌文化礼仪
★ 国际商务文化礼仪
★ 现代职场文化礼仪
★ 北海风俗文化礼仪
★ 祝寿文化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