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预应力锚杆验收有哪些试验方法?(共含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芳边走边读”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
(2)进行土层锚杆验收试验时,加载宜按设计荷载的25%、50%、75%、100%、120%依次进行,分级加载,到最大值后卸荷至锁定值锁紧。
预应力锚杆验收有哪些试验方法?
(1)预应力锚杆验收试验数量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 根,
(2)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荷,起始荷载宜为锚杆拉力设计值的30%,分级加合值分别为拉力设计值的0.5、0.75、1.0、1.2、1.33 和1.5 倍,但最大试验荷载不能大于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8 倍。
(3)验收试验中,荷载每增加一级,
均应稳定5~10min,记录位移读数。最后一级试验荷载应维持10min。如果在1~10min 内,位移量超过1.0mm,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并在15、20、30、45 和60min 时记录其位移量。
(4)验收试验中,从50%拉力设计值到最大试验荷载之间所测得的总位移量,应当超过该荷载范围自由度长度预应力锚杆理论弹性伸长值得80%,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 锚固段长度之和的预应力锚杆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5)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观测期内,锚头位移稳定或2h 蠕变量不大于2.0mm。
,
锚杆验收试验满足以下条件,即为合格:
(1)验收试验所得的总弹性位移超过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的80%,但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
(2)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趋于稳定。
锚杆基本试验有哪些目的?
(1)试验目的:为了确定锚固体与其周围岩土层粘结强度,验证锚杆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合理性,确定锚杆极限承载力的现场试验。
(2)时间及数量:在工程锚杆施工前进行,试验根数2~3根;当锚固体强度达到时,方可加载张拉,
(3)加荷方法:循环加载分级进行,直到锚杆破坏为止。
(4)坡坏判定标准:
① 后一级荷载位移是前一级2倍以上;
② 2小时后锚头位移不收敛,即大于2mm;
③ 拉杆总位移超过规定要求。
(5)试验结果分析:可作出各种分析曲线。
锚杆有哪些防腐方法?
(1)锚杆锚固段的防腐
①一般腐蚀环境中的永久锚杆,其锚固段内杆体可采用水泥浆或砂浆封闭防腐,但杆体周围必须有20mm厚的保护层,
②严重腐蚀环境永久锚杆,其锚固段内杆体宜用波纹管外套,管内孔隙用环氧树脂或水泥浆充填,套管周围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0mm。
③临时性锚杆锚固段杆体应采用水泥浆封闭防腐,杆体周围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0mm,
(2) 锚杆自由段的防腐
①永久性锚杆自由段内杆体表面涂润滑油或防腐漆,再包裹塑料布,在塑料布面再涂润滑油,最后装入塑料套管中,形成双层防腐。
②临时性锚杆的自由段杆体可采用涂润滑油或防腐漆,再包裹塑料布等简易防腐措施。
(3)外露锚杆部分的防腐处理
① 永久性锚杆采用外露头时,必须涂以沥青等防腐材料,再采用混凝土密封,外露钢板和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
② 永久性锚杆采用盒具密封时,必须用润滑油填充盒具的空隙。
③ 临时性锚杆的锚头宜采用沥青防腐。
,
我国有关锚杆标准规定,凡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层中、极度风化的泥质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张开且充填有粘性土的岩层中的锚杆,均应进行蠕变试验,且试验的根数不应少于3根。具体技术要求详见【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锚杆支护有哪些设计方法?
目前,锚杆支护设计方法还停留在经验设计阶段,新近发展起来的现场监控法有助于做出进一步的科学判断,同时也正向科学的理论计算发展,理论计算方法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一般还只作为设计参考依据,但近十几年有了长足的进展。下面对以经验手段的工程类比法,以测试为手段的现场监控法和对以计算为手段的“理论分析法”作扼要介绍。
工程类比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根据已修建的类似工程的经验直接提出锚喷支护设计参数。通常,工程类比法是根据锚喷支护规范中的锚喷支护类型和参数表进行的。在确定锚喷支护类型和参数时,应当体现如下原则:
(1)根据不同的围岩压力特点,对拱墙采用相应的参数。如对稳定和中等稳定围岩,主要承受松动压力,所以支护参数的选定应贯彻“拱是重点,拱、墙有别”的原则。不稳定围岩,它主要承受变形地压,所以拱、墙采用相同的支护参数。
(2)力求体现使锚喷支护类型的灵活性及允许进行局部加固围岩的特点。对不同的岩体和围岩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与参数。如同一级围岩中相同跨度洞室的支护类型与参数,可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倾角、岩层走向与洞轴线交角不同而不同。因此,在同一级围岩分类和洞跨中,有时在锚喷支护参数表中相应给出多种锚喷支护类型与参数,以便视情况选用任一种支护类型与参数。对于局部不稳定块体和局部不稳定部位,原则上应采用局部加固,即用锚杆进行局部加固,而不必配置系统锚杆或降低围岩类别。
(3)锚喷支护参数表中给出的锚喷支护参数是根据工程类比确定,但最终支护参数有的还要借助于监控设计与理论设计,
对不稳定围岩,锚喷支护参数表中给出的数值只是供监控设计中初选参数用,对于稳定围岩中的大跨度洞室,表中的锚喷支护参数作为理论验算中的推荐值,最终设计值还需经过修正设计后才能确定。
(4)锚喷支护表中的锚喷参数,一般是根据本部门以往修建工程的设计参数,经统计和分析研究后确定。各国锚喷支护的设计规范,其提供的锚喷支护参数可能有较大不同。如我国采用的锚杆长度一般短于过外采用的锚杆长度,这是由于对锚杆机理的不同认识,采用施工机具和工程习惯不同等原因所致。一般来说,在稳定岩体中,锚杆只要作用是加固不稳定块体,为了使锚杆穿过较多的节理面,锚杆宁可长一点,疏一点;在不稳定岩体中,锚杆长度应当超过松动区,同时还要有一定密度,除要求锚杆间距不大于锚杆长度1/2外,还要求锚杆间距小于规定的锚杆间距。
现场监控设计法,是根据新奥法原则进行的一种信息设计施工法,它一般分作两个阶段:预先设计阶段和最终设计阶段。最终设计是根据现场监控数据,经分析或计算后最后提出的设计。
现场监控量测通常包括断面收敛量测、围岩变形量测、锚杆应力量测等项目,对于断面工程还要进行喷层表面接触应力和喷层内应力的量测。
理论分析法分为两大类:一是解析法,二是数值计算法。下面以锚杆悬吊理论计算为例,来说明理论分析法的实质。
当对支护个别危石的锚杆进行强度计算时,对局部布置的锚杆,需保证不稳定岩体块与稳定岩体块之间的连接。通常,顶拱锚杆常用“悬吊理论”计算,边拱和边墙上的锚杆要保证危石不滑落,计算时一般把锚杆预应力的影响及滑动面和锚杆的抗剪强度考虑在内。一般情况下,只考虑重力作用的影响,通常应用下式确定锚杆的间距和锚入稳定岩体的深度。
★ 什么是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