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朔中即事,朔中即事李频,朔中即事的意思,朔中即事赏析(共含8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啵啵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朔中即事,朔中即事李频,朔中即事的意思,朔中即事赏析 -诗词大全
朔中即事作者:李频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关门南北杂戎夷,草木秋来即出师。落日风沙长暝早,
穷冬雨雪转春迟。山头堠火孤明后,星外行人四绝时。
自古边功何不立,汉家中外自相疑。
宋代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鉴赏
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汜游词。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惠风词话续编》卷一)。词人正是这样的.高手。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而获得“俯拾即得,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司空图《诗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观虽异,但结构却是完整的。
(南宋)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博山道中即事诗歌赏析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 鞚(kng),带嚼子的马笼头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风味,请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虾,想像合理,极富情趣。
2.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赏析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六字。上片押仄声韵,下片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就是其中的一首。“即事”即指是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全词如下: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词作的上片描写自然景色。词人首先描写在山道中夜行中的情景。词人写道:“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飞鞚”即策马飞驰。比如,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中写道:“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唐代令狐楚《少年行》诗之二中写道:“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辛弃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说明了山道上柳树繁密,也说明了山道上露水很重。
接着写道:“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这是词人所见之景。描写了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了在苇丛中的鹭鸶鸟。从整首词来说,这是抓住了典型的物象来写。在词人的笔下,鹭鸶鸟也很有情趣:苇丛中的鹭鸶鸟在那里打盹,孤单的身影在微微颤动,而这样的反应,该是鹭鸶鸟梦中见到鱼虾了吧!情趣源于想象。你看,这两句多有想象力。词人运用了联想的方法,由鹭鸶鸟的睡而想到梦,由鹭鸶鸟的动而想到梦,由鹭鸶鸟的主食而想到河中鱼虾。这样,词人在联想中,不但给词作增添了情趣,而且在动静结合中,给读者以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
下片写人。首先写道:“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一川”即全川,整个一条河。“疏星”即稀稀疏疏的星星。“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描写词人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情景。意思是说,在夜深人静时,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年轻的妇女们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其中,词人运用了“娉婷”一词,不但描写了浣纱人和影之美,而且暗示了浣纱人清雅、悠然的`品性。
结尾写道:“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笑背行人归去”即面带微笑,背着大伙(浣纱人们)回到家中去。“行人”即一起来的人(浣纱人们)。“稚子”即孩子。这里紧承前两句而来,描写了另一番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笑着起身,背着大伙回家去。这里。一个“笑”字,多么富有情趣之美。可以说,这里,不但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也表现出了这位母亲“背行人归去”的心理。这一幅画面,承上而来的一个特写镜头,它放大了“浣纱人”形象,通过“笑背行人归去”的行为,暗示了“浣纱人”的淳朴、善良的情感。
在艺术上,首先,写景抒情结合。正如况周颐《惠风词话续编》卷一中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其次,动静结合。比如,“沙滩宿鹭”场面就是如此。再次,语言清新。语言简洁、清新,意蕴深厚。第四,层次井然。全词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逐渐展示词人的情感。
郡中即事,郡中即事白居易,郡中即事的意思,郡中即事赏析 -诗词大全
郡中即事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漫漫潮初平,熙熙春日至。
空阔远江山,晴明好天气。
外有适意物,中无系心事。
数篇对竹吟,一杯望云醉。
行携杖扶力,卧读书取睡。
久养病形骸,深谙闲气味。
遥思九城陌,扰扰趋名利。
今朝是双日,朝谒多轩骑。
宠者防悔尤,权者怀忧畏。
为报高车盖,恐非真富贵。
中书即事,中书即事王安石,中书即事的意思,中书即事赏析 -诗词大全
中书即事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投老翻为世网婴,低徊终恐负平生。
何时白土冈头路,渡水穿云取次行。
长安即事,长安即事李频,长安即事的意思,长安即事赏析 -诗词大全
长安即事作者:李频 朝代:唐 体裁:七律 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故园久绝书来后,
南国空看雁去多。中夜永怀听叠漏,先秋归梦涉层波。
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
朔方书事,朔方书事张�,朔方书事的意思,朔方书事赏析 -诗词大全
朔方书事作者: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
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
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
仍闻黑山寇,又觅汉家和。
★ 山居即事试题答案
★ 寒食城东即事赏析
★ 淮上即事 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