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湘:葬我(共含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兵长小迷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朱湘:葬我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朱湘(1904-1933.12.5)字子沅,原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 。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 ,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桔据,只发行了两期。192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回国后,他生活动荡,为谋职业到处奔走,家庭矛盾也日渐激化。其间曾任教于国立安徽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外文系,但又与校方不和。1933年12月5日,他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跃入清波,自杀身死。
目录简介生平文学作品风格收缩展开简介朱湘(1904~1933.12.5),男,现代诗人,字子沅,安徽省太湖县人,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当时父亲在湖南沅陵做官。自幼天资聪颖,6岁开始读书,7岁学作文,11岁入小学,13岁就读于南京第四师范附属小学。19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赞同新文化运动。19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1927年9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那里的民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幻想回国后开“作者书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丰富更快乐的创作”。为家庭生活计,他学业未完,便于1929年8月回国,应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于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
生平概述
朱湘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理)、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 19在清华学习期间开始新诗创作,初期作品多收在诗集《夏天》(1925)中。作品《小河》等风格纤细清丽,技巧还较为幼稚。1925年以后,自觉追求新诗音韵格律的整饬,曾于1926年参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工作,提倡格律诗的运动,并发表“我的读诗会”广告,努力实践诗歌音乐美的主张。他的第二部诗集《草莽集》(1927)形式工整,音调柔婉,风格清丽,《摇篮歌》、《采莲曲》节奏清缓、动听,他的著名长诗《王娇》,注意融汇中国古代词曲及民间鼓书弹词的长处。这个诗集标志他诗歌创作的日趋成熟。朱湘出国前后的创作较多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对西方多种诗体进行了尝试。在后期,他多用西洋的诗体和格律来倾吐人生的感叹,其中《石门集》(1934)所收的70馀首十四行体诗,被称为是他诗集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柳无忌《朱湘的十四行诗》)。其外在他其他作品中,还包含了有回环调,巴俚曲,商籁体,散文诗,诗剧等等,这些都是外来形式,和前期诗歌的格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参与徐志摩创办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工作。其中《石门集》(1934)所收的.70馀首十四行体诗,被称为是他诗集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柳无忌《朱湘的十四行诗》)。朱湘还写过不少散文随笔、诗歌批评,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名诗。他用“天用”的笔名在1924年《文学周报》上开辟“桌话栏”,《番石榴集》(1936)。
个性
他“中英文永远是超等上等,他在给清华文学社的顾一樵的信中说,他离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战。这种失望是多方面 的”,但他又对清华园无限留恋:“清华又有许多令我不舍之处。”他之不满意清华在于:“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是隔靴搔痒。”严格的校园生活。
尊严
朱湘也许并无意去中伤别人,然而,他却时时在意自己的尊严。这强烈的自尊支持了他崇高的爱国节操。1927年朱湘在美留学,只因教授读一篇有把中国人比作猴子的文章而愤然离开劳伦斯大学。后朱湘转入芝加哥大学。然而又不长,1929年春,朱湘却又因教授怀疑他借书未还,加之一美女不愿与其同桌而再次愤然离去。他丝毫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的大不敬。他喻外国为“死牢”,强烈地维护着个人的尊严和祖国的尊严。 1929年9月,朱湘提前三年回国,被荐到安徽大学任英文系主任,月薪三百元。按说,也荣华富贵了,也被重用了,该心满意足了,该安于现状了,然而朱湘却又因校方把英文文学系改为英文学系而又一次愤然离去。并且大骂,教师出卖智力,小工子出卖力气,妓女出卖肉体,其实都是一回事:出卖自己!这说法尽管专横,但对于当时之现实,并不过分。
结果
他的自尊意识,他的反抗精神,在维护国家的尊严上,表现得愈加淋漓尽致和崇高!因此,从这一点上讲,他的背离,使他主动诀别了那个时代,而并非仅仅时代抛弃了他。可以说,站着,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躺下,是一俱堂堂正正的尸体!这,就是给朱湘人格下的最恰当的评价。 总之,客观地讲,朱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个人人格尊严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个人的“自尊”,根本无谈朱湘的爱国
文学作品著作
《夏天》(诗集)1925,商务《草莽》(诗集)1927,开明 《石门集》(诗集)1934,商务 《文学闲谈》(评论集)1934,北新 《中书集》(散文、评论集)1934,生活 《海外寄霓君》(书信集)1934,北新 《朱湘书信集》1936,天津人生与文学社 《永言集》(诗集)1936,时代,遗著
翻译
《路曼尼亚民歌一斑》1924,北新 《英国近代小说集》英国怀特等着,1929,北新 《番石榴集》(诗)阿拉伯穆塔密德等着,1936,商务
风格诗词
朱湘的诗“重格律形式,诗句精炼有力,庄肃严峻,富有人生哲学的观念,字少意远”。 其中,他的代表作《有忆》更是做到了闻一多所提出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朱湘还写过不少散文随笔、诗歌批评,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名诗。他曾用“天用”的笔名在1924年《文学周报》上开辟“桌话栏”,发表了关于《呐喊》、《红烛》等书评。他的著作还有:诗集《永言集》(1936),散文和评论《中书集》(1934)、《文学闲谈》(1934),书信《海外寄霓君》(1934)、《朱湘书信集》(1936),译作《路曼尼亚民歌一斑》(1924)、《英国近代小说集》(1929),《芭乐集》(1936)。
诗刊
《诗刊》派是新诗界最有贡献的一个文艺集团。徐志摩、闻一多是这派中间的一双柱石,此外则有朱湘、孙大雨、饶孟侃、蹇先艾、刘梦苇及少年诗人陈梦家、方玮德等人。朱湘于1922年发表《夏天》,那是一本极薄的诗集,里面颇少成熟的作品。但他秀丽清雅的诗笔已表现出一个特异的作风。1927年出版《草莽集》,比之《夏天》,更有惊人的进步。但说也奇怪,《草莽集》的艺术不但远胜五四前后的康白情、俞平伯、汪静之……等人的诗集,即比之在新诗界负有盛名的郭沫若的《女神》亦无多让,而文艺界对之竟未如何注意,颇教我们惊奇。或谓诗人不善自己标榜,所以如此。只看新诗做到最高标准的闻一多的《死水》还以寂寞状况存在,别说《草莽集》了。我说这固是一部分的原因,而最大原因则以《草莽集》出版过迟。五四运动后我们对新诗抱着异常的好奇心与期待的愿望,所以有许多草率的作品,竟获得读者热烈的欢迎,而《草莽集》则在读者对新诗冷落的时期出版的,一个孩子不能在父母渴望子息的时候诞生,哪怕是天上石麟也不能得如何钟爱了。
作品
但朱湘艺术最高的作品,如《有一座坟墓》、《葬我》、《雉夜啼》、《梦》、《序诗》,与闻一多《死水》里的作品也不差多少。
朱湘:胡同
我曾经向子惠说过,词不仅本身有高度的美,就是它的牌名,都精巧之至。即如《渡江云》、《荷叶杯》、《摸鱼儿》、《真珠帘》《眼儿媚》、《好事近》这些词牌名,一个就是一首好词。我常时翻开词集,并不读它,只是拿着这些词牌名慢慢的咀嚼。那时我所得的乐趣,真不下似读绝句或是嚼橄揽。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也常时在寥寥的两三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好像龙头井。骑河楼等等名字,它们的美是毫不差似《夜行船》、《恋绣衾》等等词牌名的。
胡同是猢侗的省写。据文字学者说,是与上海的弄一同源自巷字。元人李好古作的《张生煮海》一曲之内,曾经提到羊市角头砖塔儿猢侗,这两个字入文,恐怕要算此曲最早了。各胡同中,最为国人所知的,要算八大胡同;这与唐代长安的北里,清末上海的四马路的出名,是一个道理。
京中的胡同有一点最引人注意,这便是名称的重复:口袋胡同、苏州胡同、梯子胡同、马神庙、弓弦胡同,到处都是,与王麻子。乐家老辅之多一样,令初来京中的人,极其感到不便,然而等我们知道了口袋胡同是此路不通的死胡同,与“闷葫芦瓜儿”“蒙福禄馆”是一件东西。苏州胡同是京人替住有南方人不管他们的籍贯是杭州或是无锡的街巷取的名字。弓弦胡同是与弓背胡同相对而定的象形的名称。以后我们便会觉得这些名字是多么有色彩,是多么胜似纽约的那些单调的什么FifthAvenue,FourteenthStreet,以及上海的侮辱我国的按通商五口取名的什么南京路、九江路。那时候就是被全国中最稳最快的京中人力车夫说一句:“先儿,你多给两子儿,”也是得偿所失的。尤其是苏州胡同一名,它的暗示力极大。因为在当初,交通不便的时候,南方人很少来京,除去举子;并且很少住京,除去京官。南边话同京白又相差的那般远,也难怪那些生于斯、卒于斯、眼里只有北京、耳里只有北京的居民,将他们聚居的胡同,定名为苏州胡同了。(苏州的土白,是南边活中最特彩的;女子是全国中最柔媚的。)梯子胡同之多,可以看出当初有许多房屋是因山而筑,那街道看去是如梯子似的。京中有很多的马神庙,也可令我们深思,何以龙王庙不多,偏多马神庙呢?何以北京有这么多马神庙,南京却一个也不见呢?南人乘舟,北人乘马,我们记得北京是元代的都城,那铁蹄直踏进中欧的鞑担,正是修建这些庙宇的人呢?燕昭王为骏骨筑黄金台,那可以说是京中的第一座马神庙了。
京中的胡同有许多以井得名。如上文提及的龙头井以及甜水井、苦水井、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井儿胡同、南井胡同、北井胡同、高井胡同、王府井等等,这是因为北方水份稀少,煮饭、烹茶、洗衣、沐面,水的用途又极大,所以当时的人,用了很笨缓的()方法,凿出了一口井之后,他们的快乐是不可言状的,于是以并名街,纪念成功。
胡同的名称,不特暗示出京人的生活与想像,还有取灯胡同。妞妞房等类的胡同。不懂京话的人,是不知何所取意的。并且指点出京城的沿革与区分:羊市、猪市、骡马市、驴市、礼士胡同、菜市、缸瓦市,这些街名之内,除去猪市尚存旧意之外,其余的都已改头换面,只能让后来者凭了一些虚名来悬拟当初这几处地方的情形了。户部街、太仆寺街、兵马司、缎司、銮舆卫、织机卫、细砖厂。箭厂,谁看到了这些名字,能不联想起那辉煌的过去,而感觉一种超现实的兴趣?黄龙瓦、朱垩墙的皇城,如今已将拆毁尽了。将来的人,只好凭了皇城根这一类的街名,来揣想那内城之内、禁城之外的一圈皇城的位置罢?那丹青照耀的两座单牌楼呢?那形影深嵌在我童年想像中的壮伟的牌楼呢?它们那里去了?看看那驼背龟皮的四牌楼,它们手拄着拐杖,身躯不支的,不久也要追随早夭的兄弟于地下了!破坏的风沙,卷过这全个古都,甚至不与人争韬声匿影如街名的物件,都不能免于此厄。那富于暗示力的劈柴胡同,被改作辟才胡同了;那有传说作背景的烂面胡同,被改作澜缦同了;那地方色彩浓厚的蝎子庙,被改作协资庙了。没有一个不是由新奇降为平庸,由优美流为劣下。狗尾巴胡同改作高义伯胡同,鬼门关改作贵人关,勾阑胡同改作钩帘胡同,大脚胡同改作达教胡同:这些说不定都是巷内居者要改的,然而他们也未免太不达教了。阮大铖在南京的裤裆巷,伦敦的BottenRow为贵族所居之街,都不曾听说他们要改街名,难道能达观的只有古人与西人吗?内丰的人外啬一点,并无轻重。司马相如是一代的文人,他的小名却叫犬子。《子不语》书中说,当时有狗氏兄弟中举。庄子自己愿意为龟。颐和园中慈禧后居住的乐寿堂前立有龟石。古人的达观,真是值得深思的。
朱湘:打弹子
打弹子最好是在晚上。一间明亮的大房子,还没有进去的时候,已经听到弹子相碰的清脆声音。进房之后,看见许多张紫木的长台平列排着,鲜红的与粉白的弹子在绿色的呢毯上滑走,整个台子在雪亮的灯光下照得无微不见,连台子四围上边嵌镶的菱形螺钿都清晰的显出。许多的弹竿笔直的竖在墙上。衣钩上面有帽子,围巾,大氅。还有好几架钟,每架下面是一个算盘―――听哪,答拉一响,正对着门的那个算盘上面,一下总加了有二十开外的黑珠。计数的伙计一个个站在算盘的旁边。
也有伙计陪着单身的客人打弹子。这样的伙计有两种,一种是陪已经打得很好的熟客打,一种是陪才学的生客打。陪熟客打的,一面低了头运用竿子,一面向客人嘻笑的说:“你瞅吧!这竿儿再赶不上你,这碗儿饭就不吃啦!”陪生客打的,看见客人比了大半天,竿子总抽上了有十来趟,归根还是打在第一个弹子的正面就不动了,他看着时候,说不定心里满觉得这位客人有趣,但是脸上决不露出一丝笑容,只随便的带说一句,“你这球要低竿儿打红奔白就得啦。”
打弹子的人有穿灰色爱国布罩袍的学生,有穿藏青花呢西服的教员,有穿礼服呢马褂淡青哔叽面子羊皮袍的衙门里人。另有一个,身上是浅色花缎的皮袍,左边的袖子掳了起来,露出细泽的灰鼠里子,并且左手的手指上还有一只耀目的金戒指。这想必是富商的儿子罢这些人里面,有的面呈微笑,正打眼着“眼镜”。有的把竿子放去背后,作出一个优美的姿势来送它。有的这竿已经有了,右掌里握着的竿子从左手手面上顺溜的滑过去,打的人的身子也跟着灵动的扭过,再准备打下一竿。
“您来啦!您来啦!”伙计们在我同子离掀开青布绵花帘子的时候站起身,来把我们的帽子接了过去。“喝茶?龙井,香片?”
弹子摆好了,外面一对白的,里面一对红的。我们用粉块擦了一擦竿子的头,开始游戏了。
这些红的、白的弹子在绿呢上无声的滑走,很像一间宽敞的厅里绿毡毹上面舞蹈着的轻盈的美女。她披着鹅毛一样白的衣裳,衣裳上面绣的是金线的牡丹,柔软的细腰上系着一条满缀宝石的红带,头发扎成一束披在背后,手中握着一对孔雀毛,脚上穿的是一双红色的软鞋。脚尖矫捷的在绿毡毹上轻点着,一刻来了厅的这方,一刻去了厅的那方,一刻去了厅的那方,一点响声也听不出,只偶尔有衣裳的??,环佩的丁当,好像是替她的舞蹈按着拍子一样。
这些白的、红的弹子在绿呢上活泼的驰行,很像一片草地上有许多盛服的王孙公子围着观看的一双斗鸡。它们头顶上戴的是血一般红的冠。它们弯下身子,拱起颈,颈上的一圈毛都竦了起来,尾巴的翎毛也一片片的张开。它们一刻退到后头,把身体蜷伏起来,一刻又奔上前去,把两扇翅膀张开,向敌人扑啄。四围的人看得呆了,只在得胜的鸡骄扬的叫出的时候,他们才如梦初醒,也跟着同声的欢呼起来。
弹子在台上盘绕,像一群红眼珠的白鸽在蔚蓝的天空上面飘扬。弹子在台上旋转,像一对红眼珠的白鼠在方笼的架子上面翻身。弹子在台上溜行,像一只红眼珠的白兔在碧绿的草原上面飞跑。
还记得是三年前第一次跟了三哥学打弹子,也是在这一家。现在我又来这里打弹子了,三哥却早已离京他往。在这种乱的时世,兄弟们又要各自寻路谋生,离合是最难预说的了;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兄弟聚首,再品一盘弹子呢?
正这样想着的时候,看见一对夫妇,同两个二十左右的女子,带着三个小孩子,一个老妈子,进来了球房:原来是夫妻俩来打弹子的。他们开盘以后,小孩子子,一个老妈子,进来了球房:原来是夫妻俩来打弹子的。他们开盘以后,小孩子们一直站在台子旁边看热闹,并且指东问西,嘴说手画,兴头之大,真不下似当局的人。问的没有得到结果的时候,还要牵住母亲的裙子或者抓住她的弹竿唠叨的尽缠:被父亲呵了几句,才暂时静下一刻,但是不到多久,又哄起来了。
事情凑巧:有一次轮到父亲打,他的白球在他自己面前,别的三个都一齐靠在小孩子们站的这面的边上,并且聚拢在一起,正好让他打五分的;那晓得这三个孩子看见这些弹子颜色鲜明得可爱,并且圆溜溜的好玩,都伸出双手踮起脚尖来抢着抓弹子;有一个孩子手掌太小,一时抓不起弹子来,他正在抓着的时候,父亲的弹子已经打过来了,手指上面打中一下,痛得呱呱的大哭起来。老妈子看到,赶紧跑过来把他抱去了茶几旁边,拿许多糖果哄他止哭。那两个孩子看见父亲的神气不对,连忙双手把弹子放回原处,也悄悄的偷回去茶几旁边坐下了。母亲连忙说,“一个孩子已经够嚷的啦。咱们打球吧。”父亲气也不好,不气也不好,狠狠的盯了那两个孩子一眼,盯得他们在椅子上面直扭,他又开始打他的弹子了。
在这个当儿,子离正向我谈着“弹子经”。他说:“打得妙的时候,一竿子可以打上整千;”他看见我的嘴张了一张,连忙接着说下:“他们工夫到家的妙在能把四个球都赶上一个台角里边去,而后轻轻的慢慢的尽碰。”我说:“这未免太不‘武’了!大来大往,运用一些奇兵,才是我们的本色!”子离笑了一笑,不晓不‘武’了!大来大往,运用一些奇兵,才是我们的本色!”子离笑了一笑,不晓得他到底是赞成我的议论呀还是不赞成。其实,我自己遇到了这种机会的时候,也不肯轻易放过,所惜本领不高,只能连个几竿罢了。
我们一面自己打着弹子,一面看那对夫妇打。大概是他们极其客气。两人都不愿占先的缘故,所以结果是算盘上的黑珠有百分之八十都还在右头。我向四围望了一眼,打弹子的都是男人,女子打的只这一个,并且据我过去的一点经验而言,女子上球房我这还是第一次看见。我想了一想,不觉心里奇怪起来:“女子打弹子,这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毡毹的平滑比得上她们肤容的润泽,弹竿的颀长比得上她们身段的苗条;弹子的红像她们的唇,弹子的白像她们的脸;她们的眼珠有弹丸的流动,她们的耳珠有弹丸的匀圆。网球在女界通行了,连篮球都在女界通行了,为什么打弹子这最美的、最适于女子玩耍的,最能展露出她们身材的曲线美的一种游戏反而被她们忽视了呢?”那晓得我这样替弹子游戏抱着不平的时候,反把自己的事情耽()误了,原来我这样心一分,打得越坏,一刻工夫已经被子离赶上去半趟,总共是多我一趟了。
现在已经打了很久了,歇下来看别人打的时候,自家的脑子里面都是充满着角度的纵横的线。我坐在茶几旁边,把我的眼睛所能见到的东西都拿来心里面比量,看要用一个什么角度才能打着。在这些腹阵当中,子离口噙的烟斗都没有逃去厄看要用一个什么角度才能打着。在这些腹阵当中,子离口噙的烟斗都没有逃去厄难。有一次我端起茶杯来的时候曾经这样算过:“这茶杯作为我的球,高竿,薄球,一定可以碰茶壶,打到那个人头上的小瓜皮帽子。不然,厚一点,就打对面墙上那架钟。”
钟上的计时针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向子离说,“这个半点打完,我们走吧。”
“三点!一块找!要辅币!手巾!……谢谢您!您走啦!您走啦!”
临走出球房的时候,听到那一对夫妻里面的妻子说,“有啦!打白碰到红啦!”丈夫提出了异议。但是旁观的两个女郎都帮她,“嫂嫂有啦!哥哥别赖!”
朱湘作品_朱湘的诗朱湘:昭君出塞朱湘:江行的晨暮朱湘诗集精选
昭君出塞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人马不喧哗,
只听得啼声得得,
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
弹出心里的嗟呀。( 文章阅读网: )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冰树结琼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
到烟霭外的人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入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吒,
那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一片马嘶声相应答,
远方响动了胡茄。
葬我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作着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夜歌
唱一支古旧,古旧的'歌……
朦胧的,在月下。
回忆,苍白着,远望天边
不知何处的家……
说一句悄然,悄然的话……
有如漂泊的风。
不知怎么来的,在耳语,
对了草原的梦……
落一滴迟缓,迟缓的泪……
与露珠一样冷。
在衣衿上,心坎上,不知
何时落的,无声……
朱湘:咬菜根
“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句成语,便是我们祖先留传下来,教我们不要怕吃苦的意思。
还记得少年的时候,立志要作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当时不知在那本书内发见了这句格言,于是拿起案头的笔,将它恭楷抄出,粘在书桌右方的墙上,并且在胸中下了十二分的决心,在中饭时候,一定要牺牲别样的菜不吃,而专咬菜根。上桌之后,果然战退了肉丝焦炒香干的诱惑,致全力于青菜汤的碗里搜求菜根。找到之后,一面着力的咬,一面又在心中决定,将来作了英雄的时候,一定要叫老唐妈特别为我一人炒一大盘肉丝香干摆上得胜之筵。
萝卜当然也是一种菜根。有一个新鲜的早晨,在卖菜的吆喝声中,起身披衣出房,看见桌上放着一碗雪白的热气腾腾的粥,粥碗前是一盘腌菜,有长条的青黄色的豇豆,有灯笼形的通红的辣椒,还有萝卜,米白色而圆滑,有如一些煮熟了的鸡蛋。这与范文正的淡黄荠差得多远!我相信那个说咬得菜根百事可作的老祖宗,要是看见了这样的一顿早饭,决定会摇他那白发之头的。
还有一种菜根,白薯。但是白薯并不难咬,我看我们的那班能吃苦的祖先,如果由奈河桥或是望乡台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家,我们决不可供些什么煮得木头般硬的鸡或是浑身有刺的鱼。因为他们老人家的牙齿都掉完了,一定领略不了我们这班后人的孝心;我们不如供上一盘最容易咬的食品:煮白薯。
如果咬菜根能算得艰苦卓()绝,那我简直可以算得艰苦卓绝中最艰苦卓绝的人了。因为我不单能咬白薯,并且能咬这白薯的皮。给我一个刚出灶的烤白薯,我是百事可做的;甚至教我将那金子一般黄的肉通同让给你,我都做得到。惟独有一件事,我却不肯做,那就是把烤白薯的皮也让给你;它是全个烤白薯的精华,又香又脆,正如那张红皮,是全个红烧肘子的精华一样。
山药、慈菇,也是菜根。但是你如果拿它们来给我咬,我并不拒绝。
我并非一个主张素食的人,但是却不反对咬菜根。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六百种,比他们多六倍。我宁可这六百种的菜根,种种都咬到,都不肯咬一咬那名扬四海的猪尾或是那摇来乞怜的狗尾,或是那长了疮脓血也不多的耗子尾巴。
朱湘诗选
《葬我》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昭君出塞》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人马不喧哗,
只听得啼声得得,
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
弹出心里的.嗟呀。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冰树结琼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
到烟霭外的人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入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咤,
那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一片马嘶声相应答,
远方响动了胡笳。
《摇篮歌》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天上瞧不见一颗星星,
地上瞧不见一盏红灯;
什么声音也都听不到,
只有蚯蚓在天井里吟:
睡呀,宝宝,
蚯蚓都停了声。
一片片白云天空上行,
像是些小船飘过湖心,
一刻儿起,一刻儿又沉,
摇着船舱里安卧的人:
睡呀,宝宝,
你去跟那些云。
不怕它北风树枝上鸣,
放下窗子来关起房门;
不怕它结冰十分寒冷,
炭火生在那白铜的盆:
睡呀,宝宝,
挨着炭火的温。
朱湘诗歌
葬我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昭君出塞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人马不喧哗,
只听得啼声得得,
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
弹出心里的嗟呀。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冰树结琼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
到烟霭外的人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入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咤,
那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一片马嘶声相应答,
远方响动了胡笳。
摇篮歌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天上瞧不见一颗星星,
地上瞧不见一盏红灯;
什么声音也都听不到,
只有蚯蚓在天井里吟:
睡呀,宝宝,
蚯蚓都停了声。
一片片白云天空上行,
像是些小船飘过湖心,
一刻儿起,一刻儿又沉,
摇着船舱里安卧的人:
睡呀,宝宝,
你去跟那些云。
不怕它北风树枝上鸣,
放下窗子来关起房门;
不怕它结冰十分寒冷,
炭火生在那白铜的盆:
睡呀,宝宝,
挨着炭火的温。
残灰
炭火发出微红的光芒,
一个老人独坐在盆旁,
这堆将要熄灭的灰烬,
在他的胸里引起悲伤──
火灰一刻暗,
火灰一刻亮,
火灰暗亮着红光。
童年之内,是在这盆旁,
靠在妈妈的怀抱中央,
栗子在盆上哔吧的响,
一个,一个,她剥给儿尝──
妈那里去了?
热泪满眼眶,
盆中颤摇着红光。
到青年时,也是这盆旁,
一双人影并映上高墙,
火光的红晕与今一样,
照见他同心爱的女郎──
竟此分手了,
她在天那方,
如今也对着火光?
到中年时,也是这盆旁,
白天里面辛苦了一场,
眼巴巴的.望到了晚上,
才能暖着火嗑口黄汤──
妻子不在了
儿女自家忙,
泪流瞧不见火光
如今老了,还是这盆旁,
一个人伴影住在空房,
他趁着残火没有全暗,
挑起炭火来想慰凄凉──
火终归熄了,
屋外一声梆,
这是起更的辰光。
雨景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朱湘(1904-1933),新月派成员,出版的诗集有《夏天》(1925)、《草莽集》(1927)、《石门集》(1934)、《永言集》(1936)等。译作有《路曼尼亚民歌一斑》(1924)、《英国近代小说集》(1929)、《番石榴集》(1936)。
葬我 昭君出塞 摇篮歌 残灰 雨景
葬我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昭君出塞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人马不喧哗,
只听得啼声得得,
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
弹出心里的嗟呀。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冰树结琼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
到烟霭外的人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入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咤,
那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一片马嘶声相应答,
远方响动了胡笳。
摇篮歌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天上瞧不见一颗星星,
地上瞧不见一盏红灯;
什么声音也都听不到,
只有蚯蚓在天井里吟:
睡呀,宝宝,
蚯蚓都停了声。
一片片白云天空上行,
像是些小船飘过湖心,
一刻儿起,一刻儿又沉,
摇着船舱里安卧的人:
睡呀,宝宝,
你去跟那些云。
不怕它北风树枝上鸣,
放下窗子来关起房门;
不怕它结冰十分寒冷,
炭火生在那白铜的盆:
睡呀,宝宝,
挨着炭火的温。
残灰
炭火发出微红的光芒,
一个老人独坐在盆旁,
这堆将要熄灭的灰烬,
在他的胸里引起悲伤──
火灰一刻暗,
火灰一刻亮,
火灰暗亮着红光。
童年之内,是在这盆旁,
靠在妈妈的怀抱中央,
栗子在盆上哔吧的响,
一个,一个,她剥给儿尝──
妈那里去了?
热泪满眼眶,
盆中颤摇着红光。
到青年时,也是这盆旁,
一双人影并映上高墙,
火光的红晕与今一样,
照见他同心爱的女郎──
竟此分手了,
她在天那方,
如今也对着火光?
到中年时,也是这盆旁,
白天里面辛苦了一场,
眼巴巴的望到了晚上,
才能暖着火嗑口黄汤──
妻子不在了
儿女自家忙,
泪流瞧不见火光
如今老了,还是这盆旁,
一个人伴影住在空房,
他趁着残火没有全暗,
挑起炭火来想慰凄凉──
火终归熄了,
屋外一声梆,
这是起更的辰光。
雨景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朱湘:采莲曲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静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飓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朱湘:昭君出塞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人马不喧哗,
只听得啼声得得,
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
弹出心里的嗟呀。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冰树结琼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
到烟霭外的人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入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咤,
那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一片马嘶声相应答,
远方响动了胡笳。
朱湘作品_朱湘的诗朱湘:胡同朱湘:采莲曲朱湘:摇篮歌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天上瞧不见一颗星星,
地上瞧不见一盏红灯;
什么声音也都听不到,
只有蚯蚓在天井里吟:
睡呀,宝宝,
蚯蚓都停了声。
一片片白云天空上行,
像是些小船飘过湖心,
一刻儿起,一刻儿又沉,
摇着船舱里安卧的人:
睡呀,宝宝,
你去跟那些云。
不怕它北风树枝上鸣,
放下窗子来关起房门;
不怕它结()冰十分寒冷,
炭火生在那白铜的盆:
睡呀,宝宝,
挨着炭火的温。
朱湘作品_朱湘的诗朱湘:昭君出塞朱湘:江行的晨暮★ 时光葬我情感美文
★ 葬作文650字
★ 湘西行作文
★ 韩愈 《湘中》
★ 葬韶吟美文随笔
★ 葬忆的美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