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巴菲特的名人故事(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黄色潜水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在小时候,沃伦就随身携带着自己最珍贵的财产,自动换币器。而10岁时,父亲提出带他旅行,他要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不久之后,巴菲特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萧条中,一个孩子敢说出这样的话,可真是胆大包天,听上去有点傻得透顶了。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1991年美国独立日那个周末,巴菲特和盖茨见面了。这次会面是在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她拥有的《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梅格·格林菲尔德的倡议下进行的。
对于盖茨,巴菲特还是非常欣赏的,尽管巴菲特比他年长25岁,他知道盖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两人就是《福布斯》财富榜上争相被人们比较的对象。不过,以巴菲特对于IT人士并不感冒的性格,他自己是肯定不会加入凯瑟琳的周末之旅的,但是在格林菲尔德地劝说下,巴菲特动摇了。格林菲尔德告诉他:“你肯定会喜欢上盖茨的父母的,而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会去。”最终,巴菲特还是同意了。
对于两位巨人的第一次见面,很多人都在仔细观察。至少在一点上,巴菲特和盖茨是相似的,如果遇到不热衷的话题,他们会尽量选择结束。人们对于盖茨不善隐藏自己的耐心早有耳闻,而巴菲特,虽然在遇到感觉无聊的话题时他不会提前走开转而找本书看,但是他依然有自己的方法,他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从不感兴趣的话题中解脱出来。
在与盖茨的交流中,巴菲特还是和平常一样,没有过渡语言直奔正题,他问盖茨有关IBM公司未来走势的问题,他还向盖茨询问是否IBM已经成了微软公司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以及信息产业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为何?盖茨一一做出了回答。他告诉巴菲特去买两只科技类股票:英特尔公司和微软。轮到盖茨提问了,他向对方提出了有关报业经济的问题,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表示报业经济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这和其他媒体的蓬勃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两个人就完全进入了深入交流的状态。
“我们一直在聊天,没完没了,根本没有注意到其他人。我问了他很多关于IT产业的问题,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理解属于他的那个行业。盖茨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我们谁都没有结束这次交谈的念头。”
巴菲特和盖茨边走边谈,从花园来到了海滩,人们也竞相尾随。“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边这些人的存在,没有发觉周围还有很多举足轻重的人,最后还是盖茨的父亲看不过去了,他非常绅士地对我们说,他希望我们能融入大家的这场派对,不要总是两个人说话。”
“之后比尔开始试图说服我购买一台电脑,但我告诉他我不知电脑能为我做些什么,我不介意我投资项目的具体变化曲线,我不想每5分钟就看一下结果,我告诉他我对这一切把握得很清楚。但比尔还是不死心,他说要派微软最漂亮的销售小姐向我推销微软的产品,让她教会我如何使用电脑。他说话的方式很有趣,我告诉他:你开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但我还是会拒绝。”
“晚饭的时候,盖茨的父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专注”,而比尔的答案和我的一样!”
当巴菲特说出“专注”这个词的时候,不知道在座的人群中有多少能够体会他这个词的含义,但一直以来,专注就是巴菲特前行的重要指南。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秉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
专注不但是做事情成功的关键,也是健康心灵的一个特质。专注就是注意力全力集中到某事物上面,与你所关注的事物融为一体,不被其它外物所吸引,不会萦绕于焦虑之中。
不能专注的人,也就不能放松。专注与放松,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专注也是幸福人生的一个关键特质。
一个人对一件事只有专注投入,才会带来乐趣。对于一件事情,无论你过去对它有什么成见,觉得它多么枯燥,一旦你专注投入进去,它立刻就变得活生生起来!而一个人最美丽的状态,就是进入那个活生生的状态。
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同样,专注还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否则,人们都不会看到首位女性国会议员珍妮特·兰金力排众议反对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而这两场战争带给世界的除了灾难就是痛苦。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沃伦・巴菲特排第9名。月,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年度“美国400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第3名。
股神巴菲特名言(一)
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对此我不曾有过一丝一刻的怀疑。
归根结底,我一直相信我自己的眼睛远胜于其他一切。
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我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且我喜欢我的工作。也许成为一个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球星非常不错,但这是不现实的。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么,而是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
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
股神巴菲特名言(二)
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思想枯竭,则巧言生焉!
他是一个天才,但他能够把某些东西解释得如此简易和清晰,以至起码在那一刻,你完全理解了他所说的。
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股神巴菲特名言(三)
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巴菲特
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他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
我工作时不思考其他任何东西。我并不试图超过七英尺高的栏杆:我到处找的是我能跨过的一英尺高的栏杆。(现实主义者)
投资并非一个智商为160的人就一定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
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但与上帝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股神巴菲特名言(四)
如果发生了坏事情,请忽略这件事。――巴菲特励志名言
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
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业,以及什么时候你的投资决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内。
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
我从来不曾有过自我怀疑。我从来不曾灰心过。
1
最高原则
原则一
永远不要损失
原则二
永远不要忘记原则
2
双重角色
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个企业经营者,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3
企业分析师
在投资时,我们必须把自己当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股票分析师。
4
安全边际
架设桥梁时,你坚持载重量为3万磅,但你只准许1万磅的卡车穿梭其间。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投资领域。
5
独立思考
逆反行为和从众行为一样愚蠢。我们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投票表决。不幸的是,伯特兰・罗素对于普通生活的观察又在金融界中神奇地应验了:“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去思考。许多人真的这样做了。”
6
投资的基石
我认为,格雷厄姆有三个基本的思想观点,它们足以作为你智力结构的基础。我无法设想,要想在股票上做得合乎情理地好,除了这些思想观点你还能求助什么,
这些思想观点没有一个是复杂的。没有一个需要数学才能或者此类形式的东西。(格雷厄姆)说你应当把股票看作许多细小的商业部分。要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而非参与市场的波动。而且,在《聪明的投资人》的最后一章中,格雷厄姆道出了有关投资的最为重要的几个字眼:“安全边际。”我认为,这些思想观点,从现在起百年之后,将仍然会被认作是合理投资的奠基石。
1.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 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 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2.如果你向上帝求助,说明你相信上帝的能力; 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说明上帝相信你的能力。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我们懂得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4.当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她,她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你会因此而改变和蜕变。
5.当]有人逼迫你,请自己逼迫自己,因为真正的改变是自己想改变。
6.蜕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
7.巴菲特在美国一所大学举行演讲。 一个学生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没有谈到财富,而是说:“其实,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爱你。”
1.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 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 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2.如果你向上帝求助,说明你相信上帝的能力; 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说明上帝相信你的能力。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我们懂得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4.当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她,她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你会因此而改变和蜕变。
5.当]有人逼迫你,请自己逼迫自己,因为真正的改变是自己想改变。
6.蜕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
7.巴菲特在美国一所大学举行演讲。 一个学生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没有谈到财富,而是说:“其实,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爱你。”
[名人巴菲特励志名言集锦]
一、巴菲特6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据巴菲特的母亲回忆,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大多数孩子都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二、巴菲特10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10岁的巴菲特就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10岁那年,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三、巴菲特11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1943年1月,他们全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不过对巴菲特来说,他一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所以第二个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 跟很多小孩离家出走不一样的是,他的离家出走是和商业有关。他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
四、巴菲特15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5岁时候的巴菲特进入爱丽斯?迪尔中学读书,他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有几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罗尔说,少年时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几千美元以上。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纳德?丹利,花了25美元买零件组装了一台弹球机后,开始了他们的弹球生意,他们把弹球机安装在繁华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发店里。开业一天后,这两个年轻的企业家发现盛满了五分镍币的盘子里有一张4美元的纸钞。 1945年,当巴菲特还在高中读书时,他就从父亲手里买下了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为40英亩,售价是1200美元。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土地租用人。
五、巴菲特17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7年,17岁的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他的父母负担起了他上大学的费用,尽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
六、巴菲特19岁时候的经历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七、26岁的巴菲特就已经立志成为百万富翁
1956年,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一试身手。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躲在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生。这些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巴菲特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成为亿万富翁后的巴菲特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生活保持低调。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
,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带钱包,在此前的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沃伦·巴菲特创造了财富神话!很多人认为:因为没有资金,所以不能创业。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到问题(没有创业资金),却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看到困难, 却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只知道哀叹,却不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人永 远也富不起来。在巴菲特面前,没有解 决不了的问题;巴菲特没有时间怨恨,没有时间等待,只有急不可待的 行动。这才是白手起家的世界首富的本色!
讲了不少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其实富人应该是这样的人:眼睛发现了问题,心中就开始琢磨解决问题 的办法,立即开始尝试一种又一种方法,不将问题彻底解决,誓不罢休。 他们不悲叹,不等待,他们的时间都用在思考和行动上。任何难题都不 能阻止他们追梦的脚步。 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他手中的创业资金,不是父亲给的,不是从天 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你已是60年前的巴菲特名人故事
与巴菲特吃一顿饭要多少钱?中国人赵丹阳愿意出211万美元,并于 6月24日“正式吃成”。巴菲特某顿午餐也拍卖出去了,有人愿意出168万美元。
证券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22年,首次给出A+的成绩就被他的得意门生巴菲特摘得。不过,1951年,当巴菲特大学毕业的时候,可落魄了:为了毕业后能继续追随自己的偶像,巴菲特提出了一个似乎无法拒绝的要求:不要薪水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结果,格雷厄姆竟然拒绝了这一请求。原因是:当年犹太人被华尔街拒之门外,格雷厄姆更想把一些机会留给犹太人。
将老师奉为神明的巴菲特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格雷厄姆不认为与他存在个人交情。
还好,巴菲特有一个混得不算太糟的老爸,他来到父亲开办的巴菲特·福尔克证券经纪公司工作。
可是巴菲特嘴巴很笨,他只能怯生生地向自己最熟悉的`人开口,他开始打电话给自己认识的最安全的人——姑妈和大学朋友们推销他喜欢的股票。要命的是,他还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亏了钱。
而那些大客户们并不把他当回事。都是先从巴菲特那里得到股票推荐,再拿着这样的信息向更资深人士验证,并在其他经纪人那购买股票。
巴菲特开始憎恨这份工作,他要寻找方法让自己对这个工作少点儿依靠。他一直都喜欢做生意,于是和一个朋友合伙买下一个加油站。
《巴菲特传》作者认为,巴菲特在父亲的公司取得的最大进展并不在投资上,而是去听了戴尔·卡内基的公众演讲课。上完卡内基的演讲课以后,巴菲特来到奥马哈大学,听他讲授“投资学原理”的课程。一学一用,巴菲特的“演讲技巧”进步神速。
毕业后的3~4年间,巴菲特一直与本杰明·格雷厄姆保持通信往来,还定期从奥马哈到纽约走访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巴菲特传》中记述道:“像他一样执著于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学生并不多见。”
巴菲特最终被聘用了,他激动万分,当即飞往纽约,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比正式报到日期提前了一个月。
两年后,巴菲特已经感觉导师的池子太小了,基金规模只有500万美元的公司已经无法给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了。
到1956年春天,巴菲特不再为父亲或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打工挣钱了,而是为他自己的合伙公司——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倾尽全力。
当时,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一位投资者向格雷厄姆提了一个人们常常关心的问题:“谁将继承你的衣钵?”格雷厄姆提到了沃伦·巴菲特。这位叫霍默·道奇的投资者,到西部度假时途经奥马哈,他和巴菲特简短地谈了几句,就向巴菲特的公司注资12万美元。
从此,巴菲特第一份工作历程结束,事业真正起步。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10岁的巴菲特就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10岁那年,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1943年1月,他们全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不过对巴菲特来说,他一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所以第二个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跟很多小孩离家出走不一样的是,他的离家出走是和商业有关。他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 名人故事
★ 巴菲特语录
★ 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 经典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300
★ 残疾名人故事
★ 杜牧名人故事
★ 名人资料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