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湖沿岸湿沉降的化学特性及水体酸化的趋势(共含2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藤井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太湖沿岸湿沉降的化学特性及水体酸化的趋势
通过对太湖沿岸湿沉降的实际监测,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太湖沿岸3个测点自7月至6月大气降水pH值和化学离子组成,并结合文献和太湖水体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大气降水酸化的趋势及地表水酸化的状况.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的'酸雨比较严重,沿岸酸沉降具有普遍现象;大气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是SO 2- 4 ,约占全部测定阴离子的48%.Ca2+是主要的阳离子,约占全部阳离子的37%;太湖酸雨频率及酸雨强度近20 a来有增强的趋势,但水体pH变化不大,水体有轻微酸化的迹象.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年,卷(期): 28(5) 分类号:X517 关键词:湿沉降 酸雨 太湖太湖梅梁湾水体中介质吸收谱特性的空间变化
水体中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的光谱吸收特性的变化是整个水体对光吸收特性变化的源.本文针对梅梁湾水体中介质的吸收系数,分析了总悬浮颗粒物、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和CDOM的标准化谱吸收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组成比例的'空间分布不同,是造成该区域总悬浮颗粒物标准化谱吸收系数空间变化的原因,且标准化谱吸收系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400-425 am及600-690nm两个波段;就谱形而言,总悬浮颗粒物的谱吸收特性主要表现为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点,即在该区域的水体中,非藻类颗粒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吸收特性的主要贡献者;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系数的空间变化主要是由各自的浓度变化造成的,即在采样时间内,梅梁湾的水体中,藻类颗粒物中的各种组成色素、非藻类颗粒物及CDOM中的腐殖酸和棕黄酸的组成比例在空间上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另针对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性,本文还对比分析了用甲醇浸泡法和光谱标准分离法分离的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性,发现相对光谱标准分离法来说,甲醇浸泡法会造成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的较大波动.
作 者:赵巧华 张运林 秦伯强 ZHAO Qiaohua ZHANG Yunlin QIN Boqiang 作者单位:赵巧华,ZHAO Qiaohua(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44)张运林,秦伯强,ZHANG Yunlin,QIN Boqiang(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刊 名:湖泊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年,卷(期):2006 18(6) 分类号:P3 关键词:标准化吸收系数谱 方差谱 平均谱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