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莲舟,采莲舟薛涛,采莲舟的意思,采莲舟赏析(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吃橘子要剥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采莲舟,采莲舟薛涛,采莲舟的意思,采莲舟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舟作者:薛涛 朝代:唐 体裁:七绝 风前一叶压荷蕖,解报新秋又得鱼。
兔走乌驰人语静,满溪红袂棹歌初。
采莲,采莲陆游,采莲的意思,采莲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云散青天挂玉钩,石城艇子近新秋。
风鬟雾鬓归来晚,忘却荷花记得愁。
采莲,采莲陆游,采莲的意思,采莲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帝青天映麴尘波,时有游鱼动绿荷。
回首家山又千里,不堪醉里听吴歌!
采莲,采莲陆游,采莲的意思,采莲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蘸水朱扉不上关,采莲小舫夜深还。
一樽何处无风月,自是人生苦欠闲。
采莲令,采莲令柳永,采莲令的意思,采莲令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令作者:柳永 朝代:北宋 体裁:词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继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注释】 ①翠娥:指美女,此指柳永之恋人。
②临岐:面临歧路,表示歧路分别。
③轧轧:开门声。
④凭:借。
⑤行色:指行色匆匆,急急赶路。
⑥方寸:指心田。【译文】月亮收住了光辉,晨光已从深秋的天幕露出。西行的游子,此时心情最苦。心上人拉着我的手,直送到临歧,为送我推开朱红的门。好那美丽的脸庞儿,盈盈玉立,她一言不发,泪珠儿往下落,这断肠的情景我怎忍回头看? 我乘一叶小舟,便划动急桨驾着江波远去。为贪图速度,哪知道搅得我万种惆怅从心底涌起,只能够含恨心间,幽情一片,向谁倾诉?再回首,重重城景已不见,茫茫寒江流向天外,两三点烟树,隐隐约约在眼前迷离。【赏析】这首词写离别情。上片定离别时月落云收,霜天欲曙,离人去去情苦,居人依依不舍。“千娇面”至“断肠怎忍回顾”几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离人内心的'痛苦。下片写离人别后无限惆怅和不尽的留恋;而无人可与诉说愁苦,只能恨别吞声;其哀其痛,更是不忍受。这首词写离别情,则以景起,以景结,景中含情,余韵无穷。上片融写景、抒情、叙事于一体,生动地描写了“翠娥”为离别所苦的动人情态和“征客”“争忍回顾的复杂心理“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有似《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使那一刹那成为永恒,一顾难忘,回首断肠。下片描述离别后的种种感受,“便恁急桨凌波去”与“留恋处,兰舟催发”更是异曲同工,把主人公既依恋,又急于离去的复杂心态描述得惟妙惟肖。结尾以远景作收,更有含蓄深沉的艺术效果。“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宕开一笔,“重回首”不独美人已远,连重城也不可见,所见者唯隐隐三两烟树而已。景色清条凄凉,烘托人心情之孤凄。一顾再顾,可见步步留恋之意。此词以景语作结,笔力深厚。
采莲令,采莲令无名氏,采莲令的意思,采莲令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令作者:无名氏 朝代:宋 体裁:词 重阳泪眼,又早是、苦离肠。
看采莲,看采莲白居易,看采莲的意思,看采莲赏析 -白居易的诗
看采莲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小桃闲上小莲船,半采红莲半白莲。
不似江南恶风浪,芙蓉池在卧床前。
采莲曲,采莲曲白居易,采莲曲的意思,采莲曲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曲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赏析】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采莲曲,采莲曲李白,采莲曲的意思,采莲曲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曲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采莲曲乾隆,采莲曲的意思,采莲曲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曲作者:乾隆 朝代:清 薰风拂池塘,明霞映洲渚,
荡漾木兰船,采莲不知暑。
莲花如锦叶如盖,芳香自送摇清籁,
疑有天孙为弄梭,不然洛浦飘衣带。
采莲采莲夏复秋,青青苇岸忽白头。
徘徊不觉露华湿,独喜红芳载满舟。
采莲曲,采莲曲贺知章,采莲曲的意思,采莲曲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曲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体裁:乐府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采莲曲
作者:郑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锦楫沙棠舰,罗带石榴裙。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 采莲曲王昌龄赏析
★ 采莲曲 李白
★ 采莲作文400字
★ 采莲曲 白居易
★ 采莲曲翻译
★ 采莲曲白居易
★ 王维舟
★ 《采莲曲》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