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梦扬州,梦扬州秦观,梦扬州的意思,梦扬州赏析(共含10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烛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梦扬州,梦扬州秦观,梦扬州的意思,梦扬州赏析 -诗词大全
梦扬州作者:秦观 朝代:宋 体裁:词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半夜醒来,抬头一看表,迷迷糊糊一觉睡了五六个钟头,脑海里顿时就有了“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感慨。我前边走,后边十岁的孩子一个劲儿跑着跟着喊我爸爸爸的时候,顿时就有一种苍老感涌上心头。
小儿的叫喊声似乎把我从一场长眠不醒的梦中唤醒。仿佛是在昨天,我还是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也是个天真幼稚的顽童,突然梦醒时分,我就有了从天而降的孩子和家庭,我脸上有了几丝皱纹,头上有了几根白发,要上岁数要老了。我总感觉,漫漫的人生路好像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要这样走下坡路,逼近死亡?我有好多事想做要做,还没有来得及做,真是不甘心,不甘心!
一
当人无所思事百无聊赖的时候,会感觉一天犹如一年,时间过得很慢长很漫长,好像很难打发。相反,当人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忙忙碌碌,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不能满足需要,还要加班加点,早出晚归,起早贪黑,连吃饭睡觉休息都不能按时进行的时候,就感觉一年缩短为一天,时间过得真是太快太快了。忙乎起来,一天当中,刚才还是旭日东升朝霞满天,转眼间就到了日暮西山晚霞侵染,似乎是一刹那一眨眼间的工夫。如此,滚滚长江滔滔黄河东流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童趣盎然的稚嫩儿童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婀娜多姿的妩媚少女变成了老态龙钟的太太。
从哲学意义上说,时间是指物质的持续性。“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日月穿梭”……类似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名句妙语太多太多,多得不胜枚举。从文学的角度来评判,这些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很传神,很生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这些词语是运用了不着边际的夸张手法,和现实中的时间状态不很吻合。到了一把年纪,从现在看来,我错了!这哪里是夸张?说光阴过得快,似箭如梭,很是真实,一点都不显夸张,并且倒有缩小的成分。当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学发展快马加鞭,专家、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工作者动了不少脑筋,可惜无论人想了多少办法,“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总不能让时间停滞不前,更不要说让时光倒流。
二
人说啥东西主贵,都把它比做金子,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比金子还宝贵。一位名人说过,“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借刀杀人。”不知道珍惜时间,不知道好好利用时间,眼睁睁看着让时光白白溜走,也是一种莫大的犯罪。
有人总喜欢等到天黑才发现这事该办没办,那事该办没办,才发出一声声无奈的遗憾的叹息。叹息终归是叹息,遗憾终归是遗憾,都于事无补。有人总习惯把事情推脱到明天去办,而不在今天,现在就去办。他们总认为东山日头一大垛,出了这个有那个,明天有的是,今天还是纵情畅饮,尽情戏耍,优哉游哉。其实,昨天不可留,明天不可靠,最靠得住的就是今天,就是当下。眼前的东西都抓不住,何谈明天?
一般来说,上年纪的老人历经坎坷和磨难,会感觉时间不多,而不懂事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会觉得来日方长,时间多得是,不妨玩耍,不妨嘻嘻哈哈,反正年龄小,离长大成人还有好多年好多年。殊不知岁月最残酷无情,也最公道公平。饱经沧桑的老人也曾是不谙世事的翩翩少年,是岁月这把无情的剑,把他们强健的体魄击倒了,使他们的头发变白,腰肢变弯,耳不聪目不明。从少年到老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人人都回避不得改变不得,更抗拒不得。尽管说世界上研制成功那么多抗衰老药物,其疗效也被吹得神乎其神,其实都经不起考究,都显得滑稽可笑。
三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首杜牧回忆当年在扬州当幕僚时的抒情之作,散发着人生虚无主义、游戏人间的人生观点。“黄粱梦”的典故,吕洞宾赶考的路上,一个梦境竟然经历了从太尉乘龙快婿到边关战败到妻子红杏出墙到儿女双亡妻离子散到沦落为乞丐的过程,悟透了人生无常的消极和悲观。一个梦竟然做了十年,当然是一种夸张的描述,倒也充分说明韶光之易失人生之短暂。不少人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也就不足为奇。
低头想想,人生中能有几个十年?没有几个。在人生旅途中,十年只是一个瞬间。如果把人的一生划分几个阶段,早十年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孩子,哭哭啼啼,跟屁虫,不懂事,不能挣钱养家糊口,生活不能自理,离开大人不能活;后十年,也就是弯腰驼背瘸腿多灾多病的十年,走路离不开拐杖哼啊嗨呀一摇三晃风烛残年的十年,又是糊糊涂涂,生活离不开人照料的十年。掐头去尾,人生真正的好日子没多少年。正因为如此,人才更应该珍惜自己短而又短的好日月好光景,才不可荒唐、虚度。
对于那些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千斤散尽还复来的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不求上进的官宦子弟和富豪子女,尽管说人生中没有几个十年,却仍感觉日子寂寞漫长得难以打发,奉行醉生梦死的人生观,到处寻找感官刺激,美其名曰“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此牵强附会的理解,完全误会了杜秋娘的本意,完全是为自己的及时行乐寻找借口。把这首诗的前两句“劝君惜取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结合起来理解,本意是劝人趁着青春年少,实实在在干一点事,干出一点名堂,并非那些纨绔子弟断章取义的曲解。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而把整个人生当成一个梦,企图昏昏沉沉长眠不醒,浪漫足够浪漫,诗意也很丰厚,但千万不可以做梦的态度去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凡俗夫子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都很难有所建树,遇事大大咧咧,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能成就几何就不难想象了。但愿“人生如梦”的心态,只是把人生中的功名利禄看得如过眼云烟般的淡漠和超脱,而不是把这句话作为平庸人生的理论根据,从而少了许多患得患失的斤斤计较的算计,多了许多宽容豁达开朗的胸襟。
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人应该抱有怎样的人生态度,许多功成名就者的至理名言已经很多很多,足以令人警醒,催人振奋,我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需我一个才疏学浅的无名小辈在这里饶舌。世上没有卖后悔药,也没有给人“再不胜怎么着怎么着”的弥补机会。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那是自我安慰,无论怎样“补牢”,都不如趁早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那些人生名言作者不同,年代不一,人生感悟各有千秋各有侧重,但主旨不变,就是人啊,还是趁着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体力强壮的青年时光,让人生充实起来,让人生活出价值,为后人留下一点值得回味和留恋的东西。这样,等到暮年,等到闭上双眼,等到躺在骨灰盒的方寸之间,才不会被悔恨包围,才能坦然离去,才能感觉自己这一生没有白来世上走一遭,不白活一回。
其实很久以前就想去扬州看看,不为其它,只是想知道能够让杜樊川这样的风流才子流连忘返的地方究竟有何特色。
他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传闻楚王好细腰,楚女为得君王恩宠,瘦到可以在人的手掌间跳舞,这固是有些夸张,然细读牧之这首《七绝·遣怀》,却不难看出他对扬州的眷恋。
自古文人骚客狂放不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更何况是牧之这样才华横溢的狂人,遂有“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这样让后人嗟叹笑谈的风流韵事。
“京口瓜洲一水间”,约好的时间,约好的地点,当在扬大荷花池校区看到攀的那一刻,心中却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彼此微笑着打着招呼,无须客套做作。
漫步在荷花池公园里,依依目光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浓缩成岸芷汀兰,水波荡漾的柔声细语里。一花一世界,花开人犹在,花落两不知,琼花簇簇,目光逐渐凝注,凝注在嗔怨东风的星眸中,郁郁青青,柳絮纷飞,怕是有人要感叹“枝上柳绵吹又少”,却又难以邂逅佳人的失意伤怀,而似是有水的地方必有小桥,这也正应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曲作。
他说“流水无情草自春”,流水非无情,只是愁人无意而已,东风若是不怨啼鸟,也不觉这等光景有何特别,遂诗人多有惜春之情,然惜春其实总离不开惜人,风光旖旎的江南总是这般令人眷顾,“六短之君”杨广下扬州,虽说是欣赏三分春色的琼花,但这样一位风流帝王怕是对扬州的人更在意些吧。
暮霭中的深树,艳阳下的小楼,它何园可做寄啸山庄,“寄啸”自是取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重楼杰阁,复道回廊,山环水绕,花木扶疏,却也别有一番韵味。这何园却是有镜花水月之说,自是丘壑宛然的石壁上有一缺口,岚影波光下却见一方圆光,似是明月青山影在波这等景致,临阁而观,则见墙壁上一面巨大的镜子中盛开着簌簌琼花,宛若仙子临尘,遂有凌波桥,横塘而居。
“歌吹是扬州”,一曲凌歌却又如何尽之。四顾东关街上琳琅满目的商铺,极目望去,似是美食更能引起女生的兴趣,较之各种物美价廉的饰品,却又怎奈人头攒动间的羡煞与怜惜,只是这其中怕是多了几分异样的滋味,然见诸于我们这些好吃贪玩之人却别无二致。
茱萸湾却是本次行程最后一站,满目青山,林壑优美,蔚然深秀中的静谧随清泉在岩石间跌宕起伏,名轩在竹,舞鹤清风,长桥卧波间的雅然掩绿荫在游鱼中倏忽往来,自是安宁惬意,优美的风景本就容易勾起人之情怀,何况园中清幽淡雅的琼花只是含苞待放的蕴藏着一抹令人心急火燎的绰绰目光。
也许扬州只是旅行途中的一个不一样的节点,这种情怀在随着人之离去怕是也要逐渐淡漠几分,只是那时谁还在唱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只是那一轮明月下,琼花怕是会盛着满满的清香环绕着心间,驻足之人也应该会得到自己的幸福吧。
情感散文:梦落扬州
一片烟雨,尽管一瞬间就在眼前消逝,但却永远留给了记忆。
一处古渡,尽管安详的流淌着,但却见证了千年历史的繁华。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大诗人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情景,诗人柔肠百转的心情描写了江南一景。从此,苏州、扬州、杭州就成了江南的代名词。
这次,偶然的机会到扬州出差联系工作,烟花三月的扬州,我向往已久,这次一定要领略下扬州的风采,寻找和验证古人诗中的扬州连鬼都喜欢去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
因飞机晚点,从厦门飞南京已是深夜了,也让扬州的朋友静在机场焦急的等了好几个小时。下了飞机,不顾再度的疲劳上了静早已安排接的车,连夜赶往扬州。那时,静刚大学毕业。和她在江南一个浪漫的城市相遇、相识。
记得初见静,一身时代感十足的粉红色旗袍,隐约从那开衩到大腿流露出少女的妩媚,饱满的胸脯和娇美的身段,搭配着那张白嫩而又光滑的脸蛋,齐肩带几缕淡紫色的秀发,咬着风润的唇瓣。
车慢慢地启动了,静自己开车,我坐副在驾驶室,车快速驶进了高速公路,看着她熟悉的舞弄着方向盘,时儿。稍偏过脸来,用眼睛瞟我一下,时儿又微微地撒动她那头秀发,撒头时,头发从我的肩膀上轻轻滑过,散发出微微的香味,让人不得不用鼻子深呼吸一下,去体验那种香味,沁人心肺。
一路上,她不停地介绍江南的变化,扬州的美景。不知不觉就过澜扬大桥,入了扬州城,深夜的扬州还是那么美,那么温柔,那么秀丽。柔和的路灯伴随着红、篮、绿、紫的霓虹灯,照射着一排排小高楼,青砖黛瓦,古香古色,见证了扬州古代的文明。
静把我们送到运河边的一家四星宾馆,已是深夜一点多了。进了房,洗了澡,一天的疲劳全然消失。正想躺下舒服地睡一觉,突然,传来了敲门声,我以为是服务员。开门只见她站在我门口,想进来而又退却了。高挑个的儿,两手搭在双腿间,面带微笑,欲言而又止,最后还是开口了“不请我进去坐会吗?”
进了门,静给我烧了开水,并嘱咐我还是多喝开水对胃好,明天早晨会晚点来叫我们吃早餐的。我没有再挽留的意思,催她还是早点回去休息。
也许是过度的疲劳,凌晨五点却醒来了,我看着扬州窗外的天慢慢变亮。
第二天早晨,带着我们溜过几处古巷,来到扬州最有名的小吃馆——冶春茶园。茶园坐落在水巷旁,水巷边的游道上铺着古老的青石板,茶楼两侧的古石板上悠闲地坐着几个买民间艺术品——拉猫,拉青蛙等玩具的老人,他们有节奏地不时地拉动手中的麻线,玩具逼真的发出猫和青蛙的叫声。
走进茶园,飞檐,挑梁,红漆古门,庭院深深,仿佛就让你进了大观园。古朴,优雅,没有喧闹。吃完早点,我们便要到扬州城外的高邮县去考察几家企业,开始我们的'工作。一路上,车在水巷旁,花丛中,林荫道里穿行;一路上,一处处古迹:文昌阁、大明寺、瘦西湖,炀帝陵、就是一首首唐诗,一曲曲宋词,让你百读不厌,迷惑不解;一片烟雨、一片朦胧、让你久久回望;一座城池、一栋古楼、一处水巷、一条运河就组成了人间天堂。
如此美人美景,让你迷恋,让你迷醉……
车很快地就到了高邮,我们草草地看了几个企业,就到了中午十二点。因为晚上还要从南京坐飞机赶深圳,尽管静三的挽留,我们连中餐也没有在扬州吃。就急急忙忙让静把我们送到扬州开往南京机场的大巴站,一路上,静没了接到我们时的那种开心,而是默默地开自己车;更没有接到我们时那么多的语言,只是把车上的影响放得高高的:轻轻的雅鲁藏布江流向远方,是谁把那古老的情歌一片又一片轻唱,爱你的花的开了,想你的草绿了,等你的梦醒了,你却什么也不知道……
车到了大巴站,静为我们买了车票。上了车,透过车窗,我看着静朝着我们挥手、挥手。
宋代秦观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译文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注释
梦扬州:《钦定词谱》云:“宋秦观自制词,取词中结句为名。”又云:“此调只此一词,无别首可校。”可知此词为少游创调。《花庵词选》及《草堂诗馀》别集题作“中春”。
柳塘:栽植杨柳的池边堤岸。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宋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烟雨:濛濛细雨。
燕子未归:言春社未到。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又称“社燕”。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二月二十左右。
恻恻(cè):寒侵肌肤的感觉。
东风软:春风柔和。
花蜜香稠(chóu):《词谱》作“阴密”,《花庵词选》及毛本作“花密”。“密”与“稠”对举,义较胜。疑宋本有误。
鹧(zhè)鸪(gū):鸟名。
缠头:唐宋时以锦彩赏赐歌女舞妓,称“缠头”。实指赏赐的酬金。
殢(tì)酒为花:沉溺于酒色之中。为花,张本、毛本作“困花”。
醉鞭(biān)拂面:酒醉中用马鞭在脸上轻轻拂拭。唐白居易《晚兴》诗:“柳条春拂面,衫袖醉垂鞭。”
翠楼:华美的高楼。后多指女子所居。
佳会:犹佳期。指与所欢的约会。
离情正乱:离别的痛苦正使心情烦乱。
创作背景
据秦瀛(yíng)《淮海先生年谱》,宋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十五日,少游将如越省亲,这首词便是少游在外冶游时怀恋扬州的一位歌妓而作,以艳语写乡情。
赏析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词之上阕,写绣帏中人对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写引起对情人怀念的时令节气和周围的环境气氛。开头三句写向晚天气转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这个镜头,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水涨秋池而动乡思,此词当亦从此得启发,以“柳塘烟雨”诱发对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烟雨”画面优美别有一番风光,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两句明确点出了节气时令。“燕未归”自然是早春,天气“侧恻轻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气的特点。云“燕子未归”,虽切时令,实则借喻人未归也。“恻恻轻寒似秋”,写室内思妇的感觉,因是孤栖独处,故而备觉清冷。下面四句写了环境气氛。她走到室外,抚栏远望,顿觉一阵柔软温暖的春风,吹进绣帏。东风还带来了浓浓的花香,熏人欲醉。仅此数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温差,而且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她凝望江南,觉得征人远去,不知此刻到了何处。“人何处”,通常写思妇情怀。如李清照《永遇乐》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此思其夫赵明诚之语也。这里的“人何处”,当是指身在江南的词人。少妇孤单伥惘的情绪充分表露了出来。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着一“破”字,颇有如梦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个层次:一层自起句至“轻寒似秋”,写时令及思妇在室内之感受;二层自“小栏”至“香稠”,写思妇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许;三层自“江南”至“春愁”,写思妇对江南征人的怀念。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
下阕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过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形象的回忆,虽然只是生活场面,却可概括当时生活的基本状况。宴会深夜才敖,醉中归来的主人公用马鞭拂拭着脸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知道心爱的入儿尚在等待自己归来未寝。最后三句是欢乐的日子中断了,分离的愁苦之情正纷乱地缠绕着自己,只有梦中才反复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梦中重温过去生活。“频梦扬州”并非真的梦见回到扬州,而是指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样写,意在点示“梦场州”。
词之下阕,抒征人之离情。在读者面前展现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时宴游生活。词人用“长记”二字轻轻带起,与望海潮》其三“长记误随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词人漫游距离家乡仅百余里的扬州,听歌赏舞,殢酒困花,极浪漫纵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扬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载因谁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却无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楼薄悻名”。“因谁”二字,十分含蓄,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因而颇值得读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钩”,写自扬州回家。他在扬州逞足游兴,带着十分的满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风,回到高邮。远远望去,只见翠楼上,绣帘高挂,说明室内有人。“帘卷金钩”,颇似《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之“宝帘闲挂小银钩”,给人以幽闲恬静之感。
歇拍三句点题。他现在远离家乡,后会不知何日,故而常常梦见扬州。扬州在古人心目中总是美的象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苏诗集成》在《於潜僧绿筠轩》诗注中也引《殷芸小说》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而秦观故乡属扬州,他对扬州的感情无怪乎更为深切了。
梦扬州晚云收翻译赏析
《梦扬州·晚云收》作者为宋朝诗人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前言】
《梦扬州·晚云收》是北宋词人秦观写的一首词。这是秦观自制的曲调,取词中结句为名。词中抒写作者思恋扬州邂逅的歌妓,满怀离情,缠绵悱恻。此词以艳语写乡情。上片写绣帏中人对游子的思念,下片抒游子之离情。
【注释】
1、梦扬州:《钦定词谱》云:“宋秦观自制词,取词中结句为名。”又云:“此调只此一词,无别首可校。”可知此词为少游创调。《花庵词选》及《草堂诗馀》别集题作“中春”。
2、柳塘:栽植杨柳的池边堤岸。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宋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3、烟雨:濛濛细雨。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蜀韦庄《三堂东湖作》:“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4、燕子未归:言春社未到。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又称“社燕”。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二月二十左右。
5、恻恻(cè):寒侵肌肤的感觉。唐韩愈《秋怀》诗:“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又韩偓《寒食夜》诗:“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6、东风软:春风柔和。唐沈亚之《春色满皇州》诗:“风软游丝重,光融瑞气浮。”又温庭筠《郭处士击歌》:“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7、花蜜香稠(chóu):《词谱》作“阴密”,《花庵词选》及毛本作“花密”。“密”与“稠”对举,义较胜。疑宋本有误。
8、鹧(zhè)鸪(gū):鸟名。崔豹《古今注》中《鸟兽》:“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希出。”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诗:“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9、缠头:唐宋时以锦彩赏赐歌女舞妓,称“缠头”。《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宴飨加惠,借以为词。”实指赏赐的酬金。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歌罢锦缠头。”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销不知数。”
10、殢(tì)酒为花:沉溺于酒色之中。为花,张本、毛本作“困花”。清万树《词律》卷十四作“殢酒困花”,并云:“从‘长记’起至‘金钩’,皆追想当时游宴之乐,为酒所殢,为花所困也。沈氏及《图谱》以困作为,全失意味。而沈氏又注云:‘为,一作困。’不惟平声失调,而下即有‘因谁’之因字,岂不一顾耶?”按《玉篇》云:“殢,困极也。”此言醉酒、病酒。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词:“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
11、十载句:化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薄幸名。”而灭尽畦径,自喻在扬州淹留之久。
12、醉鞭(biān)拂面:酒醉中用马鞭在脸上轻轻拂拭。唐白居易《晚兴》诗:“柳条春拂面,衫袖醉垂鞭。”
13、翠楼:华美的高楼。《艺文类聚》六三,汉李尤《平乐观赋》:“大厦累而鳞次,承岧荛之翠楼。”后多指女子所居。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14、佳会:犹佳期。指与所欢的约会。
15、离情正乱:离别的痛苦正使心情烦乱。
【翻译】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赏析】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词之上阕,写绣帏中人对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写引起对情人怀念的时令节气和周围的环境气氛。开头三句写向晚天气转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这个镜头,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水涨秋池而动乡思,此词当亦从此得启发,以“柳塘烟雨”诱发对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烟雨”画面优美别有一番风光,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两句明确点出了节气时令。“燕未归”自然是早春,天气“侧恻轻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气的特点。云“燕子未归”,虽切时令,实则借喻人未归也。“恻恻轻寒似秋”,写室内思妇的感觉,因是孤栖独处,故而备觉清冷。下面四句写了环境气氛。她走到室外,抚栏远望,顿觉一阵柔软温暖的春风,吹进绣帏。东风还带来了浓浓的花香,熏人欲醉。仅此数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温差,而且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她凝望江南,觉得征人远去,不知此刻到了何处。“人何处”,通常写思妇情怀。如李清照《永遇乐》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此思其夫赵明诚之语也。这里的“人何处”,当是指身在江南的词人。少妇孤单伥惘的情绪充分表露了出来。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着一“破”字,颇有如梦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个层次:一层自起句至“轻寒似秋”,写时令及思妇在室内之感受;二层自“小栏”至“香稠”,写思妇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许;三层自“江南”至“春愁”,写思妇对江南征人的怀念。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
下阕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过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形象的回忆,虽然只是生活场面,却可概括当时生活的基本状况。宴会深夜才敖,醉中归来的主人公用马鞭拂拭着脸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知道心爱的入儿尚在等待自己归来未寝。最后三句是欢乐的日子中断了,分离的愁苦之情正纷乱地缠绕着自己,只有梦中才反复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梦中重温过去生活。“频梦扬州”并非真的梦见回到扬州,而是指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样写,意在点示“梦场州”。
词之下阕,抒征人之离情。在读者面前展现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时宴游生活。词人用“长记”二字轻轻带起,与望海潮》其三“长记误随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词人漫游距离家乡仅百余里的扬州,听歌赏舞,殢酒困花,极浪漫纵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扬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载因谁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却无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楼薄悻名”。“因谁”二字,十分含蓄,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因而颇值得读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钩”,写自扬州回家。他在扬州逞足游兴,带着十分的满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风,回到高邮。远远望去,只见翠楼上,绣帘高挂,说明室内有人。“帘卷金钩”,颇似《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之“宝帘闲挂小银钩”,给人以幽闲恬静之感。
歇拍三句点题。他现在远离家乡,后会不知何日,故而常常梦见扬州。扬州在古人心目中总是美的象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苏诗集成》在《於潜僧绿筠轩》诗注中也引《殷芸小说》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而秦观故乡属扬州,他对扬州的感情无怪乎更为深切了。
梦扬州乐妓和诗,梦扬州乐妓和诗刘禹锡,梦扬州乐妓和诗的意思,梦扬州乐妓和诗赏析 -诗词大全
梦扬州乐妓和诗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
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梦扬州晚云收的翻译赏析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前言】
《梦扬州·晚云收》是北宋词人秦观写的一首词。这是秦观自制的曲调,取词中结句为名。词中抒写作者思恋扬州邂逅的歌妓,满怀离情,缠绵悱恻。此词以艳语写乡情。上片写绣帏中人对游子的思念,下片抒游子之离情。
【注释】
1、梦扬州:《钦定词谱》云:“宋秦观自制词,取词中结句为名。”又云:“此调只此一词,无别首可校。”可知此词为少游创调。《花庵词选》及《草堂诗馀》别集题作“中春”。
2、柳塘:栽植杨柳的池边堤岸。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宋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3、烟雨:濛濛细雨。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蜀韦庄《三堂东湖作》:“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4、燕子未归:言春社未到。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又称“社燕”。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二月二十左右。
5、恻恻(cè):寒侵肌肤的感觉。唐韩愈《秋怀》诗:“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又韩偓《寒食夜》诗:“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6、东风软:春风柔和。唐沈亚之《春色满皇州》诗:“风软游丝重,光融瑞气浮。”又温庭筠《郭处士击歌》:“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7、花蜜香稠(chóu):《词谱》作“阴密”,《花庵词选》及毛本作“花密”。“密”与“稠”对举,义较胜。疑宋本有误。
8、鹧(zhè)鸪(gū):鸟名。崔豹《古今注》中《鸟兽》:“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希出。”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诗:“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9、缠头:唐宋时以锦彩赏赐歌女舞妓,称“缠头”。《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宴飨加惠,借以为词。”实指赏赐的酬金。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歌罢锦缠头。”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销不知数。”
10、殢(tì)酒为花:沉溺于酒色之中。为花,张本、毛本作“困花”。清万树《词律》卷十四作“殢酒困花”,并云:“从‘长记’起至‘金钩’,皆追想当时游宴之乐,为酒所殢,为花所困也。沈氏及《图谱》以困作为,全失意味。而沈氏又注云:‘为,一作困。’不惟平声失调,而下即有‘因谁’之因字,岂不一顾耶?”按《玉篇》云:“殢,困极也。”此言醉酒、病酒。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词:“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
11、十载句:化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薄幸名。”而灭尽畦径,自喻在扬州淹留之久。
12、醉鞭(biān)拂面:酒醉中用马鞭在脸上轻轻拂拭。唐白居易《晚兴》诗:“柳条春拂面,衫袖醉垂鞭。”
13、翠楼:华美的高楼。《艺文类聚》六三,汉李尤《平乐观赋》:“大厦累而鳞次,承岧荛之翠楼。”后多指女子所居。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14、佳会:犹佳期。指与所欢的约会。
15、离情正乱:离别的痛苦正使心情烦乱。
【翻译】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赏析】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词之上阕,写绣帏中人对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写引起对情人怀念的时令节气和周围的环境气氛。开头三句写向晚天气转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这个镜头,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水涨秋池而动乡思,此词当亦从此得启发,以“柳塘烟雨”诱发对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烟雨”画面优美别有一番风光,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两句明确点出了节气时令。“燕未归”自然是早春,天气“侧恻轻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气的特点。云“燕子未归”,虽切时令,实则借喻人未归也。“恻恻轻寒似秋”,写室内思妇的感觉,因是孤栖独处,故而备觉清冷。下面四句写了环境气氛。她走到室外,抚栏远望,顿觉一阵柔软温暖的春风,吹进绣帏。东风还带来了浓浓的花香,熏人欲醉。仅此数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温差,而且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她凝望江南,觉得征人远去,不知此刻到了何处。“人何处”,通常写思妇情怀。如李清照《永遇乐》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此思其夫赵明诚之语也。这里的“人何处”,当是指身在江南的词人。少妇孤单伥惘的情绪充分表露了出来。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着一“破”字,颇有如梦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个层次:一层自起句至“轻寒似秋”,写时令及思妇在室内之感受;二层自“小栏”至“香稠”,写思妇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许;三层自“江南”至“春愁”,写思妇对江南征人的怀念。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
下阕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过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形象的回忆,虽然只是生活场面,却可概括当时生活的基本状况。宴会深夜才敖,醉中归来的主人公用马鞭拂拭着脸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知道心爱的入儿尚在等待自己归来未寝。最后三句是欢乐的日子中断了,分离的愁苦之情正纷乱地缠绕着自己,只有梦中才反复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梦中重温过去生活。“频梦扬州”并非真的梦见回到扬州,而是指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样写,意在点示“梦场州”。
词之下阕,抒征人之离情。在读者面前展现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时宴游生活。词人用“长记”二字轻轻带起,与望海潮》其三“长记误随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词人漫游距离家乡仅百余里的扬州,听歌赏舞,殢酒困花,极浪漫纵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扬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载因谁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却无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楼薄悻名”。“因谁”二字,十分含蓄,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因而颇值得读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钩”,写自扬州回家。他在扬州逞足游兴,带着十分的满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风,回到高邮。远远望去,只见翠楼上,绣帘高挂,说明室内有人。“帘卷金钩”,颇似《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之“宝帘闲挂小银钩”,给人以幽闲恬静之感。
歇拍三句点题。他现在远离家乡,后会不知何日,故而常常梦见扬州。扬州在古人心目中总是美的象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苏诗集成》在《於潜僧绿筠轩》诗注中也引《殷芸小说》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而秦观故乡属扬州,他对扬州的感情无怪乎更为深切了。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正走在长河公园的九曲桥上,看着将将吐青的垂柳,吹着乍暖还寒的东风,想着北方的春天似乎来得很羞涩。歌声入耳,刹那间有些恍惚了,仿佛回到了那竹西佳境,那不惹一丝尘埃的扬州城。
也许是因为李太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也许是因为杜樊川的“十年一觉扬州梦”,那一年清明日暖,花开正艳,想着诗词里的维扬美景,心底无限憧憬,便一路追随春风,到了那淮左名都。第一站便是瘦西湖,杨柳掩映,碧水迢迢,白墙灰瓦,翠竹红漆,古韵浓郁。曾见过水光潋滟壮丽旖旎的西湖盛景,眼前西湖消瘦,倒也别有一番韵味。水绕凫庄,五亭连桥,望栖灵塔九重飞檐肃穆虔诚,看熙春台琉璃瓦翠精致沉稳。白塔束腰须弥,背斜阳似佛光普照;月观临湖而立,赏月华若仙境蓬莱。长提春柳新绿婆娑,锦泉花屿出水独立,吹台框景如画,徐园草木成诗。虹桥卧波,青石微凉;古城残垣,砖瓦生苔。虽未见得万花园的琼花,但繁花似锦,倒也不枉来这一趟。如此美景,比及诗词里的描述,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愿从此常来往,不负此处好风光。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喜欢竹子的人到了扬州怎能不去个园呢,个园的个,便是竹字的半边。古文有云,“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如果说瘦西湖美在水与花,那么个园便美在竹和石。穿梭在竹林,风清气爽,馨香怡人。最贵的龟甲竹,最矮的菲白竹,最孝的孝顺竹,最感人的湘妃竹,似乎每种竹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竿竹子都有自己的风骨。叠石成四季,诗意漫山石。笋石点缀十二生肖,演绎春日生机;湖石幻化云卷云舒,颂出夏日风采;黄石变化峰桥谷涧,映现秋日萧瑟;宣石闪现雪重风寒,造就冬日肃清。假山奇石之间,古宅庭园错落,几进几出,似迷宫亦有致,玲珑亭台座座,或临碧波迎风,或依假山眺望。抱山楼七楹艮跨夏秋,穿越时空般的精妙;清漪亭六角轻立绿水湖石,聘婷绰约样的娇美。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长按桌上东瓶西镜,许这一家上下平平静静。幻想着回到古时,在这样一个景观别致的院子里,一袭流云飞袖,和素琴而舞,品茗茶清香,设曲水流觞,该是何等的惬意。
一见惊艳,三访扬州,百看不厌。在那里,醉倒繁花三千,沉迷竹林两万。穿梭于古香古色,游走于小桥竹林,忘却尘事万千,畅想别有洞天。素衣持长剑,青罗秉玉箫。竹影摇曳,至竹林深处,踏竹叶舞剑;波心荡漾,倚二十四桥,对红药吹箫。是过客,惊羡于不是归属的美;是过客,沉醉于只是瞬间的情。每一次驻足,都看着别样的风情,留恋,却不得不离开。
回想光影重重,如烟似梦,光阴销蚀着过往,也凝固着记忆,再找不到那些的点点滴滴,只是回首处,回忆依旧鲜活,感动依然清晰。一直都是,来过便不曾离去,走过便再难忘却。或许只有看过了所有的人世风景,才知道最美的所在何方。采莲怀人,折柳送远,千里之外的扬州该是又一年春风十里吧。江南好,梦江南,那梦里江南是扬州。
(文/徐浩然 王萌萌)
公众号:鲁小象
扬州婉约派词人秦观
秦观,字少游,扬州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婉约派词人。
秦观在扬州时,元丰七年,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后秦观考取进士,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元祐七年,又迁国史院编修,离开扬州。离扬期间,秦观写下《梦扬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十年后,新党人上台,秦观与苏轼等人一同遭贬。此后,秦观不断遭受削职、除名。元符三年,徽宗即位,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滕州,已经去世。
文学作品的特点
词作
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例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搂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诗作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观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
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诗,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9] 元好问评秦观诗作为”女郎诗“,后世也多存误解,然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
★ 扬州导游词
★ 诗意扬州
★ 扬州景点导游词
★ 扬州英语作文
★ 扬州作文400字
★ 扬州酱菜作文
★ 扬州导游欢迎词
★ 扬州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