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知识《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柏树骑士的月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 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欲:解衣欲睡. (将要) 欲穷其林. (想 《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⑴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⑵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⑶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识记
记承天寺夜游中体现作者夜游的词语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中体现作者夜游的词语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注意,是夜游
解答:
体现作者夜游的词语:月色入户、未寝、步于中庭、竹柏影等
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高中语文知识《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生字词读音: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
解词:
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高兴地
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
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课文理解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叙事:1夜深人静,解衣欲睡
2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3与张怀民,步于中庭
写景:特点:空灵、皎洁
内容:月色——积水空明 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语句:藻荇交横竹柏影
抒情:特点:潇洒、达观 语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内容: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乐观
1)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皎洁、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分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
一是讽刺感慨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高中频道。
记承天寺夜游一词多义
1.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2.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陶渊明《桃花源记》
3.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陶渊明《桃花源记》
5.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郦道元《三峡》
而或长烟一空(消失,消散)——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
1.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3.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4.户(月色入户)
古义:窗(门户)户;
今义:住户、人家
5.念(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8.盖(盖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7.中庭(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记承天寺夜游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2.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记承天寺夜游特殊句式
⑴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⑵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⑶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⑷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作品鉴赏
记承天寺夜游整体赏析
文章中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语言精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毫无修饰,却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分层赏析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第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第三层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记承天寺夜游语句赏析
“月色入户”中“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是从松柏倒影来烘托;。两句之间,又有正面与侧面描写之分,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使读者恍然大悟。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
★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