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作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我狗最可爱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的诗作简介(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狗最可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贺的诗作简介

篇1:李贺的诗作简介

李贺的诗作主要有哪些呢?分为几部分呢?下面来看看!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他的《高轩过》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诗文“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1)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②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③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④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⑥讽刺宦官专权、乱政无能的,如《吕将军歌》《感讽五首》(其二)《感讽六首》(其二、四);⑦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⑧揭露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⑨同情妃嫔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⑩反映少数民族军事活动的,如《黄家洞》。

(2)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华下作》)的消沉情绪,但也有许多诗篇反映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满,表现“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沦,发出“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豪言壮语,更满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赠陈商》、《送沈亚之歌》《野歌》《致酒行》等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3)写神仙鬼魅的题材。长吉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河、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尽奇丽谲幻之观。但长吉诗也有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弦曲》),这也是后人称其为“诗鬼”的重要原因。李贺诗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为他极度坎坷的人生有时令他极度的迷茫苦闷,然而更多的是体现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等诗肯定了万事万物的变化,指出了沧海桑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神弦》、《苦昼短》等诗更是直接写出神鬼的虚诞,矛头直指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唐宪宗,抨击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荒唐。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叙》),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4)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觱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长吉属马),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体现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态度(一说新婚燕尔描写自己的妻子)。

拓展:

篇2:李贺简介

李贺简介50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传世作品

《高轩过》 《梦天》 《雁门太守行》 《致酒行》 《李凭箜篌引》
《秦王饮酒》 《野歌》 《马诗二十三首》 《感讽五首》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老夫采玉歌》 《苦昼短》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天上谣》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秋来》 《苏小小墓》 《南园十三首》 《浩歌》 《罗浮山人与葛篇》

诗词特点

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篇3:李贺简介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关于李贺的生平大家知道吗?

李贺个人资料

中文名:李贺

别名:字长吉、李昌谷、鬼才、诗鬼

信仰:道教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唐朝

所处时代:唐朝时期

出生地: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出生时间:约公元790年 逝世时间:约公元87年

职业:诗人

成就:开创“长吉体”诗歌

代表作品:《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篇4: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李贺故里

李贺故里,位于当今宜阳县三乡。宜阳三乡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故居记载

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为题的作品。据《南园十三首·其二》的“宫北田塍晓气酣”句,宫即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建,又有玉阳宫、兰昌宫之称。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李贺的故宅离连昌宫不远,就在三乡乡上庄村。西有“汉刹云山”(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众多权贵名人,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现在当地正在规划重修李贺故居和建设李贺纪念馆,并已成立了李贺研究会和李贺诗词协会,以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深入发掘研究。

李贺诗歌鉴赏

1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残丝曲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3还自会稽歌并序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

肩吾先潜难会稽,後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

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辶屯)贱。

4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5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酉录)(酉酃去阝)今日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一日:一作十日。犹:一作独。

6竹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7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8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9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0过华清宫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篇5: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年-约8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名篇。

李贺的诗词作品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篇6:李贺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大历三年(768),李晋肃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贞元二十年(8),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起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

元和五年(8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年的幕僚。元和十一年(8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李贺生平评价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在艺术方面,他的诗调高气峻,或如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丽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墓

李贺死后葬陇西(今在甘肃省陇西县昌谷乡袁家湾),俗称“学士坟”。

篇7:李贺简介

《雁门太守行》今译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今译:

黑黑乌云紧压城城墙似欲被毁摧,

盔甲振动向阳光似龙舞动金鳞开。

号角声响满天空秋色悲壮战气里,

塞上战士鲜血红夜里凝结色发紫。

半卷尚能举红旗临近驻扎易河水,

繁霜重重鼓皮寒擂之鼓声不振起。

为报君王黄金台礼贤下士之情意,

提携三尺玉龙剑为君沙场捐躯死。

篇8:李贺简介资料

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篇9:将进酒李贺简介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前面极写美酒佳肴欢歌妙舞,人生之享乐似乎莫过于此,结尾突然翻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坟墓的枯寞冷落。在巨大的反差中,诗人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而在生死的对比中,诗人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篇10:李贺的简介

关于李贺的简介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因称“李昌谷”。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祖籍陇西,故自称“陇西长吉”。李贺少为诗章,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

凡少年得意者,大都命运多蹇。早岁,李贺受到前辈皇甫湜、韩愈的奖掖。当是时,李贺意气风发,应进士第,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诋毁者怕其争名,遂攻击他不避父讳。为此,名震一时的大文学家韩愈为其鸣不平,作《讳辨》回击诋毁李贺者,然贺终不能登第。

后来,李贺入京任从九品的奉礼郎,官微俸薄,因困顿无援多有不平之气。在京时,李贺住崇义里,与名士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成为密友。三年后,李贺辞官离开长安回昌谷老家。然贫无以继,遂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好友张彻。

李贺一生体弱多病,27岁英年早逝。据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李贺曾将手编诗集四编付于好友沈子明,收诗233首。稍后,李商隐亦称李贺诗存四卷。很有意思的是,杜牧与沈子明亦为至友;贺姊嫁给王氏,李商隐亦娶王氏之女。杜牧、李商隐的生活年代虽略晚于李贺,但由于他们与李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其说法可信。据此可知,后世流传的李贺诗集实出自李贺之手,基本上保持了李贺诗集的原貌。亦可知,李贺诗名实播自唐代,得力于沈子明、杜牧、李商隐等人。

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李贺诗最早的注本为南宋吴正子的笺注本。以后,不同的注本相继问世,相比较而言,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完备。王琦视野开阔,其《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姚文燮、钱饮光、吴炎牧等诸家的评注。王琦本最大的优点有三,一是汇集了前人精彩的点评和注释,为后人深入研究李贺诗免除了多方求索之苦;二是注释精审。在字句发生歧义时,以求实的态度并存多解。当一些字词无法作出准确的诠释时,或以不确定的态度提出看法,或直言未详;三是注意把佚诗收入集中。其中,虽有不确定者,但不轻易剔除,采取存疑的态度。近年来,王琦本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自《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姚文燮、方扶南三家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出版以后,王琦本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以后,李贺诗的新注本多有出现,其中,最有份量的当推叶葱奇的疏注本《李贺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叶本有六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广泛吸收了先贤的成果,以王琦本为疏注的主要依据;二是引征古籍时一一标举书名,其中,书名相同者标出著者;三是凡遇诸本异同字时均用小字附注于下,并加以说明;四是除释字词外,对深奥纡曲的句子也加以阐释;五是充分考虑今人的接受能力,用白话文作新注;六是采用撮要疏解的方法帮助读者理解诗意。

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充满了危机和忧患的年代。早年,李贺历世不深。当他从相对闭塞的昌谷看待纷繁复杂的大千社会时,以为猎取功名如探囊取物,由此产生了“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十五)的自信。然时事维艰,当李贺面对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等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时,当坎坷的人生与被剥夺施展抱负的痛苦拧结在一起,李贺写下充满忧郁和悲愤的诗篇是必然的。换言之,身世之感、落魄失意与体弱多病、自知朝不保夕的心理混融在一起,反映到李贺个人的行为中,遂形成了以诗为载体倾诉个人情感的格局。从这一意义上讲,李贺诗歌关心的对象是个人的,但由于这种个体化情感表达的方式十分特别,特别之中又联系着时代的风云,因此,李贺在表达这种情感时很容易勾起人们相似的生活积累,进而引起共鸣。

在中唐诗坛上,李贺诗别具一格。前人认为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超过其思想成就,应该说,这一评价是中肯的。从艺术的角度看,李贺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有二,一是想象奇特,诗歌节奏的跳跃性大;二是善于着色,用色彩词营造奇诡冷艳的艺术情境。

想象奇特造就了李贺光怪陆离、凄厉孤愤的诗风,为其诗歌形成跳跃性的节奏奠定了基础。为文时,人们经常会遇到辞不达意的'情形,然李贺除了能竭尽山川万物之妙外,还能通过物象曲折己意,传达无法描述的心象。杜牧在称赞贺诗时写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杜牧兼及两面,在赞美贺诗语言生动、准确、传神的同时,还充分肯定了李贺超越前人的想象能力。

想象奇特一是源于李贺独特的感悟力,二是与李贺的个人气质及行为有密切的联系。诗人长期生活在昌谷,昌谷山清水秀,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记忆。在现存的诗歌中,李贺直接以昌谷为题的诗有十首之多,昌谷有南园,以南园为题的诗又有近二十首。昌谷的奇山异水激荡在诗人的心中,培养了李贺不同凡响的想象能力。细致地观察和描摹昌谷山水四季变化中的景致,一方面为李贺摄物取象、写景抒情带来不同于他人的内容;另一方面使李贺诗歌显示出不同于他人的节奏。具体地讲,在表现情感与思想情绪变化时,李贺总能突破一般意义上的比兴,独具慧眼地选择新的寄托之物来承担复杂而丰富的情思。在这中间,物象与心象之间的链接,遂使贺诗产生了跳跃性的节奏。 晚唐诗人李商隐论述李贺独特的创作过程时写道:“恒从小奚奴,骑蹇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李贺传》亦有类似的记载。李贺出游时每得诗句,当即投入囊中,回家后再连缀成篇。然而,要想把佳句和谐地嵌入诗中,与诗所表达的思想融为一体,自然是件困难的事,由此产生跳跃的节奏是理所当然的事。先得佳句,佳句又必须出现在诗中,由此造成晦涩难懂的现象也就纯属必然。

刘昫《旧唐书·李贺传》云:“(李贺)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补太常寺协律郎。”(《旧唐书》卷137,中华书局1975年版)李贺擅长乐府,一生写下了数十首乐府歌行。在创作中,李贺或用乐府旧题写旧事,或用旧题写时事,或自创新题开拓乐府诗的领域。其主要价值取向是关注现实,具有远绍汉魏乐府、近袭老杜的思想特征。问题是,李贺为什么特别钟情于乐府?如果说仅仅是为了关心现实,那么,完全可以运用其它体裁。其实,这种选择与李贺精通音乐、娴熟地把握乐府歌行的抒情特点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新唐书·李贺传》云:“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李贺的乐府歌行问世后,受到乐师的普遍欢迎,乐师以此配乐无不与管弦相合。李贺入长安后任奉礼郎一职,李贺乐府歌行创作的丰收期出现在任奉礼郎之后,以此为考察的原点,李贺乐府歌行的创作一是以精通音乐为前提,二是精通音乐又与李贺入长安任奉礼郎一职相关。奉礼郎一职掌祭礼、祭乐。职责上的要求,使本来就精通音乐的李贺在诗歌创作时有了自觉地以乐府为诗的艺术倾向。古人为李贺编集或论李贺诗歌时,将其称之为“歌诗”。这种做法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但它从一个层面说明了乐府歌行是李贺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说明了李贺擅长乐府与他精通音乐息息相关。

音乐是听觉艺术,诗歌是视觉艺术,乐府歌行是这两者的结合。与视觉艺术相比,听觉艺术更强调想象力。当李贺用乐府旧题或自选曲调创作歌行时,遂给诗歌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新唐书·李贺传》在评价李贺诗歌时指出:“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追究其原因,应与李贺精通音乐有直接的关系。李贺直接吟咏乐师和描绘音乐形象的诗有《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等。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等诗句中,完全可以看到李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如果以此为绾合点考察李贺其它类型的诗作,我们明显地感到,是音乐涵养培养了李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不但给李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泽,而且还为其完善诗歌跳跃性的节奏提出了探索的路径。进而言之,当音乐培养李贺想象能力时,比诗歌更强烈的音乐节奏则为李贺铸造跳跃性的诗风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探讨李贺诗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他在锤炼字词以及选用色彩词方面的特点,注意到李贺通过色彩营造诗歌意境的特点。与其他诗人相比,李贺显然是善于着色的诗人。据统计,善于运用色彩词的唐代诗人有王维、韩愈等,其中,王维诗中的色彩词占总用字数的1.5%,韩愈是0.8%,李贺是3.3%。

注意到李贺诗歌善于着色的特点是从唐代开始的。如李贺的好友沈亚之在《送李胶秀才序》中说李贺之诗“多怨郁凄艳之巧”。唐代诗人张碧说:“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霹开蛰户,其奇峭不可攻也”(《唐诗纪事》卷四十五引)。齐已《读李贺歌集》云:“玄珠与虹玉,灿灿李贺抱。”(《白莲集》卷十)唐人的认识直接影响宋人的看法。如李纲《读李长吉诗》云:“长吉工乐府,字字皆雕锼。”(《梁谿集》卷九)严羽《沧浪诗话》指出:“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宋人引语陆游语谓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承接唐宋余绪,元明清三代继续对李贺善于着色展开论述,元人郝经《长歌哀李长吉》称赞李贺诗如“赤虬嘶入造化窟,千丈虹光绕明月”(《陵川集》卷八)。明人王思任谓贺诗“时而花肉媚眉,时而冰车铁马,时而宝鼎熇云,时而碧磷划电,阿闪片时,不容方物”(清·陈本礼笺注《协律钩玄·书首诸家评论》,《续修四库全书》,第1311册,第431页)。清代方扶南用“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清·陈本礼笺注《协律钩玄·书首诸家评论》,《续修四库全书》,第1311册,第432页,齐鲁书社1997年版)之语来形容贺诗的特点。清人毛驰黄认为贺诗,“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诗辩坻》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5册,第194页)在前人的基础上,钱钟书先生亦指出:“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6—49页)。这些意见均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到李贺善于着色的特点,从而使诗歌色彩成为李贺诗歌研究中重要方面。

色彩词与李贺的情感世界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在李贺的笔下,色彩除了具有静态的特点外,还有动态的、变幻不定的、单色的、混色的,等等。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诗歌既承担了诗人内心的苦痛与悲愤,同时也使诗人躁动不安的心灵在描绘色彩有过程中获得了解脱和慰藉,并有效地承担起了诗人关心的内容。如李贺喜爱描述白色,在诗人的笔下,白色不但具有了洁白无暇、神圣、纯真的象征意义,而且还映照着李贺忧愤伤感的心境以及孤高自赏的性格。进而言之,缤纷艳丽的色彩与李贺捕捉霎那间的感受拧结在一起,既宣泄了李贺个人的情绪,同时也为李贺创造冷艳、诡秘的意境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李贺诗歌意新语丽,色彩缤纷,自备一格,堪称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李贺大胆地使用色彩艳丽的词汇,以色彩词表现自我,通过色彩词创造意境,从而形成了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这本小书是在我《李贺李商隐韦应物杜牧诗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的基础上拓展完成的。田金霞老师是浙江大学毕业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到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后担任我的助教,由于这样的原因,我有责任指导她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撰写中,我们的分工合作是这样的。一、田金霞老师在《李贺李商隐杜牧韦应物诗精选》一书的基础上续写新稿;二、在新稿的基础上,由我进行全部的修改和审订。在这一过程中,诗歌翻译部分由我完成,新评部分也由我完成,注释部分由我和田金霞老师共同完成。在撰写这本小书的过程中,我们对先贤的成果多有吸收,在此表示感谢。特别需要感谢的还有落馥香女士,没有她的信任和支持,这本小书是无法完成的。

将进酒李贺简介

诗人李贺

唐代诗人李贺简介及其唐诗赏析

李贺经典古诗

李贺轶事典故

《李贺小传》教案设计

将进酒 李贺 翻译

《巫山高》李贺

《将进酒》李贺生平

李贺作诗译文

李贺的诗作简介(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贺的诗作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