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碗水,能端平吗的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别动不动就凶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亲的一碗水,能端平吗的散文(共含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别动不动就凶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母亲的一碗水,能端平吗的散文

篇1:母亲的一碗水,能端平吗的散文

母亲的一碗水,能端平吗的散文

很小的时候,就听奶奶说,一个母亲,就算很爱自己的孩子们,但是在这几个孩子中间,一定有她非常爱的,有她一般爱的。用奶奶的话说,哪个母亲,在孩子们之间,这一碗水也端不平。

奶奶有四个孩子,伯伯,大姑,小姑,和我爸。因了爸爸最小,也因为爷爷离世时,爸爸才15岁,奶奶对爸爸颇有偏爱。但也因为爷爷去世的原因,奶奶一直对伯伯心有怨言。

从小大姑就身体不好,用奶奶的话说,很多家里家外的活,都是爷爷带上小姑一块去做的。在我的眼中,奶奶对两个女儿一样疼爱。

上大学之前,我是跟奶奶同住的,也就自然听了很多奶奶讲的知心话。那会年少,很多不懂,现在回头看,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

大姑家生活条件一直不太好,小姑给奶奶买了什么,奶奶总是偷偷藏起来,能换钱的换成钱,还有那些能吃能用的,又都偷偷给到大姑,这么多年,一直如此。我一度天真以为,钱给到谁跟谁亲。

去年,是家里的不太平年。前半年小姑父因胃癌不幸离世。年底,伯伯又突发心梗,也离开。

只记得小姑父离世后,奶奶在家里泣不成声,她心疼自己的女儿,她心疼我的小姑。她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认为小姑生活条件好,对小姑关心关爱少,谁曾想最让她放心的女儿,如今却要一个人度过下半生。我想因为奶奶也是半辈子守寡,所以那种内心的'孤独心酸,她懂。

而伯伯的离开,更是突然。突发心梗,在顷刻间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很悲痛地不能接受,爸爸和两个姑姑也是哭成了泪人。我只知道,奶奶是在伯伯的灵柩前,哭到不能行,而除此之外的那几天,我没有看到她掉一滴泪。

或许哀莫大于心死,奶奶更知道人各有命,就算再哭也无力回天。大年初一的饭桌上,奶奶眼含泪光,讲起了因为伯伯,爷爷如何去世,讲起了伯伯的过往和他的离开。我看着八十多岁的奶奶,想着她的内心一定如刀割一般痛苦。所以泪水已经不能表达她的什么,因为真正的痛苦,是流不出泪也说不出话的。

弟弟结婚,奶奶拿出了她全部的积蓄给妈妈来用。她用那颤颤巍巍的双手,想尽量地多帮忙做点事情。妈妈说,她嫁给爸爸后的很多年,生活都很艰难,但是,因为有奶奶在,就坚定地认为,一切都能好起来。

爸爸和妈妈的孩子们,就是我们姊妹三个。我的姐姐,弟弟,和我。妈妈也曾告诉我,母亲的一碗水,始终端不平,但任何一个母亲,真的是尽全力来守护每一个孩子。(当然,独生子的就就例外了)

其实,在我看来,母亲的一碗水,哪有端不平。就像妈妈说的,母亲,会尽全力来守护每一个孩子。母亲只是母亲,不是神仙,你只是看到了深爱或者浅爱,哪里知道她内心深处的考虑安排。

篇2:一碗水散文

一碗水散文

立夏过后的清晨,依然清凉,如果单是穿着一件薄薄的单衣,定然会瑟瑟不已。

送朋友上车,我进了小镇上一家快餐店。七八十平米的门店,被从中间隔开,前面摆放了七八套餐桌椅,供客人就餐,中间是餐台,各式各样的餐点摆放期间,有煎包、烤肠、茶蛋、中式三明治、鸡蛋饼等,还有各类的粥品,悠悠冒着热气,散发出香气,引诱着前来的食客。

我要了两个韭菜鸡蛋的煎包和一碗豆浆。韭菜的浓香和豆浆的豆香在唇齿间混合,停留,然后进入到胃里。一边歆享美食,一边浏览着手机头条。过着一个好不惬意的早晨!

这时一个老人慢步进来,带着沙沙的脚步声,那是布鞋底和地板摩擦发出的声响。脸上的皱纹一条条清晰可见,背弯的很是厉害,如果放上一碗水,慢走的话,是滴水不溢的;上衣布满土灰,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裤子是吊脚的,露着脚脖。我想这位大爷应该不是为了追求时尚吧!

他向店家要了十二份包子,每份三个,并询问有没有纸箱,用来打包带走,说是给工友带饭。然后自己要了两个包子,用小盘盛好放在我前面的桌子上。然后走向前台,好似在寻找什么,身子拧了一圈,眼睛扫了一圈,表情上充满了疑问,然后不得不问筷子在哪里。显然他是第一次来到这里,靠近他的食客,立刻热心地帮他从眼前的消毒机里面取出筷子给他,他感谢地点点头。然后又从桌台上拿了一只空碗,到饮水机上接了一碗热水。

我诧异他为什么不要一碗热腾腾地南瓜粥,或者是小米粥黑米粥,又或者是豆浆呢!一瞬间我又自己给了自己答案:是的!他舍不得,舍不得花一块钱!在他心里,吃的东西无法替代果腹之用,喝的东西却可以用免费的水来取代。水没有粥香,但在他那里水的确是最适合的饭食。一个一块钱他可以买一些日常的琐碎必须,十几个一块钱就能买更多的东西,实现比吃更重要的价值。我很想去给他去盛一碗粥,表达我内心的敬意,但是我没有。

这让我想起一代人。他们都是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挨过饿,知道挨饿的滋味,那种挨饿不是一顿两顿的`挨饿,而是一天两天的挨饿,甚至更长;吃过糠,知道糠菜的味道,在那个年代高粱饼子都是奢侈品,地瓜干更是家常便饭,白面馒头在那时候只能是想想罢了!他们是从苦里活过来的,是从难中浸泡出来的。在他们身上艰苦朴素,简约节省是一种习惯,已经深入骨髓。即使今天美食华衣的获得不在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他们依然固守着自己内心的本分。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衡念物力维艰。只有真正吃过苦走过苦的人才能体会这字字真谛。如今蜜罐中走出的孩子们,能身行的大底真是少了。看到的是大方的浪费,慷慨的丢弃。雪白的馒头弃之如履,好好的苹果丢之如芥。无不令人痛惜。

那位老大爷吃完包子,然后咕咚……咕咚……几大口喝完那一碗水,很满足地擦着嘴唇,抱着纸箱里的包子出门,将纸箱搭放在车子的后座,渐行渐远,但他的身影确是愈来愈清晰,越来越伟岸!我敬佩他,在苦难中走过的人。

篇3:逝水流年散文江边一碗水

逝水流年散文江边一碗水

今天立冬了,天气也比平时冷了些,可是,今天却是一个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因为,认识了“江边一碗水”,还有幸做了他的妹妹。见到他照片的那一瞬间,就感叹世间为何会有如此相似的面孔,就像照镜子一样。我把自己的照片发给他,他连续几个呵呵,说道:

“可惜,我没有妹妹,只有弟弟,难道你真的是我前世丢失了的妹妹吗?就冲着这脸型,我也一定要去怒江看你。”

“那感情好,坐在怒江边上,你就能真切地感悟那“江边一碗水”的深切蕴涵了。”

……

和他闲扯着,引得他乐呵不断,自己也被他的快乐所感染,他和我印象之中的山东大汉的那份豪爽比较接近。

曾经近距离地接触过两个山东人,那天一伙人一起吃饭喝酒,他们被怒江的民俗风情陶醉,被怒江傈僳族的酒文化感染,被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风情感染,于是,喝得手舞足蹈。

其中的一个是生意人,酒到尽兴处,方显山东人的豪情,紧紧拉着我的手,对我和先生说:“大哥,嫂子,一定要亲自去山东一趟,我一定要好好地招待你们。”回到家里,不善言辞的先生还乐呵道:“这个山东人还真喝高了,不过,那份男子汉的豪气还在,喝酒,还真是条汉子。”

在不久前,我也和“开心”有过一些交流,他有我们南方人的细腻,温情脉脉,不过,骨子里头受那份地域文化影响的豪气依然在。一见面,我们就聊得甚欢,他也开心地说:“你过来青岛,我带你去看海。我就住在青岛,离海近,大海很美,相信你会喜欢的。”

回到和“江边一碗水”调侃的时候,我问他:“你在海边吗?干嘛弄这样一个名字,好像就在怒江边上似的。”

“我离海边还有一定距离,不过你来的话,一定请你去看看东海,来到我的地盘,就不会让你破费,那样我就不是山东人了。”

“开心”和“江边一碗水”似乎知道我在南方见不到大海,或者他们骨子里头就有一份大海的豪情,一开口就说带我去看海,让我对山东人的好感与日俱增,看来,今生不去看海,似乎还对不住他们。

读过“江边一碗水”的一些日记,虽不像他的杂文一样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倒是发自内心的心情小语,与他的那些象征渊博学识的文字相比,我更喜欢这种随性的真情流露。从文字里知道了他艰辛的童年,知道阅读给他带来的性情和人生的转变,知道他父亲有意无意的培养造就了一个胆大心细的他。作为长子,有时也需要父亲一样的刚强,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也许他酸楚的童年成就了他的未来,让他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

我知道他是警察,说真的,对这种职业还是有一点敬畏,也实在想不出那身警服套在他身上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心里还是比较有安全感,有这样一位哥哥的保护,想来就不必担心会遇见坏人了。再说,这年头,本身也没有多少坏人。也许是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单一,平时也没有和外界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因此,我的世界和我所处的乡村一样简单纯粹,那些电视电影里刻画出来的坏人形象我还真没目睹过,使得我的概念里也就是天下没什么坏人,但我知道,犯罪分子是一定存在的,只是我没遇见罢了。

因为简单,因为讨厌某些人而讨厌某些与此相关的行业,这在我小女孩时候是常有的事情。于是,如今自己的思维还是受到限制和影响,我希望遇见“江边一碗水”大哥之后,只接受他乐观的熏染,只安然享受他所给予的大哥般的温暖,让那些所谓的讨厌的人和事都见鬼去吧。

虽然不知道,“江边一碗水”的缘由,但我想,从庄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来看,水是柔软的,柔能克刚。即使江没有海的浩瀚和壮观,可它有一种独特的蕴涵,像冬天的怒江就有海一样的蔚蓝和平静,有比小河还悠远的意境。

坐在江边仰望,也会有见到大海的壮美和惊喜之感,而江水是清澈的,没有海的那股咸味和鱼腥味,因此,用手捧起水来,就有一股清凉弥漫心间,同时还能感受山泉一般的甘甜。或许,江边一碗水,就代表了一种谦和、一种包容、一种纯粹、一种清纯和一种澄明。

身处红尘,所受的污染和诱惑都很多,而要保持一种心境的澄明,除了需要自身修为,也需要一颗平静纯粹的心,一颗觉得随时沐浴阳光的心,一份时刻与大自然融合的雅兴。我想,“江边一碗水”的童年、村庄以及父老乡亲都给他一种朴素的根本,也就使得他时刻知道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的根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做梦,喜欢用一些附加的东西保持身心的平衡。其实,有时我们忘记了,那些熟悉的泥土的`芳香、那些田野的青草气息、那些没有被工业和城市污染的蓝天白云、那些没有制造业与垃圾污染的江河湖泊的秀美和小溪的清丽。或许,贫困的村民,才有机会享受贫穷以外的世外桃源。

或许,某一天,“江边一碗水”坐在怒江边上,看蓝天白云悠悠,听纯粹的民歌小调,赏山谷的清幽小花,才能真正领悟,原来江边一碗水就这样简单,就这么天然,而他或许也才能真正明了为何一瞬间,“江边一碗水”的名字就走进了我的内心?而我为何又总是把它与怒江牵连在一起?

一直比较赞同文友“纷飞的雪”的观点,她认为,文字具有一种非凡的蛊惑力,它能把不同区域、不同性别的人连在一起,就在那么短短的瞬间,它能让你感知,心是相通的,情是相连的,人是真实的,意是真切的,那份感动和温暖也是真实的。

烟火人间和网络一样,也是人来人往,穿梭不停,来去自由。一些人来了,一些人走了,一些人又来了,一些人又走了,周而复始,一直循环。

可我知道,我一直在,简单、真实、纯粹。某些人走的时候,心里没有渴望,其实,也就没有疼,可某些人来了,却很感激,觉得这是一种上天的恩赐。不管怎样,我将铭记和珍惜。

其实,人与人之间,哪怕有过那么短暂的一瞬的温暖,也就已经足矣。最后,祝福“江边一碗水”大哥和他的家人永远幸福快乐。

.11.08

篇4:难忘母亲的水蒸蛋散文

难忘母亲的水蒸蛋散文

离开故乡多年,南来北往,各种风味都尝过,却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唯有母亲的水蒸蛋的味道深深地印在了我心中。

小时候家里穷,兄妹又多,父母难免顾得了吃又顾不了穿的。但母亲却是非常勤劳的。种的满园的蔬菜,养的鸡,鸭,鹅成群。记忆最深的是那一群母鸡们,春天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悠闲的'散步觅食,累了就卧倒在青草地上,摊开翅膀,伸直两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金黄色的羽毛在春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吸引了多少过路人的目光。

每当小院里响起“咯答咯答”的母鸡唱歌声时,我们姐妹总是抢着去捡鸡蛋,争着递到母亲手上,母亲接过鸡蛋总是爱怜地安慰着我们:咱家丫头乖呢,不馋鸡蛋吃噢,等妈攒够了鸡蛋,卖钱给丫头扯花褂子穿呢?我们总是欢喜着答应着跑开。那时在农村,鸡屁股几乎是家家户户的银行,家里的油,盐钱全靠它呢,谁家舍得吃啊?

母亲蒸鸡蛋的时候,一般都是在父亲从城里回家的日子里。家里那时做饭烧的还是柴火灶,在米饭差不多煮好时,母亲会拿出大瓷碗打上两只鸡蛋,放点盐,再加上大半碗水搅散,搅匀。然后把蛋碗放在米饭锅的正中间,再盖上锅盖,慢慢用小火蒸上十来分钟,饭也好了,蛋也蒸熟了。

打开锅盖,一碗黄澄澄的水蒸蛋就呈现在眼前,母亲再把切得细碎的葱花儿均匀地撒在碗面上,滴上几滴麻油,一碗喷香诱人的水蒸蛋就做好了,别说吃,单是看着,闻着就会让人满口生津,垂涎欲滴。

每当这时候,我们姐妹几个总是端着饭碗,站在厨房里,嘴里咬着筷子,都不去夹那吃着喇喉咙的老青菜,而是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放在灶台上的那碗水蒸蛋。母亲这时总是边给我们碗里夹上青菜边哄着我们:丫头乖呢,这是给老爸补身子的呢,别贪吃啊!父亲每次都看不过眼地说:给孩们尝一点,来,大家都来。于是拿起小汤匙,每个人的碗里分一汤匙,我们才端起碗走出厨房。

看着碗里那块嫩黄嫩黄的水蒸蛋,我总是不舍得一口把它吃完,用筷子一点一点的扒进口里,那种鸡蛋滑进喉咙里的感觉真舒服,至今还能感受到。

出门打工那些年,每次风尘仆仆地回来,母亲总是问我:丫头,你想吃点什么?其实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我的胃里什么也吃不下,只想吃水蒸蛋。于是母亲就钻进厨房,不到二十分钟,一碗香喷喷的水蒸蛋就端了出来。水蒸蛋下肚,出了一头微汗,浑身的疲乏就消去了一半。

后来自己有了家,经济条件也好了。水蒸蛋也是再平常不过的菜肴,自己想吃随时都可以做了。但每次总是做不出母亲的那种手艺,不是放多了水蛋无法蒸成型,就是蒸过了火,搞得蛋面上一个个洞洞,非常难看。后来还是打电话请教过母亲才蒸的像样一点儿,但吃起来又全然没有母亲做的那种味道。

如今回想起来,母亲的水蒸蛋并没有多高档的材料和多复杂的工艺,但是吃起来就是香,也许是因为里面搀了太多的扯不断的母爱和亲情吧!

哦,母亲!我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勤劳善良的母亲!女儿在远方为您祈福,祝您永远安康!

篇5: 《能不常忆西藏水》姚毓青散文

《能不常忆西藏水》姚毓青散文

从西藏回来,我常忆难忘那里的水。倘若你尚未踏上过西藏的大地,自然会纳闷:在这方号称“世界第三极”的近天高原,为什么会首先想到水?又会有多少使人梦绕魂牵的水?

也许,从世界海拔最高的雪域高原联想到水,你可能首先会联想到珠穆朗玛峰的冰川、雅鲁藏布江的湍流、充满神奇传说的圣湖。没错!江河湖泉,西藏原野上堪称齐全丰足;冰川雪峰,更是其宝贵水资源的万年珍藏。可是,你知道吗?西藏还是全国湖泊最多的省区之一。咸错淡错(藏语中“错”即湖意)、冰湖盐湖,总数远远超出千个,是名副其实的千湖省区。

这是个多么令人惊喜、自豪而又仰慕的数字。

确实,有幸生活在西藏一个星期的日子里,行走在那广袤而高远的大地上,西藏之水给了我太多的回忆:那皑皑雪峰、滔滔江流和蓝蓝错水,那青藏铁路路基旁的大片湿地,那羊八井的沸泉与热池,那拉萨市区连续二夜的中雨……在敬畏这块“世界屋脊”的神秘和高深时,更多的是对之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怀恋。

那天早晨,在拉萨市郊的堆龙德庆县境内,当我们的大巴转过一个弯,路边连绵十几座俏丽的雪峰映进眼帘时,西藏的导游也惊呼起来:“太美了,这条线路我跑了这么多年,实在难得碰上这样的雪景。”是啊!八月下旬,我们身穿短袖,可路边却是如此灿亮的座座银峰。盯视着那一大片晶莹的白色世界,藏族司机急忙欣喜地解释:“昨晚下了场不小的雪,清晨山上的积雪还来不及溶化。”“扎西德勒”,不知是谁的声音。霎那间,车厢里一片“扎西德勒”声。

脚踏在西藏大地,即使是火热的夏季,望见雪峰也是平常之事。在进藏的火车上,在曲水、贡嘎、尼木、仁布县等途径的公路上,仰首遥远的天边,总有雪峰隐现。有的象天际淡淡的一抹祥云,有的象缥缈于蓝天下的一条银线。但在近距离内,基本上见到的只是山尖处的残小白块,或者山头一片灰褐色中筛子状的星点白雪。象这样从山麓到山顶雪白一片、且十几座拥峙一起的雪峰近景,并不易撞见。而幸运的我们却享受到了这样的眼福。

在当雄县境内的一段公路上,可以清楚地仰观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7162米的主峰。念青,藏语意即天神。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东西绵延千里的念青唐古拉山脉,是雅鲁藏布江与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峭拔的峰顶终年为冰川积雪复盖,犹如一尊永披银铠的山神。这样一座西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当然令人向往。我们特地停车,手举相机,欢步踏上路边靠山一侧那松软的草地,与那灿亮浩白的主峰合影。透蓝的远天,飘绕的祥云,雪峰连着野花点缀中的深绿色草原,好一幅雪域高原的原生态彩色画图。

西藏林立的雪峰壮丽,奔突的百川同样俊俏。

从拉萨去日喀则的半天路程,很长一段公路紧贴旁依着雅鲁藏布江。左绕右弯,曲折前行。远山绵延逶迤,晴空湛蓝如洗,近坡绿草如毯,江滩卵石斑斓。两峰对峙中的江面狭窄处,浑黄的滔滔湍流(雨季水浑),如高原骏马般挤拥着奔腾而来,转霎间又呼啸着疾驶而去。哗哗啦啦的訇然水声,如滚雷鸣壑,不绝于声。而一到江面开阔地带,江水不紧不慢地向前流去。江面映闪着蓝天白云,两岸散布着绿树丛草。有时,展翅的鹰鹫在高空掠过,给清寂的开阔江段带来了使人遐想的生机。

源自米拉雪山的拉萨河,从东北方向绕流过拉萨南郊后注入雅鲁藏布江。当车从河边公路上驶过时,从车窗外望去,美丽的拉萨河有宽有窄,流水自然也就有急有缓。流急处,伴随着汩汩的清亮水声,稍突微凸的浪尖,闪动着鱼鳞般的亮光。而宽阔的河段,缓淌的河面与开阔的.沼泽沙滩紧连相融,合为一体。放眼展望,湿地上青草簇簇,沙滩上卵石片片;河岸上,不断闪过公主柳、藏杨树的倩影;河对面,瓦蓝的穹庐下,是灰褐色的山体;黄马、黑牛与白羊,点缀其间,组成了一片迷人的高原河谷风光。

在前往纳木错的途中,有一段公路与楚布河平行。每当我们乘坐的大巴会车靠边行驶时,我总觉得楚布河水似乎就在车身下流淌。那奔流而去的楚布河水面,与路基高度仅仅只相差半米不足的距离,甚至只有更近的二、三十公分。河水碰拍路基,犹如湖浪プ蔡恋蹋那“亲近”的场景,真令我们有瞠目结舌之感。

辽阔的西藏大地,无论是藏北、山南、还是昌都和阿里地区,都散布着众多的湖泊。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错”,如茫茫高原上的牛羊,如浩浩长空中的繁星,如巍巍群峰间的碧玉,如“世界第三极”的宝镜。

我们先后到了西藏三大圣明中的纳木错和羊卓雍错。而另一个圣湖,唐僧玄奘称之“西天瑶池”的玛旁雍错,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的行程了。

纳木错为藏语,意即天湖。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当大巴越过海拔5190米的根拉根山口,又前行近半个小时后,面积达194多平方公里的纳木错灿然展亮在眼前。

站在清波浩渺的湖边,湛蓝的湖水是那么清澈,连湖底卵石颜色也可分辨。凉爽的阵阵湖风下,眼前的整个湖面波光粼粼,犹如从九天扯下了一匹抖动着的巨幅蓝绸缎,又象是圣湖千千万万个闪动着的明亮眼波,在关注着每一位走近的来者。远眺,高天与湖水一色,中间镶嵌着另外同样另一种颜色的白云与雪峰。天地相接,广远深邃,如此壮阔而又瑰奇的场景,怎不使那遐想的金翼情不自禁地自由翱翔。再加上湖畔一块块刻有佛像和经文的玛尼石,一条条迎风飘舞的蓝白红黄绿五色经幡,更令人增添了一种庄严高洁的神秘感、超越时空的永恒感。

被藏族民歌颂唱为“人间仙境”的羊卓雍错,位于浪卡子县境内。藏语中“羊卓”的意思是“上部的牧场”。“雍”意即“碧玉”。当我们盘绕于喜马拉雅群山间的大巴,爬过海拔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站立在经幡旗猎猎的山崖边,俯瞰羊卓雍错时,才知其名字是多么的贴切与传神。飘逸的白云下,蓝色的湖面波浪不兴,真像是一块镶嵌在雪峰绿坡间的硕大翡翠。那湖水之蓝,尽管色泽深浅有所不一,但同样蓝得深幽、蓝得晶莹、蓝得我们仿佛感觉那色彩已经洇渗融进了全身上下、蓝得大家恍若曾经转瞬间飘飞过仙境!

甘巴拉山口一侧海拔五千米左右的山坡上,有几只黑色的牦牛在啃吃深绿的牧羊。而坡下公路路肩的排水沟内,竟有一滩滩的浅水。也许,那是刚刚溶化的不久前飘落的夏雪。在五千米高的公路边,存在如此湿漉漉的排水沟,不管怎样说,都着实令人诧异和欣喜。

水、生命的源泉,绿色的希望,兴旺的基石,长盛的保证。

西藏丰富的水资源,珍藏着无数的奥秘,也孕育着灿烂的前景:那希马拉雅山脉蔚为壮观的冰川群,那冈底斯山脉连绵起伏的雪峰,那难以计数的冰湖雪川冰塔林;那怒江的浪涛,那雅砻江的清流,那狮泉河、孔雀河和象泉河;那几十个湖泊围绕的西藏第二大湖色林错,那世界国界湖中海拔最高的班公错,那森林环抱中的错高错;那美丽传说中是神女热泪的羊八井沸泉,那美玉、谷露和通麦湿泉,那古堆和突多水热区……

西藏之水啊!常亮在眼前。

能不忆那西藏水?

一碗水作文

孕妇感冒能喝艾叶水吗

一碗水的愤怒作文

一碗水阅读及答案

一碗葱花面的散文

我能做到吗

我能做到吗

纸能托住水作文

小孩出生证明能改名字吗

我能拿到年终奖吗?

母亲的一碗水,能端平吗的散文(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母亲的一碗水,能端平吗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