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当代依靠实力获得成功的事例(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若水玫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十里仙林十里花,春枫不比秋日差,平日匆匆不回首,哪知路边景亦佳。”
这是里约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运动员惠若琪写给春天的诗句。如此春光灿烂的日子,何尝不是她自己人生中最美春天的写照呢?
里约奥运会,随着惠若琪的一记探头,中国女排奋力拼下一枚阔别的金牌,和这份荣耀一起回归的是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还有一份压抑已久的关注度。在“人气”二字还没诞生的80年代,人们表达“人气”的方式是: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争分人心。要说媒体效应,那就是还带火了一步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郎平曾透露,当时来自全国的信有70%建议她学小鹿纯子的绝招。
而现今如同小鹿纯子般阳光甜美的,中国女排里惠若琪绝对算得上一个。凭借着过硬的运动成绩加上出众的长相,惠若琪的人气理所应当的高。用现在的人气标准之一来说,就是她微博上的350万粉丝。但是在人生重要性的排序上,惠若琪却把颜值这个选项抛弃了。
“勤奋、技巧、天分。因为天分是主导你的起始因素,但起始阶段不决定你的人生。后面还有很多年可以通过努力更好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就像惠若琪说的,这虽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她追求的却是工匠精神。所以不在意颜值的她,在文化课上一直有个执着的目标。最新一期的女排国家队没有出现惠若琪的名字,利用这修养的阶段,她可以一心一意完成学业。
身为数学老师的惠妈许雪媛,对小惠的学业从小就严格要求,甚至一开始并不赞成惠若琪把打球当事业。“我当时就给女儿定下了一个目标,如果打三年进不 了国家队,就不要再继续了。本来是想让她知难而退,没想到她却渐渐打成了主力。”从主力再到奥运冠军,惠若琪这份不服输的倔强也在成长。于是一切归于平静,惠若琪要实现下一个小目标了,拿下联赛的冠军后,惠若琪赶起了毕业论文,她现在还是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9月新学期开始“惠 队”就彻底转身成为“惠博士”了。
“长期目标对于我而言就是梦想,但要通过订立不同阶段的短期目标来完成实现。比如在校求学期间订立学习成绩名次的具体目标,通过不断的攀升最后取得满意的结果。”与一些外貌出众的运动员选择当明星不同的是,惠若琪明明靠颜值可以吃饭,却非要靠实力靠文化。
在非洲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群群的猎豹。
羚羊是猎豹最喜爱的食物。在捕食时,猎豹总是伏身,一步一挪地接近羚羊,尽量不让对方发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方扑去。但是灵敏的羚羊往往会猛地躲闪开来,竭尽全力快速朝前逃跑。猎豹则在后面箭一般地追逐,始终目标专一地盯着前面那头边跑边不断急转弯的羚羊。只见七百米、六百米、五百米、四百米……距离越来越短,羚羊唾手可得。可是,令人惊异的是猎豹有时竟会突然停止追杀,望着咫尺之内的羚羊,悠然地走开了。
为什么?原来,猎豹虽然是动物中的奔跑冠军,追击猎物的时速可高达120公里,可是公平的大自然在赐予它无与伦比的速度的同时,却没有赐予它足够的耐力。它根本无法长时间追逐猎物,当它的奔跑速度达到110公里以上的时候,它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在超负荷运转。如果它追猎的时间过长又不成功,就有可能饿死,因为它再没有力气去捕猎了。
为了能有足够的体力对付下一次捕猎,不导致饿死的结局,猎豹的做法很果断。那就是一定要在30秒的时间内,也就是在800米的距离内,将猎物追捕到手。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和距离,它们就会坚决放弃,等待下一次机会。
观看猎豹捕猎,往往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身为短跑冠军,美食在前却能果断舍弃。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有着出众的才学品貌,总是十分自负,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拥有。结果一旦遭遇失败,身心长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其实,即使是才华杰出者,我们有时也需要勇于放弃,善于放弃,这样反而更能争取到完美的人生。
有一个男孩10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臂。12岁时,这个男孩开始跟日本柔道大师学习柔道。这个男孩的动作做得非常好,但他不知为什么,三个月的短训,老师只教他一个动作。
男孩对老师说:“老师,为什么不能教我更多的动作呢?”
“这种快速移动双腿你一定要学好,这是你唯一需要做好的动作。”柔道老师回答。
几个月后,这个孩子参加了第一场比赛。令人惊讶的是他很轻松地赢得了头两场比赛。
第三场比赛比较困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对手变得不耐烦,男孩熟练地用自己的一招,锁定了胜局。他的成功让所有参加比赛的孩子感到惊讶,因为他是个没有左臂的孩子。
第四场比赛,他的对手很强大,而且非常有经验。有一段时间,这个孩子落后于对手。裁判员担心这个孩子受到伤害,想停止这场比赛。这孩子的老师进行了干预,他对裁判员说:“不,让他继续比赛。”
比赛恢复后,对手因求胜心切,出现了重大失误,输了比赛。这个只有一只右臂的孩子,运用他快速移动双脚的娴熟动作,赢得了这场比赛,成了这次柔道比赛的冠军。
回来的路上,孩子回忆每一场比赛,然后,他鼓起勇气问老师:“老师,为什么我只凭着快速移动双腿就赢得了比赛呢?”“你赢得比赛有两个原因。”老师回答,“首先,你掌握了柔道中难度最大的抛出。其次,就是你防御了别人抓住你左臂的机会。”
男孩的最大弱点,已经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她是一位美丽的女孩,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当过兵,经常给她讲军营中的故事。这在她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
她对父亲说:“我长大了,也要去当兵!”父亲摇了摇头,说:“你要是一个男娃,一定能行!”她不服气,对父亲说:“女娃咋了?女娃就不能当兵?古时候就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呀!”父亲用手抚摸着她的小辫子,笑着说:“好好,我丫头就是现代花木兰,我丫头就是一个兵!不过,军人可不许掉眼泪,不许哭鼻子,你能做到吗?”她说:“我能!”
农村的条件是艰苦的。父亲为了供他们兄妹上学,在小镇上摆了一个炸油条的小摊,每天早晨三四点就起来摆摊做生意。每当这时候,她总是从床上爬起来帮父亲。油桶太大,她太小,还没有油桶高。她使尽全身力气,怎么也搬不动。可是,她没有掉眼泪。她把油桶放倒,拖着油桶,一点一点地拖到大街上。
她长大后才慢慢明白父亲给她说的那句话的含义。因为,现代花木兰不是谁想当就能够当的,军队招收女兵很严格,一是学历要求高,二是基本不在农村招。当不成女兵,她选择了绘画。她希望能够画出大海,画出一个身着戎装的自己。
学绘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农村孩子。村里和小镇上没有绘画的教师,需要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县城上培训班。父亲问:“丫头,要不,爹送你去?”她说:“不用,我一个人去!”父亲说:“你行吗?”她说:“我能行,因为,我是一个兵!”就这样,她一个人背着画板,前往县城学习绘画。这一年,她才13岁。
她以军人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学习绘画。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高中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动画系。在入学的第一天,老师让学生为自己画一幅肖像画。她画的是一艘军舰,军舰上的自己身着白色戎装,英姿飒爽,背景是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老师和同学们都诧异了:这个来自廊坊的女孩怎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因为,她甚至还没有见过大海呢!
学习动画需要一台电脑。她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不敢向父亲讨要。因为那时候,一台电脑需要5000多元,这可是全家半年的收入呀。她决定自己挣钱买电脑。她在学习的间隙里,一个人打了三份工。每天放学,她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奔跑在南京的大街上。她的皮肤晒黑了,脸上长了火毒疤。可是,她没有哭。她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军人,军人是不能流眼泪的!”就这样,她坚持做下去,终于靠自己的劳动买了一台电脑。
她不仅自强自立,而且在艺术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她参与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片《门神》获得了全国美展金奖。大学毕业那年,有几家影视公司向她发出了邀请函,老师和同学们也都认为她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动画设计大师。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航向。
7月,部队到南京艺术学院招收女水兵。这是中国第一批女水兵,全国只有24个名额。她听到这个消息,辞去了所有的邀请函,第一个报了名。她坚强的体魄和坚定的信念感动了部队领导。她的梦想成真了。当她身着戎装登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开始实习训练的时候,她站在甲板上,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她说:“爹,我成功了。我成了一个兵!”说完这句话,她禁不住泪流满面。
她随着“和平方舟”号赴亚丁湾以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等亚非5国执行“和谐使命——”医疗任务,她克服了晕船等症状,并努力学习技术。她与战友们一起跨越大洋,战风斗浪,迅速适应了海上生活,并顺利通过考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女舰员。
她叫张蕊。中国海军在组建中国第一艘航母队伍的时候,她再次通过了层层选拔,顺利登上了辽宁舰,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上的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她与战友们一起,在舰船上列队接受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我的航母,我的梦。面对记者,张蕊说:“基础不是成功的唯一,只要努力,青春就会随梦一起飞!”
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积累语言 , 他许多的好词佳句都是从村夫僧人那里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开的时节,站在梅树下的一个村夫很高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袁枚听了,心想:“这不是诗吗?”他便默默地记下,久久咀嚼,后来就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还有一次,一位给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说:“可惜园里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袁枚吟得“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的诗句,一直为人称道。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比喻为零布头,并加以利用。他在参加五届三次人大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时间本来是一定的,但是,对于善于利用它的人来说,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助跑器”。
当年叱咤疆场,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一个给法兰西人民带来无限荣耀,一个向世人发出“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誓言的“自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地积累。在他于巴黎军校攻读炮兵攻略,学习海军知识时,一直是勤勉地苦学,用心地积累。当室友们吃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依旧潜心于对地理、历史和数学的研究并乐此不疲。这一直持续了他整个学习生涯的积累过程,为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于,拿破仑成就了法兰西帝国,而长期的积累则成就了拿破仑,成就了他近似疯狂的自信。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生产的电熨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几十年来畅销不衰。但到了80年代出现了滞销见象。为了改进电熨斗的生产,扩大它的销路,1984年4月的一天,29岁的被称为“熨斗博士”的松下公司电熨斗事业部部长岩见宪一请来数十名不同年龄的家庭主妇座谈,请她们对松下公司生产的电熨斗提意见,挑毛病。座谈会开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人发言,后来一位中年妇女突然大声说了一句:“使用熨斗时电线拉来拉去太麻烦了,要是后面不拖一根电线就好了,那样熨起来会更方便。”这话立即引起了一阵哄笑。电熨斗嘛,就是要用电的熨斗。没了电线,这电从哪儿来?会上的家庭主妇们,听了都觉得好笑。座谈会的主持人岩见宪一听了可没有笑,他的神经仿佛被重重地刺了一下,眼前豁然明亮,他情不自禁地将桌子一拍,大声叫了起来:“妙!好主意!不要电线的电熨斗。”不久,松下公司成立了研制无线电熨斗的攻关小组。他们很快便想到和采用了蓄电的办法来取消电线。攻关小组将主妇熨烫衣服的全过程拍成了录像片,反复地仔细观察和分析她们是怎样使用电熨斗的。结果发现,她们并非一直都是拿着电熨斗在熨衣服,而是熨几下就停一停,整理一下衣服又再熨,电熨斗会多次被竖立在一边。据计算,熨烫一次,持续时间最长的为237秒,平均为15秒,停下来将电熨斗竖立起的时间约为8秒。取得了这样的数据后,攻关小组改变了原来的蓄电方法。新设计了一种蓄电槽,只要将电熨斗放在蓄电槽上,8秒可以把电充足,蓄电槽带有自动断电系统。就这样,电熨斗的重量便大大减轻了。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同时也更安全。就这样,一种新型无线电熨斗产生了。它成为日本当年很长一段时间的畅销产品。
★ 依靠 作文
★ 实力的证明